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996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docx

《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docx

心得体会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班主任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

在这里,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处理好各种关系。

我深感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幼儿、同班教师、家长这三者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游戏、学习、共教的积极性,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

做班主任,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与人和睦共处且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

例如,在与老师和家长沟通时,我会用最忠诚的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但要注意沟通方式技巧,如对别人的不足,用先扬后抑的方式提出,可能的话可以用开玩笑的语气提醒,总之,要尊重别人的感受,才能做到更有效的沟通。

又如:

班主任要学会关心他人,坦诚宽容、加上与班组成员的情感互通,使我们彼此间产生敬佩感、信赖感、亲切感,相互以情感人,把班集体建设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庭。

比如:

有个别孩子就想欺负我,企图试探我的脾气,他调皮时我一连喊他几声没一点反应,直到看到我变了脸色,才有些收敛;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是发火也没用,于是我就试着和他交流,例如闫枫昊、马海洋两位小朋,看起来很调皮,当你对他们多一点关心,他会学着慢慢看你的脸色行事,甚至有时他会主动和你说这说那啦个没完,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你在关心他,他就会有好地表现。

1、班内教师共同配合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三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准备工作。

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调皮、吵闹、不专着等情况时,配班教师及时地予以提醒或制止。

户外活动时,我们老师之间总是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向幼儿说明要求,然后再出去。

这样,在活动中,才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

在生活活动常规管理中,当幼儿进行盥洗时,我们老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和室内游戏,使各个活动开展地有条不紊。

2、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我常常主动承担任务,善于安排好班上的工作,班内工作都有老师共同完成。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好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

但应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棒作风”,要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3、积极参与园内组织的各种学习

我们班是全园幼儿年龄最大的一个班,每个幼儿自理能力都非常强,经常许多幼儿想帮老师干活,但却没活干,这怎么办,听了魏老师的一番话,我也学起了魏老师,孩子们精力旺盛,没活干,我来给他们找活干。

窗台上总是比较乱,这个由王雅雯负责,每天一来就开始整理,这一天里她都负责。

整理好了就由奖励。

如果今天她没来怎么办,没关系有替补的。

我班的书柜,宋明茜、马铭浩负责。

电视柜宋开宁,衣柜是吴英特、妞妞。

就连冲厕所,摆椅子,都由专人负责。

现在我们班每个他人,都有事情做,人人有活干。

而且现在,许多平时打闹的幼儿,都因为有事在身,没有时间打闹了。

二、建立开放民主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座右铭,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

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

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

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

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

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

比如:

上课前我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再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第二篇、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

班主任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

经过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里,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处理好各种关系。

我深感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幼儿、同班教师、家长这三者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游戏、学习、共教的积极性,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

做班主任,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与人和睦共处且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

例如,在与老师和家长沟通时,我会用最忠诚的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但要注意沟通方式技巧,如对别人的不足,用先扬后抑的方式提出,可能的话可以用开玩笑的语气提醒,总之,要尊重别人的感受,才能做到更有效的沟通。

又如:

班主任要学会关心他人,坦诚宽容、加上与班组成员的情感互通,使我们彼此间产生敬佩感、信赖感、亲切感,相互以情感人,把班集体建设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庭。

比如:

有个别孩子就想欺负我,企图试探我的脾气,他调皮时我一连喊他几声没一点反应,直到看到我变了脸色,才有些收敛;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是发火也没用,于是我就试着和他交流,例如钟昊然小朋友,看起来很调皮,当

你对他多一点关心,他会学着慢慢看你的脸色行事,甚至有时他

会主动和你说这说那拉个没完,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你在关心他,他就会有好地表现。

1、班内教师共同配合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三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准备工作。

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调皮、吵闹、不专注等情况时,配班教师及时地给予提醒或制止。

户外活动时,我们老师之间总是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向幼儿说明要求,然后再出去。

这样,在活动中,才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

在生活活动常规管理中,当幼儿进行盥洗时,我们老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和室内游戏,使各个活动开展地有条不紊。

2、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我常常主动承担任务,善于安排好班上的工作,班内工作都由老师(包括保育员)共同完成。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好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

但应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作风”,要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3、积极参与园内组织的各种学习

通过各项学习,吸取同行的教学管理经验。

大班的幼儿是年龄最大的一个班,每个幼儿自理能力都非常强,经常许多幼儿想帮老师干活,但却没活干,这怎么办,孩子们精力旺盛,没活干,我们来给他们找活干。

窗台上总是比较乱,这个由一个小朋友负责,每天一来就开始整理,这一天里她都负责,整理好了就有奖励。

如果今天她没来怎么办,没关系有替补的。

班上的书柜,两个小朋友负责。

电视柜、书包柜由两个小朋友负责。

就连冲厕所,摆椅子,都由专人负责。

这样班上每个人都有事情做,人人有活干。

那么许多平时打闹的幼儿,都因为有事在身,没有时间打闹了。

二、建立开放民主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座右铭,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

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

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

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

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

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

便钻老师的空子。

比如:

上课前我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或提醒,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再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坐好,等教师分发好操作材料、要求其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之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2、教师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

班内教师之间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

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三、取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成为班务工作的合作者

开展班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家长工作。

我任班主任期间,家长与幼儿园都能建立很好的互助协作的关系。

主要采取了这些方式:

平和亲切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放心。

家长把孩子送来幼儿园,心中有很强的不安全感,因此我和配班老师都是持着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心让家长感觉我们的真心,坚持每天的来园和离园都有老师在班,方便家长,安抚家长。

还有,要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我们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我每次遇到家长提出的问题时,我都会记在小本子上,然后再尽力去做好,让家长相信把孩子放在这个班是十分放心的。

与家长有什么误会或班上没有做到的地方直接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谅解。

而不是避开不理睬,让家长觉得你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从而让误会越来越深,直到真的班上出现有问题的时候,家长就会新账旧账全翻出来。

其实,有时一些很小的事情,可能就感动了家长,让他足够的相信你。

四、提高法律意识,加强班级安全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老师稍有个疏忽就有可能负法律责任。

种种相关的报道常见诸报端,时刻提醒我们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提高法制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例如,外出散步时,有法制意识的老师,就会检查孩子鞋子的鞋带有没系好,会叮嘱孩子不要乱跑。

在游戏中眼睛不离孩子,及时制止孩子的一些冒险行为。

五、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班级。

第三篇、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班主任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

在这里,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处理好各种关系。

我深感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幼儿、同班教师、家长这三者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游戏、学习、共教的积极性,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

做班主任,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与人和睦共处且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

例如,在与老师和家长沟通时,我会用最忠诚的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但要注意沟通方式技巧,如对别人的不足,用先扬后抑的方式提出,可能的话可以用开玩笑的语气提醒,总之,要尊重别人的感受,才能做到更有效的沟通。

又如:

班主任要学会关心他人,坦诚宽容、加上与班组成员的情感互通,使我们彼此间产生敬佩感、信赖感、亲切感,相互以情感人,把班集体建设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庭。

比如:

有个别孩子就想欺负我,企图试探我的脾气,他调皮时我一连喊他几声没一点反应,直到看到我变了脸色,才有些收敛;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是发火也没用,于是我就试着和他交流,例如闫枫昊、马海洋两位小朋,看起来很调皮,当你对他们多一点关心,他会学着慢慢看你的脸色行事,甚至有时他会主动和你说这说那啦个没完,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你在关心他,他就会有好地表现。

1、班内教师共同配合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三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准备工作。

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调皮、吵闹、不专着等情况时,配班教师及时地予以提醒或制止。

户外活动时,我们老师之间总是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向幼儿说明要求,然后再出去。

这样,在活动中,才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

在生活活动常规管理中,当幼儿进行盥洗时,我们老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和室内游戏,使各个活动开展地有条不紊。

2、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我常常主动承担任务,善于安排好班上的工作,班内工作都有老师共同完成。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好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

但应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棒作风”,要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3、积极参与园内组织的各种学习

在这学期的学习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观看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经验的学习。

我们班是全园幼儿年龄最大的一个班,每个幼儿自理能力都非常强,经常许多幼儿想帮老师干活,但却没活干,这怎么办,听了魏老师的一番话,我也学起了魏老师,孩子们精力旺盛,没活干,我来给他们找活干。

窗台上总是比较乱,这个由王雅雯负责,每天一来就开始整理,这一天里她都负责。

整理好了就由奖励。

如果今天她没来怎么办,没关系有替补的。

我班的书柜,宋明茜、马铭浩负责。

电视柜宋开宁,衣柜是吴英特、妞妞。

就连冲厕所,摆椅子,都由专人负责。

现在我们班每个他人,都有事情做,人人有活干。

而且现在,许多平时打闹的幼儿,都因为有事在身,没有时间打闹了。

二、建立开放民主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座右铭,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

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

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

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

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

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

比如:

上课前我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再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第四篇、幼儿同伴关系的研究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

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周杰邹晓燕

摘要: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和同伴提名相结合的方式,对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与其同伴关系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1)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包括道德规则认知和习俗规则认知)与其同伴关系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规则认知水平能够预测其同伴关系的水平;

(2)社会规则认知在男女性别差异方面未达到显著水平;(3)同伴关系男女性别差异显著。

关键词:

幼儿社会规则认知同伴关系道德规则认知习俗规则认知

一、问题提出

同伴关系,指的是年龄相同或相近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儿童青少年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利于儿童情绪的社会化和对环境进行探索的积极精神;而且同伴交往的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儿童同伴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受家庭、父母及教师和同伴的影响,也受儿童自身因素的影响。

其中,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对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日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近年来,社会认知中的心理理论及观点采择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已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

有研究发现3~4岁幼儿的心理理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1],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儿童的同伴互动经验也有密切的联系[2]。

但是,在社会规则认知层面上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

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与其同伴关系间的关系,以丰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为幼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假设为:

4-5岁幼儿的受欢迎程度与其社会规则认知(包括道德规则认知和习俗规则认知)相关显著;4-5岁幼儿的社会规则认知水平影响其同伴关系的发展;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程度和受欢迎程度存在男女性别差异。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辽宁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中班及大班幼儿共80名,平均年龄为4岁11个月,年龄范围在4岁3个月到5岁8个月之间。

其中男孩40名,女孩40名。

(二)研究材料

参照前人研究[3][4],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道德规则和习俗规则事件各三例进行测查,并通过图片加以表现。

违反道德规则的事件:

1.小明正在垒积木,一个小朋友过来弄翻了小明的积木,小明非常生气,小明很想打这个小朋友;

2.小红很想和小兰一起玩皮球,可是小兰不和小红一起玩球,只想自己玩球;

3.大家都在排队玩荡秋千,小刚跑来也想玩,但是他没有排队。

违反习俗规则的事件:

1.小峰玩完了玩具没有把玩具放回到玩具箱里;

2.小朋友都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故事,小倩没有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故事;

3.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小亮拿出了口袋里的小零食吃了起来。

(三)研究过程

1、社会规则认知的测量

实验通过个别测查的方式进行,研究者首先给任务一个简要的介绍和解释然后随机呈现6个故事。

在保证幼儿理解每个故事后,对每个故事进行以下四个问题的提问:

(1).看到小朋友这样的做法,你认为他/她做的对吗?

下面哪个表情能代表你呢?

在幼儿面前放四张图片,分别是儿童的四种表情:

一个笑脸(表示很高兴),一个有点儿皱眉的脸(表示有点不高兴),一个嘴巴朝下撇的脸(表示有点儿生气)和一个怒视的脸(表示非常生气)。

在回答问题前,确保幼儿明白每种表情的相应含义,能熟练的说明怎样使用各个级别的图片。

(2).你觉得他/她这么做该不该受到老师或者家长的惩罚呢?

是受很多惩罚还是受一点惩罚?

(3).如果老师和别的小朋友都没有发现他/她这么做,这个小朋友可以这么做吗?

(4).如果是在家里或是别的地方,这个小朋友可以这么做吗?

2、同伴关系的测量

测试幼儿园被试班级,在幼儿集体自由活动时进行。

施测前,主试先由班上老师介绍给幼儿,之后与幼儿一起活动、游戏,目的在于使幼儿熟悉主试,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和紧张、不安。

待与幼儿充分熟悉,幼儿都将注意转移到自己的活动中时,主试选取活动室的一角,在该处既能使幼儿看到全班同伴,又能避免其他小朋友听到,同时还能避免其他小朋友来回走动、拿取玩具的影响。

按随机选取的方法,逐一叫过每名幼儿并向其提问。

正式提问前,检查幼儿对问题的理解,以确保其真正理解问题和知道如何回答。

提问时,先让幼儿仔细看活动中的所有小朋友,然后请幼儿指出他/她最喜欢和班上哪三名小朋友玩。

在幼儿说出喜欢的幼儿名字之后,进一步询问: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小朋友?

(四)编码

社会规则认知的评分主要包括道德规则认知得分、习俗规则认知得分和社会规则认知总分三个部分。

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是三个违反道德的事件的各个题目分数之和;习俗规则认知得分是三个违反习俗的事件的各个题目分数之和;社会规则认知总分是道德规则认知得分和习俗规则认知得分之和。

各个题目的计分方式:

问题1,计分从1(很高兴)-4(很生气),有四个级别;问题2,计分从0(表示不受惩罚)-2(表示受很多惩罚),有三个级别;问题3和问题4,计分都从0(表示是的)-1(表示不是),两个级别。

参照前人研究[5],问题1主要从幼儿对待该行为的态度上进行评分,我们将其定为严重性维度;问题2主要涉及该行为是否应受到惩罚及惩罚的严重程度,我们将其定为惩罚性维度;问题3是幼儿自己时对规则的看法,我们将其定为规则依赖性维度;问题4主要从不同地点是否发生该行为来进行考察,我们将其定为普遍性维度。

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

同伴关系的评分,根据被试受到的正提名次数进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Z分数转换。

(五)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性别差异检验。

三、结果分析

(一)信度效度检验

信度:

本研究中的社会规则认知实验经过统计软件SPSS13.0的统计,α系数为.8124,表明具有良好的信度。

效度:

表1的数据表明,社会规则认知总分与各个维度之间呈相关水平,表明本实验有良好的效度。

表1:

社会规则认知的内容效度幼儿园班级同伴关系的心得体会

xp.05xxp.01xxxp.001

(二)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影响其同伴关系的发展

通过研究发现,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与其同伴关系相关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规则认知总分与同伴关系呈正相关。

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发现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总分与其同伴关系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77,p0.001),即社会规则认知能力越强的幼儿,其同伴关系也越好;社会规则认知能力差的幼儿,其同伴关系也差。

(见表2)

其次,道德规则认知与同伴关系呈正相关。

通过相关分析得出:

4-5岁幼儿社会道德规则认知得分与其同伴关系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06,p0.001),也就是说,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能力越强,同伴关系就会越好。

(见表2)

再次,习俗规则认知与同伴关系呈正相关。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

4-5岁幼儿社会习俗规则认知得分与其同伴关系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78,p0.01),也就是说,幼儿的习俗规则认知能力越强,其同伴关系也越好。

(见表2)

表2:

社会规则认知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结果

注:

xP<0.05,xxP<0.01

为了进一步探讨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与其同伴关系的关系,我们以社会规则认知为自变量,以同伴关系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

回归分析的基本假设有两条:

一是数据呈线性变化,二是因变量呈正态分布。

首先,对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线性关系进行检验,观察数据的散点图。

如下图所示,社会规则认知与同伴关系呈线性变化。

图表1社会规则认知与同伴关系散点图

其次,对同伴关系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见图2。

如图所示,因变量是符合正态分布的。

图表2同伴关系正态性检验

根据图1、2所示,该数据适合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4-5岁幼儿的社会规则认知成绩与其同伴关系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同伴关系中26.7%的变异可以被社会规则认知所解释(R2=0.267)。

回归系数为0.149,t=5.324,P0.05,表明自变量“社会规则认知”是一个显著的预测源。

标准化的回归方程为:

同伴关系=0.149×社会规则认知-5.39,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与同伴关系的回归分析

(三)4-5岁幼儿在社会规则认知方面男女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社会规则认知主要从道德规则认知和习俗规则认知两个方面进行。

T检验结果显示,在总的社会规则认知上,男孩平均得分36.225,女孩平均得分37.1;道德规则认知和习俗规则认知方面男孩得分也都低于女孩。

尽管女孩在社会规则认知方面得分均高于男孩,但未达到第五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