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983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A、筵席(yàn)笑靥(yè)贮藏(chǔ)残垣断壁(yuán)

B、怂恿(sǒng)粗糙(cāo)跋涉(bá)长歌当哭(dàng)

C、湔雪(jian)枯槁(gǎo)禅宗(chán)南柯一梦(kē)

D、皈依(gūi)修葺(qì)仇雠(chóu)封识宛然(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熨帖过度期一筹莫展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恪守颤悠悠方兴未艾有则改之,无则加免

C.湎怀露马脚提纲挈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商榷里程碑严惩不贷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下列选项中,与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在阳光下,周围的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

堤岸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地洒下来。

A.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

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感到格外清新爽快。

B.成群的灰雀不时像一片乌云似的从玉米地里腾空而起,又像冰雹似的纷纷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

百灵鸟在割过的草地上空低飞盘旋。

C.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D.河面足有一里多宽。

浪涛一个跟着一个,雪崩似的重叠起来,卷起巨大的漩涡,狂怒地冲击着堤岸,发出哇哇的响声。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报道,上海家化与沪江日化都产生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两家企业均存在未披露的采购销售关联交易及累计3000万元资金拆借关联交易。

B.网上掀起的关于“挪假”“拼假”的讨论热潮表明,人们不仅希望休假,还希望假期安排得更合理更充裕,不是挑剔,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C.《教育改革方案》规定: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本范围。

D.近日,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雾霾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时间,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备受青睐。

5.下列各项表述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雨果,法国作家,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的法国姑娘艾丝美拉达被陷害致死的故事。

B.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以周萍和四凤的畸形乱伦爱情为核心,表现爱的不合常理。

C.庄子,战国时宋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今存《庄子》内、外、杂三部分,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D.墨子,先秦墨家创始人。

提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清静无为”、“天人合一”、“非乐”、“非命”十大政治主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母语文化及其他

  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

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词“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

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

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

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

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

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

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

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

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

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

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

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

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

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

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

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

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

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

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德国要讲德语。

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

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6.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来

A.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B.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C.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D.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B.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C.有人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汉字不仅要表情达意、承载信息,还要注意书写艺术。

D.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造成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

我国电视节目中如“NBA”“GDP”“WTO”等

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D.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0分)

千年一叹读韩愈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

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

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

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

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

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

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

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

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

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

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

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

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

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鰐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

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

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为艰。

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

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

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间(1537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

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⑤之二,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

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

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

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

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韩愈为此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

韩愈早有铭言喻世:

“业精于勤荒于嬉。

”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著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

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

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⑥这里必需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任八个月内的政绩。

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

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尽百感丛生:

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

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做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

⑦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

沿山而上的回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

我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

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

与我一同登山朝圣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

“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⑧我说:

“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精神风骨;愿那些文官们,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9.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句民俗谚语,有什么作用?

(3分)

10.本文第三段写了许多其他的贬官者,作者有什么用意?

(3分)

11.结合全文,说说韩愈一生有哪些成就。

(4分)

12.文章第七段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4分)

13.阅读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蕴。

(6分)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

性庄重,力学,举进士。

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

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

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于上官,交章论荐。

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

“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

”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

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

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

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

除利州路转运判官。

“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

侁争之曰:

“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瑜不从。

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

因黜瑜,而升侁副使。

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诘优不散之故。

侁曰:

“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

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

前使者畏其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

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

“老运使之法,何可改?

”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

徒京东西路。

河决澶渊,而议欲勿塞,侁言:

“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

”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

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

侁曰:

“吾有荐举之权,而当路非贤,耻也。

”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

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

侁往见,台吏不许通。

或曰:

“公与轼相知久,其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

”侁曰:

“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

”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于役,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复以侁使京东。

司马光言于朝曰:

“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

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侁如百辈,布列天下乎?

”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

居无何,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鲜于侁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课:

征收。

B.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式:

标准。

C.且诘侁不散之故诘:

调查。

D.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窜:

放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称其名于上官②念东国困于役

B.①而议欲勿塞②而当路非贤,耻也

C.①前使者畏其凶②其所往来书文

D.①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②以忠义分谴

小题3.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鲜于侁秉公执法和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A.①立杖之,恶类屏迹②郡守以下效之

B.①青苗之法,愿取则与②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C.①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②优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D.①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②作《议河书》上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黟县奸民汪氏横行乡里,犯法当究,下属官吏心存畏惧,劝说鲜于侁释放汪氏,鲜于侁当即惩处汪氏,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B.神宗施行“助役法”,李瑜好大喜功,不顾民情,最终因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而被贬黜;鲜于侁立足实情,心系民生,得到神宗的肯定。

C.黄河在澶渊决口,有人认为可以弃置不管,鲜于侁说明放纵黄河水的危害,并且上书陈奏,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苏轼因事获罪,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看望他,有人劝说他烧掉往来的书信,他坚持立场,最终受到牵连。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

(3分)

 

(2)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

(4分)

 

(3)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

(3分)

四、默写(6分)

15.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流派)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着重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

杜甫的“,孤舟一系故园心”表达的是思乡之情;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

”抒写的是身世之感;辛弃疾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流露的是家国之恨。

五、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入清溪①行山中

〔唐〕李白

轻舟去何疾!

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

无事令人幽,停桡②向余景。

【注】①清溪:

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

②桡(ráo):

桨。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析。

(4分)

17.诗的颔联在写景上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

 

六、语言表达(13分)

18.填出横线处的诗句(4分)

有个人要设宴招待朋友,可惜搜遍口袋只有8文铜钱,十分尴尬。

老佣人说:

“容易办成。

”便拿6文买了两只鸡蛋,1文买了些韭菜,1文买了豆腐渣。

老佣人端出第一盘菜,是韭菜面上铺两只蛋黄,他说:

“这叫做‘两’。

又端出第二盘菜,韭菜上是一圈蛋白,说:

“这叫‘一’。

第三盘菜是炒豆腐渣,名称叫做:

“雪。

第四道菜是清汤上浮动着两个蛋壳,取名为:

“船。

老佣人说:

“我喜欢杜甫这首诗,所以做的菜肴凑上这四句诗,成其文雅,请不要嘲笑。

”主人十分高兴,客人也重重奖赏了他。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

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0字左右。

(9分)

答:

七、作文(60分)

20.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

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

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

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

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

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

《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

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参考答案

1.

2.D

3.A

4.C

5.C

6.B

7.A

8.C

6.略

7.B.无中生有。

文中没有提到“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的问题。

C.

偷换概念。

“汉字在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

这并非是汉字难学的原因。

D.否定变肯定。

“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错

误,原文第三段“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

8.强加因果。

“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是因为“英汉文字混杂”。

9.用“仙”和“泉”烘托出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1分)为下文写韩愈的丰功伟绩以及表达对他的赞颂作铺垫。

(2分,写出铺垫给1分)

10.写被贬官者大多心灰意冷、悲悯自怜,(1分)反衬出韩愈被贬官时的与众不同,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

(2分,写出反衬给1分)

11.共4个要点,每点1分。

①诗文磅礴隽永。

(1分)②宣扬正统儒理,主张孔孟之道。

(1分)③为潮州人民驱除鳄鱼、兴修水利。

(1分)④为潮州百姓扫除贩卖人口的恶习,解放奴隶。

(1分)

12.用大量的碑文和当地文联友人对他的评价烘托出韩愈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2分)表达人们对韩愈的无比敬仰和崇敬之情。

(2分)

13.文章最后一句再一次对韩愈敢作敢为、以百姓为重的精神进行肯定和褒扬;(2分)呼吁当今文人要敢于发表正确的言论,敢于替百姓说话,做一个具有精神风骨的人;(2分)呼吁当今为官者要视百姓为父母,荣辱不惊,以韩愈为榜样,身体力行为百姓做事。

(2分)

14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D

小题5

(1)鲜于侁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恳切符合实际。

(3分,一句1分,注意“推”“条”“恳”的翻译。

(2)万年县令不能胜任职责,拘押的囚犯积压过百,官府让(鲜于侁)前去处理,几天之后,

使监狱一空。

(4分,一句1分,注意“任”“系”“空”和省略句式的翻译。

(3)怎样才能得到一百个像鲜于侁这样的人,分布在天下呢?

(3分,注意“安”“辈”“布”的翻译。

参考译文: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

性情庄重,刻苦学习,考中进士。

庆历年间,天下大旱,皇上下诏征求直言。

鲜于侁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恳切符合实际。

唐介和他是同乡,在上级官吏前称赞他,接连上书推荐他。

调任黟县令,奸民汪氏富有而狠毒,横行乡里,因事犯法,官吏们都来拜见说:

“汪氏家族败坏了不少前任的县令,现在不放了他,会给以后留下祸患。

”鲜于侁发怒,立刻杖打他,恶人都隐没了踪迹。

后任绵州通判。

绵州在蜀州的左边,官吏因袭旧风贪污成风,甚至要士卒供给他们木炭、草豆,卖水果蔬菜多收取余利。

鲜于侁一切都不拿取,知州以下的官吏都效法。

万年县令不能胜任职责,拘押的囚犯积压过百,官府让他前去处理,几天之后,使监狱一空。

任利州路转运判官。

“助役法”实行,下诏各路分别定出助役缗钱数额。

利州转运使李瑜定了四十万。

鲜于侁争论说:

“利州百姓贫困土地贫瘠,有这一半就行了。

”李瑜不听。

当时各路所确定的役钱都没有完成,神宗肯定鲜于侁的意见,告诉司农曾布让他颁布下去作为标准。

因此贬黜李瑜,提升鲜于侁任副使。

所属百姓不要青苗钱,王安石派官吏查访处理,并且责问鲜于侁不发青苗钱的缘故。

鲜于侁说:

“青苗法规定,愿意借的就借,百姓不愿借,怎能强迫!

周永懿守利州,贪婪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