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验光21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707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验光21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9验光21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9验光21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9验光21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9验光21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验光21步.docx

《19验光21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验光21步.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验光21步.docx

19验光21步

验光21步

一.眼底镜

驗光師的任務為替患者解決屈折異常及指導患者如何正確使用眼睛.如輻輳.調節的過度或不足.並訓練使調節與輻輳能達到協調.平滑的運作.因此檢查的第一步必須先確定患者的眼睛是否有病變.假如發現或不能確定有病變(Pathology).則必須推薦給一個資深並且能夠徹底.完全檢查.診斷及治療的各專科醫生。

根據驗光門診的經驗.大約有百分之一的門診患者有病理性的問題.且需轉診.有此特殊的情況則雖然有病理性的問題.仍然要立即供給眼鏡或視力訓練.例如糖尿病患者使用(Insulin)控制.雖然有典型的病理性的變化.這種狀態仍然需要供給眼鏡。

因此在特殊情況之下.須有適當的專業性診斷。

第一個眼底鏡是〝Babbage〞於1847年發明的.當時只是利用一面鏡子將光線反射入患者的瞳孔.然後利用一片中間有一孔的銀板來觀察眼底。

發展至今的眼底鏡已包含有〝一,照明系統〞.〝二,觀察系統〞透過一個可旋轉的球面鏡片盤(用於補償屈折異常)來觀察患者角膜,水晶体,玻璃体及視網膜。

一般驗光師使用的為直接眼底鏡(DirectOphthalmoscopy)它可以得到一個直立.實像.放大的影像.在患者眼內反射出來的光線之間加入一個強度的凸透鏡(+13.D).可以觀察到一個相反,範圍大(IndirectOphthalmoscopy).所以其差別為.我們一般使用直接眼底鏡.故以下皆以直接眼底鏡來討論。

當患者與檢查者皆為正視眼.同時兩者皆能完全放鬆調節.則在不加入任何球面鏡片的情況之下.檢查者可以很清晰的看見患者眼底.假如一個有-2.00D的患者,檢查者為正視眼.雙方在完全放鬆調

節的情況下.則需要有一個-2.00D的輔助鏡片.才能清晰的觀察患者之眼底.因此理論上可以利用眼底鏡來測量患者的屈折異常度數,但有二大因素要考慮.

(1).無法確知檢查者與患者是否完全放鬆調節

(2).正確的屈折異常要測量黃斑部但是當光線照射到此處時.患者會因光線刺激引起縮瞳反應,因此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驗光〞。

在實施直接眼底鏡檢查時,可以把眼睛的光學系統(角膜,水晶体等........)想像為一個簡單的放大系統.正視眼的放大倍數為15X.近視者大於15X.遠視者小於15X.因此近視患者的觀察範圍小於遠視患者。

直接眼底鏡的檢查程序:

調整患者的座椅高低.使其適合實施檢查者實施檢查時最舒適的高度.使用並調整頭靠讓患者安穩的靠著.直到完成檢查為止.要求患者看正前方比其眼位稍高一點的視標.檢查者以右手持眼底鏡.右眼檢查患者之右眼.若有上眼瞼蓋住瞳孔的患者,檢查者可以用左手來拉起患者的上眼瞼以利觀查。

檢查患者左眼時則和檢查患者右眼相反.以左手持眼底鏡.使用左眼來檢查患者左眼.檢查者於實施眼底鏡檢查時.應放鬆自己的調節力.檢查者可以把患者的瞳孔想像為一個窗戶.而自己是透過窗戶觀察外面的風景.藉此達到放鬆調節的目的。

(1)從患者眼前約50~60公分處開始.檢查眼睛的介質(角膜,水晶体,玻璃体)。

(2)檢查眼球的前段組織。

(3)檢查眼球的後段組織。

當患者直視遠方視標.眼底鏡使用0.00D鏡片.檢查者距離患者50~60公分.觀察患者眼底的反光.此時若檢查者.患者.及眼底鏡.瞳孔及觀察孔皆在同一直線上.則檢查者可以從患者瞳孔見到眼底的紅色反光(若眼球視路的介質皆正常).在這個距離可以很容易的發現眼球的介質是否有混濁.例如白內障.接著調整眼底鏡上的補助鏡片至+8.00D或+10.00D在患者眼前10~15公分檢查患者眼球前半部及其附屬器官.如眼瞼.睫毛.結膜.角膜.前房.虹彩。

當檢查完患者眼球前半部組織結構後.慢慢的在不失掉眼底紅光反射下.將眼底鏡推至患者眼前最近的地方(以不碰到睫毛為原則).大約1~2公分.慢慢的降低輔助鏡片的〝+〞度數.跟隨著輔助鏡片的減少度數.這時檢查者的檢查焦點會跟著慢慢的往患者眼球的內部移動.從角膜.前房.水晶体.玻璃体.到網膜.此時若檢查者為正視眼及檢查者與患者皆未介入調節.則輔助鏡片上的度數為患者之屈折異常度數。

當調整輔助鏡片使檢查者的焦點位於患者網膜上時.可以觀察視神經乳頭.眼底的血管.各部眼底.最後觀察黃斑部份.接著觀察眼底的週邊部份.為方便到達觀察週邊眼底.可以要求患者看不同的方向.例如欲觀察上方的眼底.可以要求患者往上看.欲觀查患者右眼耳側眼底時.可以要求患者往外側看....................等。

眼底檢查中.若發現瞳孔中的眼底紅光反射有暗點.此乃眼球的介質中有一部份有混濁.可以調整輔助鏡片的度數來確認其位於何處?

凸鏡片的度數愈大則位置愈靠近角膜.因為眼球的回旋點位於水晶体稍後方一點.所以也可以利用此現像來判斷混濁的位置.此時將眼底鏡保持不動.要求患者眼睛向上看若暗點往上移動.則其位於角膜或水晶体上.若不動則位於回旋點附近,若是往下.則是位於玻璃体.

直接眼底鏡觀查重點:

(1)視神經乳頭:

(視盤)位於鼻側的網膜上.直徑為約1.5mm.圓形或稍橢圓形.呈粉紅色.正常情況下其邊緣銳利.清晰.若模糊不清者.有可能是視乳頭水腫.視盤中央偏耳側有一個顏色較白的生理凹陷稱為視杯.視盤和視杯的比例是診斷青光眼的重要指標.正常時其比例為3:

1.青光眼時視杯會變大.

(2)網膜血管:

靜.動脈直徑的比值正常為3:

2~5:

3走向柔曲或直行.不正常者為怒張.蛇行.正常狀態下不會有動脈脈動.正常的動脈在眼底鏡光下.有一個很亮的反射線。

(3)眼底觀查:

是否有滲出物.出血.色素沉澱

(4)黃斑部:

位於視盤靠耳側約3mm稍下方.此處應無血管分佈.觀查此部份最佳方式為減低眼底鏡亮度至可觀察的最小亮度.要求患者直視眼底鏡燈光.剛開始患者會因燈光的刺激引起縮瞳反應.但幾秒鐘之後會再慢慢擴大,此時即可觀察.年輕者會有一個點狀的反射這便是中心窩之處.年紀較大者.只可見一個顏色較深的區域.而沒有點反射.黃斑退化者可見色素增加.形狀扭曲。

二.角膜曲率仪

角膜的弧度.又稱為曲率半徑.例如以圓規.劃一個圓圈。

弧度儀測量出角膜的曲率半徑r.然後依照曲面折射力公式.可以計算出角膜的屈折力(Power).因此角膜可以使用曲率半徑mm.或度數兩種來表示,現代的弧度儀設計上皆假設角膜的折射率為1.3375(實際為1.376)。

例:

角膜的曲率半徑為7.8mm則其屈折力(Power)為

利用此公式也可將度數換算為曲率半徑mm。

現今的弧度儀可在儀器的指示板上直接得到度數及弧度.也可由附表查出。

檢查程序:

(1)調整接目鏡:

把弧度儀對正遮蓋器,打開開關.將接目鏡往〝+〞方向轉到最外面.這時儀器裡面的十字視標完全模糊.然後慢慢的把接目鏡往〝-〞方向調整.直到十字視標變成清晰狀態.註:

將接目鏡調往〝+〞之原因.是如此才能使檢查者不會介入調節力。

(2)調整儀器位置:

使其下巴.前額穩定的貼住儀器上.同時請患者雙手握住手把。

(3)調整眼位.

(4)指示患者.

(5)找到主軸.

(6)找出數值(K-Reading).

(7)記錄:

一般先記錄水平主經線的度數.再記錄垂直經線的度數.典型的記錄方式如下:

OD:

43.00at180o43.75at90o

OS:

44.50at180o42.25at90o

表示右眼於180o主經線的屈折力為43.00D

表示右眼於90o主經線的屈折力為43.75D

 

兩主經線上屈折力之差.為患者眼睛的角膜散光度數.度數較少的主經線為〝-〞的散光軸以上例患者角膜散光度數為例.那麼他的右眼及左眼散光度為OD-0.75X180oOS-2.25X90o。

主經線上度數較弱又位於180o上或±10o其附近者.稱為(WiththeRule)或直散光.順散光.如右眼.(因此其散光軸為180o或±10o).相反的主經線上的度數較弱又位於90o上或±10o.稱為(AgainsttheRule)或倒散光.逆散光.如左眼.(因此其散光軸為90o或±10o).如果主經線位於30o~60o.120o~150o稱為斜散光。

使用視網膜鏡(Retinoscope)或自覺式驗光查出來的稱為全散光.因此全散光是由角膜散光和眼內散光組成.眼內散光通常稱為生理散光(-0.50X90o).有一規則憑經驗及實驗得到角膜散光和全散光之間的關係.稱為賈哇規則(Javal‘sRule).

利用Javal‘sRule來預測全散光

(1)當沒有角膜散光時.全散光為-0.50X90O的倒散光.

(2)當角膜散光為-0.50X180o的直散光時.直散光幾乎是就是0.00D.

(3)當角膜散光為-2.00X180o的直散光時.全散光也是-2.00X180o.

(4)當角膜散光為-2.00X90o的倒散光時.全散光為-3.00X90o.

如果常常使用弧度儀檢查.並將之視為例行工作.則角膜全散光可以很快的利用心算計算出來.並且在大部份的案例中和使用視網膜鏡的檢查相差無幾。

三.远方惯性斜位

所有習慣性的檢查.都使用患者平常使用的眼鏡.在此項檢查.使用慣用遠用的眼鏡.因為不正確的光學中心也許是患者抱怨的原因.若是患者從未使用過眼鏡.則驗光器(Phorotor)就使用0.00D的鏡片來檢查。

通常使用1.0的Snellen視標.若是患者無法明視1.0視標.則加大視標尺寸.例如:

0.8.0.5.........等.直到患者能夠辨認出來的視標.設定稜鏡前要求患者閉上眼睛或者使用驗光器(Phoroptor)裏面的遮蓋板.遮住雙眼以免因設定稜鏡時.造成患者不舒服的感覺.使用旋轉稜鏡,左眼加上使視標上下分離的稜鏡(6ΔBaseup).右眼加上測量用的稜鏡(12ΔBasein)。

加在左眼的6ΔBaseUp稜鏡.會使患者所看到的視標位在左下方.加於右眼的12ΔBaseIn稜鏡.會使患者所看到的視標位在右上方(如圖:

23).因此檢查者應事先告知患者他即將看到的情況。

要求患者張開眼睛或打開驗光器上的遮蓋片.這時患者可以看見右上左下兩個分開的視標.當患者証實可以看見兩個視標後.驗光師應告訴患者〝我將移動視標,使兩個視標慢慢接近.當兩個視標上下對齊時請告訴我停止〞驗光師開始轉動右眼之稜鏡朝向歸零之方向(減低12ΔBaseIn之量).同時詢問患者〝你是否發現兩個視標正慢慢的接近?

兩個視標是否上下對齊了?

〞驗光師在減少BaseIn稜鏡的同時必須不時的提醒患者注意視標.並要求其上下視標對齊時要告訴驗光師。

當患者報告兩眼視標對齊時.要立刻使用驗光器裡的遮蓋板蓋住其中一眼或要求患者雙眼閉起.否則因兩眼在視標分離的狀態.輻輳在不穩定的情況下.兩個視標會飄來盪去.造成患者沒必要的困惑.這測量時稜鏡上殘餘的量.就是所要的斜位量。

假如患者有很高的外斜位.則12ΔBasein的稜鏡量也許無法足夠使視標分離成為右上左下.此時患者所見之情況也許是右下左上.這種情形需要增加測量旋轉稜鏡量至右上左下的情況,再開始測量.又在某些情況下.如雙眼有上下斜位或抑制.患者則可能只會看見一個視標.若是上下斜位.則增加分離稜鏡6ΔBaseup的量或將稜鏡改為6ΔBasedown再開始測量.不過這時的視標改為右下左上。

若是抑制的患者.則必須找出抑制眼.在此眼前面加入一個紅色濾光片.並詢問患者是否能夠看見一紅一白兩視標.一般若是抑制不是根深蒂固.則患者能使用此方式來解除其抑制然後再量測.若是很根深蒂固的抑制.則只有制定計劃來加以視力訓練。

遠用慣性斜位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6公尺(20英呎).

視標.....…..1.0史耐爾遠用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慣用遠用舊處方.

使用稜鏡...右眼12個稜鏡度,基底朝內.

左眼6個稜鏡度.基底朝上.

燈光.......20呎蠋光.

瞳孔距離...遠用瞳孔距離.

四.静态检影

網膜鏡是一個觀察光束通過患者眼睛所有屈折面產生焦點(遠點)的工具.檢查者可以調整患者眼睛前的鏡片度數.將此焦點(遠點)調整至其所需要距離患者眼前的任何一點.為了減少因解剖學因素引起的誤差.習慣上從事視網膜鏡檢查法的工作距離為50公分或67公分.當檢查者一旦選擇了其工作距離(50公分或67公分).則必須於檢查時.整個從開始到檢查完成保持這一個固定距離.

患者被檢查時.必須始終固視一個前方6公尺遠的視標.當患者注視6公尺外視標時.檢查者此時加入足夠的鏡片度數.將患者的遠點拉到工作距離的位置.然後檢查者再加上相當於工作距離的度數.工作距離為50公分.則加入的度數為-2.00D.工作距離為67公分.則加入的度數為-1.50D。

綜合驗光儀(Phoropter)上調整到符合患者的瞳孔距離(P.D).告知患者看遠方視標.並且不要去注意檢查者手上視網膜鏡上的燈光.檢查者以其右眼.檢查患者的右眼.並且工作距離保持固定.加入足量的〝+〞度數於右眼使得所有主經線上皆可以發現到明顯的〝逆動〞.然後以一次減少+0.25D或加入-0.25D.直到每個主經線上的反射光呈現〝中和〞狀態(球面度數).或者使其中一主經線呈〝中和〞反射光.而另一主經線為〝逆動〞反射光(散光度數).如果所有主經線皆至〝中和〞.則加上工作距離的度數.這便是這隻眼睛屈折異常的度數。

如果其中一個主經線為〝中和〞.但另一主經線為〝逆動〞.則依此逆動主經線的軸度一次加入-0.25D的散光度數.當足夠的散光度數加到使得本來為逆動者成為〝中和〞時.此時患者的散光已經完全矯正了.此時所有的主經線應該皆呈〝中和〞狀態.為了複檢是否有錯誤.此時縮短一點工作距離應該可以發現〝順動〞.若加長一些工作距離.應該可以觀察到〝逆動〞.然後於球面度數加入工作距離等量的度數.這便是此隻眼睛的屈折異常度數。

例如:

OD.+1.00

OS.+1.00-1.00x90o(驗光器上的度數)

工作距離:

67公分(-1.50D)

#4記錄為O.D.-0.50

O.S.-0.50-1.00x90o

檢查者以右眼.右手持視網膜鏡檢查患者右眼.以左眼.左手持視網膜鏡檢查患者左眼.因為這樣才能使患者不受阻礙而能固視遠方視標。

遠距離視網膜鏡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患者注視六公尺遠的視標,檢查者工作距離為50公分或66.7公分.

視標.......0.1史耐爾視標.或紅綠視標.

使用度數...使用平光鏡片開始量測.

燈光.......稍暗.

瞳孔距離...遠用瞳孔距離.

五.动态检影

綜合驗光儀上的度數此時包含的度數為#4靜態視網膜鏡的初值(未加入工作距離的度數).此步驟驗光師位於患者眼睛前方50公分處.患者注視50公分前近用視標.檢查者的工作距離和患者的固視距離相同.兩眼同時加入足量的〝+〞度數至觀察到明顯的〝逆動〞.檢查者此時在患者的兩眼同時以每次減少+0.25D或加入-0.25D.直到兩眼中和(高中和).因患者和檢查者的固視和工作距離相同(共軛).因此不必加入工作距離度數.直接記錄驗光器上的度數即為#5的發現值。

動態視網膜鏡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患者注視50公分(20英吋)遠的視標,檢查者工作距離為50公分(20英吋).

視標.......近用史耐爾視標.

使用度數...#4的度數(初值.未加入工作距離).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六.动态视网膜镜

綜合驗光儀上此時的度數為#5(50公分動態視網膜鏡)的度數.此步驟的患者與檢查者的固視與工作距離皆為1公尺(100公分).通常此時患者的瞳孔反射光為〝逆動〞狀態.因為使用鏡片度數為#5步驟的值.如果是〝順動〞或〝中和〞.則必須兩眼同時加入足量的〝+〞度數或減少〝-〞度數直到可以兩眼同時觀查到明顯的〝逆動〞.然後再減少+0.25D或加入-0.25D.到患者兩眼皆呈〝中和〞狀態.因患者和檢查者的固視和工作距離相同.因此驗光器(Phoropter)上的度數記錄為#6的發現值。

中距離視網膜鏡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患者注視100公分處.檢查者的工作距離為100公分.

視標.......近用史耐爾視標.

使用度數...#5之度數.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七.远用主觉验光

任何自覺式驗光方式需考慮以下的因素:

*首先加入足夠的〝+〞度數.以抑制調節.

*至少利用兩種自覺式驗光方法來確認散光的度數.

*至少利用兩種自覺式驗光方法來確認散光的軸度.

*兩眼視力平衡檢查時.必須兩眼在同時可以看見各一個視標及在稍微模糊的狀態下進行.

*在決定自覺式驗光度數時.其出發點需於兩眼單一視同時稍為雲霧時(+0.75D)實施.

*在兩眼單一視稍為雲霧狀態下.每次減少+0.25D或加入-0.25D.至患者視力達到1.0.也就是患者可以正確無誤的辨識整排1.0視標.和1~2個1.2視標.

*使用動態視網膜鏡的發現值來作為自覺式驗光的出發點是最適當的.因為它有足夠的〝+〞度數.避免患者引起調節.如果因為任何理由.動態視網膜鏡檢查法無法實施.則利用加入〝+〞度數.直到患者可以辨認0.1視標來作為出發點.

散光軸度的決定可以使用以下方式:

(1).鐘面法(散光圖如圖-2

----患者在稍為模糊的情況下.要求患者指出最黑及清楚的線條.再使用〝30法則〞來決定〝-〞散光軸。

(2).交叉圓柱鏡法(如圖-29)----將交叉圓柱鏡的把手對正患者散光度數的暫時軸.然後反轉交叉圓柱鏡.並要求患者觀查比較.兩面鏡片的清晰度或模糊度.若是臨時散光軸度正確的話.則患者會發現兩面交叉圓柱鏡的清晰度或模糊度相同.如果患者發現其中一面較清楚.則散光軸往較清楚那一面交叉圓柱鏡上紅點的方向移動.重覆以上的動作.至交叉圓柱鏡兩面反轉.而患者可以得到兩個一樣清楚或模糊的視標為止.這便是正確的散光軸。

散光度數的決定可以使用以下的方式:

(1).鐘面法(散光圖)----慢慢加入〝-〞散光度數.直到視標上每一條線皆一樣黑和清楚。

(2).T型圖表----將T型圖表位於正確的位置.慢慢加入〝-〞散光度數.至兩組線條一樣黑和清楚。

(3).交叉圓柱鏡法----使用〝-〞散光度矯正屈折異常.反轉交叉圓柱鏡.使患者比較兩面是否一樣清楚或模糊.調整交叉圓柱鏡至一面交叉圓柱鏡的〝-〞軸(紅點)對齊患者矯正鏡片的散光軸.反轉的另一面為交叉圓柱鏡的〝+〞軸(白點)對齊患者矯正鏡片的散光軸.於是患者藉著交叉圓柱鏡反轉的兩邊選擇〝-〞軸(紅點)較清楚時加入-0.25D的散光度〝+〞軸較好時降低-0.25D的散光度.直到兩者一樣清楚或模糊.這便是患者的最佳視力靈敏度的散光度數。

單眼屈折異常的矯正度數決定之後.兩眼同時加入+0.50D~+1.00D.至稍為模糊狀態(0.5~0.7).此時加上Risley旋轉稜鏡於兩眼之前.右眼3ΔBaseDown(基底朝下).左眼3ΔBaseUp(基底朝上).患者可以看見兩個分離的視標(單獨一排).右眼看見的是上方的視標.左眼看見的是下方的視標.此時視標是0.5~0.7整排的視標.同時要求患者報告兩視標是否一樣清楚或模糊.或是一個較清楚或模糊.若是患者報告兩者一樣清楚或模糊.則患者為兩眼視力平衡.若是患者報告兩者不一樣清楚或模糊.則於較清楚的一眼加入+0.25D.或是降低-0.25D.直到兩眼一樣清楚或模糊.若是兩眼無法獲得一樣清楚的視力靈敏度.則維持〝利眼〞較清楚。

將分離稜鏡(Risley)旋轉稜鏡拿開.此時患者又回復兩眼單一視的狀態.將兩眼同時每次加入-0.25D或同時每次降低+0.25D.直到患者可以明視1.0視標.若有任何的原因.患者的視力無法達到1.0.則使用最高視力最低度數為#7自覺式驗光法的度數.並記錄下來。

八.远方诱发性斜位

這個步驟的檢查程序和#3遠方習慣性斜位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其使用的矯正度數為#7自覺式驗光法的度數.取代舊眼鏡或平光的度數。

誘發性遠用斜位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六公尺(20英尺).

視標.......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7之值.

使用稜鏡...右眼15個稜鏡度,基底朝內.

左眼6個稜鏡度,基底朝上.

燈光.......20呎蠋光.

瞳孔距離...遠用瞳孔距離.

九.远方实际内转力

這是第一個實施的融像性稜鏡的檢查.驗光器上為患者#7自覺式驗光法的度數.要求患者看到直列的1.0視標或可見最小視標.將兩眼Risely旋轉稜鏡調整到位於可以同時往基底朝外(BaseOut)的方向旋轉(如圖-30):

當患者通過#7自覺式驗光法的度數.和旋轉稜鏡(位於零稜鏡度的位置)看最小可見視標.(通常為1.0視標)時.兩眼同時加入+0.25D.患者應可以感覺到視標稍為模糊一點.要求患者記住這個模糊狀態.拿開剛剛加入的+0.25D或加入-0.25D.回復至原來的#7自覺式驗光的度數.告訴患者這

個模糊的狀態會再度的出現.當他注意這種模糊狀態出現時要向驗光師報告〝模糊了〞.驗光師此時開始轉動Risley旋轉稜鏡往基底朝外(BaseOut)方向.雙手同時.等量.平滑慢慢的轉動.當患者報告〝模糊了〞.這時將左右兩個旋轉稜鏡的基底朝外(BaseOut)總和記錄下來.這便是#9遠方實際內轉力的發現值。

當驗光器上加入基底朝外(BaseOut)稜鏡於患者眼睛前方時.患者所注視的視標於空間移動的情形.最初.患者的調節與輻輳皆於注視平面上.當加入基底朝外(BaseOut)的稜鏡後.因稜鏡只影響輻輳(Convergence)不影響調節(Accommodation).所以此時調節仍位於注視平面.而輻輳朝向患者移動.而輻輳和調節的關係非常密切.當輻輳達到一個定量時將引起調節的介入.而患者會感覺到〝模糊〞因此.實施此檢查步驟是測量輻輳與調節之間緩衝區的範圍及量的大小.

遠距離實際內轉力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六公尺(20英尺).

視標.......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7處方(降低-0.25D示範模糊).

使用稜鏡...雙眼稜鏡歸零.並定位於準備雙眼齊朝外轉的情況下.

燈光.......20呎蠋光.

瞳孔距離...遠用瞳孔距離.

一十.远距离最大辐辏

當#9檢查時患者報告〝模糊了〞同時記錄了其稜鏡總量之後.驗光師繼續轉動旋轉稜鏡.增加基底朝外(BaseOut)稜鏡量.並要求當患者觀察到視標變成兩個的時後要告知驗光師.於是在患者報告視標變成兩個時.這時兩個旋轉稜鏡上的基底朝外(BaseOut)總量記錄為#10的破裂點(BreakPoint).然後驗光師再要求患者當其發現兩個分離視標合而為一時.告知驗光師.這時驗光師同時轉動Risley旋轉稜鏡.等量的.慢慢的減少基底朝外(BaseOut)稜鏡度.當患者告知變成一個視標時.此時兩個旋轉稜鏡的總量.記錄為#10的恢復點(RecoveryPoint).此步驟有兩個發現值.一個是破裂點.一個是恢復點.記錄如下------破裂點/恢復點.例如:

患者在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