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化学真题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3544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7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中考化学真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南京中考化学真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南京中考化学真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南京中考化学真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南京中考化学真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中考化学真题解析.docx

《南京中考化学真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中考化学真题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中考化学真题解析.docx

南京中考化学真题解析

2010年南京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2010年5月,孙中山先生铜像回迁至南京市新街口.铜及铜合金属于(  )

A、天然材料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D、合成材料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利用这一知识对其进行判断.

解答:

解:

由于铜像的材料是铜及铜的合金,由于合金属材料的范围是:

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故此材料应为金属材料.与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并无直接的关系,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金属材料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金属材料包括的范围,属基础知识型训练题.

2、下列属于蛋白质类食品的是(  )

A、米饭B、鸡蛋

C、黄瓜D、菜油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米饭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判断.

B、根据鸡蛋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判断.

C、根据黄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判断.

D、根据菜子油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判断.

解答:

解:

A、米饭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淀粉,它属于糖类,所以错误.

B、鸡蛋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正确.

C、黄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所以错误.

D、菜子油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油脂,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把健康饮食的问题提到了生活的日程上,因而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中考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虽然试题难度小,但出现频度高,要引起高度重视.

3、金属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五氧化二钒(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B、+1

C、+3D、+5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五氧化二钒(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2x+(﹣2)×5=0,

则x=+5;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读取液体体积

C、

稀释浓硫酸

D、

点燃酒精灯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实验操作型。

分析: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B、量取液体时,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D、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

解答:

解:

A、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图中操作正确,故A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掌握酒精灯、量筒的使用方法,了解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掌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

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判断是否只有物理变化即是分析各选项是否是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利用其概念解决此题.

解答:

解:

蜡烛燃烧与火药爆炸均是燃烧,霉变是缓慢氧化,以上是典型的化学变化,只有瓷碗破碎只是外形的改变没有生成任何新物质.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对物理变化的判断的考查,只要抓住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即可解决问题,此类题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6、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B、硫粉

C、红磷D、铁丝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主要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回顾,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的火焰颜色、产物情况等描述.

解答:

解:

A、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气体,故A不符合;

B、硫粉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由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不符合;

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C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花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D不符合.

故选C.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纯属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只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不难回答,但要注意描述现象一定要言简意赅.

7、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镁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他信息.

解答:

解:

A、由镁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为:

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B正确;

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

8、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氮肥的是(  )

A、CO(NH2)2B、KCl

C、Ca3(PO4)2D、CaSO4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解:

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CaSO4不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进行正确的分类.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A、A12O3B、HgO

C、HNO3D、H2O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判断氧化物应注意两点:

只有两种元素;必须有氧元素.

解答:

解:

A、A12O3是由A1、O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HgO是由Hg、O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HNO3是由H、N、O三种元素组成的,则不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H2O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能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利用概念的要点来分析解答,利用本题可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0、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

水分子本身变大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D、

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

考点: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水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态,水分子没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解答:

解:

水是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体,水分子本身数量没有变,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隔由小变大,然后充满整个容器.

故选B

点评:

此题需要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了解液态与气体的实质,二是能读懂各选项的图示内涵,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11、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

考点: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

分析:

可根据pH试纸的正确使用来分析解答,用pH试纸测酸碱度,一般要求第一试纸是干燥的,不能湿润,湿润相当于稀释待测液,使结果不准.第二所测试剂不能与试纸本身发生反应.

解答:

解:

A、将pH试纸湿润相对于将稀硫酸稀释了,将使测定的结果偏高.所以不对.

B、二氧化碳是气体,PH试纸是测溶液的酸碱度,所以不正确.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使pH试纸发生碳化,影响实验,所以不正确.

D、用干燥的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pH试纸的测定范围的掌握.但要注意当用PH试纸测定气体溶于水的酸碱性时,pH试纸要湿润的.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1﹣、HCO3﹣B、Na+、Cu2+、OH﹣

C、Ag+、Cl﹣、NO3﹣、D、H+、Fe2+、SO42﹣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在溶液中两个离子之间会生成沉淀、气体、水的,不能共存.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银离子和氯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三种离子形成的物质是可溶的,

解答:

解:

A、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两者不能共存,故A错误,

B、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两者不能共存,故B错误,

C、银离子和氯离子在溶液中接触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故C错误,

D、三种离子形成的物质都是可溶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两种离子在溶液中会生成沉淀、气体、水的,不能共存,此类题是中考热点,要多加训练.

1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先计算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根据“阴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可以推测哪种为阴离子.

解答:

解:

由题意知:

A、质子数1<核外电子数2,故为阴离子;

B、质子数2=核外电子数2,为原子;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故为阳离子;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

故选A.

点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的特点.

14、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Z、Y、XB、X、Y、Z

C、Y、X、ZD、X、Z、Y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后面的则不能;②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较为容易的判断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

解:

由题中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可以反应产生氢气,Y不反应,可知X位于氢之前,Y位于氢后;而把Y和Z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Z没有变化说明Y位于银之前,Z位于银之后.就是说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应是X、Y、Z.我们据此对四个选项判断即可.

故选B

点评:

本题从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角度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并考查总结问题的能力.

15、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

根据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判断降温是否有结晶析出以及溶液结晶析出的方法;比较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

解答:

解:

A、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2℃时,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故A错误;

B、由于不知a、b两种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故降温不一定由晶体析出,故B错误.

C、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C错误.

D、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6、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

解答:

解:

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

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

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

17、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荷醇不属于化合物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

20:

1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化学式的意义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分子的原子构成,⑤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⑥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⑦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⑧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解答:

解:

薄荷糖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又由于薄荷糖中含有碳、氢、氧三种不同元素,因此薄荷糖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所以A选项错误.

B中未指明在1个薄荷糖分子中,因此B选项错误.

薄荷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

1×20:

16=30:

5:

4,不是10:

20:

1,因此C选项错误.

薄荷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76.9%,因此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难度稍大.

18、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考点: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进行分析,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解答:

解:

A、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开始时左边为红色,不是蓝色,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开始时左边为红色,不是无色,故B错误;

C、充分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故溶液可能为红色,故C正确;

D、充分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不确定,所以颜色不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9、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N2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u

Zn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FeCl2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

(  )

A、①B、②

C、③D、④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除杂所选的试剂必须具备能将杂质除去、不和被提纯的物质发生反应、过量时要容易被除去三个特征.

解答:

解:

①、通过灼热的通网,氧气被吸收,氮气性质稳定和铜不反应,所以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②、加水和被提纯的物质氧化钙发生反应,所以错误.

③、加入过量盐酸,杂质锌发生反应,铜不活泼不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铜,所以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④、加入过量铁粉,和杂质氯化铜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过滤才能出去剩余铁粉,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D

点评:

混合物除杂试题,是中考重要题型之一,必须多加总结,并加以运用.

20、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问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B、Y一定是稀盐酸

C、N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D、X、Y、M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

根据题中所给的物质的性质结合反应间的转化关系,找到题中的题眼进行推断解题,盐酸会和其余的四种物质反应,可以知道Y就是盐酸,然后根据其他物质的性质进行验证推导.

解答:

解:

根据下列图示解答,

氧化铁

盐酸

氢氧化钙

碳酸钠

﹣﹣

不会反应

会反应

不会反应

不会反应

氧化铁

不会反应

﹣﹣

会反应

不会反应

不会反应

盐酸

会反应

会反应

﹣﹣

会反应

会反应

氢氧化钙

不会反应

不会反应

会反应

﹣﹣

会反应

碳酸钠

不会反应

不会反应

会反应

不会反应

﹣﹣

A、根据上表可以看出,碳酸钠会和两种物质反应,而M和X都会和两种物质反应,所以不会确定谁是碳酸钠,故A错误,

B、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会与四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只有盐酸,可知Y为盐酸,故B正确,

C、只有氧化铁会转化成铁,但是不一定都是置换反应,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就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根据上表和相应的转化关系,可知X、Y、M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化合物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满足条件的反应.本题开放度较大,分析时不必追求面面俱到穷尽所有结果.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7分)

2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

(2)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并据此选择上图中 B、F、C (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

(3)如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可以为 2KClO3

2KCl+3O2↑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

题中涉及到的仪器有试管、集气瓶、酒精灯、锥形瓶、长颈漏斗、导气管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只需加一个干燥装置.加热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很多种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都可以生成氧气.

解答:

(1)实验中的仪器有试管、集气瓶、酒精灯、锥形瓶、长颈漏斗、导气管等.①、②分别是试管、集气瓶.故答:

①试管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干燥装置,所以选浓硫酸,收集装置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CaCO3+2HCl=CaCl2+H2O+CO2↑、BFC.

(3)A装置是加热装置加热物质生成氧气可以用氯酸钾.故答;2KClO3

2KCl+3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仪器的掌握程度,熟记各种仪器的功能用法,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

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16 g,水的体积为 184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

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 左 盘,称量其质量.然后 BA (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 .

③溶解: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

(2)下图表示用上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①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0g 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②当加入1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HCl、NaCl (写化学式).

③试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称量器-托盘天平;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①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