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411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docx

《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docx

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

高考地理应试要领与解题指导

一、考场答题要领

答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

当你进入考场拿到试题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不要急于解答,要将整个试卷先大致看一遍,先用一二分钟大体看一下试卷有哪几个大题目、若干小题目,共有几张试卷,通观全卷,做到心中有数。

了解全卷的试题类型,大体有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恰当、合理把握答题的时间。

(2)要仔细、认真地看清楚试卷前对考生的要求,对答题的说明,使你的答卷符合规定,减少或避免失误。

(3)开始答题时,要十分认真仔细地领会每一道大、小题目的要求,比较有把握才开始下笔。

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4)答题前只要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

要求是什么?

给的条件有哪些?

在心中打好腹稿,安排好答题要点的先后顺序。

(5)要根据各种类型题型,有针对性地回答。

如读图填充题要求简明、扼要;简答题和综合题则要求内容充实、要点精确。

(6)答题要先易后难。

刚一进入考场,在开始答卷时的前几分钟,心情多数是比较紧张的。

这样,思维、记忆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如再遇上难题,心情就更易慌乱。

因此,做题时先要从容易的入手,当你做过几道有把握的试题后,心情就会自然地稳定下来,这时再做较难的试题,思维也活跃多了,增加了自信心,以后的考试也将顺利得多了。

(7)书写要整洁、清晰。

  答题的书写不能粗枝大叶,要按照试卷的要求,注意答题的格式,不用铅笔答题。

书写要清楚,特别是地名不能写错别字,整洁的卷面使阅卷教师能看清答题的内容,而不易遗漏。

(8)答完试卷后要认真检查。

  检查的目的就是要看答案与题目是否一致,有无答非所问,有没有看错题,选择题答案的英文字母是否填涂得准确无误,简答题该答的是否都已完成,有无漏题现象,特别是最后部分的试题是否都已完成。

总之,要把答卷过程中的一切失误都消灭在交卷之前。

二、高考地理答题四大对策

根据大家平时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考的要求,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答好试题。

(一)读懂题意:

高考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等资料等形式出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

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看清图示: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

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

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

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三)注意联系:

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四)准确表述:

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三、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一)认真审题,特别要看清题目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答错的关键字跟,如“东”、“西”、“南”、“北”、“大”、“小”、“高”、“低”、“上”、“下”等。

例:

长江下游对外贸易港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排列是:

A.南京、芜湖、南通、张家港;B.芜湖、南京、张家港、上海;C.芜湖、南京、南通、上海;D.九江、芜湖、南京、南通。

(答案:

B、C

(二)要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选项是错误的。

例如:

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

A.平流层下部冷,上部由于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气温迅速上升;B.太阳辐射经过电离层时,紫外辐射被全部吸收;c.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下冷上热,气流平稳;D.电离层中的氧原子吸收了太阳紫外辐射。

(答案:

A、D)此外,若题干中出现了“最”、“首”、“第一”等绝对性字眼,则往往只有1个正确答案。

例:

将一批粗铜由昆明运到上海精炼,最经济的运输路线是:

A.成昆线——成渝线——长江航线;B.贵昆线——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C.贵昆线——川黔线——长江航线;D.贵昆线——湘黔线——京广线——长江航线。

(答案:

C)

(四)对难度较大的选择题,要使选择正确无误,可采用“排除法”(筛选法)。

也就是说,不要急于先找出正确答案,应将选择题当作改错题来做,把错误的答案一个一个找出来,排除出去,筛选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了,此即所谓“去伪存真、由表及里”。

当然,运用这种方法是否成功,主要还是决定于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鉴别、评价能力。

如果对知识学得不深不透,思维过程未能由浅入深,知识不能向纵深发展,也就难以运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五)要留意选项文字叙述较多面分为二层意思时,往往(并非绝对)前段文字叙述正确而后段文字叙述错误。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例如:

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

A.就线速度而言,高雄小于马尼拉;就角速度而言,高雄大于马尼拉;B.高雄与上海的角速度相等;C.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但角速度最大;D.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答案:

B、D)

(六)一些内容复杂而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只从字面上去冥思苦想往往容易弄错,如能画简图帮助判断,就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五)不同类型选择题的解法

1、分类选择题(此类选择题具有很强的比较性和难度)

  分类选择题也是用得较多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这类题型就是在题干部分先列出几个同类的地理事物,然后提出分类要求或者直接提出分类要求。

这种题型的结构包含两个部分:

由陈述句或问句构成题干及由几个备选答案组成的选项。

例如:

下列河流中哪条河流与其他河流不同类?

(A)黑龙江(B)辽河(C)塔里木河(D)淮河(E)海河               ( C )

  从上述例题中,可以看出分类选择题的题型结构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题干主要是提出分类要求,选项是几个备选答案。

分类选择题的解法:

A、题干中有几个同类的地理事物,首先要分析和明确它们的分类标准,再把它们划归到所属的类内,最后从选项中找出题干要属于同类(或不同类)的答案。

B、题干中没有列举几个同类的地理事物的试题,要逐一分析各选项及它们的分类标准,将同类(或不同类)的备选项归类,再从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2、因果选择题

  因果选择题在结构上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叫题干,由结果(或判断)和原因(或条件)的叙述组成;另一部分叫选项,由数目和内容(含义)都固定的五个(用字母(A)—(E)表示)备选答案所组成。

例1:

选项:

(A)结果和原因的叙述都正确,并能用原因正确解释结果(或者二者密切相关)。

(B)结果和原因的叙述都正确,但不能用原因正确解释结果(或两者无关)。

(C)结果是正确的,但对原因的叙述是错误的。

(D)结果不正确,但对原因的叙述是正确的。

(E)对结果和原因的叙述都不正确。

题干: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 B )

例2:

选项同上。

题干:

黄河的中游是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段,根本原因是黄土粘重。

( C )

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因果选择题在结构上包含题干和选项两个部分,选项放在题干的前面,回答问题使用字母A—E其含意是有规定的内容,题干(问题)的叙述也是有规定的,每个问题都由结果(或判断)和原因(或条件)两部分组成。

因果选择题的解法:

A、要看清选项中各个(共五个)答案,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B、要理解、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每个题目中结果(或判断)和原因(或条件)的叙述正确与否,及原因能否正确地解释结果,然后与选项中的答案相对照。

找出符合本题意的答案,并将代表字母填到题后的括号内。

3、填充选择题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记忆、分析、比较、鉴别的能力。

  此种选择题是在每个空白处或每题后提供3—5个备选答案,要求考生从其中选出最合适的内容用代号填空,每题可有一至几个空白处和不安全叙述句构成;另一部分叫选项(也称备选答案),由3—5个备选答案组成。

例:

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B[(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C)12月22日〕]后,正午太阳高度角值最大;每年D[(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前后,太阳的高度角值最小。

在上述例1的题干中有四个空白处,根据题意应依次填上(C)、(A)、(B)、(E)。

例2的题在每个空白处提供了四个备选答案,题干部分和选项部分相互穿插构成完整的题目。

填空选择题的解法:

A、看清选项中的备选答案,理解其含义。

B、根据题干的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内容用其代号填空。

2、填充选择题的特点

A、在题干中有一至几个空白处。

B、有的题,题干与选项相互穿插。

3、类推选择题(也叫推理选择题)

  这种题也是一种改良式的选择题,在考生能力的测验中用的比较多,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这种题型是列出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地理事物和单独的第三个地理事物(仅列出一对有一定关系的地理事物),要求考生从选项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与题内的第三个地理事物之间组成的关系和前两个地理事物的关系相同(或从选项中选出一对,使这对地理事物的关系符合给定的关系)。

这种题型的结构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叫题干,由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地理事物和第三个地理事物这样特定的陈述句构成(或由一对有一定关系的地理事物这样特定的叙述句构成),另一部分叫选项,由4—5个(对)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例:

根据所给的一对地理事物的关系,从备选的五对地理事物中找出一对,使这对地理事物的关系符合给定的关系。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

选项:

(A)热带草原气候:

草原地区;(B)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地区;(C)热带沙漠气候:

沙漠地区;(D)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的两岸;(E)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从上面两个例题可以看出这种题型在结构上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

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题干是按规定的格式叙述的,并要举两个(或一对)有联系的地理事物作为例子和第三个地理事物(可无),选项中有4—5个备选答案,其中仅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类推选择题的解法:

A、看清题干的叙述,分析、理解例子中两个地理事物的关系,明确题干的要求。

B、要分析选项中每一个地理事物的含义,明确它们的概念。

C、在分析例子,明确两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从属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组合关系、条件关系等)的基础上,再从选项中选出一个与题干列出的第三个地物的答组符合这种关系的答案(或直接选出与这种关系相应的地理事物答案)。

4、改错选择题

  改错选择题型把错误的句子或一部分下边划一横线的错误内容进行改正。

选项中有若干种用来改正划线部分的内容,从中选出最佳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这种题型在结构上包含由完整的叙述句构成的题干和多个答案组成的选项两部分。

例:

湖泊水是河流补给的最主要形式:

(A)地下水;(B)冰川融水;(C)积雪融水;(D)雨水。

(D)

从上述的两个例题可以看出,改错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题干是由一个完整的陈述句构成,并包含一个错误的地方,选项由4—5个备选择的答案组成。

1、改错选择题的解法

A、弄清题意,明确题干对错误地方要求是什么。

B、认真分析各个选项,把它们逐一代入错误的地方,看是否与题干的要求相一致,将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来。

5、比较选择题

  比较选择题是一种改变多项选择题这种题型,考查考生对两种类似的情况或数量作分析、判断、比较、鉴别的能力。

这种题型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一组题干(问题),另一部分是由四个答案组成的选项。

试题形式是选项放在题干的前面,题干(问题)与选项(答案)数目可不相等,每个选项(答案)可选用一项以上或一项也不用,但每个问题要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比较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A、看清指导语的说明,明确题干与题项组合的依据。

B、明确题干的含意要求。

C、要理解各选项的含意并能区别开。

D、用题干中的每一个问题去与多个答案相对照,从选项中选择出符合本题的答案与之相合。

例题:

用此组答案回答下列各地少雨的原因。

(A)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B)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C)两个(A和B)都具备;(D)两个(A和B)条件均无。

A、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A)

B、亚欧大陆北冰洋沿岸(D)

C、中亚地区(B)

D、澳大利亚大沙漠区的中部(C)

E、塔里木盆地(B)

F、阿拉伯半岛(A)

此题指导语陈述从选项出适合各地少雨的答案。

题干指的是世界一些地区。

选项(A)、(B)表示需要比较的两项少雨原因,(C)表示(A)、(B)两项少雨的原因都有,(D)

D表示(A)、(B)、两项少雨的原因都没有,然后用题干中的各题分别与各选项对照,从中选择出最适合的答案。

如第一题撒哈拉大沙漠少雨的原因应该是(A),就把(A)选择出来填到本题后面的括号内,第二题亚欧大陆北冰洋沿岸少雨的原因应选择D,就把D填到括号内,同样道理,把答案B、C、B、A选择出来,分别填到三、四、五、六题后面的括号内。

这样,题干中的每个试题后面括号内,都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2、比较选择题的特点

A、指导语叙述清楚,明确题干与选项组合的依据。

B、题干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每个问题仅能选择一个答案与之组合。

C、选项的数目是固定的四个答案,选项放在题干的前面。

6、阅读选择题(也叫材料选择题)

  这种题型是考生先阅读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一些选择题。

它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这种题型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叫题干,由一段短文和一至几个问题组成;另一部分叫选项,由几个供选择的答案组成。

这两部分的前后位置是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例:

我国有很多景色优美、特色鲜明、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以山奇、水秀、石美、洞异著称于世的风景区是:

(A)杭州;(B)桂林一带;(C)苏州;(D)黄山;(E)西双版纳。

阅读选择题的解法:

A、认真阅读短文,理解其含义,明确问题的要求。

B、仔细地分析选项中的各个答案,确定它们的含义。

C、根据问题的要求,从选项中找出合适的答案。

2、阅读选择题的特点

A、在题干中有一段短文和若干提出明确要求的问题。

B、选项可由一至几组答案构成,每组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7、组合选择题

  组合选择题是一种变式的单项和双(多)解选择题,主要是为了方便机器计分,这种题型与单项选择题类似,以考查考生多种能力。

这种题型在结构上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是题干,由直接问句或不完全叙述句构成;另一部分叫选项(也称为备选答案),由四个用数字标明的选择答案构成,放在题干后面。

四个选择答案中可以有一个、二个、三个或四个正确的选择在排除错误选项或认定正确选项后,按空组合格式选择一个字母作为答案。

约定的组合形式及答题方法是:

如果①②③是正确的,选字母(A);如果①②是正确的,选字母(B);如果②④是正确的,选字母(C);如果只有④是正确的,选字母(D);如果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选字母(E)。

(A)

(B)

©

(D)

(E)

①+②+③

①+②

②+④

①+②+③+④

组合选择题的解法:

A、明确题干的要求。

B、要理解各选择答案。

C、从选项中选择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择答案。

D、按规定组合格式,选择一个字母作为答案。

例题:

我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的自然保护区有:

①长白山 ②卧龙 ③鼎湖山 ④蛇岛

本题要求从选项中选择出我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的自然保护区。

在选项中的四个选择答案都是我国的自然保护区。

其中ABC三个自然保护区已经纳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网,这样按规定组合格式,应选择字母(A)作为答案。

五、怎样突破考试中的难题关?

  考试中遇到难题,应尽量放到最后去攻克。

如果其它题都已做完且检查无误,而又有一定的时间的话,就应想办法攻克难题关。

(一)要树立信心

  在每门课的中考中,遇到一至几道未见过的,不会做的难题,这是正常现象;反之,如果一门课的题目,大家都会做,甚至都觉得很容易,这份考题就出糟了,它无法实现合理的区分度,就不能正常地进行选拔考试了。

因此,考题中,若没有一些大家末曾见过的"难题",反而是不正常了。

当然,这样的"难题",也是在大纲范围以内的题目。

所以,往往是乍看很难,冷静地仔细想想,也还是可以做出来的。

总之,考生如果有了碰到难题的思想准备,就会减少对难题的恐惧心理,从而增强自己解出难题的勇气。

要想?

我难他亦难,我易他也易。

"要难,大家都难;要易,大家都容易。

不管题目的难易程度如何,考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这样一想,考题再难,也就不足畏惧了。

(二)运用正确的解题思路

  在思路上可以这样考虑:

对于"从不相识者",应设法化为已相识的问题。

对于较难的综合题,要设法"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还要全方位、多学科地考虑问题,上挂下联,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不要囿于一点、一个方向或一个小范围,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与应变能力。

总之,要千方百计地去寻找答案。

六、简答题四步解答法

  在解答问答题时,无论题目大小,一定要按照四个步骤进行。

即:

仔细审题、回忆地图、准备提纲、精确回答,这就是“简答题四步解答法”。

(一)仔细审题

  所谓审题,实际上是应用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见题后,先要仔细看懂题目,正确理解题意,然后再思考可从哪几方面进行回答,也即是理清答题的思路。

不同类型的试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与规范要求,只有审题仔细,才能做到回答切题、正确、规范,不致造成错漏。

(二)回忆地图

  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按照正确思路,逐步在脑海中回忆、再现与题意相应的地图,再将正确分析出的内容落实在地图上。

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步骤往往不加重视,究其原因,是由于平时忽视了知识与地图的结合。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经常给学生储备一些必要的地图知识,使他们在回答问题时能迅速再现相应的地图,从而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三)准备提纲

  在完成审题与忆图之后,对于问题应当如何解答已经有了头绪,这时就可以写出简略的提纲,以克服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的缺乏逻辑的现象。

(四)精确回答

  答题时以提纲为依据,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开头要开门见山,最后要有结论。

下面以问答题“我国季风气候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步:

审题

答题思路:

A、本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中部;

B、本区位于亚热带江淮准静止锋——梅雨地区;

C、本区受夏季风影响大,水、热充足,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D、季风影响下的特殊天气现象对本区的影响;

E、在这些气候条件下形成重要的粮食、农业基地。

第二步:

忆图

在脑海中出现了与本题有关的地图(图略)。

第三步:

提纲

(1)先简要说明影响大。

(2)从本区位置上看,位于季风区。

(3)在季风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特点。

(4)农业气候资源与耕作制度、农产品之间的关系。

(5)特殊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第四步:

精答

  在季风影响下形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气候,对本区的农业发展和农业基地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5—35°,属亚热带。

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七月在28℃以上,积温4500—8000℃,热量充足,因此无霜期较长,可达240—300天。

本区近海,降水丰沛,大部分是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大多在1000毫米左右。

雨热同期,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作物一年可二熟到三熟,形成了以水稻为主的重要粮食基地。

“麦垄花”是本区一种重要的耕作方法。

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麻和蚕丝生产也较为突出。

  由于夏季风年际变化大,对本区农业生产的丰歉也带来很大影响。

夏季风强度适中,梅雨及时,雨量适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夏季风势力过弱,梅雨季节延长,将出现涝情;夏季风势力过强,雨区很快北移,又将提前出现伏旱,加强旱情。

  如果冬季风增强,就将增加寒潮次数,加强寒潮势力,给本区带来频繁的霜冻和“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使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减产。

七、常见答题逻辑错误及其矫正

  学习地理离不开解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

下面通过实例谈谈学生在地理解题中常见的几种逻辑错误。

1、概念不清

  这种错误主要表现在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处延。

下面是典型实例:

例1:

某地初霜日出现在11月1日,终霜日出现在第二年的2月28日,从初霜日到终霜日这一段时间,该地有20天没有出现霜,则该地无霜期为:

A、4个月    B、4个月零20天   C、8个月    D、8个月零20天

本题中“无霜期”这个概念,如果从字而上看,似乎是指“一年中没有霜的总天数”,而其实际内涵是指从终霜日到初霜日的这一段时期,正确答案应为C,但如果在解题中望文生义,就很可能误选D。

类似的概念还有“季风区”、“气温年较差”、“外流河”等,都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

例2: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和日界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29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0日11时55分

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最常见的错误是漏选C,这主要是由于混淆了“180°经线”和“日界线”这两个概念,这种错误在逻辑学中称为“偷换概念”。

虽然国际上规定把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但实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因此,轮船越过180°经线,可能越过了日界线,也可能没有越过日界线,其日期也就有变与不变的两种可能。

许多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而犯错误的。

2、审题失误

  审题失误在地理解题中是比较常见的。

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结果仍然答错,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域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

例3:

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呈狭长分布的原因是:

_______。

审题首先审清问域。

所谓问域即问题给定回答的最大范围,问域不明,就会犯答非所问、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本题所问为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呈狭长分布的原因,正确答案为:

①因安第斯山脉逼近海岸,沙漠不能向东扩展,②受秘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5—35°,属亚热带。

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七月在28℃以上,积温4500—8000℃,热量充足,因此无霜期较长,可达240—300天。

本区近海,降水丰沛,大部分是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大多在1000毫米左右。

雨热同期,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作物一年可二熟到三熟,形成了以水稻为主的重要粮食基地。

“麦垄花”是本区一种重要的耕作方法。

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麻和蚕丝生产也较为突出。

由于夏季风年际变化大,对本区农业生产的丰歉也带来很大影响。

夏季风强度适中,梅雨及时,雨量适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夏季风势力过弱,梅雨季节延长,将出现涝情;夏季风势力过强,雨区很快北移,又将提前出现伏旱,加强旱情。

如果冬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