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点必背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322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考点必背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政治考点必背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政治考点必背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考政治考点必背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考政治考点必背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考点必背知识.docx

《高考政治考点必背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考点必背知识.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考点必背知识.docx

高考政治考点必背知识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

一、货币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

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消费水平受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B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C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购买力。

(4)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2、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①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④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⑥加强市场监管,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等。

3、消费结构: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完善,消费水平的提高。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督各种所有制经济。

2、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即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企业

1、企业的地位: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企业的措施:

(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④通过兼并,提高企业竞争力;⑤建立健全公司组织机构;⑥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⑦尊重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2)科学发展:

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对外开放: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遵循世界贸易规则,运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六、劳动者和就业

1、劳动者的地位: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就业:

(1)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就业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

④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解决就业的措施:

根本措施:

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

党和政府: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劳动者:

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自身素质。

企业:

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七、投资和融资

1、投资原则:

拓宽投资渠道,理性投资。

2、融资:

拓宽融资渠道

八、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1)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

(2)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4、怎么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措施)

第一:

根本措施:

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

第二、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三、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第四、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

要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又存在矛盾。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八、财政和税收

1、财政巨大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根本途径:

不断提高发展经济水平,增加社会财富。

(2)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税收的作用:

(1)税收的普遍作用:

①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③税收是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2)增值税的作用:

避免对同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环节的企业偷税漏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3)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九、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调节:

(1)市场的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方式):

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来调节的。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3、市场失灵:

(1)市场调节固有的弊端:

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2)市场调节的危害:

①仅靠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②经济波动和混乱;③收入差距扩大。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能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发挥市场的作用,又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5、宏观调控:

(1)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土地政策等。

②法律手段:

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

③行政手段:

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

十、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科学发展观内涵:

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④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⑤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⑥优化产业结构。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③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加据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A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B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④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⑤运用WTO的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

主要有国家、生产经营者(企业)、个人。

个人的身份有:

消费者、储蓄者、纳税人、劳动者、投资者。

二、有关“个人(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纳税人、储蓄者等)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1.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具体地说:

▲劳动者活动的依据和措施:

依据: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措施:

①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自身素质。

③遵守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④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消费者活动的依据及措施:

依据: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措施:

①增强权利意识,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增强法制观念,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提高自身素质,履行义务,遵守社会公德。

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投资者:

拓宽投资渠道,理性投资

三、企业经营与发展的依据及措施

依据:

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措施: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④通过兼并强强联合,提高企业竞争力;⑤建立健全公司组织机构;⑥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⑦尊重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⑧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⑩遵循世界贸易规则,运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转变对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四、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政府)应该怎么办

(1)生产领域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③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④改革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2)分配领域(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如何实现分配公平)

①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

②坚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交换和消费领域

①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③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

④倡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科学、文明消费。

⑤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

(4)对外经济领域(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A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B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④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⑤运用WTO的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政治生活》必背知识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

3、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4、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

(1)民主选举①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

③等额选举:

④差额选举:

(2)民主决策:

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①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

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性质:

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村民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

①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②民主决策:

参加村民会议③民主管理:

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④民主监督:

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②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③有利于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4)民主监督: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

④新形式: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主人翁精神。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政府的性质: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3、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政府的工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政府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的威信③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1)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3)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4)要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6、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意义?

①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②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③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④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⑤有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

(2)如何监督(怎样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关键是: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人大、党、政协、司法机关、社会与公民、监察委员会)。

(3)实施政务公开。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部分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2、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地位和产生: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2)人大代表的义务: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人大代表的职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实行民主集中制。

表现: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

法律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讨论,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定;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党的执政方式: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党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5、党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6、党的性质: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7、党的宗旨: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地位: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人民政协的性质: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

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我国的民族政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一、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力)

3、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4、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5、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是国家利益。

(1)表现: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原因: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角点。

(3)要求:

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二、国际形势

(一)时代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