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2918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同学:

一是平时对待学习马马虎虎,凭自己的小聪明,学习成绩还过得去,有时还会在个别学科上“冒尖”,这种人,自己得意,同学们也羡慕他有个“聪明的脑袋”;二是平时看起来很努力,很少玩,学得很苦,学习成绩却平平,有时还会在学习上出现低潮,这种人,自己着急,同学们看不起,说他“脑袋笨”。

随着学习年段的上升,到了初中,特别是到了初二、初三,学科增多,难度加大,这两类学生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聪明的脑袋”不灵了,“脑袋笨”的则更加困难重重,自己苦恼,家长着急。

初中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

事实上,大约有70%到80%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然而,遗憾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高度重视。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

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周峰,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访友时也从不间断。

就这样,一年下来,便记住了3000多个汉字和3000多个英语单词。

这是他量化的学习习惯。

周峰该学习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学习,该玩儿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玩儿,自觉性极强,从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别人强制。

他听英语广播学英语,一到点便准时打开收音机。

这是他定时的学习习惯。

周峰学习时总是全神贯注,思想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便立即作出调整。

这是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放学回家,就自觉地及时打开作业本开始做习题。

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

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

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

贪玩儿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儿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儿了。

为什么会这样?

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儿的渴望。

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

那些愿意玩儿的人拖他去整天打麻将、玩游戏机或保龄球,他会感到没意思、无聊、难受。

即使出于身体锻炼的需要或者不得已而逢场作戏,他的心思也仍然始终在学习上,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也都与学习相关。

这也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剌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

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

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你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不良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其表现有:

1、杂乱无章:

学生的房间物品摆放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乱七八糟。

书包是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

于是,写作业时找不到本子,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

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2、心不在焉

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思想都会“开小差”。

听物理课时想起天外来客,听历史课想到了少林和尚,于是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听不到三分之一。

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学习;日积月累,逐渐和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距离。

一心二用也是心不在焉的一种表现,看电视时写作业,吃着东西复习。

于是很难安静下来专心地复习或学习,只要坐下来,就想打开电视、拿出零食、戴上耳机。

3、虎头蛇尾

做事有头无尾,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等学习用具,写了几页后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心血来潮要学计算机,书买了好几本,看了一半觉得没意思,丢在书架上,以后再也不提;报名参加“奥赛”,听了两讲觉得太难,从此不再登门,于是一大堆的书买来了却没有读,很多的机会放弃了,没有抓住,不少时间、精力浪费了却没有结果。

4、朝三暮四

目标难以确定。

读了居里夫人的传记,便立志成为一名化学家,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了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物理题,自己也翻开了物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

“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暮四朝三,朝三暮四,没有明确目标的推动,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效率。

5、得过且过

做事喜欢拖拉。

这份作业明天不交,可以先不做;这里有个问题没读懂,算了罢,以后再说;今天的日记还没有记,没关系,明天补上;这次考试没考好,“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于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6、抄袭作业

学习不实事求是,这道题不会做,抄同学的;这篇作文题目与上学期的一篇相似,把旧作文抄一遍;这次考试不严格,可以看别人的;今天的政治问答题,用小纸条抄好,以备考试之需……久而久之,抄袭成了习惯,形成“不看别人的,心里难受”的心理。

没有一次作业不和别人对答案,没有一次练习不看别人的……逐渐对自己失掉了信心,学习变成了一种取悦别人的行为,虚假的成绩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鸦片。

7、知难而退

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精心准备了讲演稿,因为紧张、害羞而放弃了上场的机会;因为有点儿疲劳,该复习的一章就放在一边不看了;体育课测试1000米跑,跑到后来上气不接下气,马上停下来休息,……于是,稍一纵身可以摘到的果子没有得到,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的追求半路放弃了。

以上是我列举了几种不良学习习惯,克服不良学习习惯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

二、良好习惯培养原则

1、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贵在坚持和严格要求自己。

要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自己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这种学习习惯,其次必须明确坚强的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

例如,要养成每天早起跑步锻炼和早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

不但每天都要早起,不能赖床,而且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都要自觉坚持,不可寻找借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可以围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些规范与制度,并要严格执行,必要时可要求老师、家长监督执行,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

2、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是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搞“下不为例”。

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好:

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生。

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艰难。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

1.一心向学的习惯

  一心向学的习惯,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都与学习联系起来,你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你的大脑便会成为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

同时,你会感到生活到处都有乐趣。

  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

这种人,在看书看报看电视乃至做一切事情时,都能把注意力的"光圈"调到与学习相关的"目标"上去;能够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做与学习相关的事。

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知识分子、尤其是有所追求的知识分子,在看电视时大多倾向于看与知识、信息、时势相关的节目,看与自己所从事的业务相关度大的节目;而一般工人、农民则喜欢看武打、枪战、歌舞、杂谈之类的节目。

对电视如此,对其他传播媒介也是一样。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讲述过一段他亲身感受的故事:

在机场候机室里,广播里传出了飞机因故迟飞两小时的消息。

一般乘客心急如焚,怨声叠起;而魏老师则心静如水,同平时在办公室里一样,利用这两个小时构思文章。

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时间转化成了知识,知识转化成了智慧,逐渐形成了优势。

  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最能调动潜意识的作用。

科学家巴斯德说: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

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

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

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

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

  心理学上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

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

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

结果是:

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

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

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

不信你可以当场实验:

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

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

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确实也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

老师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司机能一边开车一边哼小曲,家庭主妇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摇滚歌星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农民能一边铲地一边说笑话等等。

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

这要求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最多只能有一项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与之同时进行的活动要达到几乎自动化的程度才行。

仔细分析一下上面所举的五个例子,无一不属于这种情况。

就拿司机来说吧,行车路线必须是熟悉的,小曲必须是比较熟悉的。

假如他第一次开车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车辆、行人拥挤不堪的时候,他就难以做到边开车边哼小曲,否则,非出事儿不可。

在电视节目中,我们曾经看到京剧演员一边唱一边双管齐下写毛笔大字。

从表面看,这些事情的难度都比较大,实际上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对于表演者来说,所表演的内容都是非常熟悉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

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

诸如打游戏机、赌钱、早恋、过多地读课外书籍和过多地看电视等等。

二是全神贯注不溜号。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

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以意封闭。

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溜号,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课后做作业,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或者故意插科打诨、耍怪逗哏。

这些做法都是与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背道而驰的。

3.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克敌制胜的法宝。

谁能根据奋斗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并且定时定量地完成计划,谁就能无往而不胜。

  一般说来,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

  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

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

人脑也像机器一样,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因此,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

一个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断,虽粗茶淡饭,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虽吃山珍海味,也难有好体格。

与此相似,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事倍功半。

俗话说:

"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一锹挖个井",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说,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

  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

学习计划是通向学习目标的道路,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就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计划的指导下,当知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到达了目标。

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

知识积累的总量是由每日、每时学习的分量累加起来的。

受学习规律的制约,获取知识的日分量值只能是0~l,l为英语limit(极限)一词的缩写,表示人在一天之内所能获取知识量的最大值。

尽管这个值是因人而异的,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差异不大。

假如,一天之内,最多可以学会100个汉字或100个外语单词,这个知识量即为日分量最大值。

实现计划目标的知识总量是由日分量的累加而得出的,当日分量值全为0时,知识的总量也为0;当日分量值全为l时,知识的总量为最大值。

由此可见,只有每一天都定量学习,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说,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

要想保持优异而稳定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养成定量学习的习惯。

  定量学习,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外语单词、语法,数理化定理、定义、公式,语文字、词、语法、修辞等等;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弄懂弄通;三是复习领悟,使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在完成上述三项任务的情况下,可选择做一些课外的数理化习题,做一些外语的阅读与理解练习和听力练习,进行语文的作文写作训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四个层次不能颠倒。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学习缺乏应有的计划,既不定时,也不定量,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式的,老师推一推,他就动一动。

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喜欢搞临考突击。

往往是老师留作业,就做一做,不留作业、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

记忆内容欠帐,复习欠帐,导致知识的链条断档,老师讲课跟不上趟儿。

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往往是"水过地皮湿",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也有的同学,在该记的没有记住、该懂的没有搞懂之前就忙于去做课外难题,题是勉强会作了,但没有掌握规律,没有抓住根本。

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这种思考,在初学一章一节时,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相关知识量的增加,这种思考显得越来越重要。

比如初中代数,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进行"代数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等式"、"不等式与等式"等关系的思考。

思考的过程,便是一个归纳整理的过程,通过思考可以加深理解,有利于充分消化吸收。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

"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

"这是德国谚语,不是普遍真理,然而它却指出了值得注意的倾向。

历史上有些重大错误,就是这两种倾向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

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

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

一位叫戴元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

那医生翻开书说:

"书上是这样写的嘛!

"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饧"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

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

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即迷惘,殆即疑惑。

孟子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

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

"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三个方面好处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

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读书善于思考。

在研究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不一、相互矛盾之处甚多。

他决定"采其精华","正其谬谈",使之"是非有归"。

经过深入实际考证研究,为1000多种药物重新作出了科学结论。

他在《本草纲目》中还增辑了新药300多种,新方8000多条。

我国化学家温元凯,在大学一年级上无机化学课时,学到离子极化一节,老师、教材和所翻及的参考书都说这是个定性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大量的化学现象,但有局限性。

他想,把这个理论从定性发展到定量该多好。

后来,他下决心研究这个问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建立了一种定量模型。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三是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索。

5.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中学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

要科学安排学习、劳动、娱乐、锻炼、交往等活动。

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包括每天的阶段性安排、每周的较大活动安排、考试复习和双休日、寒暑假的专题安排等。

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好计划。

做计划不要太紧,要劳逸结合,任务目标太、时间安排太挤则难以完成任务,同时人很容易感觉累,也难以坚持去下。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中小学生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

合理利用时间,科学用脑。

首先,要按照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充足的营养。

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防止大脑疲劳过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智力和精力都是以体力为基础的。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再想拔尖往往不是拼智力而是拼体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普遍偏低,近视率普遍偏高。

其中有80%考生的报考志愿受身体条件、尤其是视力的制约。

这不仅仅会制约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甚至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

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注意学习卫生便是主要原因之一。

养成讲究学习卫生习惯,重点应克服以下几种不良习惯:

  

(1)克服有劳无逸的习惯。

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打破限度就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尤其是眼睛,视角长时间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最容易引起眼肌疲劳,造成假性近视,甚至发展成真性近视。

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

每学习一个小时以后,都休息10分钟,做一些锻炼身体的运动,及时消除大脑和眼肌的疲劳,防止造成疲劳积累,提高总体学习效率。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一旦学习热情上来了,就废寝忘食,有劳而无逸,得到一本好书,就一口气看上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

学习起来,不感到累就不休息,不感到困就不就寝,劳逸不结合,睡眠不定时。

这种学习习惯,天长日久必将对身体产生负作用。

  

(2)克服躺着看书的习惯。

躺着看书,很难控制书与眼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控制视角;躺着时大脑由于局部受压迫,血流不畅。

因此,躺着看书、看电视,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时间稍长,眼睛就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严重时就会造成视力损伤。

除了注意不要躺着看书之外,还应注意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

有许多人喜欢躺着看书,感觉躺着看书舒服、不累,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躺着看书最容易疲劳、犯困。

经常躺着看书,不仅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可能因为条件反射,引起习惯性失眠。

  (3)克服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的习惯。

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对思考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这种习惯对睡眠和健康有不良影响。

有的人什么事情想不通,就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结果往往是问题想通了,而睡意全无了。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一躺下就想问题。

长此以往,便造成了习惯性失眠。

晚上头一贴枕头就条件反射,不由自主地想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不能自制。

人脑的兴奋与抑制是一对矛盾,当兴奋占上风时,人就醒着,当抑制占上风时,人就睡了。

俗语说"闭目养神",其实闭目所养的神恰好可以保证你睡不着,使你的精神兴奋与抑制处于势均力敌状态,结果是一睁眼睛觉得困,一闭眼睛又兴奋。

因此,切忌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

  另外,还应注意克服边吃饭边思考、边走路边思考、边上厕所边思考的习惯。

在学术界,常有人推崇欧阳修的"三上",即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构思文章。

其实"三上"作为一种治学精神值得提倡,而作为一种治学方法则不宜效法。

6.重点抓好“上课、读书、练习”三个环节

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上课、读书、练习”三个环节抓起。

(1)上课环节。

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初中生中十分严重,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

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

如何上好课?

这是初中生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要上好课,首先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同时,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

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

精神饱满进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