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3425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docx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docx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倾向。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人向上,而且具有提高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功效。

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可见,克服坏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你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你终生受益。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所谓习惯是指由于不断重复而形成的比较固定化的行为方式。

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英国思想家洛克说得好:

“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

”培根则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位置。

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

“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

”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习惯是人在较长的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比如,每天晚上临睡前,自觉地整理好书包,为第二天上学做好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地进教室;放学回家,每到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电视机。

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

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地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理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

“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

可是鬼使神差不能自制地又贪玩了。

为什么会这样?

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想玩的渴望。

而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也都与学习相关。

其实这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在休息时,甚至在睡眠时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刺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要的联系。

例如: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梦中看见了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

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二、应该着重培养的学习习惯

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根据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应着力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一)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S版教材上《小猫钓鱼》的故事,还有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都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

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的实验:

请来两组知识水平差不多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

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

结果是:

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

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

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

比如:

你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

古语: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

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

比如迷恋电脑游戏,过多地看电视等等。

二是全神贯注不开小差。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

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有些学生上课时思想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课后做作业,一边听歌一边写字、算题,哪里说话就哪搭茬儿。

这些做法都是与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背道而驰的,要坚决彻底地改正。

(二)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力。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思考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读书善于思考。

在研究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不一,相互矛盾之处甚多。

他决定“采其精华”。

“正其谬谈”,使之“是非有归”。

经过深入实际考证研究,为一千多种药物重新作出了科学结论。

在《本草纲目》中还增辑了三百多种新药,八千多条新方。

我国化学家温之凯,在大学一年级上无机化学课时,学到离子极化一节,老师,教材和所翻及的参考书都说这是个定性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大量的化学现象,但有局限性。

他想,把这个理论从定性发展到定量该多好。

后来,他下决心研究这个问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建立了一种定量模型。

再如:

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来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气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

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善于认真思考,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

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

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之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

“书上是这样写的嘛!

”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钖”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

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

”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三)知难而进的学习习惯

目前的家庭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好,家长对孩子的任何事都想得很周到,如老师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布置调查或亲自考查的作业,尽管时间允许,家长还是包揽下来,帮忙到底。

结果使他们养成了遇到困难绕着走的毛病,学习中每当遇到难题,他们总想依靠老师,依靠父母,缺乏钻研的精神。

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就比那些遇困难知难而进的同学差些。

长期下去,这样的学生就会被淘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我们干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学习也是如此,他们在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困难,如:

难题、难懂的概念等,遇困难是正常的,要树立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不断克服困难,逐步开拓自己的思维,才能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

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战胜困难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知难而进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四)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说,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

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的前提。

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

人脑也像机器一样,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

因此,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

一个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断,虽粗茶淡饭,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虽吃山珍海味,也难有好体格。

与此相似,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事倍功半。

俗话说:

“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一锹挖个井”,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说,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

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

学习计划是通向学习目标的道路,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就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计划的指导下,当知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到达了目标。

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

知识积累的总量是由每日、每时学习的份量累加起来的。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学习缺乏应有的计划,既不定时,也不定量,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式的,老师推一推,他就动一动。

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喜欢搞临考突击。

往往是老师留作业,就做一做,不留作业,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

记忆内容欠帐,复习欠帐,导致知识的链条断档,老师讲课跟不上趟儿。

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往往是“水过地皮湿”,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也有的同学,在该记的没有记住、该懂的没有搞懂之前就忙于去做课外难题,题是勉强会做了,但没有掌握规律,没有抓住根本。

因此,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获得知识的法宝。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了解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意义后,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从小抓起,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

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二)严格要求,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作为学生,自己也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端正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不集中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立即作出调整。

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三)树立榜样,启发自觉,互相促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

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生的确是太重要了,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

“什么是教育?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教育家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

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要想有效地利用时间,我们一定要重视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2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我国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英国哲学家绋郎西斯;培根在《随笔集》中指出: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指出:

“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特别的作用。

学习,为什么?

回答是:

学惯了,不学习觉得难受。

而坏习惯使孩子不知不觉地去拖拉,去懒散,去干扰人。

他为什么那样做?

回答是:

不为什么,就是拖拉惯了,懒散惯了,干扰惯了,不这样做觉得难受。

习惯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

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确实存在,确实在起着作用。

好习惯使孩子不由自主地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的稳定饭量是米饭一碗,如何让这个人在一年后稳定饭量增加为两碗?

方案一:

告诉这个人,你的任务是一年后饭量增加到两碗,然后有计划的每天增加饭量,比如饭后加强体育锻炼,最终完成任务。

方案二:

告诉这个人,你必须完成任务,否则没饭吃。

那么这个人肯定努力完成任务,或者可以吃三碗米饭。

方案三:

不告诉这个人任务,只是每天吃饭时给他碗里增加10粒米饭颗粒,并且时刻根据他的消化反馈来动态调整,一年后他也完成了任务。

三种方案都完成了任务,但三年后会出现不同的反映:

前两种方案的人都会回到原来的一碗米饭。

为什么?

第一种需要减肥;第二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继续吃一碗米饭。

只有第三种永远改变不了,因为他已成习惯,他认为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的生理现象。

现在我们很多教师面对学生在解决教育和教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所采取的方式上大都选择方案二的做法,常告诫学生你不好好学就考不上大学,上不了大学就怎样怎样,方案一的做法大家正在努力学习,而方案三的做法才是真正的科学的为师之道。

我们这些身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处处晓得如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用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好的学习习惯总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相伴,而存在“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现象的学生成绩总在中下游徘徊。

可见,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之大。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也容易沾染各种不良习惯。

因此,从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治他们的不良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怎么培养呢?

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和各位作一个交流。

一、课堂中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主战场,课堂中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知识就会较为轻松,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升。

首先,在课堂中我们要培养好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包括了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

知识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经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美术中,我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找,有的家长还说美术课要什么预习呀,上课学就行了。

所以,我们改变策略,我们可以利用精彩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和这节课有关的资料,让其他学生也能了解一些知识;或者利用上课后的1-2分钟,让学生浏览本节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利用学生知道的展开交流,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所谓物质准备生理准备,就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东西,如彩笔、胶棒、剪刀学具等放在课桌一定的位置,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静坐教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老师来上课。

尽管我每次都提醒同学们带什么工具,但是到上课时还是有没有带工具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我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不带工具找别人借很尴尬,还有就是让同学们学会交流,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

对几个特别调皮的,每次都不带工具的学生,会安排“小老师”利用下课时间督促他们准备下堂课的用品,并趴在桌上好好静息。

半年坚持下来,效果显著,孩子们责任心加强,自由散漫的现象明显消失了,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听铃声,做准备。

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也特别喜欢上美术课,早早的就在教室等着我了。

第二、在课堂中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中,我们肯定会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可有的学生课堂中就是不认真听讲,这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有关系,受年龄特征制约,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所以,要想学生认真倾听,还得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

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

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在我的美术课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讲课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听得很认真,可是,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上,就不行了,好多学生开始讨论了,他根本不听别人是怎么回答的,和自己的是不是一样?

对于这种情况,我经常采用复述的形式,让孩子说说刚才听到的发言,也可以复述教师的语言,这样可以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学会尊重他人。

第三、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师生关系要能真正做到和蔼、平等,学生才不会“怕”老师。

学生才敢于质疑,学生会提问,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不会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

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或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力表扬。

记得去年周老师来学校听课,二年级的学生唐天瑞就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在后面听课的老师有二十几位,学生胆量特别大,学的特别投入,在课上,就主动给我说:

“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敢于向老师挑战,我当时就表扬了他,他很聪明,思路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他总能很全面的看问题。

课下,周老师就说,那个学生不错,他敢于向老师挑战,当时我们下面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别他吸引了,还替你捏一把汗呢,不过,学生说的那个方法确实不错。

学生既要学,还要敢问,既要学,又要问。

这样我们的课才会精彩。

二、作业时学习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

常有这样的现象,一节课或者两节课作业还没画好,下死命令下课必须交。

下课交上来的作业一塌糊涂。

这时我们就疑惑了:

是要质量还是要速度?

对于作业的要求,我们可以用“干净整齐、突出主题”、“认真”、“金点子”三个层次来进行衡量。

“干净整齐、突出主题”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把主题突出了,作业干净整齐,总是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认真画”,有的学生确实在造型方面有一些欠缺,可是他认真画了,他达不到那些好学生的水平,可是他很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我觉得他做的很好,我也是以为他是好学生,我会在课下教他一些技法,让他能画出更好的作品。

“金点子”是对作业目的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样的学生总是跟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们的想法特别好,总是能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不会提太多的要求,我怕限制他的想象力,我会鼓励他按自己的想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形成的过程。

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第一、习惯训练持之以恒。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

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

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

我想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时间肯定不一样。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们要反复抓、抓反复,对不断出现的坏习惯,不要气馁,而要耐心训导,直至彻底改掉。

第二、杜绝“5+2=0”现象。

5天学校的教育成果和养成的习惯还来不及巩固,就可能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消失殆尽。

调查发现,存在“5+2=0”现象的孩子占相当比例,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当中既有成绩差的学生,也有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杜绝这种现象,一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二要寻求家长和社会的帮助。

对于这一点,我想作为家长来谈,因为我的孩子上二年级,平时在学校表现的都不错,可是到了周末,一切规律都打乱了,他完全放松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在这点上,我做的还是不够,我一般是让她到了周五晚上就将进入状态,重新收拾自己的思路,把该记得、改写的都整理一遍,防止周一时什么也不会了。

所以,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在学校好不容易改掉的坏毛病,不要让他轻易的丢掉。

第三、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

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