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商 水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276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5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 进 商 水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走 进 商 水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走 进 商 水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走 进 商 水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走 进 商 水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 进 商 水 1.docx

《走 进 商 水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 进 商 水 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 进 商 水 1.docx

走进商水1

商水县第二高级中学校本课程

 

走进商水

 

 

 

 

课题负责人:

武玉杰

课题组成员:

刘会云王露

目录

校本课程纲要………………………………………………………()

第一章商水概况  …………………………………………………………()

第二章品赏商水文化………………………………………………………()

第一节       商水文化名人 …………………………………………………()

第二节       商水旅游文化 …………………………………………………()

第三节     商水饮食文化 …………………………………………………()

第三章商水经济的腾飞……………………………………………………()

第一节  农业经济  …………………………………………………()

第二节  工业经济     …………………………………………………()

构建地理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表    …………………………………………………()

学生成果展示      …………………………………………………()

第四章商水美丽乡镇……………………………………………………()

第一节  商水郝岗乡……………………………………()

第二节  商水胡吉镇  …………………………………………………()

第三节  商水邓城镇……………………………………()

第四节商水固墙镇 …………………………………………………()

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与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的体会与反思…………………………………………………()

 

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1、主讲教师:

武玉杰刘会云王露

2、教学材料:

自编

3、课程类型:

综合实践类

4、授课时间:

一学年

5、授课对象:

高一学生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以课改为载体,在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2、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使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分四章,包括概述和三个专题。

第一章商水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2、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章品赏商水文化

第一节商水文化名人

第二节商水旅游文化

第三节商水饮食文化

第三章商水经济的腾飞

第一节农业经济  

第二节工业经济 

第四章商水美丽乡镇

第一节商水郝岗乡

第二节商水胡吉镇  

第三节商水邓城镇

第四节商水固墙镇     

(三)课程实施建议

1、实施方法:

(1)参观

(2)考察

(3)野外调查

(4)访问

(5)问卷调查

(6)社会实践

2、实施形式

(1) 集体实践。

(2) 分组实践。

(3) 教师设计、组织、主持。

基于对课程的认识、设想、开发等原因,校本课程的设计应以教师为主。

当然设计应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延伸、拓展。

(4) 学生设计、组织、主持。

校本课程是为学生发展开发的,学生对设计教学内容、步骤有较浓的兴趣,教师提供一定的目录、内容,让学生挑选擅长或感兴趣的项目设计活动、情景,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程设计的权利,调动学生积极性。

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哪几种形式,没有固定的程式,应根据具体环境、场合、学生实际而定,不可拘泥于形式,形式应服从于内容、任务,服务于学生发展。

(四)课程要求

1、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形式上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实践性。

4、注重知识、能力、态度之间的联系。

5、运用激励性语言。

6、学习、活动的过程应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五)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野外实践的态度。

(2)学生对于家乡态度、情感等。

(3)学生运用所学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

学生自我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

(2)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态度(投入程度),运用原理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

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册、记分等方式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简单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3)学校评价:

可以是学校了解本课程情况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某写活动中特长发挥,得到学校的认可、肯定。

(4)学生评价:

学生根据被评价者的变化,给予认为合适的评价。

(5)他评:

指家长、社会等对学生的评价,如参加社会实践后,调查、了解学生表现情况。

  第一章商水概况

   

商水县属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西南部,西邻郾城区,南连上蔡县,东接项城市,北靠川汇区,西北、东北与西华、淮阳县隔沙河相望。

商水县城位于新城区街道办事处与周口市川汇区连接,有大、小3路公交车互通。

全县辖9镇11乡、1个国营农场、3个街道办事处、1个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共有572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总面积12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万亩,总人口112.7万(2011年)。

商水县地处冲积洪积平缓平原过渡区,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共划分为褐土、潮土和砂礓黑土3个土类。

主要土特产有玫瑰、芦笋、小磨香油等。

旅游景点有马村遗址、章华台遗址、白塔寺柏林、扶苏墓、寿圣寺塔、叶氏庄园、陈胜故里等。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隶属楚国。

汉代称汝阳,以汝水为名。

隋代改为溵水。

宋太祖赵匡胤为避父讳(其父名赵弘殷),讳“殷”、“溵”等字,“殷”、“商”为同一王朝名,改“溵水”为“商水”。

商水地域在西周时,属沈国。

春秋时,蔡昭侯十三年(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此时其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

楚昭王二十年(公元前496年),楚国先灭顿国,后又灭蔡国。

战国时,属楚国。

秦,在阳城(含舒庄乡扶苏寺村)置县,属陈郡。

陈胜、吴广起义时期,改阳城为扶苏。

西汉时,属豫州汝南郡,县境分属阳城、汝阳、博阳三县。

其后其县名屡经变换,至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在其地域上又分置了殷水肥(治所为商水老城,另一说在今邓城镇潘堂)。

大业初年(605年),并汝阳县入殷水县。

皇泰元年(618年),置扶苏县,与殷水县同属陈州淮阳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并扶苏县入殷水县,属河南道。

贞观元年(627年)属陈州。

兴元元年(784年)属陈州淮阳郡。

五代,县名仍称殷水,属陈州。

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殷水县为商水县。

1947年8月18日,商水县城第一次解放;10月23日,商水县城第二次解放;11月成立商水县民主政府,12月又在其今日辖地西部成立了郾商西县民主政府。

1949年2月,郾商西县并入商水县。

1952年6月10日,周口市改为镇归商水县管辖,商水县政府由商水城关迁到周口,属淮阳专区。

1954年5月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分署办公。

1958年,周口镇第二次并入商水。

1965年11月2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再次分署办公。

1975年,商水县直机关由周口迁至商水老城至今。

1953年前,商水县属淮阳专员公署。

1953年—1965年,属许昌专员公署。

1965年后属周口专区(周口地区),2000年8月2日属周口市。

行政区划

商水县辖3个办事处、9个镇、11个乡,1个国营农场:

新城区办事处、东城区办事处、老城办事处、黄寨镇、练集镇、魏集镇、固墙镇、白寺镇、巴村镇、谭庄镇、邓城镇、胡吉镇、城关乡、平店乡、袁老乡、化河乡、姚集乡、舒庄乡、大武乡、张明乡、郝岗乡、张庄乡、汤庄乡;商水县农场。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地理环境

商水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临项城,南与驻马店上蔡接壤,东经114°15′-114°53′、北纬33°18′-33°45′之间,县域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25公里。

商水县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

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季风半湿润气候,全年温度适宜,四季分明。

年日照时数平均2094.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5.1mm,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23天,年平均气温14.5℃。

1月份到2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2℃;7月份到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5℃。

商水县河流纵横,沙颍河、汾河、清水河等顺势流过,浅层地下水充足,约为2.315亿立方米。

富水区415.63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1.8%;中等水量区626.26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47.9%;小水量区264.96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0.3%。

 

第二章品赏商水文化

商水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隶属楚国。

这里历来农业发达,人文荟萃,自古至今,商水也是人才辈出,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足迹。

第一节商水文化名人

一、第一次农民战争的领袖陈胜

中国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胜(?

~前208)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为人佣耕。

吴广(?

~前208)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

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

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

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

  起义军迅速攻下蕲县(今安徽宿州南)。

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

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馀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

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涨,各地百姓久苦于秦政,纷纷杀秦长吏,响应陈胜。

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也纷纷起兵反秦。

各地反秦力量的著名首领有刘邦、项梁、项羽、英布等人。

  吴广率领起义军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击秦。

周文的队伍在进军咸阳途中,不断扩大,到达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辆,战士几十万,起义军进抵距咸阳百来里的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秦二世令少府章邯把修建骊山墓的数十万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

起义军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

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

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听陈胜节制,甚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

如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

  章邯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陈县猛扑。

陈胜应战失利。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

陈胜部将吕臣率领苍头军,随即两度收复陈县,并处死庄贾。

  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使农民起义遭受暂时的挫折,但各地起义军仍继续进行斗争。

以项羽、刘邦等人为首领的起义军,经多次重大战役,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的军队进抵灞上,秦王子婴奉皇帝符玺投降,秦王朝灭亡。

二、东汉群雄之一袁绍

袁绍(?

-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

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

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

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

袁绍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领冀州牧,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

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一、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其史书为十三路),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京为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

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祖籍在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

袁山松-载,袁绍为袁逢的庶子,因袁逢的哥哥袁成早逝,袁逢就将袁绍过继给袁成。

袁逢另有一子袁术,所以血缘上,袁绍、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如由继承关系来看,也可以说是从兄弟。

袁绍自少喜结交当时上层社会的豪爽之士。

188年,以虎贲中郎将的身份被举荐为司隶校尉,成为汉灵帝新建立的西园八校尉的副领袖。

少年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西园八校尉之首的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

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祁乡侯。

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

统率十三路诸侯攻打董卓,董卓不久被杀。

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

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

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

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北方诸侯。

不久袁绍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总督冀州、幽州、并州、青州,成为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实际统治者。

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

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三年可击败曹操。

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

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十万精兵进军黎阳。

袁绍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七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

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三、商水才子曹丘生

刘邦灭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初入咸阳时,深得民心,但是没有统一的治国大法,很多事情不能依法办事。

为了保稳自己的江山,刘邦便命丞相萧何在全国大招能人贤士。

那时候,商水县曹河村有个才子名叫曹丘生,他苦读寒窗,学富五车,举家迁往咸阳城东二十里丘家庄。

民间传说,曹丘生相貌长得很丑,但是很有学问。

他听说萧何在咸阳大招有才能的人,便写了一篇治邦安国的文章托人呈上。

萧何看罢,拍案叫绝,大呼好文章,便吩嘱下人速把曹丘生请到丞相府。

萧何一看曹丘生身高不足四尺,满脸大黑麻子,一句话也没说,便让手下人把曹丘生赶出府去。

曹丘生回家后,心中非常愤恨,曹丘生回到家乡,闭门写书。

为了专心修律,自己单独住一间房子里,连吃饭也不出门,每顿饭都由妻子端到跟前。

他写律书入了迷,常常废寝忘食。

曹丘生参考前朝的法律,呕心沥血熬过三个冬春,终于写成了《大律书》上下两卷。

后来刘邦依《大律书》中的法律治理国家,把西汉治理得国泰民安。

刘邦为了褒奖丘生的功绩,在丘生墓前修台盖庙,以示纪念。

在商水县白寺镇西2华里处有条水沟,叫青龙沟,沟南沿有一个大土丘,就是有名的丘生冢。

直到现在,商水曹河一带还流传有“南京到北京,商水一丘生”的民谣呢。

四、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李飞

商水县汤庄乡赵集村人,李飞是武警鹤壁支队警通勤务中队班长,2006年2月,回乡探亲的他在周口沙颍河结着薄冰的河面上,连救3名落水群众,并谢绝记者采访。

其事迹被披露后,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政委隋明太,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等领导相继作出向李飞学习的批示。

6月12日,李飞当选第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第二节商水旅游文化

商水县地处黄淮之间的豫东平原,具有悠久的人类文明史。

4500年前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播下了人类文明的种子,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存。

经多年的调查、勘测和考证,共查实我县境内的古遗址51处,古墓葬(群)27处,古城址7处,古建筑2座,古塔1座,古树3棵(处)。

其中申报成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我县人民政府公布28处。

这些古文化遗址分布在全县20多个乡镇,整个县境如同一个大遗址,随处可见文化内涵丰富的遗存。

一、阳城故城遗址

阳城故城遗址在今商水县舒庄乡的扶苏村北,为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诞生地。

该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由夯土筑建。

外城东北部夯土墙现仍高出地面,长约200米,其余为间断残存。

连接一起外城墙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走向为一直线。

城基部宽20米。

内城东西分别距外城东西城墙各270米,北墙利用外城的北墙,每边长250米。

城内地面散布战国秦汉时期的瓦砾很多。

内城至今当地还俗称“金銮殿”。

在内城东南角发现有“扶苏司工”陶器残底四件。

二、中原小故宫——叶氏庄园

 

商水县城西北16公里的邓城镇,是一座气宇轩昂、遐迩闻名的仿故宫样式建筑起来的叶氏庄园。

叶氏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成于同治7年(1868年),历时73年,耗白银170余万两。

主体建筑一宅三院,一院三节,每院楼房69间,共207间。

宅西100间群楼,又名转厢楼,系叶氏当铺院;宅南100间群楼,系叶氏粮库。

总共有楼房400多间,均系灰色砖瓦硬山式建筑,占地100亩。

整个庄园建筑宏伟,规模壮观,实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感。

 

  民国时期,叶氏庄园是商水县第三区政府驻地、七区联师学校校址,大部分楼房已损坏,拆除后改建为瓦房。

主宅三院仅存一院,至今完好,共有瓦房17间,楼房70间。

 

  叶氏并非官宦门第,而是一开饭店的商人。

那么,他们怎么会成为百万富翁,并拥有如此华丽的庄园建筑呢?

说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据叶氏后裔叶国玺和近邻夏福全讲,叶氏先祖叶绍颐,明末移民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

当时沙河航运发达,邓城镇与沙河毗邻,行旅商贾多在此留宿中转。

叶绍颐夫妇二人便在沙河码头开小饭店维持生计。

一天晚上,有一陕西珠宝乘船来到邓城,宿于此店。

第二天早晨珠宝商仓促开船西去,遗忘一包裹于店内。

叶绍颐发现后遂把包裹放置起来,以待客商来取。

第二年该珠宝商又宿于此店,叶绍颐将包裹取出归还珠宝商。

珠宝商呆望着叶绍颐,异常惊讶地说:

“此包裹遗失何处,我已忘怀,不想遗失在你店,真是天大的幸运。

”商人将包裹打开,光芒四射,满屋生辉,珠宝玉器,无一遗损。

珠宝商深为叶绍颐忠厚诚实感动,遂与叶结为异性兄弟,从此常来常往,亲密无间。

后屡赠巨款为叶氏置田建宅,并资助其他经营,以表感谢和结义之情。

加之叶绍颐夫妇勤劳持家,善于经营,遂成当巨富。

  

  叶绍颐后世子孙,继承祖上勤俭遗风,日富一日。

至清乾隆年间,叶氏家族已是家财万贯,良田千顷,楼房林立。

叶氏故宅现为镇文化站,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三、商水县白塔寺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遗址。

白塔寺遗址位于白塔寺北青龙河和孙洼沟的交汇处。

遗址深层有龙山时期、夏商、周时期的大量遗存。

浅层有汉至明的遗存。

在遗址上暴露的有灰坑、汉墓。

出土的有灰陶折沿罐、高颈罐、鼎、 鬲几何纹榫口砖等。

由于这里历史上很早就有人类生存,被后人视为祥瑞之地。

在佛教盛行的宋时就在这里建了白塔寺,当时香火旺盛,佛事不断,是佛教在商水传播的一个重要场所。

民国初年,袁世凯家族称其这里为“宿龙之原,气象万下,蜿蜒盘绕,干向子山,,六八鼎时,二凹迥环,青龙舒气,白虎闭关,乾坤合运,缔造天然”的风水宝地而辟为墓地。

现存辟墓地时种植的柏树700余棵。

袁世凯祖母及袁世凯叔父的墓碑计五通。

徐世昌为袁世凯祖母撰文并书丹的碑文,是了解袁世凯家族历史的—份珍贵而详实的资料。

四、商水县常社寿圣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社寿圣寺塔。

该塔与古镇逍遥隔河相望,为九级楼阁式砖塔。

高41.5米,平面呈正六边形。

据一级塔门楣上的四行“明道二年 ------岁三月一日丙寅时,戊寅时日葬利院主僧建功德碑塔。

”刻字推算,此塔应建于宋明道二年,即1033年。

塔基部每边长4.2米。

塔室内砌有盘旋的塔道,可逐级登高至塔顶。

塔体从底至顶渐收匀称,成六棱锥体形。

塔顶用铸铁铸成形似宝葫芦样的宝顶,使塔体结顶得到最完美的点缀,给人以挺拔隽秀之感。

塔的层檐收放尺寸自然得体,既保护塔墙免遭雪雨浸淋,又给塔体以美的装饰,看上去既规整肃穆又没有呆板感。

  该塔的建筑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具。

它的完整存在,给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腹地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

历经千年沧桑,屡遭兵燹及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巍然屹立毫不倾斜,尤显建筑艺术和设计科学程度之高,是研究宋代寺塔建筑的一件珍品。

1998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商水县人民政府及郝岗乡人民政府对塔的保护范围进行了一次大的整治,对塔体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

在这次维修中,从塔刹宝顶封盖的天宫中,清理出铅佛像一尊,铜佛像二尊,白釉瓷盘一个,白釉黑花瓷碗两个,刻印大弥陀经—卷(残)。

其中三佛像和一盘一碗被省专家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塔体整修一新的面貌,塔内珍贵文物的存世以及修塔和原塔下铁钟的传说,再加上原寺院的规模之大和佛事的盛况,构成了这个景点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商水八景

清乾隆十二年《商水县志·疆域志·艺文志》上,记载有景点的和时人吟咏“八景”的诗篇七十四首,反映了时人对乡土美的赞颂。

1梧桐栖凤

老志书《古迹》篇载,“老城中心西侧有一高台名叫凤凰台。

相传台畔有梧桐树。

汉宣帝时黄霸为颍川守,凤栖于此”。

清乾隆十二年,本县庠生陈大琳写诗云:

灵鸟出丹麓,胡为鸣颍川;

高梧堪托足,太守若为贤;

哕声今已邈,芳踪此相传;

旷怀千古事,重见在何年。

据史书载,黄霸字次公。

阳夏(今太康)人,西汉宣帝时曾任颍川太守。

他为官以宽和出名,后迁尚书直至丞相。

颍川郡治所秦时在阳翟(今禹县),三国时迁长社(今许昌市)。

商水处颍水南岸,秦称殷疆县属颍川郡。

任官与栖凤是两码事,毫无因果关系。

大概是出于仰慕所谓清官之意才有此说。

2殷渡秋游

旧志书载:

“县治东门外石桥处即古殷水。

常于秋月,鼓棹东流,荷花袭裾,沙鸥翔集,爽气迎人,极清旷之雅致”。

清乾隆时本县副楼贡生郭熙(清乾隆十二年《商水县志》编修)写诗云:

盈盈秋水绕高城,缓棹中流浪不惊;

添得游人无限趣,澄波倒照晚霞明。

据记载,东关古溵水经过,寨海河很宽,石桥两侧有专供游乐的雇船。

秋天气候宜人,水中有荷有菱,有鸟有鱼,岸边芦葺高瓜,岸上树木葱绿。

从南寨海乘船穿桥而过,可通北关上岸,再登章华台游乐。

所以诗句有“泛泛清凉日,登登旧楚台”。

“沙洲惊宿鹭,水面起浮鸥”。

“兰浆歌来杨柳月,锦帆棹向楚山云”。

“超然尘世外,宛如五湖秋”等等诗句。

3荒城夕照

旧志书载:

“城西有楚怀王墓,高冢如山,雉堞(城墙上齿状矮墙)遥映返照,东窥草树离离。

殊足豁人心目”。

清乾隆十二年县训导吕一敬写诗云:

“荒城临大道,返照射余辉;雉堞明初灿,楼台影渐微;牧童驱犊返,倦鸟戴霞归;不觉烟光暮,山风冷浸衣”。

4银杏蟠龙

旧志载:

“城南东岳庙有银杏一株,枯干不朽,不知何时植也。

明太祖北征止此树下跸树(一足蹬树),足迹深寸许,至今不泯”。

清乾隆时知县张崇朴观后诗云:

鸭脚无枝老干遒,不知经历几多秋;

争传玉辇当时过,还看足痕今尚留。

蟠曲不随风雨萎,虬龙空与栋梁侔,

金銮去后无消息,存得枯枝说未休。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建立者,公元1368-1398年在位,他出身贫农,少时当过和尚,后参加了郭子兴红巾军,逐步掌握了兵权。

后接受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了军力,杀死了红巾军首领韩林儿,公元1368年建都南京,国号明。

同年北征,攻克北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统一了全国。

北征确有此事,是否在商水驻跸银杏树就是传说了。

传说多有讹误,既有此事足力也不会入木过寸。

诗中“鸭脚”谓银杏树别称,因叶似鸭掌故名。

驻跸指帝王途中停留时一足登树。

5章华遗址

旧志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