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整理最全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2240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整理最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整理最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整理最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整理最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整理最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整理最全版.docx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整理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整理最全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整理最全版.docx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整理最全版

《职业道德概论》

1、教育对象的向师性要求教师从育人的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

2、教育劳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

3、尽管不同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所不同。

但不同历史时期,也存在着共同的教育伦理关系,表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

4、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

5、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应当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以及(严而有恒)

6、教师之间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的显著特点是(相互间愿意、敢于、善于提出问题)

7、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应该结成(授受关系)

8、师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各阶段在总体方向上要一致,在内容和方法上要相互连接,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连贯性)原则

9、教师集体道德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道德之应然转化为实然的过程,受到多种要素的制约,其中(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

10、(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相互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它在师德品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和调节作用。

11、“真实的集体”的提出者是(马克思)

12、《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有教无类)

13、梅贻琦曾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4、美国学者博尔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一本是职业性,还有一本指的是(B)

15、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要的是(尊重和信任学生)

16、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17、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廉洁从教)

1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2.倡导并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是陶行知

4.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性的主体。

6.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

7.重视在思想品德上自我省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的是孔子

8.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10.创造性地发展了西方社会的大学学术研究功能的里程碑式人物是(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

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出自《中庸》

12.、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13.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14.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代际关系、朋友关系和(代际—朋友关系)

15.道德是从(实践—精神)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16.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17.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是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代际—朋友关系模式。

18.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不存在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第一章导论

1.★道德的含义P3: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为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

①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②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③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④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和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一般本质:

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3★道德的特殊本质P7:

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主要表现在:

⑴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只有在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内心自愿”时,才能加以遵守得到实施。

⑵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正是人的行为的目的性决定了道德行为的方向、价值,表现了精神的实践功能。

4.(11简答)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应如何把握?

答:

道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④当然,道德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突出表现为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5.(12、09、05简答)如何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道德行为调节方式,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①职业道德的调节范围具有有限性。

②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

③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

④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⑤职业道德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

6.★职业道德的含义P14和作用P18

答:

职业道德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和遵守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职业道德的作用(或意义):

①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职业的生存条件。

③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④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重要作用。

5.道德的基本功能:

调节、教育、导向、论证的功能。

6.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P15在我国现今历史条件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因为:

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论何种职业,不论何种职位,它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它把人的发展与事业的发展、人生价值实现的目的与手段、爱祖国爱人民与个人自爱自强在职业岗位上统一起来,激发人们“主人翁”式的劳动方式,成为人们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力量和源泉。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为人民服务不仅贯穿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发展的始终,而且在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范畴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并同时通过每一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指导和规范着人们的职业行为。

6.(06简答)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P16:

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

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合作。

⑤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7.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

①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尊重自我、热爱学生;③团结协作、开拓创新;④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1.★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P29

⑴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①是从教育对象本身来看,教育劳动对象是年龄特征不同,个性特点各异的一代青少年。

②是从社会的复杂性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来看,影响学生成长的外界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个体的多样性。

⑵(08论述,10简答)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这种向师性对教师为人师表有什么意义?

(向师性与为人师表原则结合考)

①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②教师的道德品行、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

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③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

⑶(06论述)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把握这一特点对广大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什么意义?

①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

广大青少年即使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

②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

③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的反作用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情感、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

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反应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地价值和作用。

⑷把教师的劳动仅看作为一种单纯的运动过程是不正确的。

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使得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2.★(13、12、09、07简答,11案例)请根据“教育劳动特点”的有关原理谈谈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育劳动的特点:

⑴教育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

①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②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⑵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①劳动对象的复杂性;②劳动对象的向师性;③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⑶教育劳动工具和方式的特殊性①教育劳动工具的特殊性②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③教育劳动过程的复杂性④教育劳动效果的特殊性⑷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①关系众多,组成复杂;②网络教育和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①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

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经济社会对人才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求人才素质的综合化,二是要求人才的个性化并有创新的能力,三是要求人才多样化。

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更是当代教师劳动的重要内容。

③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保持教师的生机和活力,使教师享受到教学的乐趣;④教学劳动的要素千差万别,教育教学无固定的程式可以套用,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⑤教育有内在的规律,但不能把规律教条化,必须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劳动。

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创造性:

①教育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在其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

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规定的各种教学大纲,只为教育工作提出最一般的要求,并不能解决教学实际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必须由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

②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③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

这里关键的是要在创造性劳动中,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

3.▲(13简答)P39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职业道德中的特殊类型,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在内容、影响以及调节方式上都具有突出的个性特点:

①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

目的是培养、塑造、改变和促进人的发展。

任何社会的优秀人才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这种特殊责任要求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职业必须具有比其他职业更高尚的道德水准。

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修养不仅体现为个人,而且影响着社会的下一代,影响着社会的未来。

②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

教师直接又深刻的影响自己的学生,影响其学习时代及一生。

不仅如此,教师还会通过影响学生,影响学生家长,影响到社会的千家万户,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③其调节方式更具自觉性:

强调主体的自觉,应自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正是教师职业道德自觉性特点的体现。

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

1.(13、12、10简答)大学精神的内涵有哪些?

P45: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P48大学精神的内涵:

①学术自由的精神。

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②独立自治的精神。

洪堡(独立自主处理内部事务)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④开拓创新的精神。

⑤理性批判的精神。

(14论述)如何理解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命的真谛”?

答:

(1)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生机与活力的象征。

(2)从教师的“教的自由”角度来看,是指教师在专业上享有自由探讨、发现、出版、教授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所发现的真理,并且这种自由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听从任何权威的指挥,任何政治的党派的社会的舆论都不得加以干涉。

从学生的“学的自由”的角度看,指学生在教授的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在专业学习上要有探讨,怀疑和不赞同和向权威提出批评的自由,有选择教师学习什么的权利,在教育管理上有参与评议的权利,等等。

学术自由是西方大学精神中最为经典的部分,蔡元培是在中国倡导并实行学术自由的第一人。

学术自由赋予了学者探索真理和敢于言说的勇气,使其免于外界的压力和干扰,从而能够客观、自主、潜心地进行思考、研究和交流。

(3)学术自由是大学教师作为学者所应当享受的一种权利。

学术自由是工作的条件,不是特权生活的保障,而是大学教师献身学术事业、服务国家社会的先决条件。

它是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因此,大学教师在享用学术自由的权利的同时必须意识到自己对国家、社会和民众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真正的学术自由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求真、求善、尚美的自由。

一切假恶丑和无病呻吟、哗众取宠都是与其背道而驰的。

(4)大学教师必须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同时审慎地把握和使用这种权利。

讲台应该是传播真理,鞭打谬误的地方,而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在课堂上发表任何非学术的、包含个人私心和偏见的言论,更不能以传授知识的名义宣讲一些消极颓废的思想观点。

2.(09、08简答,07论述)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大学精神的作用P53:

①定向与规范作用;②维系与凝聚作用;③激励与驱动作用;④感染与教育作用。

P55⑴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①纽曼:

博雅教育和智力训练造就具有“经过教养的智慧,高雅的情趣、直率、公正、客观的思想,活行为举止高贵、注重礼节”的绅士②洪堡:

教学与科研的统一③朱九思:

学术④钱伟长:

“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⑤雅斯贝尔斯:

“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⑵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①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

民主、尊重、宽容、容忍②审慎使用,布鲁贝克:

“没有限制的学术自由像没有限制的经济上的不干涉主义一样成为灾难”。

⑶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感⑷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P66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1.(13、09论述,11-04案例)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的原则★

确立依据:

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任何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是培养特定社会、特定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

②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教学的过程必然也是育人的过程,教好书要求育好人,育好人是教好书的保证。

③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为了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培养成千上万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各类人才。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

①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知识,智力,锻炼身体,提高身心健康,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全面发展。

②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教育方法要正确,符合规律,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

认识规律,积极探索,努力学习。

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科学文化知识(知识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思想理论和道德品质保证),教育理论(方法保证)。

2.★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为人师表的原则P70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

(09案例)①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为人师表的基础。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做好学生的表率,必须在各方面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必须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各种法则,严格遵守各方面的道德规范。

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要严格要求自己,就必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特别是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发现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要严格要求自己,就必须努力学习。

②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要坚持以身作则,就是要教师以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要教师把身教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③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坚持言行一致,就是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④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教师的社会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二者不可偏废。

一方面,教师应以德高为人师表,教师教学生做人做事,教师教学生为人之道,首先自己应行为人之道。

另一方面,教师既要以善教去育人之魂,又要以真才实学去传授知识,传授真理。

教师就应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教师还应懂得教育规律,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教师就必须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不给学生伪科学,不误人子弟。

确立依据:

①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

为人师表原则是由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育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来对学生产生经常性的、直接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在校学习,除了学书本,主要是向教师学习,不仅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教师运用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表述方法,也学习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

②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具有较高的威信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威信是建立在多方面条件之上的,其最基本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

由于高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行为判断能力,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道德品质状况对其威信的影响就更大。

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格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影响学生。

威信又来源于教师的以身作则,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以身作则作为一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来加以倡导。

③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年轻一代的工作是一个全社会性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学校教育工程则是这庞大系统工程中的核心工程,而教师则是学校教育工程中的劳动者主体,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决定了整个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关注。

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不仅影响学生,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教师不仅应成为学生的表率,也应该成为社会的表率。

3.(04简答,03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教育公正的原则★

确立依据:

①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教育公正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

社会公正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必然要求教育公正。

社会公正就是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标准,为维护人民利益所需的价值观念。

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公正。

教育公正既是教师本人遵循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也是通过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社会公正道德规范的,能坚持社会公正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人才的要求。

坚持教育公正既是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长期维护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的要求。

②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高尚的人格。

公正就像一架天平,衡量着教师道德水准的高低,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极大的人格影响。

③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教育公正这一原则。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集体氛围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公正。

教师公正,威信高,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要求:

①坚持真理。

坚持真理就要求教师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坚持真理,就要求教师旗帜鲜明地宣传科学,大胆地、积极地同谬误作斗争;坚持真理,就要求教师能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错误;坚持真理,就要求教师能主持正义;主持正义,就是指在是非面前、能够坚持原则,同错误言行作斗争。

能否主持正义,是教师道德觉悟的重要标志。

②办事公道。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要处理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事,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教师必须遵循公正原则,做到办事公道。

③一视同仁<案例>P75。

对待所有的学生,教师必须持公正的态度,必须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对待学生,教师不能以成绩的好坏分优劣,以智力的高低定亲疏,以个人的感情为转移,更不能以家庭的出身分高下。

决不能把一视同仁简单地理解为对所有学生不加区别,不论何时何地,面对何种问题都采用同样的方式、方法。

对学生一视同仁,关键是要持正确的态度。

对学生一视同仁,就根本而言,是要求教师把所有的学生都视为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全面成长。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应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

4.依法从教原则★

确立依据:

①依法从教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②依法从教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和教育人道主义等原则的重要内容和贯彻保证;③依法从教是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④依法从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求:

①遵规守法;②宣传法制思想,普及法律知识;③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基本内容:

一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二现代教育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教育人道主义确立的依据:

①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②是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③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

教育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

①尊重学生;②关心学生;③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斗争。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1.(13、07、02论述)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如何?

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是什么?

P96师生关系: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P100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①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②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

在于各自拥有的知识、能力、阅历、地位、身心

③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

④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P102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6个原因:

①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与要求;②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③缺少必要的沟通;④“代沟”与“心理差距”的存在;⑤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⑥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11简答)师生关系体系及其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