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2171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编.docx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编.docx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编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B.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

C.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做错了。

D.专家告诫:

观看日食时要有防护措施,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去参加一场音乐会,        ,        。

为什么?

从众心理。

音乐会期间        ,        。

为什么?

从众心理。

音乐会结来后,        ,        ?

恐怕也会留下一份小费。

①你去更衣室取你的外套

②一个人带头鼓起掌来,于是整个大厅里顿时掌声雷动,你也跟着鼓掌

③你不假思索,也仰头观看

④你看到前面的人将一枚硬币扔进一只碟子里,虽然更衣室的费用是包含在票价里的,但你会怎么做

⑤在十字路口遇见一群人,他们一个个仰望天空

⑥当表演到一个精彩段落时

A.③⑤②⑥①④

B.⑤③①④②⑥

C.⑤③⑥②①④

D.①④⑤③⑥②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感慨(kǎi) 走廊(láng) 疲惫不堪(kān)

B.搓捻(cuō)   奥秘(mì)   小心翼翼(yì)

C.航行(xíng)   模仿(mó)   截然不同(jié)

D.缝制(féng)   绽开(dìng)   恍然大悟(huǎng)

4.下列句子顺序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哀叹国家的元气伤尽,哀叹将士们的流血牺牲,却不提自己的功劳。

②打下南京,南京城城墙修复以后,这本是历史上惯常有的记功好机会,很多人建一个碑,把功劳传之后世。

③有了功劳自得自夸,原本是人之常情。

④但是曾国藩没有这样,他为石碑写了16个字,“穷天下力,复此金汤,苦哉将士,来者勿忘”。

⑤大功不居至高境界,把功劳看成小菜一碟,要多么大的心胸气度,要多么高的人格境界。

A.⑤③④②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④①⑤

D.②③⑤④①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获奖作文是经过他认真构思、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才写出来的。

B.我校因安全工作成效显著,受到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令全体师生欢欣鼓舞。

C.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对工作精益求精,彰显出工匠精神。

D.奶奶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可能是身体有些不舒服。

二、现代文阅读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年轻男子说:

“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

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

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

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

“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

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

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

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

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

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

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

“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

等待无聊而又漫长。

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

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

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

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6.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7.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

8.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9.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做人须“勇改”

凌焕新

①清代袁枚写过《续诗品·勇改》一文,认为诗歌有弊病,就当勇于改正,“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其实,做人如同作文,人生亦须“勇改”。

②有人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

”白居易的诗歌脍炙人口,其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气呵成”“一字不改”。

追求完美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但正如哲人所言,“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

正因此,一个“改”字十分可贵。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吾日三省吾“过”,有利于减少谬误,校准人生的航向。

③春秋时的晏子德才无双,被司马迁称为“不辱使命,雄辩四方”。

晏子曾把自己喻为一根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想成为有用的器具,就必须用斧子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

此言,不仅说明“人非圣贤”,更道出了改过之艰。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做人如果看不到自身的“脏、乱、差、丑”,或虽看到但不肯“劈、削、刨、锯”,显然难以成就大器、彰显卓越。

④老舍写文章有一个窍门,就是写完之后不断念给人听——“再念、再念、再念”。

也有知名作家介绍写作经验说,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旁观,冷静地修改。

像这样借力于他人的做法,同样不失为人生改过之灵方。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别人帮助审视自我,也许更能把自己看个通透。

打磨钻石用的是另一颗钻石,人生修为一样离不开他人敲打。

当年晏子决意辞退三年不给他挑毛病的幕僚,相比之下,如今有的人对帮自己指出不足的人不谢反恨、恩将仇报,实在糊涂至极。

⑤勇于改正的前提,在于坦承错误。

其实,一些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对自身问题遮遮掩掩,往往源于爱面子。

对此,陈云曾提出过“论事不论脸”的原则。

他告诫犯错误的同志“不充好汉”,怕丢脸就一定会丢脸,不怕丢脸反倒可能不丢脸。

那些翻船落马、身败名裂者,有几人不是因为文过饰非,从而一错再错、小错酿大错,最终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

共产党人没有个人的私利,更应当讲真理不讲面子,像陈云所说,“在两个人谈话中”“在小组会上”“在大一点的会上”“在千万人面前”,都可以承认错误。

⑥做人应“勇改”,但不能妄改。

袁枚曾说,自己的诗“改好者固多,改坏者定复不少”。

奋进人生路,也面临“改坏”的风险。

做人应当谨记崇德向善,跟着蜜蜂去寻找花朵;切忌比下比烂,被苍蝇蚊子引向污浊。

叶圣陶讲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

做人尤其是从政,应当知畏知戒、守身如玉,一言一行都“不肯随便”。

⑦如此,惟有像作文那样“改、改、改”,人生才能不断地“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10.文章开头从清代袁枚写过《续诗品·勇改》写起,有什么作用?

11.文章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12.理解“做人应当谨记崇德向善,跟着蜜蜂去寻找花朵;切忌比下比烂,被苍蝇蚊子引向污浊”这句话的含义。

13.下面这则材料能不能作为第⑥段的论据?

请阐明理由。

战国时候,燕国有个年轻人,他听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潇洒优雅,就去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结果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结果只好四肢着地,爬着回去了。

三、句子默写

14.根据课文默写,其中(3)(4)两题还需写出相应的篇名或作者。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则)

(2)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__________________》)

(4)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7)李商隐《无题》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感人。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景春日: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战?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日: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膝文公下》

[乙]王十朋,永嘉人,知泉州。

初到任,会七邑宰①劝酒,历告以爱民之意,出一绝云:

“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恻怛②心。

今日黄堂-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

”其为政甚严而能以至诚感动人心士之贤者诣门以礼致之。

朔望会诸生学宫讲经询政。

讼至廷,晓之以理义,多退听者。

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③之自新。

又尝割俸钱,创贡闱④。

他善政尤多。

去之日,父老儿童攀辕者不计其数,十朋亦为之垂泪。

泉人怀之如父母。

(节选自黄仲昭《八闽通志》)

[注]①七邑宰:

七县知县。

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王十朋知泉州,时泉州下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②惻怛,惻隐。

廷:

官署。

地方官吏办事的地方。

③俾,使。

④贡闱:

科举考试的地方。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往之女家    

(2)贫贱不能移 

(3)会七邑宰劝酒

(4)他善政尤多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

B.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

C.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

D.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泉人怀之如父母。

18.甲文中孟子指出“大丈夫”在顺境中应该如何作为?

(用原文语句回答)乙文中王十朋是如何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

请简要概括。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寺夜起

(清)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9.“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妙处?

请结合诗句分析。

20.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

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六、名著阅读

21.名著阅读。

(1)读《水浒》填相关故事情节

示例:

吴用众人巧设计得不义之财智取生辰纲。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一部《水浒》道尽“义薄云天”。

有行侠仗义者:

①鲁智深为解救金氏父女_________,有“官逼民反”却也“作奸犯科”触犯大宋律令被发配者:

②武松为兄报仇_________发配孟州;③宋江受胁迫_________发配江州;④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却遭陷害_________发配沧州。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傅雷家书》,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包括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B.《出师表》《隆中对》文中,诸葛亮均表明对蜀汉的忠心,前者向后主提出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后者为蜀汉大业规划政策路线描绘战略蓝图。

两名篇皆出自《三国演义》。

C.《名人传》中,贝多芬那句充满豪情的名言——“唯其痛苦,才有快乐”,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D.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

代表作品有《形而上学论》、《哲学通信》等。

七、作文

22.作文

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

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

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

请你以“第二次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