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产科手术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胎头吸引器及产钳都.docx
《第二十八章产科手术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胎头吸引器及产钳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八章产科手术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胎头吸引器及产钳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十八章产科手术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胎头吸引器及产钳都
第二十八章 产科手术
第一节 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
胎头吸引器及产钳都是用牵引的方法协助胎儿娩出的器械。
胎头吸引术较易掌握,并较安全,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助产方法。
一、手术适应症
(一)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
(二)患有心脏病、肺结核、妊高征或有前次剖宫产史等,不宜产时过分用力者;
(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胎儿宫内窒息等;
(四)持续性枕后位,分娩进展过于缓慢者;
(五)剖宫产胎头娩出有困难时,可用产钳协助。
二、手术条件
(一)宫颈口必须开全,否则易造成产道撕裂;经产妇组织松软,必要时在宫口近开全时即可进行手术;
(二)儿头必须“衔接”,头的位置越低,手术越安全;
(三)胎膜未破者,应在手术前刺破;
(四)必须为活胎儿,死胎可等待自产或穿颅。
胎头吸引术
一、术前准备
患者取膀胱截石卧位,消毒外阴、导尿,不作会阴切开者一般不需麻醉。
初产大都需切开会阴。
手指聚拢如圆锥状,涂消毒浸润剂慢慢伸入阴道,进一步检查宫颈口开大情况及儿头位置的高低及方位。
胎头方位多由检查前囱门的部位或耳廓的方向来确定。
阴道较紧者,可用手指在阴道内轻轻来回旋转扩张,便于胎头通过。
二、手术步骤
在一手引起下,将吸引器徐徐送入阴道,紧贴儿头颅顶部。
注意勿夹住阴道软组织、宫颈或脐带等。
用50~100ml注射器,分数次从橡皮管抽出空气共约150ml,将橡皮管夹紧,使吸筒内产生负压牢附于儿头上。
听胎心,如无异常,可在阵缩时缓缓牵引。
开始稍向下牵引随儿头的下降、会阴部有些膨隆时转为平牵(图203),当儿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会阴部明显膨隆时,渐渐向上提牵。
吸筒应随儿头的旋转而转动。
在儿头双顶间径平面娩出时,可松开止血钳,消除负压,取下吸筒,用手助儿头娩出。
牵引时若听到“嘶嘶”声,说明漏气,可能与放置或牵引方向不妥有关,可稍螺旋移动吸筒,或重新抽出一些空气后再牵。
牵引方向也可稍予改变。
必要时取下重新放置。
胎头吸引可造成胎儿头皮水肿,但多在产后24小时内消失。
但负压过大,或吸引时间过长、吸筒吸附位置不当,可产生头皮水泡、脱皮或头皮血肿,须较长时间才能消退、愈合。
严重时,胎吸可造成胎儿颅内出血,应加以预防。
产钳术
产钳曾是唯一用来牵出活胎儿的器械,较胎头吸引器难于掌握,若使用不当,可造成母婴创伤。
目前,多在胎头吸引术未成功时,才考虑应用。
一、产钳术分类
根据儿头在盆腔内位置的高低,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产钳术。
高位系指儿头未衔接时上产钳,危险性大,已不采用。
胎头衔接后上产钳,称中位产钳术。
目前也很少采用。
儿头颅顶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锋头的最低部分)降达会阴部时上钳,称低位产钳术。
儿头显著于阴道口时上产钳,为出口产钳术。
尤其是出口产钳术,困难多较小,较安全。
二、术前准备
同吸引术。
均需会阴侧切,且切口宜大。
三、手术步骤
产钳分左右两叶,操作时左手握左叶,置入产妇盆腔的左侧,右叶反之。
手术分为产钳的置入、合拢、牵引与下钳几个步骤。
术前必须导尿。
现以枕前位的产钳术为例介绍。
(一)置入
置入前先检查器械。
先放钳的左叶,后放右叶,才能扣合。
用左手握右叶,涂上润滑剂,右手作引导,缓缓送入阴道。
儿头位置低者,用食、中二指作引导即可;位置较高者,须将手的大部分伸入阴道作引导。
开始置入时,钳与地面垂直,钳的凹面向着会阴部,经阴道后壁轻轻插入,在右手的引起下,顺骨盆的弯度慢慢前进,边进边移向骨盆左侧,放到胎头的左侧面。
放妥后取出右手,此时叶柄与地面平行,可用左手的无名指及小指托住或由助手托住。
然后以同样方法,用右手握产钳的右叶,在左手的引导下慢慢送入阴道,置于儿头的右侧面。
(二)合拢
如两叶放置适当,即可顺利合拢,否则可略向前后上下移动使其合拢,并使两柄间始终保持约一指尖宽的距离,不要紧靠,以免过度压迫胎头。
若合拢不易,表示放置不妥,应取出重放。
合拢后注意听胎心音,倘有突变,说明可能扣合过紧或因夹住脐带所致,应松开详细检查。
(三)牵引及下钳
合拢后如胎心音正常,可开始牵引。
牵引应在阵缩时进行,用力应随宫缩而逐渐加强,再渐渐减弱。
阵缩间歇期间应松开产钳,以减少儿头受压,并注意听胎心音,牵引方向随儿头的下降而改变。
开始钳柄与地面平行(头位置较高者,应稍向下牵引),两手如所示方向用力。
当枕部出现于耻骨弓下方,会阴部明显膨隆时,可改用单手缓缓向上提,助儿头仰伸娩出。
儿头“着冠”后,可取下产钳。
取钳顺序与置入时相反,先下右叶,再下左叶,然后用手助儿头娩出。
要注意保护会阴。
四、注意事项
(一)为了防止牵引时因用力过度而造成创伤,术者应坐着牵引,双臂稍弯曲,双肘挨胸,慢慢用力。
切不可伸直双臂、用足蹬踩产床猛力进行牵引,以防失去控制,重创母婴。
臂力不足者,可站立牵引,但对用力及牵引方向应很好掌握。
(二)情况较急者,应尽速娩出胎儿,但决不可粗暴操作。
一般情况下,应随阵缩作牵引,大都需时15~20分钟。
出口产钳术多数可在数分钟内结束分娩。
(三)牵引时勿紧扣产钳两柄,可在两柄间夹入小块纱布,以减少对胎头的压迫。
(四)遇有困难,应详细检查,酌情重新考虑分娩方式,切忌强行牵引。
必要时可改行剖宫产术。
(五)术后注意观察宫缩及流血情况,检查宫颈及阴道,如有撕裂,应即缝合。
(六)产程长,导尿有血尿者,可留置导尿管,并酌用抗感染药物。
(七)仔细检查新生儿,给止血药并预防感染。
第二节剖宫产术
剖宫产是经腹部取胎的手术。
考虑手术时,应从母婴的安全出发,如不能兼顾,应以母亲的安全为主。
一、手术适应症
(一)头盆不称较明显,可在临产时或在临近预产期时手术;相对的头盆不称,可先试产,如不成功再手术。
(二)有前次剖宫产史者,应根据前次的手术原因、手术方式和时间(一般在术后3年以上试产较安全)等,进行全面分析,决定处理方法。
如试产,应严密观察,并作好剖宫分娩的准备。
试产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分娩的进展,一般以不超过12小时为宜。
如进展缓慢或无进展,或出现子宫破裂先兆者,应及时手术。
距前次剖宫产时间短,或做过的是“子宫体部”剖宫产者,试产时间应适当缩短。
(三)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流血多而宫口未开者,应考虑手术。
(四)重度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胎位异常、高龄初产、巨大儿和脐带脱垂等。
(五)宫缩乏力经催产素静滴引产无进步者,或家属坚决要求手术者。
(六)软产道异常,如子宫下段肌瘤、卵巢囊肿、阴道横膈等。
二、术前准备
(一)作奴夫卡因、麦角新碱及催产素等过敏试验,并作好输液、输血(必要时)及婴儿窒息急救等准备。
危重病者,应先进行必要的救治。
其它同一般剖宫手术,但禁用吗啡,以免引起胎儿窒息。
(二)消毒腹壁前先导尿,并留置导尿管。
(三)临手术前再听一次胎心音,必要时再作一次肛指检查。
如发现分娩有进展,胎儿有从阴道娩出可能者,应暂停手术,作进一步观察。
三、手术方式
分子宫体部剖宫产(古典式剖宫产)、子宫下段式剖宫产及腹膜外剖宫产三种。
现以子宫下段式剖这啼最为常用。
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
此手术需先剪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推下膀胱暴露子宫下段后,才能切开宫壁取婴,故操作上较复杂。
由于切口位于子宫的被动段(下段),前面还覆有膀胱,因而愈合多较好,在再孕分娩时破裂的发生率较体部剖宫产术低,加上术时出血、对腹腔脏器的骚扰及感染的扩散机会均较少等,故决定剖宫取胎时,应尽可能采用此手术方式。
一、手术步骤
(一)腹壁切口 自脐下4~5cm处起,切至耻骨联合上缘,长约10~12cm.亦有取下腹部弧形切口者。
(二)切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 进腹腔后,提起子宫膀胱腹膜,于腹膜反折下方1~2cm处作一长约12cm的弧形切口(图214)。
切开反折腹膜后,先向上游离至反折处,便于最后缝合(图215),然后沿膀胱宫颈间疏松结缔组织平面,用手指将膀胱轻轻向下剥离约4~5cm(图216、217),再向两侧游离至近子宫侧缘处,显暴子宫下段。
(三)切开子宫下段 牵开膀胱,在距反折切开处下方2~3cm处,先作一长约3cm横切口(图218、219)。
临产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壁越薄,有时仅厚2~3mm.用刀缓缓切开(注意勿损伤胎儿),至显露胎膜时破膜并吸尽羊水。
用绷带剪向两边延伸,使成一长约12cm弯度向上的弧形切口(图220、221)。
也可伸入手指顺纤维方向轻轻分开至接近子宫下段侧缘处(图222),如认为开口不够大,可在两端弧形向上剪开扩大之。
切勿向两侧直线剪开,以免损伤大血管(图223)。
(四)胎儿娩出 伸手入宫腔,将儿头枕部转朝上,然后将儿头向上提,另一手在腹外自宫底向下推压,儿头多可顺利娩出(图224、225)。
取胎儿时,可暂移去拉钩,以利操作。
儿头娩出有困难时,可试用产钳的一叶将其娩出(图226),必要时用双叶夹取,置入方法同产钳术(图227)。
图214提起反折腹膜,沿虚线切开
图215切开腹膜向上游离至反折处,便于最后缝合
图216游离膀胱
图217分离膀胱的矢状剖面图
如儿手同时露于切口,应设法推开,以免增加儿头娩出时的困难。
如因估计不足,切口不够大,致儿头娩出有困难时,可速在原切口上缘正中作纵行切开,以扩大切口(图224)。
切忌强行牵拉,以免造成裂伤,万一撕破宫旁大血管,可造成不易控制的大出血,应注意预防。
图218先作一小切口,刺破胎膜
图219子宫下段切开部位示意图
图220向左侧延长切口
图221弧形切开,避免损伤两旁大血管
图222
图223扩大伤口示意
图224一手伸入宫腔带儿头,另一手在宫底按压帮助娩出。
右上角插图为必要时扩大切口方法
图225用手托带儿头
图226用产钳的一叶带出儿头
图227产钳夹取儿头
牵出儿头时,切勿慌张而操之过急。
如用产钳,必须轻轻置入,缓缓牵出。
遇儿头深入盆腔,取出发生困难时,可由台下助手戴消毒手套自阴道内向上推顶儿头。
儿头娩出后,可先清除其口内粘液,使呼吸道通畅,随即慢慢牵出儿体,然后用手取出胎盘胎膜。
宫腔内用干净纱布擦试1~2遍。
遇胎膜早破者可先用碘酒纱布宫腔内擦试。
再用75%酒精纱布擦试一遍,对预防术中污染有一定帮助。
宫壁注射麦角新碱及催产素10~20U.切口可用环钳夹住止血,同时用以牵引,便于缝合(图228)。
(五)缝合 子宫切口用1号铬制肠线作2层缝合。
里层作间断或连续缝合,不穿过内膜,外层作连续缝合,最后连续缝合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图229、230)。
检查无出血,清除盆腔内积液、积血,清点纱布无识后,关闭腹腔。
图228环钳夹子宫切口两缘,间断缝合切口里层
图229连续缝合切口外层
图230缝合腹膜反折
第三节毁胎术
毁胎术是经阴道将死胎(或畸胎)分解后娩出的一类手术。
其目的在于缩减胎儿体积,防止对产妇的损伤,因手术所用器械皆为锐性,故操作要作到准确、细致,要特别注意不能造成对母体的损伤。
较常用的有穿颅术与断头术。
穿颅术
先穿破胎儿头颅,捣碎脑质,再夹碎颅骨使体积缩小,便于娩出。
手术多在死胎急需娩出,臀位死产头娩出有困难以及脑积水儿无法娩出等情况下进行。
一、手术条件
(一)宫口开全或近于开全;
(二)骨腔至少能容一手通过,如过于狭窄,虽穿颅也难以从阴道娩出胎儿。
二、手术步骤
(一)穿颅 顶先露时以囱门或骨缝作为穿刺点,颜面先露则经眼窝或由口腔经上腭刺入,臀位产后出头由枕骨大孔或颈椎刺入。
头未固定者,由助手在腹部施压固定。
右手握穿颅器,在左手保护下送入阴道,并用食、中二指将刃部固定于穿刺点上,避免刺进时滑脱损伤产道软组织(图231)。
刺入颅内后,张开两刃,旋转90度再撑开,以进一步扩大创口(图233)。
然后将刃的全部伸入颅内,来回捣碎脑质使从破口流出,颅骨随即塌陷,体积缩小。
最后闭合两刃,在左手保护下退出阴道。
无穿颅器时,可用长剪代替。
(二)碎颅 先将碎颅器的无窗内叶经破口置入颅内,凸面指向额骨内面,然后放入有窗外叶,凹面向着额骨外面,作适当调整使二柄扣合,拧紧螺旋(图232)。
如系三叶碎颅器,则先放入中心杆,再相继置放前、后叶,拧紧螺旋后牵引。
能用二叶牵出胎儿者,即不一定要用三叶。
(三)牵引 仔细检查,避免夹住产道软组织。
然后顺产轴缓缓牵出胎儿。
一手应始终置儿头周围,以防破碎颅骨损伤软产道。
如无碎颅器,可用有齿长钳数把紧夹颅骨,另将手指伸入儿口扣住上腭协同牵出胎儿(图234)。
图231送入并固定穿颅器
图232置入穿颅器示意图
牵引时,应边牵边将儿面部向母体盆腔后方旋转,以利娩出。
术后应检查产道,如有损伤,应即作处理。
图233刺入后撑开破口
图234
断头术
用于横位产,胎儿死亡,不适于进行内外联合倒转牵引术及骨盆无明显狭窄者。
一、手术步骤
(一)断头 将脱出的手臂适当用力向下牵拉,以利操作。
手臂未脱出者,可先设法使其牵出。
过去多用断头刀剪,操作困难、危险,现改用线锯,方法较简单安全。
儿颈位置低者,安放线锯多无困难;位置较高放置有困难时,可将线锯系于一“顶针”上,套在手指上缓缓带入产道(图235),设法将环由颈后绕送到颈前取出(图236),抓住线锯两头,慢慢来回拉锯,割断儿颈,未断的软组织,可用长剪剪断。
此类病例的子宫下段多高度扩张变薄,操作时要特别慎重,注意轻缓,并尽量勿凸出指掌关节,以防造成子宫破裂。
拉锯时应牵开阴道前后壁,保护软产道免遭损伤。
(二)娩出躯干 断头后,缓缓牵拉手臂,即可娩出躯干。
牵拉前,可用组织钳夹住胎颈断端皮肤,以防骨骼断端刺伤阴道(图237)。
(三)娩出头儿 将手伸入产道,以中指或食、中二指插入儿口,钩住下颌,连牵连将儿面向母体骶凹方向旋转,另一手在耻骨上方按压,助儿头娩出(图238)。
有困难时,可用数把组织钳或用有齿长钳夹住儿颈断端,协同牵引,牵出时注意勿使碎骨戳伤产道软组织。
图235戴上系有线锯的环圈伸入产道
图236将环圈绕过儿颈取出示意图
图237娩出躯干
图238娩出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