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
《精编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地理知识点整理
[根据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试行)整理
]
若有错别字或表述不清楚的、请务必回归课本查询!
!
!
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了解太阳系模式图、并能确定地球在其中的位置;分析太阳系八个行星
的比较数据、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用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①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称为天体;
②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的天体;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如太阳;
行星:
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如土星是太阳的行星;卫星:
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如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③天体
地球;
月球。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2、总星系
其它恒星系;
其它恒星系。
河外星系。
3、①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②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可形象地记为“火烧木头”
;
③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
方向具有同向性、轨道面具有共面性、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4、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②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③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④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二)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了解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主要活动类型、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①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为氢和氦;
②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精品文档
精品学习资料
第1页、共33页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2、①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①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
②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
③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在地球高纬地区)
。
(三)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
1、地球自转
①地球绕其自转轴(简称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旋转运动、称为地球的自转;
②自转周期:
太阳日为
24小时、恒星日为
23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
③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不建议死记硬背、可用课本等物
体旋转加深理解);
④a.度为15°/h、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
b.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赤道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
2、地球公转
①地球绕太阳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②公转周期:
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记忆方法:
高二的
师礼物)
365天我在9月10日教师节送给
6位老
③7月初为远日点、
1月初为近日点;
3、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存在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度数为
23°26′(在数值上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光照示意图见必修一
图1.18)
P15
图1
5、昼夜交替和时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
①原因:
a.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晨昏线:
向着太阳的半球叫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半球叫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有一个分界线(圈)
、
叫做晨昏线(圈)。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
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
过该点的经线)为
18时。
6、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自转地理意义之二)
精品文档
精品学习资料
第2页、共33页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记忆方法:
深圳卫视有档电视节目叫《男左女右》
)
7、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自转地理意义之三)
①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早、
表现为时
间值要大(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转)
;
②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
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
15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
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
③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
④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
⑤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120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第二步:
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
4分钟来计算;
第三步:
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时区)求东(时区)用加、
知东(时区)求西(时区)用减。
若
求出的时间大于
1天。
⑥区时的计算:
题型一:
求时区
24小时、则减
24小时、日期加
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
24小时、日期减去
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
题型二:
求区时
>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两个时区之差: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8、光照图的判断方法:
“东加西减”:
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
+”、以西用“—”。
①判断南北极:
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的依据为:
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
时针;或看经度、东经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②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
是春分、
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
23°26′;
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
③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23°26′;
(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
④判断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公式为所求地
=90°-(所求地纬度和直射点纬度之差)
第一步:
先求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第二步:
若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和;
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
第三步:
再用
9、昼夜长短的计算
90°减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1)一年中无论何时、赤道永远昼夜平分、即昼长
(2)若节气为夏至时、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昼长为
(3)若节气为冬至时、则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昼长为
(4)二分(春分、秋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即昼长
(5)计算方法:
①方法一:
比例法
12小时、夜长
12小时;
24小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夜长为
24小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夜长为
24小时;
24小时;
12小时、夜长
12小时;
a.在侧视日照图中
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线段比例计算;
精品文档
精品学习资料
第3页、共33页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b.在俯视日照图中
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弧度比例计算。
②方法二:
日出日落时刻法
a.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昼长=(
12-日出地方时)×
2;
b.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昼长=(日落地方时-
③方法三:
对称法
a.在同一天中,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
12)×2
b.同样、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
10、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①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
②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可粗略地划分地球五带。
(图见必修一
P20图1.24)
(四)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线、绘制、标识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概括地核、地幔、
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1、①地震波可分为纵波(
P波)和横波(S波)之分;
②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①在地下
②在地下
33千米处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界面、经过莫霍界面后、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加快;
2900千米处的不连续面称为古登堡界面、经过古登堡界面后、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见必修一
P22图1.26)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①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
②水圈是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水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之中;
③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是大气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一)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能绘简图说明并设计实验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见必修一
图2.2右图)
P29
记忆方法: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知道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二)理解并能绘简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1、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2)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根本原因)
(3)形成过程:
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地密度差异;
②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或下降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④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
。
精品文档
精品学习资料
第4页、共33页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4)热力环流的判断
口诀:
“高高低低”:
等压面向高(低)处弯曲、同一水平面为高(低)压。
(5)常见的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
2、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影响风的三个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南左北右;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小、但在高空中不考虑摩擦力。
(2)判断风向(运用“左右手定则”
、即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这是后面学习的一大重要方法)
①第一步:
先确定南、北半球、高空还是地面;
②第二步:
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第三步:
伸出左手或右手、手掌朝上、四指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同;
④第四步:
若是在地面、则拇指与偏离手掌
45°即为风向;若是高空、则为
90°。
(例题:
考纲
(3)判断风速
P184、5、P196、7)
①同一幅等压线上、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
②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
3、气压带、风带
(1)名称、位置:
(图见必修一
P34图2.10)
(2)季节性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必修一
P37)
①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
②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
(4)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
气压带
分布
特征
气流
性质
极地高气压带(
2个)
南北纬
90°附近
冷高压
下沉
干冷
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个)
南北纬
60°附近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个)
南北纬
30°附近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
1个)
赤道附近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风向
风带
分布
性质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
低气压带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极地东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
盛行西风带(2个)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
低气压带之间
信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热
注:
在全球气压带中、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为热力成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
、而副
精品文档
精品学习资料
第5页、共33页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为动力成因(由于气流被迫上升或堆积下沉而引起的)
。
(5)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必修一
P38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性移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风
西北风
东北风
夏季风
东南风
西南风
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
(5)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自然带
终年被赤道
低气压带控制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
风带的控制
南北纬0°
-10°之间
全年高温多
雨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
南北纬10°
-20°之间
全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北纬10°
-25°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季.雨.林.
带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0°
-30°之间的大西岸和中部
带
全年炎热干
燥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5°
-35°之间大陆东岸
冬季低温少
雨、夏季高温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
候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
亚
热
受副热带高
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南北纬30°
-40°之间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多
雨、夏季炎热干燥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带
卑微35°
-50°之间的大陆东岸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陆内部南北纬40°
-60°之间的
大陆西岸
冬季寒冷干
燥、夏季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
外围温带草
原带,内部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
候
终年受大陆
气团的控制
冬冷夏热、
降水较少
温带海洋性气
候
终年受西风
带的控制
终年温和多
雨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带
精品文档
精品学习资料
第6页、共33页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亚
寒带
北纬50°
-70°之间的大陆北部
冬季寒冷而
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
终年受极地
气团控制
亚寒带针叶
林带
(6)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第一步:
根据最高气温判断南、北半球(一般可以省略)
判断依据
判断结果
6、7、8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12、1、2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第二步:
根据月平均气温数值判断所属温度带
月均温
温度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
最冷月均温大于
15℃
热带
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
-15℃之间
0℃
亚热带
最冷月均温在-15℃
-0℃之间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三步:
根据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状况确定气候类型
判断依据
判断结果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2000mm
年雨型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700-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750-1000mm
1500-2000mm
热带
夏雨型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800mm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800mm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200mm
少雨型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400mm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300-1000mm
(三)应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点;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1、锋与天气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①冷锋
剖面图:
过境前:
温暖晴朗;
过境时:
有雨雪天气;过境后:
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过境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学习资料
第7页、共33页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概念: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过境前:
晴朗低温;
过境过程
过境时:
有阴雨天气、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天气转晴、气压下降、气温升高。
②暖锋
剖面图:
③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移动的锋、
天气。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①
形成持续性降水。
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阴雨”
气压系统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流形成(北半球)
逆时针流向
中心
顺时针流向
四周
水平
气流与风向
北半球
东部:
偏南风
西部:
偏北风顺时针流向中心
东部:
偏北风
西部:
偏南风
东部:
偏北风
西部:
偏南风逆时针流向四周东部:
偏南风
西部:
偏北风
风向
南半球
垂直
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夏季:
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冬季:
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②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四周的风向
方法一:
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一步:
确定上、下、左、右四个点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
在各点右(左)偏(南左北右)偏
45°即可判断风向
精品文档
精品学习资料
第8页、共33页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方法二:
“左右手定则”
第一步:
南左北右、即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第二步
第三步
:
判断气旋拇指朝上
表示气流上升;判断反气旋拇指朝下
表示气流四周扩散;
:
四指所指方向就是风向。
3、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1)台风: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是由热带气旋形成的。
(2)寒潮:
多发在深秋到次年初春、是来自于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快速入侵。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一)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发生的领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
义。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
水汽输送
乙
甲
丙
陆地内循环、也可叫“内陆
循环”(图中甲部分)
海上内循环(图中丙部
分)
类型
海陆间循环(图中乙部分)
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更新、
水资源得以再生
在外流区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如长江、黄河等
特点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少
参与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内流区的内流河、如塔里木
河
距离
海洋上的降水
(3)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②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二)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
(寒流、暖流);理解洋流的形成动力;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归纳
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洋流
(1)概念: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精品文档
精品学习资料
第9页、共33页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风海流;
补偿流;密度流。
寒流;
暖流。
(2)分类:
(按性质分)、或
(按形成原因分)。
(3)①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②寒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4)寒、暖流的判断流向判断法:
根据洋流的流动方向进行判断、这要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来判断。
a.若一致该海区在南半球或北半球、
这样就可以判断:
在北半球向南流的是寒流、
向北流的是暖流;
在南半球向南流的是暖流、向北流的是寒流;
(原因:
赤道最热、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冷)
b.已知不同海区的海水温度、这样就可以判断:
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为暖流;从
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为寒流(题目已标明流动方向)
;
c.若已知某一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则用等温线可以判断南北半球、之后判断方法同
a。
如下图、图
甲、温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故图甲为北半球、等温线弯曲的地方就是洋流的流向、因此可以判
断出甲洋流为北半球暖流;同理、乙洋流为南半球寒流。
18?
20?
22?
C
CC
乙
甲
22?
20?
18?
C
CC
二、洋流形成的原因(理解、可以不用记忆)
1、盛行风定向吹拂。
在盛行风吹拂下、表层海水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
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世
界上的洋流大多数是风海流)
;
2、密度不同。
不同的海域因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
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引起海水的流动、称为密度流;
3、邻近海域补充。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是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
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
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例如:
秘鲁附近海区存在明显上升补偿流。
二、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见必修一
三、表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P57图3.5)
(1)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2)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3)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
、易于形成大的渔场(知道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纽芬
兰渔场四大渔场的位置并且知道是由什么洋流交汇形成的)
①北海道渔场:
日本、由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形成;
;
②纽芬兰渔场:
加拿大、由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
③北海渔场:
英国、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冰冷的海水交汇形成的;
④秘鲁渔场:
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形成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