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历史中考 抗日战争 真题汇编湖南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078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初中历史中考 抗日战争 真题汇编湖南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初中历史中考 抗日战争 真题汇编湖南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初中历史中考 抗日战争 真题汇编湖南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初中历史中考 抗日战争 真题汇编湖南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初中历史中考 抗日战争 真题汇编湖南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初中历史中考 抗日战争 真题汇编湖南卷.docx

《精品初中历史中考 抗日战争 真题汇编湖南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初中历史中考 抗日战争 真题汇编湖南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初中历史中考 抗日战争 真题汇编湖南卷.docx

精品初中历史中考抗日战争真题汇编湖南卷

专题10抗日战争真题汇编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郴州)1934年11月6日的晚上,三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徐解秀家,四个人盖着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女红军自带的棉被。

第二天红军要开拔了,三位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了一半给徐解秀……这感人的故事

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B.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2017·永州)20

17年1月3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指出:

“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

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其中“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是(  )

A.193

1年B.1935年C.1936年D.1937年

3.(2017·张家界)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九一八事变爆发D.重庆谈判

4.(2017·郴州)郴州市的苏仙岭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在1938年曾有一位发动了西安事变的爱国将领被软禁于此,他是(  )

A.张学良B.张治中C.张自忠D.李宗仁

5.(2017·娄底)下图是展示近现代中

国奋斗历程的历史年代尺,在方框②④

内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中美建交

B.转危为安 恢复合法席位

C.焕然一新 港澳回归

D.洗刷耻辱 十一届三中全会

6.(2017·郴州)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你觉得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图1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委政)图2八路军与民兵拆毁铁路

 

图3守卫卢沟桥的中国第29军士兵图4侵华日军代表递交投降书

 

A.八年抗战B.十四年抗战

C.正面战场D.敌后战场

7.(2017·常德)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

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8.(2017·益阳)以下表述中不属于湘西会战意义的一项是(  )

A.标志着日军在中国战场攻势的结束

B.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C.为芷江洽降创造了条件

D.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

规模最大的战役

9.(2017·张家界)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是彭德怀将军指挥的(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10.(2017·长沙)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描述中,关键词表述最为恰当

的是(  )

A.遵义会议——决定起义——生死攸关

B.中共七大——道路选择——准备条件

C.十一届三中全会——颁布宪法——改革开端

D.中共十五大——三步走战略——重大转折

11.(2017·怀化)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

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非选择题。

(共1题)

12.(2017·湘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

代史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呜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啊!

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共计约6000亿美元……

(1)(2分)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

有关?

(2)(2分)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3)(2分)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4)(2分)与材料二有关的重大

事件是什么?

(5)(2分)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6)(3分)具体列举三次战役用以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啊!

13.(2017·常德)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

《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

同学们!

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救亡,听吧!

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

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

还是

降?

我们要做主人拼死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

巨浪!

不断地增长!

同学们!

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救亡。

材料二 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敌人

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1935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定。

材料三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1936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定

材料四 近日,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

……确立“14年抗战”的概念,能让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看待历史、铭记历史。

同时也表明,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及意惠是不可动摇的。

——(2017年1月)新华时评

材料五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

面对日军的凶猛进攻,负责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邀请周恩来到其寓所,共话战局,并在之后的作战中,基本遵循周恩来的建议。

李宗仁指挥战前一向都拥兵自重的“杂牌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放下成见,放下自私,携手共赴国难;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

……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

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送往前线。

(1)(1分)说一说《毕业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2)(2分)《毕业歌》表达了青年学生怎样的抱负?

(3)(2分)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既要抗日,又要反蒋?

(4)(1分)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认为把蒋介石与日本帝国主义同等看待是错误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5)(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6)(2分)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意义。

(至少

答2点)

(7)(2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五的主题。

(8)(4分)材料五是怎样阐述这一主题的?

(概括说明,不得摘抄原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1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根据材料“1934年11月”“红军”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感人的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B项正确。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北伐战争时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抗日战争时期被称为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东北抗联,解放战争时期被称为解放军,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由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战”包括了早期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时间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A项正确。

B,C,D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故答案选A。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标志着第二

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项符合题意。

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A项排除。

九一八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C项排除。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D项排除。

故答案选B。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与杨虎城,与张治中、张自忠、李宗仁无关,且张学良在西安事变结束后被软禁,B,C,D三项排除。

故答案选A。

5.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奋斗历程。

由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洗刷了中国的百年耻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选D。

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第1军成立于1936年,图2表述的是八路军的敌后抗战,图3表述的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图4表述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十四年抗战更符合题意,A,C,D三项排除。

故答案选B。

7.【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人物。

根据材料“林则徐”“张謇”“詹天佑”“佟麟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和反对外来侵略做出了贡献,A项正确。

B,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选A。

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湘西会战的历史意义。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

由所学知识可知,A,B,C项均是湘西会战的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故答案选D。

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由彭德怀领导的,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D项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与日军在正面战场进行的战役,A,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是林彪指挥的,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选D。

1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中共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不涉及决定起义,故A项错误。

中共七大是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准备了条件,故选B项。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不涉及颁布宪法,故C项错误。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三步走战略是在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由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共2题)

12.【答案】

1)九一八事变。

(2)不抵抗政策。

(3)东北三省

沦陷。

(4)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5) 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6)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淞沪会战。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

根据材料信息“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呜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可以判断该事件为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所谓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在不到半年的时问内,整个东北三省10

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

(3)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所谓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在不到半年的时问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

军占领。

(4)本题主要考查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信息“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卢沟桥”可以判断该事件为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5)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6)除参考答案外,湘西会战、长衡会战、长沙会战、太原会战、常德会战、枣宜会战等战役的列举均可,任答3点即可,3分。

13.【答案】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的东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退让。

(2)表达了青年学生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投身祖国疆场的伟大抱负。

(3)抗日原因:

日本占领了我国大片领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所以要抗日。

反蒋原因:

蒋介石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继续对红军进行“围剿”,所以要反蒋。

(4)原因:

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5)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了东北抗日义勇军。

中共派杨靖字组织抗日游击队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6)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能让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看待历史、铭记历史;表明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及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7)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8)国共合作;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战士们的团结;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毕业歌》的创作背景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不到一年时间东北全部沦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毕业歌》被创作出来。

(2)根据材料“社会栋梁”“拼死疆场”可知,当时青年学生的抱负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投身祖国疆场。

(3)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反蒋抗日”政策。

根据材料二“1935年”可知,日本

已经占领东北,并扩大侵略战争,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坚持抗日;与此

同时,国民党一直妄图消灭红军,中国共产党还要坚持反蒋。

(4)本题主要考查中共抗日政策的调整。

根据材料三“1936年”可知,此时日本暴露了要吞并全中国的野心,这一时期的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坚持抗日,而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包括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所以这一时期“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合时宜。

(5)“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包括了从1931年开始的东北地区的抗日,其主要事迹是没有撤走的东北军和东北人民组成了抗日义勇军,还有中共派往东北的杨靖宇等人组织的抗日游击队,这些部队长期坚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中,任写1点即可。

(6)根据材料四组织答案即可,例如“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等。

评分标准:

任写2点参考答案即可。

(7)概括材料五可知,其主题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8)从材料五可看出其胜利的原因为:

国共合作;中国军队英勇抗战;百姓支持等。

评分标准:

任答2点参考答案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