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精品 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311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精品 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推荐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精品 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推荐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精品 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推荐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精品 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推荐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精品 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精品 精.docx

《推荐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精品 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精品 精.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精品 精.docx

推荐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精品精

1综合说明

1.1基本情况

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略阳县下坝小流域,由略阳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站负责实施,该项目属水源水保工程。

该小流域位于略阳县五龙洞镇下坝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06013'05″至109019'25″,北纬33026'05″至33030'55″。

根据陕西省水利厅、财政厅陕水规计发[20XX]227号文件精神,下坝小流域治理实施年限为2年,现状水平年为20XX年,设计水平年为20XX年。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0.7Km2,水土流域面积15.46Km2,侵蚀模数1206.5t/km2·a。

通过长江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实施,该地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治理面积8.78Km2,治理程度达到了56.8%。

该区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及河流走向均为由北向南,山、河互相间隔,呈“川”字型分布,地貌上属于北部中山区。

本流域森林覆盖率为40.2%,林草覆盖率为88.6%。

主要树种为杉树、油松、板栗、核桃,分布在流域上游中高山区;灌木以青冈、马桑、五味子、葛藤为主,主要分布在山腰和沟道上游,是群众生活用柴的主要来源,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疏幼林大部分为较稀疏的油松、杉树和新植的板栗、核桃等为主,主要分布在沟道两侧的坡面和少量的山头上。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因受山体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年内气候分布差异大,多年平均气温13.2℃,极端高温37.7℃,极端低温-11.2℃,无霜期236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53.8小时;降水不均,降雨变幅较大,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七、八、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6.6%,地理分布为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小流域水系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八渡河一级支流。

多年平均径流量0.4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0.98秒立米,多年平均最枯水流量0.14秒立米,全河平均比降19.6‰。

下坝小流域为略阳县五龙洞镇下坝村所辖,总人口1573人,农业人口1573人,农业劳动力509个,人均耕地2.35亩,人均基本农田0.94亩,人均有粮310公斤,人均纯收入2730元。

1.2防治目标、措施布局及建设任务

防治目标:

经过2年治理,通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规划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水土资源的拦蓄、利用、设施配套,配置、村庄、院落绿化,点缀景观设施等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推广生态、有机农业的生产、高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使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有效控制。

完善预防监督体系,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

到20XX年末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100%,年拦蓄径流万m3,减少泥沙万T,减沙效益达到70%以上,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85%以上。

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5-25°的坡耕地部分改建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部分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发展经济林果,使人均基本农田保持在亩,人均经济林果面积达到亩。

生态建设目标:

实施村落、院落美化、亮化,村路主干道、联户路干线种植景观行道树和绿篱,发展樱桃、葡萄等庭院经济林园,实施生活污水处理、收集、利用设施配套,完善村居、民房的沼气、改厨改厕,集中发展规模化生态、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示范园,初步实现“人在画中走、车在林中行、清泉绕村流”的生态、休闲、安适的特色山区新农村。

非点源污染防治目标:

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低于350kg/hm2,减少5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并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清理和处置,利用率达8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小流域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以上,各项指标控制达到以下标准:

总磷<0.1mg/l,总氮<0.5mg/l,生化需氧量<3mg/l,化学耗氧量<15mg/l。

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在“长治”工程已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基本农田质量,为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的实施奠定基础,路旁、院边种植樱桃、葡萄等特色时令经济林果,大力发展桑树为主的密植桑园和桑配黄花的地埂经济,结合五龙洞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日趋完善,发展生态“农家乐”园等第三产业收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40%以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任务和建设规模:

紧紧围绕“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为主题,以保护与清洁水源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中心,把防污和治污作为流域建设的重点,全理布局建设任务,突出靓点。

规划治理措施包括预防监督措施,综合治理措施,生态修复措施,村落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农业示范园、管理措施六大类。

主要建设内容为:

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根据估算,工程总投资万元,其中:

工程措施万元,封育治理万元,村落工程万元,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万元,生态示范园工程万元,宣传、培训、管理万元,独立费用万元,基本预备费万元。

小流域工程建设期为2年(20XX-20XX年)。

1.4效益分析

项目区各项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产生总经济效益万元/年,其中:

坡改梯年增加万元,庭院经济、四旁地经济林园年产值万元,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年产值万元,村落工程及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年节约投入万元。

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源,减少面源污染,保证水源区水质,同时也减轻项目区的自然灾害,年可增加蓄水量万m3,增加保土能力万T,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产效益和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

1.5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实施后,区内农业生产设施的完善,高效农业的实施,生态旅游的发展,农村环境的改善,绿色产品的开发,旅游产业的带动,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将极大的促进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大大提高,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在农业经济增长和人居环境中的作用真正显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生活文明的统一协调发展。

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管理,完全可以实现打造陕南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少级示范样板的预期目标。

2项目背景与编制依据

2.1项目由来

根据《关于下达20XX年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资金计划的通知》(陕水规计发[20XX]227号),本项目名称为略阳县下坝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20XX年8月20日受略阳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站委托,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了下坝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研报告编制任务,接到任务后,我中心于20XX年8月组织力量进行现场勘测、搜集相关资料,着手编制,于10月完成报告编制工作。

2.2项目区选择

2.2.1项目区选择原由

下坝小流域是“长治”工程项目区,该流域通过“长治”工程的实施,常规治理措施基本完成,基本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对水土保持治理的成效、方法理解到位,认识深刻,治理积极性高;流域内交通便利,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较好,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同时下坝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人口居住集中,项目的社会影响面广,尤其是群众对区域内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要求和愿望日益迫切,同时县政府在该区域的项目资金倾斜扶持力度较大,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该区域的项目建设;按照清洁型小流域要达到水量可调度、水质可控制、生态可监测的总体要求,规模化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使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实现山青、水秀、人富。

加强非点源污染防治、确保水质清洁、增强水源涵养、维护人与自然和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生态重点工程。

2.2.2项目区位置及范围

下坝小流域属于嘉陵江水系八渡河一级支流。

东部和南部均与五龙洞镇斑竹院村接壤,西邻五龙洞镇中川村,北与五龙洞镇垭豁村相毗邻。

该流域距略阳县县城38km,属五龙洞镇管辖。

拟建下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范围自金池院河中部至下坝村与五龙洞村交界处,主沟道总长度4.8km,流域介于东径106013'05″至109019'25″,北纬33026'05″至33030'55″之间,总流域总面积40.7Km2。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下坝小流域,是略阳县的母亲河——八渡河的一级支流,其径流、泥沙直接排入八渡河主河道,其水土流失、水质污染不仅直接威胁县城八万多人的饮水安全,也影响整个城市的景观效果。

开展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控制面源污染,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将其作为保障城区用水安全,保障生态安全,减轻洪旱灾害发生的根本性措施;对改善项目区当地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也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有了稳定的基础。

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因此,综合防治项目区水土流失,开展流域生态清洁型建设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

2.4编制依据

2.4.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20XX年12月25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XX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XX年9月1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XX年8月28日修改);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98年6月10日)。

2.4.2规范性文件

(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发[20XX]36号);

(2)《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XX]332号);

(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XX]38号);

(4)“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利部文件水总(20XX)67号);

(5)《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陕政发[1999]6号);

(6)《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陕财办综[20XX]27号。

2.4.3技术规范与标准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XX);

(4)《防洪标准》(GB/T50201-94);

(5)《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XX);

(6)《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XX);

(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XX);

(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XX);

(9)《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0]67号);

(10)《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87);

(11)《造林技术规程》(GB15776-1995);

(1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6000-99);

(13)《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XX年修订本);

(1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144-93);

(15)《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SL342-20XX);

(1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XX)。

2.5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

2.5.1现状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是指项目涉及的相关背景资料调查统计年份,也就是基础年。

本项目现状水平年为20XX年。

2.5.2设计水平年

设计水平年是指水土保持设施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目标并发挥整体效益的年份。

按照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确定,本项目设计水平年为20XX年。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概况

3.1.1地质地貌

地貌上属于北部中山区。

该区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及河流走向均为由北向南,山、河互相间隔,呈“川”字型分布。

我县2000米以上的高山大都集中在本区东北部,浑人坪高达2425米,最低白石沟689米,垂直高差达1736米,平均高程1302米,平均坡度35.7°。

流域内共有大小沟道15条,相互排列在主沟道两侧,总长为32.1km,沟壑密度为0.79km/km2,主要沟道共有3条,小流域地面坡度组成见表3-1。

表3-1清洁小流域地面坡度组成表

土地总面积(hm2)

坡度组成

<5°

5°~15°

15°~25°

25°~35°

>35°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4070

732.6

18

834.35

20.5

1037.85

25.5

614.57

15.1

850.63

20.9

3.1.2气象水文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因受山体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年内气候分布差异大,多年平均气温13.2℃,极端高温37.7℃,极端低温-11.2℃,无霜期236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53.8小时;降水不均,降雨变幅较大,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七、八、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6.6%,地理分布为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小流域水系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八渡河一级支流。

多年平均径流量0.4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0.98秒立米,多年平均最枯水流量0.14秒立米,全河平均比降19.6‰。

降水是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连阴雨、暴雨、干旱是略阳县三大灾害气候。

暴雨、连阴雨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历时短、强度高,因而致使区域内水灾频频发生;干旱十年九发生,多出现在春季与初夏,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是制约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造成贫困人口多,脱贫难的重要因素。

3.1.3土壤植被

当地土壤贫瘠,肥力较低,土壤含沙较多,因而生产水平低下,且垂直分布明显。

流域内土壤主要以棕壤土和黄壤土为主,棕壤土大多数分布沟掌部分,黄壤土大多数分布在坡耕地上。

流域内土层厚度一般在85cm~30cm左右,活土层一般为15cm,PH介于6.4~7.5之间,有机质含量较低,因而活土层浅,物质的理化性能不良,土壤呈单粒状结构,造成土壤肥力较差。

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见表1-2

表1-2清洁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表

土壤类型

平均土层厚度

(cm)

土壤容重

(t/m3)

土壤养分含量

PH值

有机质(%)

全氮(%)

速效氮(ppm)

全钾(%)

速效钾(%)

全磷(%)

速效磷(ppm)

棕壤土

80

1.3

1

0.08

50-80

0.96

150

0.14

50

6.4~7.2

黄棕土

30

1.4

1

0.05

50

2.55

50

0.15

25

6.5~7.5

区内现有各类林地3605.5hm2,其中有林地1635hm2,灌木林1258hm2,疏幼林712.5hm2。

有林地以杉树、油松、板栗、核桃为主,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中高山区;灌木以青冈、马桑、五味子、葛藤为主,主要分布在山腰和沟道上游,是群众生活用柴的主要来源,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疏幼林大部分为较稀疏的油松、杉树和新植的板栗、核桃等为主,主要分布在沟道两侧的坡面和少量的山头上。

本流域森林覆盖率为40.2%,林草覆盖率为88.6%。

3.2社会经济情况

3.2.1经济发展水平

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涉五龙洞镇金池院村、下坝村两个行政村,20XX年末区内共327户,1573人,农业人口1573人,农业劳动力总量586个,人口密度39人/Km2,人口增长率3‰。

区内65%的人口都集中居住在主沟道沿线,通村水泥路已经铺设,交通便利。

项目区平均每年外出打工的劳动力331人,实际在村务农劳动力178人。

人均耕地2.35亩,人均基本农田0.94亩,人均有粮489公斤,人均纯收入2730元。

3.2.2土地利用现状

下坝小流域土地总面积为4070hm2。

耕地面积231.2hm2,占流域总面积的5.9%,其中,梯坪地98.7hm2,占耕地面积的42.7%;坡耕地132.5hm2,占耕地面积的57.3%,25°以上的坡耕地54.3hm2,占坡耕地面积的23.5%。

林地面积3605.5hm2,占总面积的88.6%,其中:

有林地1635hm2,占林地面积45.3%,灌木林1258hm2,占林地面积34.9%,疏林712.5hm2,占林地面积的19.8%。

荒山荒坡196hm2,占总面积的4.8%。

水域22.5hm2,占总面积的0.6%。

居民工矿及交通用地14.8hm2,占总面积的0.4%。

流域内耕地中的大部分都分布在各支沟的沟旁滩地及支毛沟的汇流处,梯地与坡耕地主要分布在农户周围,坡地一般分布在山坡,地面坡度5-40°之间;用材林(有林地)1635hm2大部分在中山上,村落、沟侧有零星分布,疏林712.5hm2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地上;撂荒造成的荒山荒坡分布与疏幼林基本相同。

从流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⑴人均土地资源较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压力大。

流域内农业人口密度39人/km2。

基本农田占耕地总面积42.7%;人均0.98亩;坡地面积大,占耕地总面积57.3%,但土地肥力有限,产量不高。

农村经济过分依赖土地资源,势必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⑵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用地比重大,坡耕地广为分布。

流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9%,尤其是耕地中基本农田比例偏低,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7.3%。

流域各支毛沟下游出口两边的台阶地土地平整,住户密集,人多地少,坡耕地种植主要是农作物,植被覆盖率低、生产扰动大,广泛分布的坡耕地,不仅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而且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

加大坡耕地治理力度,既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需要,也是该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所在。

⑶林地面积虽大,但结构不合理。

该流域现有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比例小,面积为1635km2,占林地总面积的45.3%,其余大部分为草灌、疏幼林地,对流域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发挥不大。

林木结构单一,采育失调,林木生长量和蓄积量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高。

⑷荒山荒坡面积大,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该流域荒山荒坡占土地总面积的4.8%,大量荒山荒坡不仅水土流失严重,也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⑸流域经果面积少,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综上所述,目前这种土地结构形式,一方面制约了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不合理耕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耕地坡度组成见紫溪河小流域耕地坡度组成表3-3。

表3-3清洁小流域地面坡度组成表

土地总面积(hm2)

耕地

耕地坡度组成

面积(hm2)

占土地面积(%)

<5°

5°~15°

15°~25°

25°~35°

>35°

面积

(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4070

231

5.68

98.7

42.7

47.3

20.5

30.9

13.3

35.8

15.5

18.5

8

3.2.3基础设施状况

下坝小流域内各支沟以组为单位,新修的通村道路于之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流域内的农网改造全部通电到户。

近年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初步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水利设施主要有:

蓄水池(窖)25口,年供水量1800m3;堰渠3.2km,年供水量1.0万m3。

以上设施仅能满足生活用水,无力满足灌溉需求。

水利基础设施不健全是困扰当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难题。

群众生活燃料主要来源于薪炭林,并购少量成品煤,部分农户己建成了沼气池。

肥料以猪、牛粪等农家肥为主,另购少量化肥。

饲料以自产玉米为主,兼农作物秸杆、茎叶、并购少量配合饲料。

3.2.4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

从土地利用现状可以看出,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基础条件差,广种薄收问题比较突出。

农业生产

下坝小流域内现有耕地面积231.2hm2,其中基本农田98.7hm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大都种在河谷梯地和缓坡地上,粮食总产量55.06万kg,平均粮食单产176kg/亩,基本农田平均亩产325kg,农业人均产粮350kg,基本满足生活需求。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只占20%,经济作物主要是种植蔬菜、薯类等。

(粮食生产现状见表3-2-6)

表3-2-6紫溪河小流域粮食生产现状表

农业人口(人)

播种总面积

基本农田

粮食产量

基本农田粮食产量

总计(hm2)

平均(hm2/人)

总计(hm2)

平均(hm2/人)

总计(t)

播面单产(kg/hm2)

总计(t)

播面单产(kg/hm2)

4800

780.9

0.16

287.1

0.06

1593

2960

2164.5

4420

林业生产

林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林木产品和经济林果,总产值184万元,流域内林业纯收入42万元。

牧业生产

牧业收入主要来源是猪和鸡鸭,另有少量牛羊。

其中猪1800头、鸡鸭4300只,牛142头,羊670只。

饲料来源主要是自产的粮食(玉米)及部分农作物桔杆、茎、叶,并购买少量成品饲料。

各类家畜、家禽均在农户家中散养,无养殖专业户,投工及饲料用量较大,成本高,相应纯收入较低。

④渔业生产

区内水面面积较小,水面未利用。

流域内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流域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是农业收入,农业又以粮食种植为主,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平地少,坡地多,坡度大,耕地分布零散,不便于机器耕作,农业投入产出率低下。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农业以家庭经济模式为主,形成不了规模,也形成不了深加工,还停留在粗放形农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主要经济林园,如茶、桑、果等,零星分散,未形成规模,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④牧业生产方式落后,无养殖专业户,投工及饲料用量较大,成本高。

⑤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

诸如以上各种因素,都不同程度导致了目前农村经济贫困的局面,而且发展缓慢。

3.3开发建设状况

流域内林业资源比较丰富,主要以农民个户的形式发展木耳、香菇等食用菌项目,厂区属于当地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过近几年“长治”工程的治理,通村水泥路已经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3.4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3.4.1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我县水土保持区划,金池院小流域属秦岭中山中度水土流失区。

全流域的年土壤轻侵蚀量为3.62万t,土壤侵蚀模数为1206.5t/km2.a。

依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规定,该流域为轻度流失区。

侵蚀类型主要是以水蚀为主,其中面蚀广泛,部分地区有沟蚀,并伴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

大量的水土流失是由坡耕地和疏幼林地造成,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坡耕地和新栽种的经济林上,从轻度到剧烈侵蚀都有,以中度和强度侵蚀为主等。

通过调查,本流域共有水域流失面积1545.6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7.97%。

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316.8hm2,占水土流失面积20.5%,主要分布在5°~8°的坡耕地和部分灌木林中;中度水土流失面积1120.6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2.5%,主要分布在8°~15°的坡耕地、疏幼林和荒山荒坡中;强度水土流失面87.2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6%,主要分布在15°~25°坡耕地、疏幼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