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5002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docx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docx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

钟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钟祥市洋梓中学课题组

2015年6月

 

1、研究报告………………………………………………………

2、未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文章(含调查报告)………………

3、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研究报告

钟祥市洋梓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口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口的流动和转移加大了城市就业、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布状况是这种压力落到流动者身上,这就造成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和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是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也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原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相当严重了,是社会现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保护留守儿童享受同等的物质及精神待遇,所以我们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开展了本课题———《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理论。

儿童教育心理学认为:

儿童出现问题是有其心理原因的,也是可以探究和解决的。

当儿童有问题时,教育者不能把他看作是愚笨或难管教的,而应这样考虑:

①他的动机方向是否适合教育目的?

②他的行为方式是否偏离常规?

他在顺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是否受到过挫折等。

  2、新课程改革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政策、法规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第二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寻求学校对留守生学习管理、生活帮助的方式。

 2、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难,提高他们抵制不良影响和侵害的能力,让他们在学校、在班级里健康快乐地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课题研究,争取形成切实可行的家校联系策略,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立符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案,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4)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

(5)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

(6)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

五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开展学生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询问了解学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认识程度,然后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不好,养成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贪图享乐的人生观,这样的心理问题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存在很大的影响,我们会对其中有针对性的问题展开研究。

2、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七、八、九三个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十个留守学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值得关注,对出现的问题要找出原因,及时补救,完善他们的身心发展,使之健康发展。

3、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一种经验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

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进行策略和理念内涵的研究,梳理有关理论,调查分析总结已有的有效性教学经验。

本阶段主要由王安斌同志和各子课题组长负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4年8月):

用一年时间完成,上课以及实践活动。

进行微型研究,实验总结具体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

本阶段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完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

利用一个学期时间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出版展示成果的专集,进行课题总结、验收。

本阶段在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基础上最后由课题负责人结题。

六研究的效果

 一、研究成效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也是持久的。

留守儿童面临诸多生活挑战。

人们比较多的关注到留守儿童在行为约束、学习辅导等方面的缺乏,认为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些问题当然都存在。

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还面临一些更具基础性的心理问题。

(一)留守学生表现突出的心理问题

1、缺少父母关爱养成孤僻性格,自卑、自闭。

留守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缺乏与同伴和监护人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缺乏自信。

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容易欺负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

使得他们认为可怜无助,低人一等,不愿与人交往。

许多学生养成孤僻的性格。

他们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办事独来独往,与别人格格不入,很难与身边的人交往,人际关系极差,即便与教师交往也显得拘紧,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的态度;很少和朋友、同学一起玩耍、游戏。

甚至连回到家里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2、祖辈无端溺爱 产生自私心理。

大部分留守学生都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们无端溺爱,使一部分留守学生产生狭隘的自私心理。

他们眼界狭小,心胸狭窄、注重自身利益,对个人得失,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得失都会斤斤计较,甚至耿耿于怀。

具有这种不良心理的学生在言行上往往表现为凡事心我为中心,人人为我可以,我为人人则不能。

听到一句不顺耳的话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

轻者唇枪舌剑,重者拳脚相加。

只要不顺心,就乱发无名之火。

老师说他一句,他至少要强辩两到三句。

3、懒散,茫然,厌学。

因为他们缺少了家庭温暖这一环,心灵在感受亲情上已受到创伤,不求上进,混日子。

从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来看,大部分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其中只有2%的成绩优秀和16%的中等偏上,中等或偏下的占82%!

问卷中有高达57%的留守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有厌学、逃学、逃课的行为。

有49%的认为“读书没有意思”。

可见,厌学心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普遍。

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即使在教室内,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影响其他人学习。

有些胆大的还直接和老师作对,扰乱课堂纪律。

4、形成逆反心理 滋长敌对思想,没有安全感。

逆反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

一方面,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的关爱体验,总是把教师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

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经常把自己放在老师的对立面上,反其道而行之。

另一方面,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是造成他们逆反心理严重的重要因素。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他们与其他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学生一样,也有许多成长需要,诸如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等。

但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他们这些需要的实现与其他学生相比,常常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进而使他们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

当他们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时,他们就极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逆反。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自然与父母的关系相对疏远,进而导致家庭关系失调。

长期生活在这种已经淡化了的亲子关系中,他们往往对人很冷淡,缺乏安全感。

如果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

人们都认为他们缺乏家教、从而受到一些孩子的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长时间淤积于心,就会使他们表现出易冲动、行为粗暴、爱挑衅、敌对、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等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5、监护主体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

父母外出打工后,90%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是留守孩子监护的主体。

这个群体的监护人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没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以及身体素质差的问题。

由于他们中大多数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观念落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首先是来自监护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这个监护群体大多数人是半文盲,没有接受很多教育,他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一些老人不但对有些留守儿童不认真学习的行为不进行监督,而且为一些留守儿童迟到、旷课甚至是辍学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

 其次是来自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

我们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大多数文知识水平有限,上过初中的人只有几个。

由于他们自身的能力所限,根本无法也不可能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任何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在对留守儿童(抽样50名)的问卷调查中,在留守儿童的课外学习辅导一项中,没有任何课外学习辅导的比率占76%,有条件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仅占12%。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求助老师的比率占44%;求助同学的占28%;求助亲属的占2%;只能靠自己解决的占26%。

在留守儿童个人期望的调查中,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辅导的占86%;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的占82%。

可见,孩子们这些小小的期望都得不到满足,家庭辅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有些家长说:

“把孩子留给老人带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们只能给孩子做做饭和洗洗衣服,根本不可能帮助孩子学习。

如果我们在家,对孩子的学习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和辅导”。

(二)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相应对策

1、尊重学生细心关爱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

同时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能得到班主任和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

留守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非常迫切地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的缺乏。

因此,学校和老师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爱来对待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的自尊心。

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要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给留守学生过生日;多提问,多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等等,引导他们走出自卑、自闭和孤独的阴影。

2、目标导航循循善诱

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

在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遵循学生为主体,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

教师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调动留守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