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800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病种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单病种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单病种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单病种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单病种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病种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

《单病种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病种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病种入出院判定标准.docx

单病种入出院判定标准

第一章内科疾病

第一节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二、症状:

发热、畏寒、流涕、流泪、鼻塞、喷嚏、咽疼、声嘶、讲话困难、咳嗽、头痛、乏力、全身不适。

三、体征:

体温高,鼻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咽部明显充血、疱疹,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四、辅助检查:

血象:

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

【住院标准】

有发热、畏寒、流涕、鼻塞、声嘶、咽痛、头痛、乏力,在门诊治疗3-5天无效,体征仍明显者。

如体温高达39°以上,咽部明显充血,疱疹,扁桃体肿大,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淋巴结肿大,触痛。

【治疗原则】

一、对症治疗:

可选用含有解热镇痛以及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的抗感冒复合剂或中成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银翘解毒片等。

二、抗菌药物治疗:

常选用青霉素类,每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三、抗病毒:

利巴韦林、吗啉呱和抗病毒中成药也可选用。

【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体温正常3天以上,体征明显减轻,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正常。

第二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也可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

二、症状:

发热38°左右,咳嗽、咳痰呈稀痰、脓痰、偶可见痰中带血,有时呼吸急促,伴有胸骨后发紧感。

三、体征:

体征不多,呼吸音常正常,可以在两肺听见散在干、湿性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四、辅助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偏高或正常,X线胸片检查,大多数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住院标准】

发热、咳嗽、咳痰、急促,在门诊治疗3-5天症状仍存在且有加重趋势,体征也不见减轻。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休息,保暖,多饮水,补充足够的热量。

二、抗菌药物:

可选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

三、对症治疗:

干咳者可选用咳必清或可待因,有痰不易咳出者可选用卡立宁、必嗽平,也可雾化帮助祛痰,发生支气管痉挛时可适用平喘药;如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发热可用解热镇痛药。

【出院标准】

一、症状:

症状消失。

二、体征:

体温正常,呼吸音正常,未闻及病理性呼吸音。

三、辅助检查结果: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X线胸片复查正常。

第三节肺炎

【诊断依据】

一、病史:

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二、症状:

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体温39°以上,患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痰、铁锈色痰或脓痰,精神萎靡,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

三、体征:

急性病容,鼻翼煽动,口唇发绀,皮肤粘膜出血点或巩膜黄染。

四肢厥冷、血压降低、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少,触觉语颤增强,叩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心律有时不齐,累及脑膜时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

四、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多升高,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并有核左移或细胞内中毒颗粒,年老体弱,酗酒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但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仍高。

X线检胸片查:

肺部密度均匀一致的阴影,按叶段分布或伴有胸膜炎可并发空洞、气胸、脓气胸征象。

痰涂片或培养以明确病原菌。

【住院标准】

根据典型的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做出明确诊断就可以收住院治疗。

【治疗原则】

一、抗菌药行治疗:

可行青毒素类,对青毒素过敏,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

头孢三代等药物,抗菌药物标准疗程通常为14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二、支持疗法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解热、镇痛、镇静药的应用。

三、并发症的处理:

如肺外感染、脓胸、心包炎或关节炎等的处理。

【出院标准】

症状体征消失,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胸部X线检查阴影消失或大部分吸收。

第四节肺结核

【诊断依据】

一、病史:

幼年有无结核病史以及用药情况,有无抗结核药物应用史。

二、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

三、体征:

全身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肺部听诊两锁骨下区、两肩胛背部及两腋下有无啰音。

有无胸腔积液体征。

四、辅助检查:

胸部X线片:

确定病灶部位、范围、性质。

血常规:

有无贫血,白细胞计数有无降低。

血沉:

有无增快。

涂片镜检:

查抗酸杆菌

病原菌分离:

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是诊断标准。

结核菌素皮肤实验:

PPD

肝功能:

有无异常。

【住院标准】

一、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

已确诊或新查出为空洞型肺结核伴小量咯血,在门诊治疗1周无效,咯血量增多者。

二、主要临床症状:

胸闷,心慌气短,咯血量每次100ml以上或18-24小时300ml以上;咯血量100ml次以下伴烦躁、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多汗。

三、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

发烧持续不退;烦躁,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多汗,口唇发绀,血压正常或降低;两肺有哮鸣或广泛湿鸣;心肺功能不全体征。

四、必备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周围血象正常或增高,血沉增快或正常,结核菌素实验阳性或阴性;痰涂片或集菌抗酸杆菌阳性或阴性;X线片肺部结核病灶伴有空洞或合并感染、气胸或脓气胸、渗出性胸膜炎。

【治疗原则】

化疗方案,原则为早期、规则、全程、联合、适量,整个化疗分为强化和巩固两个阶段。

初治:

2S(E)HRZ/4HR,2S(E)HRZ/4H3R3等;复治:

指初治失败、正规足够疗程后痰菌复阳、不规律化疗超过1月及慢性排菌者。

复治方案:

2SHRZE/1HRZE/5HRE;2SHRZE/1HRZE/5H3R3E3等。

【出院标准】

一、一般情况、症状和体征:

胸闷,心慌气短消失,咯血停止1周以上;缺氧纠正,有休克者休克纠正;有心肺功能不全者,心肺功能改善达1级以上。

二、辅助检查结果:

周围血象正常。

肺部合并感染阴影消失或大部分吸收,空洞缩小或无变化。

痰涂片或集菌抗酸杆菌转阴性或转阳性。

第五节结核性胸膜炎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发热,干咳,胸痛史。

二、症状:

发热、胸痛、气促、胸闷、盗汗、乏力、消瘦、纳差。

三、体征:

少量积液时可无明显体征或可触及胸膜磨擦感及闻及胸膜摩擦音。

中度大量积液时,患侧胸廓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可伴有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

四、辅助检查:

周围血象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或阳性。

X线检查:

少量积液,仅见肋膈角变钝,中量以上积液时,可见向外后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影。

超声检查:

可探及胸腔积液的深度和积液量。

【住院标准】

门诊检查确诊为胸膜炎,需抽液治疗者。

【冶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休息、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二、抽液治疗:

尽快抽尽胸腔积液,首次不要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ml,抽水后没必要胸腔内注入抗结核药,但可注入链激酶等防止粘连。

三、抗结核治疗。

四、糖皮质激素:

全身毒性症状重,大量胸水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可尝试加用强的松30mg/日,分3次口服。

胸水量明显减少时应逐渐减量至停用,一般疗程4-6月。

【出院标准】

一、症状和体征:

胸闷气短消失,胸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啰音恢复或呼吸音低。

二、辅助检查:

血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血沉基本正常或无变化,X线检查有少量积液或胸膜粘连、肥厚。

超声检查有少量积液或消失。

第六节充血性心力衰竭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活动后心慌、气短及胸痛、胸闷、水肿史。

二、症状: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包括夜间阵发生性及劳力性吸吸困难)、咳嗽、咯血性泡沫痰,纳差,上腹胀痛,尿少,水肿。

三、体征:

紫绀,气促,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胸、腹水、两肺干湿性啰音,心率增快或节律不齐,有时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交替脉,下肢水肿。

四、辅助检查:

周围血细胞计数:

白细胞正常或偏高。

胸部X线检查,心影增大,有肺淤血急性肺水肿或肺部感染征象。

心电图有心肌供血不足,各种心律失常。

【住院标准】

原有或新查具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三级以上经门诊治疗效果不佳或仍有进行性加重者。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休息,控制钠盐摄入。

二、病因治疗:

如高血压控制血压,药物、介入或手术治疗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瓣膜病的换瓣手术及先天性畸形的纠正手术等。

三、药物治疗:

(—)利尿剂的应用;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三)二级肌力药的应用;(四)β一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出院标准】

一、一般情况:

精神好转,生活大部分能自理。

二、症状和体征:

平路缓步行走无胸闷、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及上腹胀痛消失。

紫绀消失,颈静脉怒张消退,胸腹水及下肢水肿消失,肝脏缩小,两肺干湿性啰音消失,活动状态下心率小于90次/分,心律失常纠正或好转。

三、辅助检查结果

周围血细胞计数:

白细胞正常,肝肾功能检查恢复正常。

胸部X线检查,肺淤血、肺水肿、肺部感染消失。

第七节高血压Ⅲ级

【诊断依据】

一、病史:

平素有头昏、头闷、头晕、头痛史,曾经多次测血压均高于正常值。

二、症状:

头痛、头昏、烦躁、眩晕、胸闷、心慌、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或伴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及高血压危象表现。

三、体征:

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10mmHg,心脏扩大,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眼底视网膜病变大于或等于3级,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高血压及危象特征。

四、辅助检查

尿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血脂、血糖升高或正常。

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及劳损或心律失常。

X线检查:

左心室肥大或有肺水肿征象。

【住院标准】

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lOmmHg,有头痛头晕,门诊治疗效果不佳或仍有增高或并发心、脑、肾等脏器器质性损害者。

【治疗原则】

一、改善生活行为:

(一)减轻体重;

(二)减少钠盐摄人;(三)补充钙和钾盐;(四)减少脂肪摄人;(五)限制饮酒;(六)增加运动。

二、血压控制目标值:

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小于140/90mmHg。

三、降压药物治疗:

可选用利尿剂、β一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G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个性化,比较合理的两种降压药联合治疗。

方案是:

利尿剂与β一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转化酶抑制剂或转化酶受体抑制剂,钙拮抗剂与β一受体阻滞剂;钙转化剂与转化酶抑制剂或转化酶受体抑制剂。

三种降压药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除有禁忌症外必须包括利尿剂。

四、并发症的处理。

【出院标准】

一、症状和体征:

症状消失、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在治疗情况下观察1周以上血压稳定者,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心功能恢复至二级。

二、辅助检查:

眼底渗出乳头水肿消失,出血吸收或好转。

尿蛋白转阴或微量,血清尿素氮、肌酐恢复正常,血糖高者恢复正常,血脂或恢复正常或无变化。

X线检查:

心脏缩小或无变化,心律失常纠正或好转。

第八节脑出血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或无高血压病史。

诱因:

情绪波动、兴奋、用力排便、气候变化剧烈,发病时多突然起病,10分钟至半小时达高峰。

二、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失语、偏瘫、嗜睡、昏迷、有或无大小便失禁,以及合并并发症的临床症状。

三、体征:

意识清楚或障碍,血压高、瞳孔等大等圆或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偏瘫,偏侧感觉障碍,锥体束征阳性,脑膜刺激诊阳性。

四、辅助检查:

头颅CT扫描,可发现脑内相应部位高密度影能明确出血部位、范围和脑水肿程度及脑室系统情况。

无CT者腰穿脑脊液呈均匀血性。

有合并症者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的阳性结果。

【住院标准】

确诊为脑出血,病程在1周内;病程在1--3周之间,但尚未脱离危险或有严重并发症者。

【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治疗

(一)卧床休息,避免搬运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

(二)脱水降颅压治疗:

通常使用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1次/6—8小时;速尿20—40mg,静脉推注,1次/6一8小时,或二者交替使用。

也可用人血清白蛋白。

(三)管理血压:

目前,认为收缩压大于200mmHg,舒张压大于120mmHg时,才须做降压处理,但不宜过快、过低降压,以防引起脑供血不足,加重脑损害。

血压过低者选用升压药。

(四)止血剂的应用:

对高血压脑出血无效,但因凝血障碍性疾病所致的脑出血必须应用。

(五)手术治疗。

(六)并发症的处理。

二、恢复期治疗

(一)康复治疗

(二)注意控制血压,以防复发。

【出院标准】

一、一般情况:

意识清楚,症状消失或减轻;生活能自理或不能自理者。

二、症状和体征:

住院3--4周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或神经功能有一定的好转;病情稳定,神经功能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好转者。

三、辅助检查:

有高血糖、肝肾功能异常者恢复正常,血象正常,相应的呈阳性并发症,实验或检查也恢复正常。

第九节脑梗塞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或无高血压病史,常在安静状态下缓慢起病。

二、症状:

头昏眩晕、语言障碍、恶心、呕吐、头痛、共济失调、饮水呛咳、意识障碍、偏瘫侧身感觉障碍等。

三、体征:

意识障碍或清楚,血压高,瞳孔可不等大、一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斜、偏瘫。

肌力Ⅳ级以下,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病理反射,锥体束症阳性等。

四、辅助检查

头颅CT扫描:

脑实质内有低密度局灶影,合并有并发症者有相应实验室检查的阳性结果。

【住院标准】

确诊为脑梗死,病程在一周内;病程在1-3周之间,但病情尚未稳定或严重合并症者。

【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治疗

(—)一般治疗:

维持呼吸功能,调整血压,控制血糖、体温,预防并发症,营养支持。

(二)溶栓治疗

(三)降纤治疗

(四)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五)血液稀释治疗

(六)扩血管治疗

(七)脱水降颅压

(八)脑保护治疗

(九)高压氧治疗

(十)中医中药治疗

(十一)外科治疗

二、恢复期治疗

(—)康复治疗

(二)药物治疗

【出院标准】

一、一般情况:

意识清楚,生活能自理或不能自理。

二、症状和体征:

住院3--4周左右,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神经功能有—定的好转;病情稳定,神经功能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好转者。

三、辅助检查:

周围血象正常,有高血糖、肝功能异常者恢复正常,有合并症者,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恢复正常。

第十节急性胃、肠炎

【诊断依据】

一、病史

(一)急性胃肠炎是由于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

(二)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三)沙门氏菌属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较为常见。

二、症状

(一)发病较急,开始为腹部不适,继之恶心、呕吐、腹部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每日数次至数10次,粪便呈水样,黄色或黄绿色,含少量粘液,偶也带脓血。

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头痛。

  

(二)少数病例可因频繁吐泻,导致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症状。

(三)不同细菌所致的疾病,临床表现各有其特点。

如肉毒杆菌外毒素引起者其胃肠症状轻,而常合并有中枢神经麻痹症候群;葡萄球菌引起者呕吐特别严重;嗜盐菌性者则以腹痛最为突出;肠炎杆菌食物中毒腹泻较为突出。

三、体征

腹部柔软,在上腹部和脐周有轻微的压痛,肠鸣音亢进。

四、辅助检查

(一)粪便镜检可为阴性或有少量粘液及红、白细胞,有时亦可见到吞噬细胞。

吐泻物中可培养出相应致病菌。

(二)血常规可以有白细胞升高。

【住院标准】

呕吐、腹痛、腹泻每日10余次或伴有脱水表现或休克。

【治疗原则】

(一)去除诱因

(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三)抗感染治疗

(四)对症支持治疗

【出院标准】

(一)原有症状体征消失。

(二)复查粪常规、血常规正常。

第十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慢性上腹疼痛、反酸、嗳气上腹胀等症状。

二、症状:

呕血和黑便,出血量一次超过400--500ml,或短期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可出现全身晕症:

如头昏、心慌,乏力及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晕厥出冷汗,尿少,烦躁不安或意识障碍。

二、体征:

贫血外貌,发热,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正常或降低,肠鸣音亢进。

如果患者由平卧位改为坐位时出现血压下降(幅度大于15--20mmHg),心率加快(上升幅度大于10次/分),提示血溶量明显不足是紧急输血指征,如收缩压低于90mmHg,心率大于120次/分,伴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则已进入休克状态,属严重大量出血需积极抢救。

四、辅助检查

血色素小于100g/L,血清尿素氮常升高。

出血24--48小时内胃镜检查,有禁忌症者宜出血停止或病情稳定后行钡餐检查。

【住院标准】

已确认或拟诊为消化性溃疡,一次性呕血和黑便超过400—500mL,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ml。

【治疗原则】

一、一般急救措施:

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必要时吸氧,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呕吐黑便情况。

二、积极补充血容量。

三、止血措施:

(一)抑制胃酸分泌:

H2一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40mg/次,每12小时1次,可静推或滴注;法莫替丁每次20mg,每12小时1次;西咪替丁每次200--400mg,每6小时1次;

(二)内镜治疗,证明有效的方法包括热探头、高频电灼、激光微波注射疗法或上止血夹等,可视各单位的设备及医师的经验选用。

【出院标准】

一、症状和体征:

活动性出血停止,休克完全纠正,病情稳定1周。

二、辅助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血色素大于110g/L,血尿素氮正常或原有肾脏病者可不正常。

复查胃镜无活动性出血灶。

第十二节病毒性肝炎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既往有或无肝炎病史,近期有明显消化道症状伴有黄疸。

二、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乏力、肝区隐痛、腹胀、嗜睡、精神异常、甚至昏迷。

三、体征:

皮肤、巩膜黄染或进行性加深,肝大,脾大,蜘蛛痣,肝掌,腹水,出血倾向。

四、辅助检查:

周围血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血小板正常或降低,尿胆原强阳性,胆红质阳性,血清胆红素升高,谷丙转氨酶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慢活肝者白球蛋白比例异常,球蛋白升高,超声波检查门静脉高压、腹水。

【住院标准】

急性起病伴明显消化道症状,肝大有或无黄疸,肝功能异常在门诊治疗症状无改善或继续加重;既往有或无肝炎病史,近期内有明显消化道症状伴有黄疸、脾大、蜘蛛痣、肝掌,转氨酶持续升高,白球蛋白倒置,在门诊治疗无效或加重。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饮食清淡,热量足够,应适当进食较多的蛋白质,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C。

二、对症治疗:

包括降转氨酶治疗:

如联笨双脂,垂盆草齐墩果酸等,一般的非特异性护肝药物的使用,主要包括维生素类(B、C、E、K族等),促进解毒功能的药物:

肝太乐还原型谷胱肝肽、维丙氨、硫辛酸等,促进能量代谢药:

三磷酸腺苷;促进蛋白合成的药物(肝安、水解蛋白等)以及改善微循环药物(丹参、低分子右旋糖浆等)可做为辅助治疗,但宜精选,避免使用过多的药物。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选用胸腺肽、胸腺素等。

三、抗病毒治疗:

(一)干扰素;

(二)核苷类似物(拉米呋啶)。

【出院标准】

一、症状和体征:

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体征消失。

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黄疸消退,有腹水者腹水消失。

二、辅助检查:

血清胆红素正常,转氨酶正常或轻微异常,在正常值2倍以下,慢活肝者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

白球蛋白比例正常或接近正常。

有腹水者,超声浊彩中腹水消失。

第十三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诊断依据】

一、病史:

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多为脓疱疮)等链球菌感染后1—3周(平均10天左右)起病。

二、症状:

乏力、腰痛、头晕、少尿、浮肿。

典型表现为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三、体征:

眼睑面浮肿,下肢轻、中度压陷性水肿,肾区叩痛,血压轻、中度升高。

四、辅助检查

(一)尿常规:

肉眼血尿(约30%的患者),轻、中度或大量蛋白,并有红细胞,颗粒管型。

(二)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血沉增快。

(三)肾功能沉淀:

可有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升高。

(四)免疫检查:

血清C3下降,C反应蛋白阳性。

抗“O”阳性。

【住院标准】

在门诊确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1周无效或进行性加重者。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低盐饮食,急性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液体入量。

二、治疗感染灶:

肌注青霉素10—14天,过敏者可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三、对症治疗:

包括利尿、降血压,预防心脑合并症的发生。

四、透析治疗。

五、中医中药治疗。

【出院标准】

一、症状和体征:

浮肿消失,高血压、肾病综合症样临床症状消失。

二、辅助检查:

尿检:

血尿、管型、蛋白消失或镜下少量血尿及微量尿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值正常。

第十四节肾病综合症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过敏性疾病、肝炎及结缔组织病史或无明显病史。

二、症状:

高度水肿,肉眼血尿,头昏、头痛、头晕,乏力,心慌气短,恶心呕吐,少尿,继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

三、体征:

可有贫血外貌,全身高度水肿,血压高,心率快,胸腹水。

四、辅助检查:

尿蛋白:

大于/L(白蛋白定性大于),血浆白蛋白小于30g/L。

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高。

肾功能测定,血尿素氮及肌酐正常或升高。

继发性肾病综合症有继发性疾病的相关实验的检查阳性结果。

超声波检查可有胸腹水。

【住院标准】

确诊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者。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休息、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

二、对症治疗:

(一)利尿消肿:

1.噻嗪类利尿剂。

2.潴钾利尿剂。

3.袢利尿剂。

4.渗透性利尿剂。

5.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二)减少尿蛋白,转化酶抑制剂及其他降压药物(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

三、主要治疗:

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

1.糖皮质激素。

2.细胞毒药物。

3.环孢素。

4.酚吗乙酶。

四、中医中药治疗。

五、防治并发症。

【出院标准】

一、症状和体征:

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无其他临床症状,如头昏、头痛、心慌气短及恶心、呕吐均缓解。

二、尿检:

尿蛋白微量:

24小时尿量白定量在1g左右,血浆白蛋白接近正常,血脂降低或无变化。

有肾功能异常者,肾功能有所改善;有感染者,血象恢复正常;有贫血者,血色素有所回升;继发性肾病相应疾病有关实验检查结果明显好转。

第十五节病毒性脑炎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口唇面颊及其他皮肤黏膜移行区单纯疱疹或水痘、带状疱疹感染史。

二、症状:

急性、亚急性起病,精神异常,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抽搐、失语、偏瘫。

三、体征:

意识障碍,体温高,有脑膜刺激症。

锥体束征阳性,局灶神经功能缺失症、脑神经麻痹、共济失调、感觉异常等。

四、辅助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轻度升高或正常,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主要为淋巴细胞,蛋白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脑电图可有广泛性中至重度异常。

头颅CT扫描有脑水肿表现或局部或弥散的低密度影。

【住院标准】

确诊者可住院。

【治疗原则】

—、支持对症治疗:

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重营养的补充,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