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964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docx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docx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答: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ﻫλ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

λ

2简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ﻫ答: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ﻫ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ﻫλ 第一种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注意。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λﻫλ第三种历史形态是现代的辨正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

3 简述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答: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一时;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

ﻫλ第一种是主观唯心注意。

它的特点是把主管精神、主观意识当成世界的本源。

λ第二种是客观唯心注意。

它的特点是把某种脱离人的“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4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答:

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有两个方面:

λ认识论根源是指过程本身包含着陷入唯心主义的可能。

人的认识并不是一条直线,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绝对,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ﻫλ 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

①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②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唯心注意受到没落的、反动的阶级的支持和利用。

5 马可是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意哲学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ﻫ答:

①具有机械性。

②具有形而上学性。

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看作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③具有不彻底性。

ﻫ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的革命变革

答:

①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②历史唯物主义同剩余价值学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ﻫ③它把哲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7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ﻫ答: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

第一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实物。

ﻫ第二到了近代,产生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λ

第三λ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影射、反映。

8简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ﻫ答: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世界上一切实物和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②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③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9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错误ﻫ答: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括一下两点涵义:

ﻫ第一λ 指在机械运动形式下,相对于某一参考系,物质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第二是指一事物处于变量过程中,未发生质的变化。

λﻫ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ﻫλ 第一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表现在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ﻫ第二λ运动与静止又是统一的,表现为运动与静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

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错误是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前者夸大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后者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

ﻫ10 怎样理解“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ﻫ答: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且是社会的产物ﻫ①人们在生活和交往中,特别是在劳动中,使动物的大脑变成了人脑ﻫ②由于人的社会交往和劳动活动日益发展和丰富,极大的推动了作为意识器官人脑的发展ﻫ11简述意识的本质ﻫ答:

①从意识产生的物质机制和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物质的反映ﻫ12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实现的途径ﻫ答:

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ﻫ第一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ﻫ第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ﻫ第三 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够更突出的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第四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意识主体的反作用上,即意识活动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途径是实践

13试论世界物质同一性原则ﻫ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一元论,主张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决不可能统一于主观精神或绝对观念ﻫ14试述意识的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

①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②客观规律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ﻫ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

②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ﻫ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15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ﻫ答:

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省所固有的,是不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给各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ﻫ16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ﻫ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③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7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ﻫ答:

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

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第一λ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ﻫ第二λ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第三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ﻫ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ﻫ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19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ﻫ答:

①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ﻫ②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ﻫ20简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

①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ﻫ②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ﻫ第一λ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λ矛盾双方相互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λ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③矛盾的斗争性在事务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ﻫ第一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

λﻫ第二λ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成矛盾的转化。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ﻫ21 简述内因和外因及其辨正关系

答:

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辨正关系:

ﻫ第一λ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λ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λﻫ22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答: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

ﻫ2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正关系。

答: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系而存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ﻫ24 简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关系ﻫ答: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关系:

①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ﻫ25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ﻫ答:

矛盾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

ﻫ①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关系: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6简述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ﻫ答:

①“两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ﻫ②“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ﻫ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

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ﻫ27简述质、量、度的含义ﻫ答: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可以用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ﻫ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他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ﻫ28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辨正关系ﻫ答:

①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既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ﻫ②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既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量变和质变是辨正统一的。

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λ

 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λﻫ29简述肯定方面、否定方面以及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答: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ﻫ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ﻫ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ﻫ关系:

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

ﻫ二者相互依存。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30 简述辨正否定观的内容ﻫ答:

辨正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辨正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ﻫλ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λ

辨正的否定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ﻫ31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

答:

①由于事务内部的矛盾运动,事物的发展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

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过程。

ﻫ②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ﻫ④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ﻫ割裂了这种统一,就会导致循环论或直线论的错误观点。

32 简述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ﻫ答:

①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

ﻫ②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

③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

λ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λﻫ 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λﻫ33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辨正关系

答:

①必然性是指 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ﻫ②偶然性是指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ﻫ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

ﻫ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辨正统一的,表现在:

ﻫλ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ﻫ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λﻫ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λﻫ34 什么是现实性和可能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正关系怎样?

答:

现实性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ﻫ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