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docx
《工作方案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方案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方案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为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更好地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旅游业是最具竞争力的朝阳产业、最具效益的优势产业、最具环保的绿色产业。
当前,我省旅游业正迎来大众旅游时代,处于“机遇挑战并存、矛盾风险交织”的特殊发展期,既存在规模扩张的现实需要,也面临效益提升的迫切需求。
特别是面对入境游比例低、人均旅游消费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主体活力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政策保障力度不足、区域竞争加剧等问题,迫切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转型升级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标准化为战略方向,以调结构、转动能、固优势、补短板、破瓶颈为主攻路径,通过在5个重点领域集中实施20项行动,加快推动旅游产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力争“十X五”期间全省主要旅游指标实现倍增,到X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量达到9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0亿元,进入全国旅游“第一方阵”。
二、重点任务
(一)调结构。
1.旅游空间结构优化行动。
一是做强X大都市旅游圈。
围绕X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X段、X航道X段等旅游景观廊道,整合X、X、X、X和X平原新区X等生态旅游区域,联动XX、X以及X市区河湖水系,融入旅游功能,打造开放共享的城市休闲旅游空间。
重点支持XX欢乐世界、X电影小镇、X园、X园、XX故里、XX山、XX渡、XX童世界、X文化产业园、X风情古镇等旅游项目建设。
加快X与X、X、X、X旅游一体化发展,推动资源整合开发、服务统筹衔接、管理协调联动、宣传协同推广,构建X大都市旅游圈。
二是做大X城市群旅游圈。
依托X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加快构建X城市群无障碍旅游机制,推出兼具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功能的旅游一卡通服务,逐步实现旅游执法与救援一体化、旅游交通零换乘、旅游数据共享。
三是打造X全域旅游示范区。
支持X、X、X以中国(X)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为依托创建全国首个跨区域全域旅游示范区,并联动X、X、X等自然、文化遗产资源,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四是构建跨区域旅游协作圈。
支持X、X、X、X、X构建X旅游协作圈,打造国际知名观光运动旅游目的地。
支持X、X、X、X构建X旅游协作圈,打造国内一流度假养生旅游目的地。
支持X、X、X、X构建生态X南旅游协作圈,打造国内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旅游局、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文化厅、文物局,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
2.旅游产品结构优化行动。
一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
打造X运动度假旅游产业集群、X养生度假旅游产业集群、X休闲度假旅游
产业集群、X文化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XX滨水度假旅游产业集群。
积极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度假酒店品牌,加快开发X、湖泊、山地、森林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培育一批休闲街区、民宿客栈、旅游演艺等休闲度假业态,到X年创建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数量实现倍增。
二是积极打造精品景区。
通过动态管理,提升
现有5A级旅游景区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加快X、X、X、XX、XX、XX、XX、XX、XX山等创建5A级旅游景区步伐。
争取创建5家以上5A级旅游景区,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占A级旅游景区比例超过45%。
严格控制3A级以下旅游景区数量扩张,淘汰一批资源匮乏、设施陈旧、增长乏力的旅游景区。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水利厅、林业厅,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
3.旅游客源结构优化行动。
一是实施“引客入X”行动。
进一步加强X、X、X等客源市场开发,实施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互游计划和定向精准营销。
发挥高铁旅游联盟平台作用,制定旅游专列奖扶政策。
积极开展针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客源城市的宣传促销活动。
二是实施“留客在X”行动。
通过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景区配套服务水平、优化旅游市场环境等举措,力争
到X年国内游客在我省平均停留天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入境游客在我省平均停留天数在全国的位次比X年提升5位。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民航办、X铁路局)
4.旅游消费结构优化行动。
一是提升购物消费比重。
依托老字号品牌,突出地域文化特点,推出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将X功夫、X文化、X牡丹、X菊花、X年画等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消费品设计,开发实用、美观、便携的旅游商品。
力争到X年旅游购物消费比重比X年上升3.5个百分点。
二是提升餐饮消费比重。
挖掘我省传统菜系和地X色餐饮,弘扬X菜文化,推出一批风味美食,建设一批美食街区,力争到X年旅游餐饮消费比重比X年上升3个百分点。
三是降低门票收入比重。
丰富景区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优化旅游服务,努力扭转全省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偏高的局面。
四是降低旅游交通成本。
推出针对省外远程游客的空铁联运优惠政策,鼓励在线汽车租赁企业推出更多面向游客的落地自驾产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使全省旅游交通成本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五是盘活旅游住宿业。
推广分享住宿经济模式,推动城市公寓、闲置房产等与旅游住宿业相结合,有序引导非标住宿发展。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民航办,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
5.旅游投资结构优化行动。
一是扩大旅游有效投资规模。
推动年度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尽快落地。
研究制定《X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名录》,并积极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力争到X年旅游投资增幅比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出8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旅游投资引导。
每年召开旅游投融资大会,发布旅游投资报告。
合理引导房地产、矿产、钢铁等领域资金转投乡村旅游、度假旅游、低空旅游、在线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自驾旅游等高成长性旅游项目。
逐步淘汰空壳旅游项目。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教育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体育局、省政府金融办,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
(二)转动能。
6.科技促旅行动。
一是加快建设旅游数据中心。
建立完善旅游部门与公安、交通运输、工商、气象、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统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旅游部门与通信运营商和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开展大数据应用,定期发布全省旅游大数据报告。
二是完善行业运行监测体系。
建设省、市、县、企业四级联动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实现全省3星级以上酒店接待情况、旅行社组团情况、旅游大巴运行情况等在线监测和3A级以上旅游景区游客集中区、环境敏感区、安全隐患区人流和环境实时监测。
三是加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机场、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涉旅区域的互联网、物联网、信息互动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全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3星级以上宾馆及重要游客集聚区无线网络全覆盖。
四是建设智慧旅游示范引领性项目。
制定智慧旅游企业标准,打造一批智慧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培育一批“互联网+旅游”创新示范基地。
到X年所有4A级以上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五是加快现代科技在旅游领域的转化应用。
借助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等手段,推动旅游营销推广模式转型提质,加快旅游管理服务方式转变。
借助新能源、多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旅游产品的绿色化、创意化、体验化和智能化水平。
加快地理信息技术在旅游资源监控、气象观测、环境承载、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提升旅游开发利用科学化水平。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财政厅、公安厅、农业厅、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林业厅、水利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工商局、统计局、气象局)
7.旅游新业态孵化行动。
一是加大旅游新业态产品开发力度。
打造50个旅游特色小镇、50处高品质休闲旅游街区、1500个精品民宿客栈、50个以上X旅游区、20个以上滑雪旅游区、10台以上有影响力的旅游演艺节目。
二是加大旅游新业态品牌创建力度。
打造3个以
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基地、
4个以上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
5个
以上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1—2个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2—
3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厅、体育局,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
8.绿色旅游行动。
一是认真落实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积极融入X中下游生态旅游片区,参与XXX大峡谷和X生态旅游协作区发展,加快X、X、X、XX等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X山水生态旅游线路、X中下游X文明生态旅游线路、X生态旅游线路等跨省生态旅游线路。
二是实施绿色旅游开发。
到X年,力争创建10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建成生态停车场,所有新修步道和80%以上的旅游厕所实现生态化。
三是推动绿色旅游消费。
鼓励酒店实施客房价格与水电、低值易耗品消费量挂钩,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引导旅游者低碳出行,鼓励旅游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拼车出行。
提高节能环保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大力推广公共交通、骑行或徒步等绿色生态出行方式。
四是加强旅游环境保护。
完善旅游开发利用规划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
实施更加严格的旅游景区承载量核定及管控制度,建立游客流量控制机制,完善旅游预约制度。
在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对旅游项目实施类型限制、空间规制和强度管制。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环保厅、发展改革委、
农业厅、林业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
(三)固优势。
9.乡村旅游升级行动。
一是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攻坚。
开展乡村旅
游扶贫重点村环境整治行动
全面提升通村公路、供水供电、网络通
大“六小工程”推进力度,确保每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好一个停
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
到X年我省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数量占全省脱贫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积极培育创意农业、定制农业和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
创X村旅游组织管理方式,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
全省建成4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推出200个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打造3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达到3亿人次。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公安厅、农业厅、扶贫办、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厅、卫生计生委、商务厅、文化厅)
10.文化旅游提质行动。
一是建设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依托X、X、X历史建筑群、XX段、XX段等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打造国际知名的X文明旅游目的地,将XX寺、XX打造成世界功夫旅游目的地,将XX故里、XX、XX故里、X古城等打造成华人根亲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是发展都市文化旅游。
支持X、X、X、X、X、X等历史文化古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规划布局一批艺术街区、文化创意园区和文化旅游小镇,大力发展都市文化游憩类旅游产品。
三是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博物馆由静态展示向文化创意、参与体验转型,大力发展以X博物院、X博物馆、X遗址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博物馆游。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演艺、节会活动等结合,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将文学、戏曲、武术、杂技、传统手工艺等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文化厅、文物局,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
11.康养旅游提速行动。
一是创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促进旅游与健康医疗融合发展,支持X、X、X、X、X、X、X、X、X市X区等地加快发展医药康疗、运动康体、休闲养生等康养旅游产业,力争创建1—2家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二是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促进旅游与中医药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旅游产品创新、医疗资源开放共享,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国际交流合作,力争创建2—3家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5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
10家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企业(基地)、20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企业(基地)。
三是创新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
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医疗企业和研发机构,以健康检查、慢性病治疗康复、中医养生保健、整形美容、先进医疗技术研发和孵化为重点,培育康复、健身、养生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
四是加快发展X养生旅游。
完善以X为主题的度假、养生、娱乐、观光等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以X、X、X、X、X、X、X、X、X市X区等地为重点,建设一批知名X养生度假目的地。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体育局、中医管理局,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
12.旅游交通“织网”行动。
一是建设旅游大通道。
强化XX国际机场的国际旅游集散功能,提升X机场、X机场、X机场的区域旅游服务功能,规划建设XX东北、X、X等一批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支线机场。
鼓励XX机场、X机场、XX航空营地和正在规划建设的X、X、X、X、XX、X等X机场大力发展X航空旅游,到X年在X、X、X沿岸等区域重点培育5条低空旅游线路。
依托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加强与周边客源市场的互联互通。
鼓励有条件的高速公路结合重要景区灵活设置出入口。
二是建设旅游交通网。
建成投用X城际延长线、X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至X城际铁路,加快推进X至X、X南站经X至X、X至X、XX支线等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延伸至周边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主要乡村旅游点。
完善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功能,在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和通往景区的干道新增一批统一的多语种旅游标识系统。
三是建设旅游快车道。
到X年实现所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二级公路全贯通,并按照旅游景观道的标准美化道路沿线,完善路途游憩服务功能。
提升X、X、X、X等区域内4A级以上旅游景区之间的道路连通性,建成3—5条国家级旅游风景道。
四是完善自驾车旅居车交通服务。
落实国家旅游局等部委关于促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的相关意见,支持自驾车租赁企业品牌化、网络化发展。
鼓励X客车等企业自主研发生产旅居车装备。
支持有条件的景区特别是4A级以上山地户外旅游景区建设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到X年全省建成30个左右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目的地。
(责任单位:
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旅游局、民航办、公安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林业厅、工商局、体育局)
(四)补短板。
13.入境游提振行动。
一是提高入境游通达性和便利化水平。
开通、加密X至北美、欧洲、澳洲等区域及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客源国的航线。
依托X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自贸试验区,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推动72小时过境免签和144小时跨省域、跨口岸过境免签等政策尽快落地,全面提高签证签发、边防检查等出入境服务水平。
大幅提升XX国际机场至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客运通航城市数量。
二是拓宽国际旅游市场推广渠道。
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的合作,利用
中国(X)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平台,借助X功夫、X文化等民间交流,加强与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批发商、旅游代理商等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旅游推广活动。
探索在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设立X旅游推广中心,实施海外旅游推广计划。
三是强化入境游市场激励。
对旅行社组织大型境外旅游团来X给予适当奖励,对直达我省国际客运包机加大支持力度,力争我省入境游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外侨办、省公安厅、财政厅、文化厅、民航办)
14.旅游企业壮大行动。
一是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鼓励省内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和集团化发展,培育3—5家年综合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二是培育骨干旅游企业。
加快XX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中州国际集团管理有限公司、X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上市步伐。
支持X、X园、X石窟等进行资本扩张和品牌输出,培育10家以上有实力的旅游景区、酒店托管公司。
三是培育新兴跨界旅游企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投资、落户我省,实现与本省企业融合发展。
抓住我省钢铁、交通、地产、文化等大型企业转型契机,打造一批新兴跨界旅游企业。
四是推动旅行社转型升级。
支持旅行社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鼓励有实力的旅行社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
允许在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五是扶持创新型旅游企业。
鼓励互联网旅游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落户,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在线科技型旅游企业,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省政府国资委、金融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
15.旅游品牌推广行动。
一是做靓旅游形象品牌。
在国内及海外华人圈市场,主推“老家X”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在国际客源市场,主打“X”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
把“X见中国·老家X”旅游品牌纳入我省对外形象宣传工程。
全省重要涉外经贸文化活动统一使用“X见中国·老家X”标识。
发挥品牌引领功能,推出“老家味道”“老家礼物”“老家乡村”“老家客栈”等系列“老家”品牌,形成支撑“老家X”形象的旅游品牌体系。
二是做精旅游线路品牌。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主推中国功夫体验、中国古都文化、XX文明、XX探访、X山水生态休闲度假5大国际旅游线路品牌,规划建设X风情小镇等一批国际精品旅游社区。
同时加快培育中华姓氏寻根旅游线、老家记忆民俗旅游线、游X·知中国研学旅游线、薪火相传红色旅游线等精品旅游线路。
三是做强旅游节会品牌。
积极发挥旅游节会平台窗口作用,宣传推介X旅游形象。
重点支持中国(X)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X故里拜祖大典、中国X国际X武术节、中国X菊花文化节、中国X牡丹文化节、“X”国际文化旅游节、XX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提升办会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四是做优旅游产品品牌。
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相结合,支持X、X、X、X、X等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支持X市X区X镇、X市X镇、X市X镇、X市X镇等建设旅游风情名镇。
与美丽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等相结合,支持X县X村、X市X区X村等建设特色旅游名村。
支持X石窟、X园、X等5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建设X旅游名景。
完善提升X、X、X、X毛尖等旅游购物名品名店。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省政府外侨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体育局,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
16.旅游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一是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
在X、X、X、X、X、X、X、X、X等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提升重要旅游城市、旅游重点县(市)和机场、车站、重点旅游区的旅游集散服务功能。
二是完善旅游咨询服务网点。
在机场、车站、码头等重要交通节点和主要旅游城市休闲街区、商务中心区等游客集中区域以及邻近重点景区的高速公路出入口,规划建设旅游服务中心或旅游咨询中心(点)。
三是完善旅游功能布局空间。
加快布局一批公益性的游憩绿道、城市广场、休闲街区、文化场所等公共休闲空间。
从软硬件两个方面改善旅游环境,提高重点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旅游资源丰富且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要建成一处休闲旅游街区、一套统一规范的旅游标识系统、一批旅游厕所。
四是完善旅游便民惠民设施。
鼓励景区增加免费开放空间,推动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落实残疾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学生等景区门票减免政策。
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重点抓好乡村旅游厕所改造,着力推进山区和平原缺水地区厕所技术革新,力争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卫生计生委、省政府金融办,有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
(五)破瓶颈。
17.人才兴旅行动。
一是建设X旅游智库。
探索成立X旅游研究院,打造一支产业领军型、高层创新型旅游人才队伍,支持规划设计、科技研发、市场营销、投资运营、景区托管等旅游智业发展壮大。
二是构建高层次旅游人才队伍。
面向重点院校和旅游企业,实施研究型、管理型、“双师型”、创新创业型、实践服务型、技术技能大师型旅游英才培养计划。
出台旅游人才引进激励措施,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加强旅游培训。
着力建设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国家中部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依托X大学、X大学、X财经政法大学等省内高校旅游院(系)教育资源,建设高标准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
加强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加快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
定期举办全省旅游人才交流大会,实现全省旅游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四是充实一线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建立完善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资格认证、技能考核、岗位考核、级别认证等制度,强
化对导游等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旅游行业技能大赛、优秀从业人员评选等活动。
(责任单位:
省旅游局、教育厅)
18.资本强旅行动。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增加用于旅游宣传推介和奖励的资金投入。
运用省级现代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等,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型升级项目给予支持。
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美丽乡村、扶贫开发、文化产业、央企合作、节能减排、电子商务等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
探索组建X省旅游投资集团,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