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高一板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630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高一板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生高一板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生高一板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生高一板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生高一板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高一板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

《新生高一板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高一板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高一板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

新生高一板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具体的例子,要求学生初步熟悉物体受力分析(能够根据力的性质进行受力分析)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学用具:

磁铁、铁钉、弹簧秤、钩码、三角板(教师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力的现象相当多,打过篮球吗?

提过水吗?

举过哑铃吗?

帮人推过车吗?

……都干过,这些事情通俗的话就是出点力(气),可在物理学里力是一个什么概念?

产生力的条件又是什么?

本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力的概念

板书:

第一节力

二、新课教学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学生实验:

磁铁吸引铁钉

用手拉弹簧秤的挂钩

引导回答出:

磁铁对铁钉施加了力,同时,铁钉也在吸引磁铁;用手拉弹簧时,手也被弹簧所拉。

(2)事例分析

施力物体

作用

受力物体

汽锤

锻打

工件

机车

牵引

列车

引导学生回答:

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板书: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强调:

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4)巩固训练(出示小黑板)

找出下列带“·”的物体所受的力,指出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A木块飘浮在水面上

B手里托着一本书

2、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

(1)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轻轻地拉一下弹簧的挂钩,测一下拉力的大小。

(2)测钩码的重力的大小

引导得出: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提问:

在初中学习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

竖直向上

老师归纳:

所以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板书:

力具有大小和方向,方向由具体的作用去定。

3、力的图示

提问: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引导回答: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总结归纳引入:

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可以形象准确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方法:

就是力的图示。

(1)教师板演:

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100N的力F,如何表示这个力呢?

首先选一标度(比如1cm长表示20N的大小)。

其次,从力的作用点向右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度要是标度的5倍,表示100N,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学生:

根据过程总结什么是力的图示。

板书:

力的图示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示意图。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A

(3)巩固训练

作出A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300角的斜向右上方500N的拉力力的图示。

说明:

对“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要求的差别

4、力的种类:

提问:

同学总结一下学过什么名称的力

学生答:

拉力、支持力、压力、重力、动力、阻力……

教师分析:

象拉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一听名称,同学够知道力的作用形式及效果,这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类的。

但这些力产生的条件及性质不一定是一样的。

比如:

象重力、拉力是不同性质的力,但都可以作为动力或阻力;而性质相同的力,又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比如支持力、压力是同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效果却不同。

所以力的分类按效果和性质来分。

板书:

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分:

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等。

三、小结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图示和步骤

(3)能从效果和性质两方面区分力。

以上内容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基本内容,我们下节课就分别学习按性质分类的三种常见力产生的条件及大小、方向的确定。

四、作业

1、P5练习一

(1)

(2)

 

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

三、德育目标:

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要片面。

教学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二人一组)质地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学生准备)、木圆环、直角三角尺(教师用)重锤线(演示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跳起来,总会落回地面,扔出去的东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会指向地面,这都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有关重力的知识。

板书:

第二节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提问:

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

学生猜疑:

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教师释疑:

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个分力,以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

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的。

提问:

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学生:

是地球。

强调:

物体只要在引力范围内,就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提问力三要素而导出重力方向大小及重心的研究]

(1)重力方向:

(分析以下两个现象)

A、重锤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从静止释放的小石块总是竖直下落,

归纳: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强调:

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2)重力大小:

提问: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为什么?

学生会从二力平衡角度回答:

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或对水平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其重力。

提问:

根据初中知识回答,物体质量m与重力G的关系?

学生马上得到:

G与m成正比。

板书: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

G=mg(g=9.8N/kg)

强调:

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同学阅读课本内容可知,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大。

一般的处理方法:

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3)巩固训练:

A、如图:

已知小球、物块的质量均为m,悬绳对小球的拉力N。

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是N。

如果说悬绳的拉力等于重力,物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这种说法对吗?

B、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b、d)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

C、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个表示对吗?

师生共评得到:

A:

只要在静止状态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物体对水平支持物才有上述关系。

B、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上面说法不对,只能说拉力(或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3、重心: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就是在研究问题时,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物体的重心。

我们把物体的全部质量压缩成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代替的思想。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2)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找到。

教师演示:

木圆环,直角三角尺的重心。

具体过程:

先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ab,让ab穿过重心c点,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薄板可以水平平衡。

归纳:

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木在物体之外。

(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即跟形状有关,也与质量分布有关。

比如:

往高处叠放东西,重心不断随高度而上移。

三、小结

1、用小黑板出示小结内容

(1)重力产生的条件以及重力与引力的区别

(2)G=mg,g值在不同位置数值上略有差别,通常不特别说明的话,g=9.8N/kg

(3)重心的确定

四、作业

课本P5、练习一3、4

 

第三节弹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通过课本显示微小形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1弹力是在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加以注意。

教具棉线、泡沫塑料、木板、弹簧、木块、激光器、平面镜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边我们研究了重力的特点,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中的第二种力——————弹力。

 

二、新课讲授

先来看几个小实验。

用手拉压弹簧、用力压刻度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

(1)形变: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外力。

(2)形变的种类:

拉伸形变(或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

引导学生观察P6图1-7甲、乙,图1-8所示的演示实验。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

发生形变的物体(弹簧),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小车、圆木)会产生力的作用——弹力。

(3)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弹力。

演示:

木块压在泡沫塑料上,泡沫塑料形变后对木块产生弹力作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要有弹力作用,两个物体必须有接触;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引起的,若物体没有发生形变,就无需恢复,也就不会产生弹力,因此,弹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4)弹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发生形变。

提问:

泡沫塑料发生形变,对木块有弹力作用,它对泡沫塑料是否有弹力作用呢?

木块是否发生形变?

木块也发生了形变,只是很微小,我们用肉眼观察不到而已,所以木块对泡沫塑料也有弹力作用。

实验P6图1—10

桌面上放激光器、两个平面镜,激光通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

当用手压桌子时。

手指发生形变,产生一个对桌面的弹力(通常叫压力)

墙上的光点发生移动,这说明桌面发生了形变,产生一个对手指的弹力(通常叫支持力)

【例1】把书放在桌面上,书压桌面,书和桌面都有微小的变形。

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有一个向下的弹力(压力)。

桌面恢复原状有一个向上的弹力(支持力)。

一般情况:

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2】用绳吊重物,绳对重物是否有弹力?

物体受重力和绳的拉力。

物拉绳,绳拉重物,重物和绳都有极微小的形变。

发生形变的绳要恢复原形,对重物产生向上的弹力(拉力)。

发生形变的重物要原状,对绳产生向下的弹力(拉力)。

一般情况:

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线收缩的方向。

(5)弹力的方向:

轻绳(线)的弹力方向沿绳(线)收伸缩方向

面面接触(或点面接触)物体间的弹力垂直于切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例3】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

 

应注意第3张图中斜面与球间无弹力,可采用把斜面移开的方法看物体的平衡是否被破坏来判断。

(6)弹力的大小:

[阅读课本P6并回答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跟物体发生的形变有关,跟形变物体的弹性有关。

选学:

胡克定律

演示实验:

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甲弹簧(原长:

1

2

3

弹力大小(N)

弹簧长度(m)

弹簧伸长量(m)

乙弹簧(原长:

1

2

3

弹力大小(N)

弹簧长度(m)

弹簧伸长量(m)

结论:

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思考:

弹簧被压缩时,弹簧弹力与弹簧的缩短量有什么关系呢?

胡克定律: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的形变量x成正比

f=kx

【例4】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是100N/m,伸长的长度为2cm时,弹簧的弹力有多大?

另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0N/m,缩短的长度为3cm时,弹簧的弹力有多大?

三、小结

1、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力方向的确定

四、作业

P8练习二(3)(4)(5)

 

附:

皇家学会的双眼和双手——胡克(

罗伯特·胡克(HookeRobert1635-1703)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他所设计和发明的科学仪器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

他本人被誉为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双眼和双手”。

1635年7月18日出生于英格兰南部威特岛的弗雷施瓦特。

父亲是当地的教区牧师。

胡克从小体弱多病,性格怪僻,不能按时上学。

但他心灵手巧,喜欢动手做机械方面的玩具。

例如,木制的钟表,能在水中开动的航模等。

十岁时,胡克对机械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并为日后在实验物理学方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48年,胡克的父亲逝世后,家道中落。

十三岁的胡克被送到伦敦一个油画匠家里当学徒,后来作过教堂唱诗班的领唱,还当过富豪的待从。

在威斯特敏斯特学校校长的热心帮助下,胡克修完了中学课程。

几乎在一个星期里,他贪婪地读完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并马上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机械设计中去。

胡克做了十二种机械结构和三十种飞行方法的设计。

1653年,胡克进入牛津大学里奥尔学院学习。

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些颇有才华的科学界人士。

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骨干。

此时的胡克热心于参加医生和学者活动小组,并且显露出独特的实验才能。

1655年,胡克被推荐给玻意耳当助手,在玻意耳的实验室工作。

1663年,胡克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并且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665年,胡克担任格列夏姆学院几何学、地质学教授,并从事天文观测工作。

1666年伦敦大火后,他担任测量员以及伦敦市政检查官,参加了伦敦重建工作。

1676年,胡克发表了著名的弹性定律。

1677年至1683年就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并负责出版会刊。

早在1663年,胡克就起草了皇家学会章程草案,规定学会的宗旨是“靠实验来改进有关自然界诸事物的知识,以及一切有关的艺术、制造、实用机械、发动机和新发明(不牵涉神学、形而上学、道德、政治、语法修辞或逻辑)”。

胡克作为该学会的实验工作与日常事务操办人,在长达20多年的学会活动中,接触并深入到当时自然科学活跃的前沿领域,且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703年3月3日,胡克逝世于伦敦,终年68岁。

力学方面的探索与发现

  胡克在力学方面贡献尤为卓著。

他从1661年开始积极参加了皇家学会研究重力本质的专门委员会的活动。

为了确定物体重力与地心距离的关系,他用一架精密天平放在威斯特敏斯特教堂的塔尖上,称量一块铁和一段很长的绳子的重量,然后将这块铁挂在绳子的末端再称,看是否因为铁块十分接近地面而改变重量,结果并无测出明显的改变。

后来他又在旧圣保罗教堂重作了这一实验。

1674年,胡克发表了《从观察角度证明地球周年运动的尝试》的论文,文中根据修正的惯性原理,从行星受力平衡观点出发,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条假设:

1.一切天体都具有倾向其中心的吸引作用或重力,它不仅吸引其本身各部分,并且还吸引其作用范围内的其它天体;2.每一物体都保持平直、简单的运动而且继续沿直线前进,直到受到其它作用力影响,因而改变为圆、椭圆或其他曲线运动为止;3.受到吸引力作用的物体,越靠近吸引中心,其吸引力也越大。

胡克在1679年给牛顿的信中正式提出了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观点,但他并没有将自己的引力思想如牛顿所作的那样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并用太阳、地球、月亮、行星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实例来加以验证。

因此,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殊荣被牛顿独占,但胡克的某些想法对牛顿完成万有引力的研究是起着积极的启示作用的。

弹性定律是胡克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力学最重要基本定律之一。

在现代,仍然是物理学的重要基本理论。

胡克的弹性定律指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

k是物质的弹性系数,它由材料的性质所决定,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为了证实这一定律,胡克还做了大量实验,制作了各种材料构成的各种形状的弹性体。

他还进一步把弹性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宣布弹性定律的同时还进行了简谐运动的最早分析,证明了弹簧振动是等时的。

由此,他把弹簧应用于钟表制造,取得了巨大成功。

光学及其他方面的贡献

  胡克还对光学问题进行过研究,也取得了杰出的成绩。

胡克是光的波动学说的忠实支持者,他认为光的传播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并进一步提出了光波是横波的概念。

他还研究过光的干涉现象。

他观察和研究了肥皂水形成的薄膜和云母片的颜色,发现它们的颜色跟薄膜的厚度和云母的厚度有关,他说“当光落在一个透明薄膜上时,薄膜的前后两表面都要发生反射,从而共同产生薄膜颜色的效应”。

1665年,胡克发表了《显微图集》一书,这是在他全部成就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欧洲17世纪最主要的科学文献之一。

他开始应用显微镜于生物研究,他将蜜蜂的刺、苍蝇的脚、鸟的羽毛、鱼鳞片以及跳蚤、蜘蛛、草麻等,用显微镜详细地予以考察比较。

他观察到软木塞等物品的结缔组织,并使用“细孔”和“细胞”来说明,“细胞”(“cell”)一词从此被生物界直接采用。

胡克的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对细胞学的研究。

现在知道,一切生物都是由无数的细胞所组成的。

胡克对细胞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胡克通过皇家学会还进行了许多有关化学燃烧理论、呼吸、地质、地震、海洋等方面的研究。

他认为燃烧和人的呼吸相似。

缺乏空气,灯会熄灭;用风箱将新鲜空气有规则地注入开有小孔的狗的肺部,还能使小狗的心脏维持跳动一个多小时,说明呼吸的作用是给动物供给新鲜空气。

胡克在《地震讲义》和《关于地面经常发现贝壳和共它海栖动物残骸的原因》等论著中,强烈反对圣经中的神创论。

他提出了地貌变化的思想,并且认为由于地貌变化引起了生物的变化,化石则是古动物的残骸,是地球演变史中的“纪念碑”,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化石,认识地球的历史。

胡克在进化论出现以前提出这些观点是可贵的。

卓越的仪器制造家

  胡克在仪器的制造和改进方面的特长,早在其作为玻意耳的助手时就显露出来。

他协助玻意耳三次改进了真空泵。

第三次改进后的抽气机已具有现代真空泵的雏形,其动力是靠司泵人用脚踏滑轮两边活塞上的蹬板来提供的。

利用这一设备,玻意耳和胡克完成了气体的玻意耳定律实验。

胡克改进的仪器有复式显微镜和用指针读数的轮式气压计等。

他还建议用液体的凝固点及膨胀或收缩程度来作为温标刻度的根据。

胡克曾经设计过一架大型的“气候钟”,用以测量和记录风力、风向、温度、压强、和湿度、降雨量等。

在望远镜上他增加了目镜的叉丝、调节螺旋和光阑等。

他在实验方面的创造性才能,对皇家学会初期开展的实验为基础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皇家学会的台柱”。

由于胡克和玻意耳对皇家学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人们称颂他们:

“如果说玻意耳是皇家学会幕后的灵魂,那么胡克提供学会的就是双眼和双手了”。

胡克热爱科学事业,并为此奉献了一生。

他研究的面十分广泛,如建筑、化石、气象等,他都有所涉猎和贡献。

但作为科学家的素养,胡克还缺少熟练雄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功力作为进行研究和思维的武器,这样便不容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透彻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这也是胡克与牛顿相比的逊色之处。

(中基网)

 

第四节摩擦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3、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μ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教学用具:

带绳的木块、铁块、弹簧秤、毛巾

课时计划:

2节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桌子上给文具盒一个初速度,文具盒最终会停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答:

文具盒受到摩擦力作用

引入:

那这个力是谁给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个力呢?

它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呢?

本节课学习关于摩擦力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演示实验:

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桌面上缓慢运动,保证弹簧秤的示数不变。

就可以维持木块匀速前进,这时物块和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

方向如何?

再在木块上加一铁块,同样维持物块匀速前进。

这时滑动摩擦力变了吗?

说明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回答:

滑动摩擦力变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有关,(为什么不讲与重力有关?

——木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木块,而正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受力物体是桌面)且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更换实验条件,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拉动,同样维持其匀速运动,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发现比在桌面上的要大,说明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说明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老师归纳:

经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压力FN成正比,

关系式表达为

注意:

μ是F与FN的比值,μ是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是没有单位的。

指导学生阅读P9:

“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表

学生思考:

滑动摩擦力产生在什么部位?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老师归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例题1】P9—例题

【例题2】分析物体A所受摩擦力方向。

(V表示物体A的运动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相对”是指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能相对别的物体。

2、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提问:

车轮、滚动轴承为什么都做成圆的?

引导学生答:

因为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静摩擦:

提问:

滑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滑动的时候发生的。

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发生摩擦呢?

(1)教师演示:

用力推讲桌。

①开始用很小的推力,推不动,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