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078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docx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docx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

光学习题一、选择题9、如图是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距离应()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A大于10cmB小于10cmC大于20cmD在10cm和20cm之间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大10、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C.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3、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4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做法中合理的是()A、放大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平面镜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11.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给的有下面不同焦距凸透镜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物体螺纹透镜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屏幕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A、f=4厘米;B、f=8厘米;C、f=12厘米;D、f=16厘米。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12.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图6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原因有两个方面:

①物体在或以内,②蜡烛、凸透镜和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光屏。

当向下移动13、若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部分,则(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变一些。

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4、班上照集体照时,发现有同学没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A.40cmB.30cmC.20cmD.10cm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并将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距离________(填"伸长"或"缩短")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15、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_____。

放大镜的6、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______度。

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16、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成像的规律”实验。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选填“上”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或“下”);7、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2、小宇在做“探究凸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

a、b、c、d、e是主光轴上的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J距点。

镜头到底片的距离(l)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8、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不可能看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见的像为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下图的④把烛焰放在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17.一只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我们看到白鹭在湖中的倒影是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由于光的_造成的。

古诗文中“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_____现象。

18.如图3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3乙()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27.将铅笔插在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铅笔好象在B.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水面折断了,这一现象属于光的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C.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的缘故。

D.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28.晴天,在茂密的树林下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1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地上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的原理。

那么在发生(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日偏食的短暂时间里,地上的光斑是怎样的?

请在图3所示的方框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中画出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cm。

29.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9所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

对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上”、“下”)调节。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得到倒立、__清晰的实像,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20、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30、下列哪个情景中的“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透镜属于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____像.纸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树影婆娑到透镜的距离是_______.(选填“大于二倍焦14.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从物理学角度看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距”或“小于焦距”).此透镜对光线起_______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2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可以取火.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31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西湖大酒店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近视眼眼睛片A.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22、刘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该店视力表检查视力要求眼睛和视B.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力表相距5米。

由于房间大小C.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的限制,商家利用平面镜来巧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妙检查视力.平面镜所成的像32.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AA像.如果视力表和平面镜相距2.7米.如图7所示,那么刘春同BB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学应坐在视力表前_______米处.第11题(近视、远视)眼,可以用____镜来矫正。

小三、作图题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23、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请在图9中画出这束光透入玻璃的大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区看书,通过_____区致光路.24、如图l0所示,一个小球浮在水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33、在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A.日食B.踩影子C.照镜子D.铅笔断了34、公共汽车上的一些设施和做法与物理原理相对应,其中正确的25.图11中两个螺线管通电后互相排斥,而且电流表的连接正一组是A.公共汽车在后门上方安装的摄像头—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确.请在图中画出螺线管B的绕法.放大的实像B.方向盘上裹着的皮套———用来减小摩擦26、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C.转弯时播放“汽车转弯,请抓好扶手”——防止由于惯性对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

人体造成伤害D.公交车上使用的IC收费—利用了超声波原理42、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35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使荧光物凸透镜5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质发光。

自行车的、尾灯是由组成,当汽车发出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它会将光沿原路反射回去,以便引起司机A、20cmB、30cmC、40cmD、50cm的注意。

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圆饮料瓶,可43.小红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如图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镜,它能使太8所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原理。

我国古代《周礼》一书中有“司阳光。

烜氏掌以夫遂取火于日”的记载,这里的“夫遂”就是我们现在所三、作图题(本大题分3小题;每小题2分,共说的凸透镜,它对光线有___作用。

6分)44.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白亮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

36如图15所示,—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37A.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B.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C.光有能量D.光沿直线传播45用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实验,各透C.“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我们更近镜跟烛焰距离都是30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根据此实验结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是光的折射果,将A、B、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顺38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序是。

透像的性质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11(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46.“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镜描写的是“人工虹”.该现象产生A倒立放大实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的原因是光的B倒立缩小实像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A.色散B.直线传播C.漫C正立放大虚像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反射D.镜面反射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填“靠近”或“远47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的庆离”)眼睛。

元后坑木拱廊桥,其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于

(2)如图11(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漫反射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远视眼成像情况48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AB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图39、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紫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红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漫反49下列对①平面镜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小孔成像、④照相机dabc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可逆性照相的描述中.正确的是40.如图2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A.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①③B.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②③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C.所成像是实像的有②④D.所成像是虚像的有①②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5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C.时钟指示的时同是2点正

(1)王轩同学按计划将蜡烛依次置于下图中的a、b、c、d、e五D.时钟指示的时问是10点正点进行探究.在蜡烛置于__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缘,41上图是某同学画的关于水面上空一发光点(m)___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51.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发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的情况,则正确的光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

①光年路应是:

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A、manB、mbnC、mcnD、md

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A、对人体安全电压不能超过220VB、某一初中生的质量大约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是45kg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D、物理课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B.61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5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52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L如图放置,其中AO=OB=BO,纳出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1211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则关于该光线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12再经L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2小的是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A.过L的二倍焦距点B.过L的焦点22C、烛焰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C.平行于L的主光轴D.过L的二倍22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像焦距以外的点62电视遥控器对着墙壁也能遥控电视机,如图1453.把图3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所示。

图中从A点发出的光线经光滑墙壁MN发射后射入电视机的接收窗口B,试画出其光路图。

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6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件下,应将光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C.远离透镜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得到的像变小54、图12中,OA'是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64.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中大致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___而形成的___像(选填“虚”38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或“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__而形成的像(选填“虚”验。

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或“实”).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55、如图5所示,两平面镜相互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完成光路图。

P65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应用光的反射的是()5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处形成一光斑,在向五、分析简答题(20题4分,21题6分,共10分)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6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A.潜水艇内的人员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B.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57.中学生身高1.5m,在阳光照射下影长为1m,若此C.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日食和月食时淖得旗杆的影长为4m,则旗杆高为()D.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之处A.0.6mB.7mC.8mD.9m67.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58.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的________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A.0.1mB.0.2mC.0.3mD.0.5m________现象.59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6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中一人是“影”,它是由光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填“增的_________传播造成的。

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69如上图乙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6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

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70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第AB71.关于透镜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矫正应该配戴凹透镜;B.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C.放大镜实际上是一块凹透镜;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72.(3分)右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我们在玻璃板中看到B的像是因光的所形成的虚像。

当把C移到B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都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眼睛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