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百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007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分类学百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植物分类学百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植物分类学百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植物分类学百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植物分类学百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分类学百科.docx

《植物分类学百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分类学百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分类学百科.docx

植物分类学百科

百科名片

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图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的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也就是把纷繁复杂的植物界分门别类一直鉴别到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人们认识和利用植物。

 

植物分类学简括

1.植物分类学

2.背景知识

3.12个主要等级(阶元)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1.植物分类学的意义

2.植物分类学思想和分类学方法

3.植物分类的等级

4.命名法规

5.植物检索表(Key)编制和使用

植物分类检索表

植物分类系统的等级

植物分类学简括

1.植物分类学

2.背景知识

3.12个主要等级(阶元)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1.植物分类学的意义

2.植物分类学思想和分类学方法

3.植物分类的等级

4.命名法规

5.植物检索表(Key)编制和使用

植物分类检索表

植物分类系统的等级

展开

 

 

编辑本段植物分类学简括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

过去的经典分类大多依据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去分,后来把孢粉形态、地理分布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进去后,有助于进一步对种类的鉴定和植物演化关系的探讨。

背景知识

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物250000种左右)。

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下手。

植物分类学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它的研究对象为全世界生活的植物。

分类(Classification)

鉴定(Identification&determination)

命名(nomenclature)

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

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为了分类各个植物类群,人们根据植物类群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给它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的等级单位。

了解和掌握分类的等级单位(阶层)是分类学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12个主要等级(阶元)

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为(The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的缩写。

有关绿色植物命名(包括真菌)共包括12个主要等级(阶元)(Category)。

主要分类阶元如下:

门Divisio或(Phylum)

纲Classis(class)

目Ordo(order)

科Familia(Family)

族Tribus(Tribe)

属Genus(Genus)

组Sectio(Section)

系Series(Series)

种Species(Species)

变种Varietas(Variety)

变型Forma(Form)

编辑本段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学的意义

1.人类衣食住行的需要:

(1)人类生存的需要

(2)经济发展的需要

(3)健康长寿的需要

2.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

(1)植物分类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①资源清查——植物志的编写

②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

③探讨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A、物种的实质及形成机制

B、各分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2)其他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

植物地理学

植物生态学

地植物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化学

植物资源学

环境植物学

园林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

资源植物学

植物分类学思想和分类学方法

(一)植物分类学思想

植物分类学思想的三次飞跃:

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三种不同的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系统,系统发育系统

分类学史三个时期: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1830)(李时珍、林奈)

进化论发表前的自然系统时期(1763——1920)(亚当森、裕苏、拉马克、德堪多、本瑟姆、虎克)

系统发育系统时期(1883——)(艾希勒、恩格勒、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佐恩、诺·达格瑞、斯特宾斯、田村道夫)

四个最引人注目的系统:

1.Cronquist系统(1968,1979,1981)

2.Takhtajan系统(1953,1966,1969,1980)

3.Hutchison系统(1926,1934,1948,1959,1973)

4.田村道夫系统(1974)

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将双子叶植物分为草本支和木本支,分别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原始起点,平行进化。

认为柔荑花序类植物比较进化,,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进化,起源于毛茛目。

代表着被子植物起源学说中的真花学派。

(二)植物分类学方法

(1)经典的方法:

标本室核对,文献资料,形态解剖学——形态学分类

(2)现代实验分类学方法

1.栽培观察试验

2.细胞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Cytotaxonomy

3.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1)直接可见物质

(2)植物本身的产物

①初生代谢物

②次生代谢物

③带信息分子(DNA、RNA、Protein)

1)proteintaxonomy

①Serology(血清学)(1897)

②Electrophoresis(电泳)

③Amino-acidsequencing(氨基酸顺序)

2)细胞色素C

3)DNA、RNA分子杂交

4.数量分类学Numericaltaxonomy:

应用数学理论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生物分类学问题的边沿学科。

1957年诞生(?

),索卡尔和斯尼斯《数量分类学原理》(1963)为标志。

5.分支分类学:

以谱系学(geneology),即系统发育的分支式样为基础,旨在建立生物种系发生的谱系关系。

①内类群比较法

②外类群比较法

③分支图法

④数量分支分类法

植物分类的等级

1.基本等级

界、门(-phyta)、纲(-opsida,-phyceae)、目(-ales)、科(-aceae)、属、种

亚界(-bionta)、亚门(-phytina)、亚纲(-idea,-phycidae)、亚目(-ineae)、亚科(-oideae)、亚属、亚种

2.完全等级

界、亚界、门、亚门、纲、亚纲、(超目)、目、亚目、科、亚科、族(-eae)、亚族(-inae)、属、亚属、组、亚组、系、亚系、种、亚种、变种、亚变种、变型、亚变型

植物界、有胚植物亚界、维管植物门、种子植物亚门、被子植物纲、双子叶植物亚纲、蔷薇超目、蔷薇目、蔷薇亚目、蔷薇科、蔷薇亚科、蔷薇族、蔷薇亚族、蔷薇属、犬蔷薇系、犬蔷薇亚系、犬蔷薇、黄花变种、黄毛柱变型

Plantae,Embryobionta,Tracheophyta,Spermatophytina,Angiospermopsida,Dicotyledonidae,Rosanea,Rosales,Rosineae,Rosaceae,Rosoideae,Roseae,Rosinae,Rosa,Caninae,Caninae,Canina,Lutetiana,Lasiostylis

3.种及种下分类群

(1)Species(种):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它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

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杂技可以产生能育后代,但与另一个种的个体杂交,在一般情况下,则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育)。

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产物。

(2)Population(种群):

是物种的结构单元,一个物种是由若干个种群所组成,一个种群有由同种许多个体所组成,而各个种群总是不连续地分布于一定的区域内(即种的分布区域)。

每一种群内即是一个集体,自成一个繁殖体系,个体之间进行有性繁殖,交流基因,维持种的繁衍。

(3)Subspecies(亚种):

一个种内的类群。

形态上有差别,分布上或生态上或季节上有隔离,这样的类群称~

(4)Variety(变种)。

Varietas.是一个种内有形态变异,变异比较稳定,它分布的范围比亚种小得多。

是一个种的地方宗(localrace)

(5)Form(变型):

forma.有形态变异,但看不出有一定的分布区,而是零星分布的个体,这样的个体视为~

(6)Cultivar(栽培品种):

指为了农业和园艺上的目的,凡具有任何一种特征(形态学的、生理学的、细胞化学的或其他)的栽培个体的集合,且被繁殖后(无性的或有性的),仍能保持这种可资区别的特征。

(是可以认识的、具有不同性质的种下实体。

如无性系,有花能孕的纯系,或以1-多个属性为其特征的异花受精的集合物(assemblages)。

4.确定种的四个主要准绳:

(1)各个体彼此间应有密切的相似性,易于将它们识别为该类群的的成员

(2)近缘种所表现出的变异谱之间有间隙(gaps)

(3)每个种占据一定的地理区域(或宽或窄),并证明对于他们所遇到的环境是适应的

(4)有性分类群各个体之间应该能互交繁育,很少甚至于不失去其能育性,与其它种杂交的水平或成功率应有所下降。

命名法规

Internationalca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ICSN)

1867年的巴黎会议由A.P.Decandono等拟定

1930年在英国召开的国际植物学会议修订

1975年列宁格勒第十二届国际植物学会议—第九版(19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