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脆性断裂裂尖模型及复合型断裂判据精品课程湖南中医药大学.docx
《简化脆性断裂裂尖模型及复合型断裂判据精品课程湖南中医药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化脆性断裂裂尖模型及复合型断裂判据精品课程湖南中医药大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化脆性断裂裂尖模型及复合型断裂判据精品课程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省《实验针灸学》省级精品课程
实施情况总结材料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年4月10日
《实验针灸学》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材料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一、《实验针灸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实施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材料、建设情况等)
(一)《实验针灸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1983年,在国家卫生部等领导的支持下,天津中医学院首先自编了《实验针灸学》教材,正式作为课程开设,开创了中医实验教学新纪元,把实验针灸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讲授。
随后,国家教委正式承认实验针灸学的学科地位。
我校于1985年开设针灸专业,我校于2005年将《实验针灸学》定为针灸推拿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本科五年制、七年制制学生的专业课教学。
我校《实验针灸学》课程组是全国新世纪本科规划教材的副主编单位,本学科198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7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该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是国家“七五”“八五”攀登项目及“九五”攀登预选项目组成员,承担过20多项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为《实验针灸学》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我校“实验针灸学”课程在2008年被评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同年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
在建设的四年中,我们根据《实验针灸学》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案及相关政策;构建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的网络平台;从教学改革着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通过四年的建设,我校《实验针灸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建设情况
1.学校高度重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学校对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年度和中期检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年度和中期检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合理,学校并给予建设经费1:
1配套支持,对课程的特色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建设与改革、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项目经予支持与支助。
2.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定位及特色
指导思想:
《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平学枝术与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
主要介绍针灸领域近五十年来的研究动态和进展情况,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拓宽视野,加强实践,通过对科学实验方法、动物实验技术等手段对针灸作用原理等进行现代研究,加强实验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课程组在教学中充分吸收针灸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学生科研素质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课程定位:
《实验针灸学》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明确的培养目标:
(1)通过实验针灸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的学习,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通过学习针灸作用理论、针灸作用技术、针灸作用特点、针灸作用效应及机理相关内容,使学生熟悉近五十年针灸领域的研究的成果,掌握针灸作用的一般规律和针灸作用原理,学习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针灸为什么能治病。
(3)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研究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处理数据的方法。
课程特色
(1)担任该课程教学的实验针灸学教研室是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他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敬业爱岗、勤于奉献。
目前正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和省级、校级教改课题。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在教学中充分吸收针灸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3)教师们能努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做到了以科研促教学,将科研工作与教学相结合,并注意吸收优秀的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4)积极推进综合性、设计实验,有利于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5)改革课程的考试方法,实行卷面考试与平时实验和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
雄厚的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实验针灸学》课程组有着一支业务水平高、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教学梯队。
(1)人员组成:
承担实验针灸学教学的教师有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人,教师后续教育率达100%。
高级职称3人,占教师比例为50%,中级职称1人。
60岁以上教师1人,35—55岁教师3人,35岁以下教师2人。
教学骨干教师2名。
高级职称教师上课率达100%。
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2)课程负责人:
2008年本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时课程负责人为易受乡教授,现在易教授已65岁,到了退休年龄。
本教学团队的林亚平教授为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教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校实验针灸学教研室主任,主持本课程的建设工作,从事《实验针灸学》教学工作20余年,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她20多年来一直进行针灸经络研究,参加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3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湖南省自然基金等课题10余项,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3)师资队伍:
实验针灸教研室的教师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3年来,有1位教师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两次参加中国生理学会举办的学习班和北京“特色针法灸法培训推广班”,其他各种学术交流会15人次。
青年教师均积极参加学校读书月、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师资培训以及各级科研课题的申报,通过这些学习和活动,开阔了学术视野、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其中一名青年教师在2011年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三等奖。
承担实验针灸学教学的6位任课教师基本情况见下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历
专业
教学中承担工作
职务
林亚平
女
55
教授
硕士
针灸学
主讲理论课、
指导实验课
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
易受乡
女
65
教授
学士
中西结合医学
主讲理论课
阳仁达
男
50
教授
博士
中医学
主讲理论课、
学院副院长
彭艳
女
31
讲师
博士
针灸学
主讲理论课、
实验课
教研室秘书
谭静
女
26
助教
硕士
针灸学
实验课教学
李辉
女
45
实验员
大专
药学
实验准备工作
4.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修订了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更新了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大纲的建设和规范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
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范围、深度及体系结构,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一般进度,课时的安排,教学方式、方法,思考题及主要参考书。
2011年我们修订了《实验针灸学》课程教学大纲,我们注意了解各级学生的水平和要求,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现行的教学大纲贯彻落实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有科学性、体现完整性;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将一些重点章节作详细讲解,增加授课时间。
本课程中实验课占有很大的比重,实验指导是学生上实验课必不可少的资料,分为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
本课程进行了几次的实验摸索,新增了1个必修实验(针刺对家兔实验性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和4个选修实验(不同针刺手法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不同针灸手法对家兔痛阈的影响,针刺补泻对家兔白细胞数的影响,针刺退热作用),并删减了1个成功率较低的必修实验(电针对家兔小肠蠕动的调整作用)及部分选修实验(针刺镇痛内阿片肽机制的实验观察,针刺抗惊厥作用的观察,针刺对吗啡成瘾大鼠模型戒断症状的影响,针刺对家兔急性过敏性支气管痉挛的影响)。
针对实验针灸学在实验内容设计上沿袭生理模式的痕迹比较明显的问题,我们在实验设计中突出中医针灸特点,在强调实验效应的创新性和实验手段的先进性的同时,更注重实验目的在于对中医理论内涵的揭示。
将针灸理论中的一些基本理论探讨引入实验针灸学的实验,例如不同的刺激方法、穴位特异性,针灸的时效量效关系,不同机能状态对针灸效应的影响,针灸的操作安全等,掌握针灸作用的规律性,了解科研实验的选题、设计方案的制定,熟悉实验仪器的综合运用。
如“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对家兔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比较观察,艾灸与针刺大椎穴对家兔白细胞总数的时间效应观察等等,使其既非现代医学的简单跟踪,又非传统针灸学的灌输与推论,使本学科不仅解决针灸为什么能治病的问题,更着眼于体现中医特色,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医针灸学的内涵。
(2)重视教学环节管理。
课程组老师级时刻牢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增强实际能力为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①教师认真备课,参阅大量参考资料,积极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新成就。
研究教学内容,态度端正,治学严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开放式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注意难点和重点,同时对学生提出的关于针灸研究领域的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去查找文献,思考研究方法。
②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分组自选课题,学习查阅最新相关文献,经小组讨论完善等量思路,通过给学生讲解实验设计步骤及科研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查阅文献,就某一感兴趣的课题写综述,培养自学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并自行设计完成一份实验设计,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撰写论文、宣读论文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改变了传统灌入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在实验教学课堂中,把易出问题的地方和各种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
指导老师至始至㚵在实验现场,随时指导、示范,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不明白的是现象,及时解答﹑交流﹑沟通,真正实现了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即解决了教学问题,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④实验报告逐份批改。
实验报告的批改是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实验效果的重要体现,尽管学生人数多,工作量大,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真正做到逐份批改,并且针对问题作出批改意见,对于出现的科学性错误,给予正确的修改,做到了解惑释疑,并且在下一次课堂教学时就实验报告情况作总结性的讲解。
⑤科学合理地规范实验针灸学考试考核办法
实验针灸学的教学对象是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本科班和七年制班,考试改革也将在这两个层次中试行。
考试方法包括以下几部分:
a卷面考试:
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针灸学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
分数所占比重为总分数的50%。
b平时成绩考核:
考查学生实验到课情况及实验报告情况,所占比重为总分数的20%。
c实验设计考核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方案及完成实验情况和实验报告,所占比重为总分数的5%。
d实验操作考核:
随机抽考实验基本项目,每项操作考试内容按照其具体步骤分步计分,监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程度及熟练程度计算作出评分,所占比重为总分数的20%~25%。
、e撰写综述:
七年制学生要求学期末完成一篇综述,主要涉及针灸效应及机理,具体题目不限。
其综述由任课教师进行批改评分,所占比重为总分数的5%。
以上各项单项成绩均为100分,总成绩根据以上
(1)-(5)项按百分比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五年制本科:
总分=a×50%+[b+(c]×25%+d×25%
七年制班:
总分=a×50%+[b+c]×25%+d×20%+e×5%
二、《实验针灸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1、建立并更新了本课程的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将教学大纲、教学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和课程组主讲教师的情况及时上网,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间的交流学习,方便了学生了解课程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了解课程教改的最新动态,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并能通过网站学习前沿知识,弥补了课堂教学时数有限的缺陷,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2、课程组成员近三年承担的教学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承担人员
突出针灸特色,培养创新思维
湖南省教育厅
2011-2012
林亚平、易受乡、彭艳、谭静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创新性学位论文全程指导模式的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2011-2012
林亚平、易受乡、彭艳、谭静
研究生精品课程“针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2007-2010
易受乡、林亚平、阳仁达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穴位敷贴法结合电针“足三里”预防并治疗腹部手术后肠功能紊乱实验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2008-2010
易受乡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温和灸对损伤性胃粘膜的保护效应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2009-2010
易受乡
中医大学生针灸基本技能实训教学“模块目标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
2008-2010
阳仁达
《实验针灸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方案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2011
林亚平、易受乡、彭艳、谭静
针灸标准化病人在教学中的运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2011
阳仁达
3、课程组成员近三年发表的教学论文
①林亚平,彭艳,谭静,易受乡.浅谈实验针灸实验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医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2):
62-63
②林亚平,易受乡,彭艳,李辉.实验针灸学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8(4):
72-73。
③彭艳,易受乡,林亚平.实验针灸学实验课中突出中医特色的构想与实践体会.光明中医,2011;2611):
2361-62
④易受乡,彭艳,林亚平.实验针灸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光明中医,2008,23(10):
1620-1621
⑤常小荣,严洁,易受乡等.中医药研究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6(25)1163~1164
⑥常小荣,严洁,易受乡等.加强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中医药导报,2010.3(16)116~117
⑦常小荣,阳仁达.高校精品课程与网络平台建设的思考.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9
(1):
7-9
⑧常小荣,阳仁达.浅谈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01)13:
91-93。
⑨常小荣,杨茜芸,阳仁达.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高教论坛,2010,2
(2):
20-23。
4、课程组成员所获得的教研成果
获奖名称
颁奖单位
奖励级别
时间
获奖人
以针灸技能大赛为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湖南省教育科学
研究院
三等奖
2010.6
林亚平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
研究院
二等奖
2010.6
阳仁达
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三等奖
2010.3
彭艳
5、课程组成员近三年主持的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主持人
针刺效应与经络功能的科学基础—针刺有效信息在神经复杂网络中的传输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子课题(2005-CB523306-9)
2006-2011
易受乡
艾灸预处理诱导HSP70经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对
急性胃黏膜损伤细胞凋亡干预机制的研究国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707)
2008-2010
易受乡
基于eHSP70→TLR→NF-κВ信号通路探讨艾灸对胃黏膜急性炎性损伤的预保护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867)
2011-2012
林亚平
猕猴大脑皮层调控合谷穴区和面口部感觉和运动的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CB530504)
2010-2014
阳仁达
从HSP70及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艾灸对胃黏膜细胞损伤的干预效应
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20070541003)
2008-2010
易受乡
不同针刺手法刺激内关穴对心脏活动影响的电信号传导规律的研究
省自然科学
基金(06JJ50049)
2007-2009
林亚平
针刺“足三里”调节胃运动与中逢大核P物质的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2009.1-2010.12
彭艳
艾灸足三里等穴对脾虚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湖南省教育厅
2011.1-2012.12
彭艳
6、课程组成员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
题目
刊物名称
发表人
时间
不同电针频率刺激对胃扩张疼痛大鼠下丘脑内P物质、β-内腓肽表达的影响.
针刺研究
林亚平
2009;33(3):
252-257
不同频率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β3-ADR表达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林亚平
2009;19(21):
3251-3255
不同强度针刺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MA及下丘脑、脊髓5-HT表达的影响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林亚平
2009;29(6):
56-59.
脾虚证相关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医学信息
林亚平
2010;23(4):
1504-1507
不同热休克蛋白的比较及其与中医药的关系
中华中医药
学刊
林亚平
2010;28(4):
718-720
针灸对效应靶器官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影响的研究进展
针刺研究
易受乡
2009;34(11)356-359
电针胃经(穴)大鼠胃黏膜修复相关蛋白磷酸化信号转导通路的多途径变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易受乡
2009.13(41):
8075-8079
艾灸预处理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清中eHSP70及胃黏膜细胞NF-κB的影响
中华中医药杂志
易受乡
2010.25(9):
1462-1466
艾灸对脾虚大鼠小肠上皮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呼吸链酶含量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易受乡
2011;19(29):
3028-3034
艾灸血浆对离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机制,,
针刺研究
易受乡
2010;36(3):
157-192
艾灸血浆对乙醇损伤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易受乡
2010;18(31):
3287-3293
毫针不同刺激强度对胃扩张疼痛大鼠脊髓背角NMDA受体和P物质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彭艳
2009;17(13):
1339-1345
艾灸对脾虚大鼠小肠运动吸收功能及ATP含量影响
中国针灸
彭艳
2012第3期
“脾虚证”与能量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华中医药学刊
彭艳
2010
艾灸对脾虚大鼠小肠上皮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呼吸链酶含量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彭艳
2012
艾灸对脾虚大鼠血浆β-内啡肽、胃动素、生长抑素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谭静
2011,19(34):
3498-3502
7、课题组成员获得的科研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获奖人
时间
艾灸足阳明经穴诱导热休克蛋白修复急性胃黏膜损伤机制的研究
(ZJ2008014-2-04)
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易受乡(3)林亚平(4)阳仁达(6)彭艳(7)
2010年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
(ZJ2010001-2-03)
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易受乡
(2)
林亚平(3)
阳仁达(5)
2008
8、教材建设成果
①易受乡研究生教材《针灸的临床与基础》副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
②林亚平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实验针灸学》(2008)编委。
③彭艳为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实验针灸学》(2009)编委。
④林亚平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副主编。
⑤阳仁达为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副主编。
9、人才队伍培养的成果
①彭艳2010年获得针灸推拿学博士学位。
②彭艳2009年晋升讲师
③2011年增加了一名新教师谭静,加强了课程组的后备力量。
三、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建设方案与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因网络服务的成本较高,网速畅通不够,甚至有的资源被恶意删改,致使一些资源无法让教师及学生共享。
2.鉴于目前管理体制,对青年教师多注重使用无精力培养,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整合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不及时,致使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存在不足。
(二)、课程下一步建设的方案及措施
在以后的课程建设中,本课程将着重以下方面的建设:
1.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课程计划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在制定培养计划时,注意从每个青年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其业务专长,使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并定期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外出进修,以拓展学术视野,强化双语教学能力。
2.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精品课程
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是衡量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一门课程能否真正成为高水平精品课程的关键。
课程负责人将坚定不移地抓好课程的教学质量,强化课程内容选材,计划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研究的教学内容;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开拓先进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件制作质量。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打造教学名师、形成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本课程内涵建设,构建精品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课程内涵建设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本课程计划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将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讲授型教学向讨论研究式教学过渡。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坚持启发式及教师-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坚持通过形象的动态仿真式三维动画介绍课程研究对象及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发挥多种媒体的综合优势,介绍学科的最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
4.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均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本课程将积极探索考试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激励。
考试题目着意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5.促进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创建高质量的创新教材
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落实在教材建设上,构建立体化精品教材,如研制一套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既用于教师课堂教学,又可供学生课外自学、复习和网上答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