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各章练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475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docx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各章练习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docx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Company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C.提高人的素质D.促进人类和谐

2.狭义的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个人教育D.社会教育

3.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B.学校C.理论知识D.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5.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着作()

A.《教育学》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8.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9.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社会发展的需要

C.文化传承的需要D.维持国家稳定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社会发展的需要

C.文化传承的需要D.维持国家稳定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

A.社会需要B.人类劳动的进行C.语言的形成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

A.学校出现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C.教师出现D.痒、序的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

A.私塾B.乡学C.小学D.“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人的发展需要

C.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人的发展需要

C.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人的发展需要

C.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人类的教育实践B.人类的发展C.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D.教育思想家的出现

19.《理想国》的作者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和亚里士多德D.黑格尔E.夸美纽斯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

A.杜威B.布鲁纳C.夸美纽斯D.洛克

22.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A.《论语》B.《大学》C.《孟子》D.《学记》

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

A.《大教学论》B.《教育学》C.《普通教育学》D.《爱弥尔》

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

A.传统教育B.实用主义教育C.试验主义教育D.卢梭自然主义教育

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B.布鲁姆C.杜威D.赞科夫

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A.赫尔巴特B.裴斯塔洛齐C.夸美纽斯D.亚里斯多德

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B.杜威C.陶行知D.卢梭

二、多选题

1.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人类起源论

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A.社会需要B.人类劳动的进行C.语言的形成D.文字的出现

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

A.国学B.省学C.乡学D.殿学E.地方学

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

A.大学B.省学C.乡学D.殿学E.小学

5.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

A.塾B.庠C.序D.校E.舍

6.古埃及的学校分为()

A.宫廷学校B.职官学校C.寺庙学校D.文士学校E.骑士学校

7.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杜威D.拉伊E.卢梭

8.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

A.认知目标B.情感目标C.动作目标D.意志目标E.思维目标

9.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

A.明了B.引入C.联想D.系统E.方法

三、改错题

1.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教育科学总称)

2.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单独学科)

3.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

4.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的需要。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5.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是语言的形成。

(人类劳动的进行)

6.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大教学论》。

(普通教育学)

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

8.学校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9.发现学习观点的倡导者是夸美纽斯。

(布鲁纳)

10.《理想国》的作者是苏格拉底。

(柏拉图)

11.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

(人类的教育实践)

12.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3.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人的发展需要。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4.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5.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杜威。

(赫尔巴特)

16.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赫尔巴特。

(杜威)

17.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18.狭义的教育是指个人教育。

(学校教育)

19.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理论知识。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20.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21.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着作《普通教育学》。

(《大教学论》)

2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杜威。

(夸美纽斯)

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杜威。

(赫尔巴特)

24.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杜威)

四、简答题

1.学校教育是什么,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学校教育有什么不同。

(P9第二段)

2.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阐述教育学的含义。

(P15中间)

3.简述教育起源问题的集中有影响的看法,并简析其优缺点(P15下面)

4.简述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P16-17)

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特点。

(P18)

6.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P20)

7.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柏拉图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P23-24)

8.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P26中间)

9.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P28-29)

10.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P26-28)

11.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P30-31)

12.简述“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P29)

五、论述题

1.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谈谈你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看法(P26-28)

《教育学》第二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是()。

A.决定B.中介转化C.改造D.激化

2.教育的出发点是()。

A.社会B.学校C.家庭D.人

3.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影响D.自学

4.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A.制度B.风俗C.文化D.人际关系

5.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A.长相B.吃穿C.遗传D.生活习惯

6.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B.个体活动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

7.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

8.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A.促进经济发展B.适应社会发展C.民主参与D.培养人

9.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D.个人努力

10.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D.社会制度

11.制约教育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的是().

A.经济B.文化C.生产力D.政治

12.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A.文化B.社会制度C.生产力D.政治

13.制约教育结构的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D.社会制度

1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

A.对社会的重视程度B.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

C.学校教育的地位D.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

15.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A.人的全面发展B.因材施教C.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D.人发展的顺序

16.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A.人的全面发展B.因材施教C.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D.人发展的顺序

17.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

A.人的全面发展B.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C.取长补短D.人发展的顺序

18.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

A.人的全面发展B.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C.取长补短D.人发展的顺序

二、多选题

1.影响人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A.个体的先天性素质B.人际关系C.个体活动

D.大气污染E.社会环境

2.学校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在()

A.计划性B.组织性C.协调性D.全面性E.选择性

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

A.目的性B.系统性C.选择性D.专门性E.基础性

4.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A.传承文化B.改造文化C.创造文化D.更新文化E.活化文化

5.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表现在()

A.间接性B.隐含性C.潜在性D.迟效性E.超前性

三、改错题

1.教育活动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客观制约性,即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环境的制约性。

(人)

2.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相对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个人努力而言的(自发的社会环境)

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有条件的)

4.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表现为经济活动再生产劳动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5.教育社会功能的超前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度超越于)

6.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取长补短).

7.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人的全面发展)

8.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9.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按人的发展顺序进行。

(因材施教)

10.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学校教育的地位上。

11.制约教育结构的是文化。

(生产力)

12.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的是经济因素。

(政治)

13.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是政治。

(生产力)

14.制约教育权利和机会的是生产力。

(政治)

15.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的是文化。

(生产力)

16.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社会环境。

(遗传)

17.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培养人)

18.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19.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

(学校教育)

20.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

(人)

四、简答题

1.简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和一致性。

2.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处于中介转化地位。

3.简述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和两个基本规律。

4.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5.教育要解决其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必须相继实现的两个转化是什么

6.简述个体的先天性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7.简述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8.为什么说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9.简述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10.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1.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在生产的基本手段

12.为什么说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重要手段

13.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5.简述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16.简述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

17.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

18.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

19.简述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20.教育为什么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意义

五、论述题

1.试论述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2.论述为什么学校教育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3.试评述“教育万能论”。

4.试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5.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6.论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7.为什么说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8.试述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第三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认识教育规律B.认识客观事物C.利用教育规律D.发挥主观能动性

2.教育艺术的创造性主要决定于()。

A.教师B.教育思想C.教育制度D.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3.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A.教育风格B.教育质量C.教育方法D.教育思想

4.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

A.教育准备艺术B.教育组织艺术C.言语艺术D.教育方法艺术

5.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

A.教育目标与受教育着发展水平的矛盾B.社会发展需要

C.个人发展需要D.教育本身需要

6.往往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B.唯意志论C.宿命论D.唯心主义

7.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

A.发现教育规律B.创造教育规律C.改造教育规律D.利用教育规律

8.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

A.制造悬念B.铺垫渲染C.产生突变D.出现反转

二、多选题

1.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设备D.教育中介E.教育文化

2.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教育目的B.教育者C.教育手段D.受教育者E.教育结果

3.运用系统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

A.教育结构规律B.教育功能规律C.教育的内容规律

D.教育的外部规律E.教育发展规律

4.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

A.口头言语艺术B.书面言语艺术C.体态言语艺术

D.活动言语艺术E.参与言语艺术

5.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所需要的环节有()

A.教育规律理论化B.教育理论目的化C.建立教育实践的观念模型

D.技术化E.行动化

6.下列属于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的有()。

A.人道性原则B.创造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E.艺术性原则

7.下列属于教育艺术特点的是()

A.情感性B.创造性C.民主性

D.主体性原则E.审美性

8.下列属于教育口语特点的有()。

A.针对性B.诱导性C.说理性

D.感染性E.教育性

9.处理偶发事件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

A.说理B.冲淡C.顺话

D.趣解E.富有激情

10.下列属于教育口语艺术的有()

A.导入B.讲授C.提问

D.结语E.批评语

11.与教育口语相比,教育体态语的特点体现在()

A.直观B.模糊C.敏感

D.丰富E.辅助

12.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包括的环节有()

A.制造悬念B.铺垫渲染C.慎重思考

D.出现反转E.产生突变

三、改错题

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事物(认识教育规律)

2.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教育质量。

(教育风格)

3.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教育方法艺术。

(言语艺术)

4.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的矛盾)

5.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的是唯意志论观点。

(宿命论)

6.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改造教育规律。

(利用教育规律)

7.教育中,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铺垫渲染。

(出现反转)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结构规律。

2.简述教育的发展规律。

3.简述教育的功能规律。

4.谈谈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何完成对已知的教育科学规律的认识和对未知的教育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探索两个方面的任务。

5.利用教育规律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6.如何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

7.简述教育原则的含义。

8.简述教育的人道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9.简述教育的个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0.简述教育的创造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1.简述教育的活动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2.简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3.什么是教育艺术

14.简述教育艺术的特点。

15.谈谈教育艺术的情感性与其他艺术的情感性的区别。

16.教育艺术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7.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不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8.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联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9.简述教育口语的特点。

20.简述教师说服语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方式。

21.简述教师激励语的基本要求。

22.简述教师批评语的基本要求。

23.什么是群体教育口语,有什么特点

24.教学中处理偶发事件的具体有哪些

25.常见的处理偶发实践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26.什么是教育体态言语,有什么特点。

27.教育的体态言语艺术有哪些类型

28.什么是教育的面部言语,有哪些基本要求

29.什么是教育的姿态言语,有什么基本要求

30.什么是教育的手势言语,有什么基本要求

31.什么是教育的外部言语艺术,有什么基本要求

32.教育幽默的表达方式一般有哪些形式

33.简述幽默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的功能。

34.教育幽默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教育规律的类型和体系。

2.在对待教育规律的问题上,如何认识唯意志论和宿命论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观点。

3.试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教育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启发式教育。

5.试述教育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6.试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好偶发事件

7.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家访的策略和技巧。

8.什么是教育幽默在教育活动中有哪些功能是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幽默才能

《教育学》第六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

A.领导B.教师

C.学生D.校长

2.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A.行政部门B.领导

C.教师D.校长

3.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春秋战国时期D.封建社会

4.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中提出的。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

C.“六三三学制”D.“新学制”

5.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钦定学堂章程》

6.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的是()

A.教师资格制度B.教师水平的提高

C.教师社会地位提高D.教师收入提高

7.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

C.“六三三学制”D.“新学制”

8.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

C.法国D.英国

9.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人是()。

A.布鲁纳B.杜威

C.拉萨尔D.洛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教师职业归于()。

A.领导人员B.专业技术人员

C.干部D.公职人员

11.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与核心是()。

A.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B.法规保障

C.政策保障D.领导重视

12.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

年年

年年

13.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政策法规是()。

A.《教师资格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D.《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14.规定了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五项要素的是()。

A.《教师资格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D.《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15.“学科教学法(PCK)”提出者是()。

A.舒尔曼B.杜威

C.拉萨尔D.洛克

16.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是()。

A.专业知识B.专业精神

C.专业权力D.专业技能

17.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性标志是()。

A.专业知识B.专业精神

C.较强研究能力D.专业技能

18.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

A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B.专业知识

C.专业训练D.专业技能

19.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

A.专业地位B.政治地位

C.经济地位D.职业声望

20.教师角色的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是()。

A.教师地位B.教师职业理念

C.教师人格D.教师素质

21.教师角色的直接体现是()。

A.教师的特定行为方式B.教师地位

C.教师素质D.职业理念

22.教师解决角色冲突的基本方法是()。

A.教师作主B.

C.角色协调D.

23.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是()。

A.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教学能力B.科学文化知识

C.扎实的学科知识D.教师角色

24.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是()。

A.扎实的学科知识B.科学文化知识

C.角色意识D.职业道德

25.教师把自己所知转化为学生所知、把自己所能转化为学生所能得独特的智慧是()

A.扎实的学科知识B.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C.科学文化知识D.职业道德

26.教师工作的动力性素质是()。

A.教师的专业精神B.师德修养

C.业务素质D.智力素质

27.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

A.教师的专业精神B.师德修养

C.业务素质D.智力素质

二.多选题

1.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要素是()。

A.中国公民B.思想品德条件C.学历条件

D.教育教学能力E.认定合格的手续

2.舒尔曼认为专家教师是由()组成的。

A.学科教学法B.学科内容C.课程知识

D.教师教养E.社会认可

3.舒尔曼认为教师的学科知识包括的领域有()。

A.内容知识B.一般教学法知识C.学科教学法

D.教学目的E.课程知识

4.舒尔曼认为教师的专业教养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