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第5第6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377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案第5第6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教案第5第6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教案第5第6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教案第5第6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教案第5第6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教案第5第6单元.docx

《化学教案第5第6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案第5第6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教案第5第6单元.docx

化学教案第5第6单元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

第五单元(章)教材分析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九年级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只有掌握了它们,才能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学地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单元有三个课题。

课题1通过一系列探究轰动,引导学生能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课题3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书写格式、计算步骤。

教学思路:

1、初步尝试和掌握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方法。

即通过大量事实和亲自实验,分析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注重其应用。

可简单的概括为“实验—分析—应用”

2、运用对比法弄清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运用口诀法和练习法,达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中考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基本上年年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命题范围将包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预测今后中考中,结合化学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及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运用综合、对比、迁移等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将作为新型考查方式,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样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中考命题热点将是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和有关天平问题、多学科综合计算和新情境与计算综合类试题。

武威第十九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章)

课题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1、提出问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火柴燃烧只剩下灰烬;

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

生锈的铁钉质量比未生锈时的质量大;

猜想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实验一: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白磷)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相等

实验二: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2

1、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静置1-2分钟,注意实验现象并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产生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平衡

得出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活动探究:

用模型的拆装来表示水通电这一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思考在这一变化中什么粒子没变?

观看动画:

水电解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3.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②“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实验5-1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

①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

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③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时天平指针的变化。

产生大量气泡,粉末逐渐减少,天平不平衡

在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盐酸+碳酸钠→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实验5-2镁带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①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

②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

③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天平不平衡

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要轻?

原因:

1、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

2、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可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

但这并不是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反而是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本课小结:

课后作业:

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武威第十九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章)

课题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原子的结构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史中人类对原子认识的不断深入、原子结构模型的不断演变的过程引入原子结构的内容,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原子结构模型认识发展史切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提高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问题引入]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的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该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叫做化学方程式。

[问题讨论]同学们,听到”方程式”是不是会让同学们想起数学课中学过的方程式,等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那么化学方程式是否也是如此?

它表示了什么?

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看书49页的读图。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生成的物质2.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个数比。

3.表示反应条件。

4.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课堂练习一(投影)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

[问题讨论]现在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这个练习,同学们互相之间看看大家是否写出了一样的方程式,如果不一样,到底是谁对谁错呢?

P+O2

这个式子是化学方程式吗?

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2)能否将P2O3改写成PO2,为什么?

为下节课作准备

本课小结:

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及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武威第十九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章)

课题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

(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

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O2

P2O5

〔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

为什么?

(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

(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

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

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

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

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口诀)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

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

课后反思:

武威第十九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章)

课题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

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

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

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

请看例题1。

[投影]展示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

解:

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O2↑

2×15832

x=

=0.6g。

答:

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教师总结并板书]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

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我们一起来看P100的课堂练习。

[投影]展示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

生成

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反应物或者生成物)

[学生分析、讨论]

[回答]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

[讲解]

(1)因为此题有两问,所以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设为y。

(2)仍和前面例题一样,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

(3)不管有几个未知数,列比例式和前面例题一样。

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个未知量,另一个未知量可以根据已知量求出,也可以根据求出的未知量来求。

如此题中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也可以这样求出: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Fe+H2SO4====FeSO4+H2↑)

[布置作业]习题5、6

教学札记

课后反思:

 

武威第十九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章)

课题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复习引入:

[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

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10056

x10t

x=

=18t。

答:

需要碳酸钙18t。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

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并板书]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

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

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根据前面的例题和理论知识,请同学们进行练习。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Fe+H2SO4====FeSO4+H2↑)

3.12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

(Mg+2HCl====MgCl2+H2↑)

[学生练习]

[注意事项]

①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计算中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体积,须根据密度换算)。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布置作业]习题5、6、7、8

考题回顾

1.(2003年天津市中考题)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

3:

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2003年四川省中考题)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

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