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染整工艺实验2》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777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染整工艺实验2》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1《染整工艺实验2》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1《染整工艺实验2》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1《染整工艺实验2》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1《染整工艺实验2》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染整工艺实验2》实验指导书.docx

《1《染整工艺实验2》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染整工艺实验2》实验指导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染整工艺实验2》实验指导书.docx

1《染整工艺实验2》实验指导书

《染整工艺实验2》

 

实验指导书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轻化工程实验室编

2012/2/21

轻化实验室学生公约(必读)

1.我们尊重指导老师和实验室老师的工作,会配合实验室老师做好安全、卫生工作,实验后确保实验场所和仪器设备的整洁。

2.我们会注意自身安全,做到安全用水、用电,操作有机溶剂和强酸强碱及热水时保护好自己。

3.我们会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方法,了解操作方法后再操作实验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无损,出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不隐瞒任何问题。

4.有机溶剂的残液不要倒入水池,否则会形成严重污染,并腐蚀下水管道,要倒入实验室指定的有机废液收集瓶里,有机容器用适当的溶剂清洗后一并倒入收集瓶里,实验后由值日生送到楼下的危险废液收集点统一处理。

5.危险废液收集点:

纺服学院西大门外南侧D区地下室西南角。

6.强酸强碱需要中和后再倒入水池,粘度大的浆料等不要倒入水池,需要倒在实验室外的垃圾桶里。

7.值日生职责:

实验后确保每组同学把桌面、试剂架、天平、水浴锅等实验仪器擦干净,把地面用干净的湿拖把拖干净,并清洗拖把;把实验药品摆放整齐,最后一次实验的班级把所有药品收齐交给实验室老师;检查所有水浴锅和仪器的电源,并切断电源。

8.玻璃仪器损坏后需按规定赔偿,赔偿比例50%,(高价仪器30%)。

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一)、预习报告

实验名称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1)实验处方

(2)实验步骤

如实验内容太多,在预习报告纸上写不下,实验步骤只需简写(或只写标题),详细的步骤可写在另外的纸上带进实验室。

每位学生做实验前必须预习,没有预习报告,不能进入实验室。

实验课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打分,不具体讲解实验,学生根据预习报告做实验。

(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同组人姓名,实验日期,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包括相关概念和原理)

3、实验仪器和化学品(染化料)

4、实验步骤(详细,包括实验处方和具体步骤)

5、实验结果和讨论

(1)、原始数据的记录和结果计算。

(2)、贴样,阐述实验现象。

(3)、问题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体会。

在指定的实验报告纸上,第一项是实验目的和要求,请写实验目的和原理;第二项是实验仪器设备,请写主要仪器和染化料;第三项是实验结果与分析,请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与讨论。

染整工艺实验2、3用玻璃仪器清单

仪器名称

规格

数量

赔偿单价(元)

烧杯

1000ml

1

4

烧杯

400(500)ml

6

2

烧杯

100ml

4

2

塑料杯

500(1000)ml

1

3

移液管

2ml

1

2

移液管

5ml

1

2

移液管

10ml

1

2

量筒

100ml

1

3

量筒

10ml

1

1

胶头滴管

1

0.5

玻棒

6

0.5

温度计

1

2

表面皿

10cm

6

1

表面皿

12cm

1

1

药勺

1

1

塑料洗瓶

1

2

洗耳球

1

1

锥形瓶

250mL

2

2

试管夹

1

0.5

称量瓶

1

2

容量瓶

250mL

1

3

试剂瓶

250mL

3

2

 

因实验仪器等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需要合作完成,数据共享,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

实验结束后每组要擦净实验台面,试剂架,天平,水浴锅等仪器,并摆放整齐;将水浴锅补充水至2/3水位。

实验一、织物内在质量-物理性试验

(在纺材实验室做)

(一)织物长度、幅宽和厚度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织物长度、幅宽和厚度的实验方法和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2、了解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机织物的长度、幅宽受织造、整理的工艺条件及存放、运输情况的影响,它关系到衣料裁剪的方便和利用率。

织物的厚度与织物的组织结构、纱支、密度、织制条件等有关,对织物的服用性能影响很大。

织物的尺寸与受力情况、温湿度条件有关,为使测量准确和条件统一,需将织物放在标准温湿度条件(温度20℃、65%相对湿度)下调湿,织物处于松弛状态。

在普通温湿度条件下测定时,需用修正方法修正。

织物的厚度用测厚仪测定。

YG141织物厚度仪是以压脚连于齿杆,通过一系列扇形齿板与齿轮而传动指针轴的一种装置。

刻度盘上每一刻度代表l/100mm。

为了校正指针的零点位置,可以将压脚下垫盘回转。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YG141织物厚度仪、纲尺、织物试样若干块

四、实验步骤

1、织物长度的测定

使织物处于松弛状态,至少24h后进行测定。

测定的位置:

对全幅织物,顺着离织物边1/4幅宽处进行测量,并做标记;对中间对折的织物,分别在织物的两幅半各顺着织物边与折叠线间约1/2部位上进行测量,并做标记。

每次测量精确到毫米。

2、织物宽度的测定

使织物处于松弛状态,至少24h后进行测定。

以接近相等的间隔(不超过10m)测量织物的幅宽,至少5次,求平均值。

测量位置至少离织物头尾端1m。

测量精确到毫米,计算精确到0.01cm,舍入到0.1cm。

3、织物厚度的测定

实验测试条件:

测量织物厚度时,压脚的面积尺寸根据织物预测厚度选用如下:

压脚面积(mm)

压脚直径(mm)

适用于织物厚度(mm)

50

7.98

1.60以下

100

11.28

2.26以下

500

25.22

5.04以下

1000

35.68

7.14以下

2500

56.43

11.29以下

5000

79.80

15.96以下

10000

112.84

22.57以下

织物厚度测定时施加压力可按材料技术条件规定或双方协议。

材料技术条件无规定时,各类织物施加压力推荐使用如下:

织物类型

压力推荐值cN/㎝2(gf/㎝2)

毯子、绒头织物(包括针织绒头织物)

2,5

针织物

10,20

粗纺毛织物

10,20

精纺毛织物

20,50

丝织物

20,50

棉织物

50,100

粗布、帆布类织物

100

各种织物测10次,求出平均数即为该块织物的厚度。

待加压时间30s(工厂常规试验采用5s)测取读数。

(1)、根据被测织物的要求,选定压脚面积、压重块和压重时间。

(2)、按测试需要,选定“连续”或“单次”。

(3)、按“电源”开关,开机。

(4)、调节厚度百分表的零位。

(5)、在压脚加压被测织物5秒或30秒后,读数指示灯自动亮,读出百分表上所示厚度值。

(6)、测厚完毕,取出被测织物,在压脚回至初始位置时,可关机

五、结果与讨论

1、记录原始数据并计算

2、为使织物厚度测准确,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二)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1、利用Y511织物密度镜,对织物单位长度的纱线根数进行测定,计算紧度,依此来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熟悉国家标准GB/T4668-1995《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2、掌握其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织物经纬密度是指织物纬向或经向单位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

一般以10cm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表示。

织物密度只能对纱线粗细相同的织物间进行比较。

紧度是用纱线特(支)数和密度求得的相对指标,藉此可对纱线粗细不同的织物间进行紧密程度的比较。

织物密度和紧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透气性、保暖性和耐磨性等物理机械指标。

因此在产品标准中对各种织物规定了不同的密度和紧度。

了解织物的紧度,可为设计或仿制新的织物品种提供依据,并为织物性质的理论计算提供参数。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Y511织物密度镜,织物试样若干块。

四、实验步骤

1、机织物的经纬纱密度用10厘米内的纱线数表示,检验密度时,把密度镜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进行,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五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五处。

2、将织物密度镜平放在织物上,织物密度镜的刻度尺沿经纱或纬纱方向。

3、左手按住织物密度镜,右手旋动调节旋纽,将织物密度镜上的刻度线与刻度尺的零点对准,将零点对准被测试样两根纱线的中间,移动放大镜头,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50毫米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50毫米中的纱线根数。

4、点数纱线根数时,迄点如在纱线的中心,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计,如不足0.5根的不计,0.25~0.75根作0.5根计,0.75根以上作1根计。

5、将测得5厘米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成10厘米长度内所含的纱线根数。

分别求出算术平均数,密度计算精确至0.01根。

6、紧度计算

在比较不同号数纱线构成的织物紧度时,常采用紧度指标,织物的紧度是指织物中纱线投影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之比值;紧度大说明织物比较紧密,紧度小则表示织物稀疏,紧度分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织物总紧度三种。

(1)、经向紧度(

):

经纱直径与两根经纱之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

(2)、纬向紧度(

):

纬纱直径与两根纬纱之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

(3)、总紧度(E):

织物中经纬纱所覆盖的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

——分别表示经纬纱的直径(毫米)

——分别表示织物经纬向密度(根/10厘米)

a、b——分别表示两根经纱或两根纬纱间的距离(毫米)

纱线的直径可由纱线号数求得:

——表示纱线的号数

——表示纱线的体积重量(毫克/毫米)

通常,

小于100,表示织物中纱线间存在空隙;

等于100,表示织物中纱线间无空隙,织物平面正好被纱线完全覆盖;

大于100,表示织物中纱线间有挤压,重叠现象,仍只能表示相当于E=100

五、结果与讨论

1、记录原始数据,计算紧度。

2、织物密度和紧度对织物性质有何关系?

(三)织物经、纬缩率和经、纬纱线特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利用捻度计和扭力天平,测定织物的经、纬向织缩率及经、纬纱线特数。

2、通过试验掌握测定织缩率和纱线特数的方法及计算,并了解在试验中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1、织物经纬缩率测定

织物因其组织,经,纬向密度,以及纱线的粗细及不匀,会影响纱线在织造后其长度弯曲程度的大小,纱线在织物内弯曲的程度通常用织缩率来表示。

它对纱线的用量、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织物的外观均有很大的影响。

织缩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μ=L1-L2/L1×100(%)

式中μ——织缩率(%);

L1——织物经向(纬向)纱线伸直后的长度(mm);

L2——织物经向(纬向)纱线在织物上的长度(织物长度)(mm)。

2、经纬纱线特数测定

纱线的线密度(细度)规定采用特克斯为单位。

特克斯是指1000米长纱线的重量(在公定回潮率下)。

Ntex=G/L×1000(特克斯)

G:

纱线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克数

L:

纱线长度米数

棉型纱线以往曾使用英制支数来表示纱线细度,毛纱线及毛型化纤纱线也曾使用公制支数作为线密度的计量单位,它们都有一定的计算方法,相互之间也可以换算。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Y331A型捻度试验机和扭力天平

机织物两种、米尺、剪刀、分解针、砝码等

四、实验步骤

l、织物经纬缩率测定

(1)徒手测定法

将纱线从织物中拨出,操作的可左手握住纱线的一端,右手用分解针将纱线从织物中轻轻地逐步拨出,但让纱尾右端暂时留在织物中,然后放下分解针,用镊子夹住纱线右端,将纱线

从织物中完全抽出,如图3-4。

给纱线以适当的张力,使纱线伸直而不产生伸长,用尺量取2个记号之间的长度(取作长度L1)。

根据10个读数的平均值,按上式算出织物的经向织缩率和纬向织缩率。

这种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但拉直纱线时所加的张力不易准确控制,张力太大会使纱线发生意外伸长,太小则纱线的屈曲不能伸直,所以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a.某些纤维的织物(如粘胶纤维)潮湿时极易伸长,在操作时要注意.

b.经过缩绒或刮绒的织物,应首先烧除样品表面的毛绒,然后用分解针仔细将所测纱线从织物内拨出。

对于某些捻度较少或强力很差的纱线,尤其要避免使纱线产生意外伸长

c.在拉出或拉直纱线时,不能使纱线发生退捻或加捻。

(2)张力测定法(负荷测定法)

纱线在一定范围的外力作用下,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近似地遵守胡克定律,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为纱线受到的负荷W,横坐标为纱线受力后的伸长变形值E,其关系可看作为一直线,在直线交横坐标于C点时,其外力为零,而图上相应的纱线伸长变形值为X,所以X的值为纱线从屈曲状态到完全伸直时所增加的长度,从织缩的概念可知:

X=L1-L2

式中,L1——织物经向(纬向)的纱线伸直后的长度(mm);

L2——织物经向(纬向)的纱线在织物上的长度(mm)。

在决定织缩时可由直线线段的两点进行推算。

今取点A(El、W1)和点B(E2、W2)使AB的延长线与横轴交于C点,则OC即为所求的纱线因织造而缩短的长度X,则由图3-5得X值:

X=E1W2–E2W1/W2-W1(mm)

所以,织缩率μ为:

μ=E1W2–E2W1/W2(100+E1)–W1(100+E2)

式中:

W1——第一次所加的负荷值(cN);

E1——第一次加负荷产生的伸长值(mm);

W2——第二次所加的负荷值(cN);

E2——第二次加负荷产生的伸长值(mm).

两次所加负荷的大小应适当,以使应力应变关系近似保持直线为原则,对于不同原材料的纱线负荷W2,可用下列经验公式决定:

棉纱(细于7tex)W1=0.75Ntex

棉纱(7tex以上)W1=0.20Ntex十4

化纤纱W1=0.50Ntex

式中:

Ntex——所测得的纱线特数;

W2——取W1的2.5倍。

根据上述原理张力测定法的步骤如下:

a.校正Y331型捻度试验机两夹头间的距离为100mm;

b.从织物经纬向各抽出经纬纱10根(纱线从织物中拨出的操作方法可参阅徒手测定法);

c.将取下的经纱(纬纱)1根,按记号固定在两夹头内;

d.在Y33l型捻度试验机的砝码盘内加以适当的重量,读取伸长值;再第二次加重量,并读取该时的伸长值(注意伸长值的单位)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时间对伸长值的影响,外力作用纱线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使纱线发发生蠕变,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外力作用于纱线时,不能有冲击现象;

e.将经纱或纬纱逐根进行同样方法的试验,并记录之;

f.根据试验结果,分别求出经、纬向的织缩率。

2、经纬纱线特数测定

(1)利用测定过织缩率的经纱(纬纱),将墨迹外的纱头剪去,把10根经纱(纬纱)合并,在扭力天平上称取重量。

(2)将余下的织物称重,测定织物的回潮率。

(3)计算在织物上100mm长的经纱(纬纱)在未织造前的自然伸直长度L:

L=10Ll=10(100十x)(mm)

或L=10L2/1-μ%(mm)

式中:

L1——经向(纬向)纱线伸直后的长度(mm);

L2——经向(纬向)纱线在织物上的长度(=100mm);

μ——织缩率(%).

(4)计算经纬纱线特数:

纱线特数=1000Gk/L

式中:

Gk——纱线的标准重量(mg);

L——在织物上1000mm长(10根100mm长)纱线的织前长度。

五、结果与讨论

1、计算经纬纱织缩率及经纬纱细度

2、分析试验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四)织物拉伸断裂强力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的试验方法,熟悉国家标准GB/T3923.1-1997《织物拉伸性能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2、掌握各指标意义,了解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因素。

二、实验原理

拉伸断裂强力试验一般适用于机械性质具有各向异性、变形能力较小的制品。

作拉伸断裂强力试验时,试条的尺寸及其夹持方法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

常用的试条及其夹持方法有:

(a)扯边纱条样法、(b)剪切条样法及(c)抓样法。

扯边纱条样法试验结果不匀率较小,用布节约。

抓样法试样准备较容易,快速,试验状态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但所得强力,伸长值略高。

剪切条样法一般用于不易插边纱的织物,如缩绒织物、毡品、非织造布及涂层织品等。

我国标准规定采用扯边纱条样法。

如果试样是针织物,由于拉伸过程中线圈的转移,变形较大,往往导致非拉伸方向的显著收缩,使试样在钳口处所产生的剪切应力特别集中,造成多数试条在钳口附近断裂,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采用梯形试条或环形试条。

试条的工作长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一般随着试样工作长度的增加,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

标准中规定:

一般织物为20cm,针织物和毛织物为10cm。

特别需要时可自行规定,但所有试样必须统一。

织物的拉伸断裂性能常采用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表示。

如果试验是在附有绘图装置的织物强力仪上进行时,可得到织物的梯形的拉伸曲线,在拉伸曲线上,可以求得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两项指标,同时还可了解到织物在整个受力过程中强伸度的变化和断裂过程。

本试验采用YG026A型电子织物强力机,属于等速伸长强力试验机。

符合GB/T3923-1997《织物拉伸性能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标准。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YG026A型电子织物强力机,长度为33cm全幅织物试样一块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开机预热20~30min。

2.准备试样:

根据测试标准裁剪试样,试样的长度方向应平行于织物的经向或纬向,织物经向和纬向各裁剪5块试样。

每块经向试样不包含相同的纬纱,每块纬向试样不包含相同的经纱。

试样长度约35cm,剪裁成宽6cm,扯去纱边使之成为5cm。

3.按“复位”键,根据测试标准设置好试验参数:

测试方式、夹持距离10cm或20cm、拉伸速度、测试次数。

4.按“点动下降键”调整上下夹钳间的隔距。

注意不要让上下夹钳相撞,以免损坏上夹钳上的力传感器。

5.夹装试样:

先将试样一端夹紧在上夹钳中心位置,然后将试样另一端放入下夹钳中心位置,并在预张力作用下伸直,再紧固下夹钳。

6.按“试验键”进行测试,上夹钳上升,拉伸试样至断裂,数码管将显示该次的测试数据(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也可打印出该次测试数据。

若在测试过程中出现异常(如试样断裂在夹持器附近等),可按“删除”键,系统将删除该次试验。

7.一次拉伸测试结束后,下夹钳自动复位,重复5、6步骤操作,直至完成规定的试样测试数,系统将自动完成所有的计算功能,打印出完整的测试报告。

8.测试结束,关闭电源开关。

五、结果与讨论

1、记录原始数据并计算

(五)织物折皱弹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YG541织物折皱弹性试验仪的基本原理,掌握试验方法。

熟悉国家标准GB/T3819-1997《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回复角法》。

2.掌握其在织物风格中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织物在使用中如果产生折皱,就会影响其外观性能。

抗皱性是指织物在使用中抵抗起皱以及折皱容易回复的性能。

通常用折皱回复角表示织物的折皱回复能力。

折皱回复角是指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被折叠,卸去折痕负荷后经过一定时间,两翼之间所形成的角度。

织物的抗皱性与纤维的弹性、纱线的细度、捻度、织物的组织结构、密度等因素有关。

纤维在干、湿态下的拉伸弹性恢复率大、初始模量较高,则织物的抗皱性较好。

纤维的几何形态尺寸特别是细度也将影响织物的抗皱性,较粗的纤维抗皱性较好。

此外,纱线经过树脂整理,分子链之间形成交键,提高了纤维的初始模量与拉伸变形恢复能力,因而提高了织物的抗皱性。

织物经过染整加工、热定型后,也可改善其抗皱性。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YG541B织物折皱弹性仪,织物试样一块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总电源开关,将试验翻板推倒,贴在小电磁铁上,此时翻板处在水平位置。

2.按规定划样,划样时,样板的上下边缘应沿经纬组织方向,防止歪斜。

将剪好的试样,按五经、五纬的顺序,把试样的固定翼装入夹内,使试样的折叠线与试样夹的折叠标记线重合,再用手柄沿折叠线对折试样(不要在折叠处施加任何压力),并放上透明压板。

3.揿工作按钮,电动机启动。

此时10只重锤每隔15s,按程序压在每只试样翻板的透明压板上,加压重量为10N。

4.当试样承压时间达到规定的时间5min时,仪器发出报警声,鸣示做好测量试样回复角的准备工作。

5.加压时间一到,投影仪灯亮,试样翻板依次释重后抬起。

此时应迅速将投影仪移至第一只翻板位置上,用测角装置依次测量10只试样的急弹性回复角,读数一定要等相应的指示灯亮时才能记录,读至临近1°。

如果回复翼有轻微的卷曲或扭转,以其根部挺直部位的中心线为基准。

6.释重后5min,仪器再发出报警声,按同样方法测量试样的缓弹性回复角。

7.当仪器左侧的指示灯亮时,说明试验完成,重复以上操作,一种试样测完15个经向和15个纬向试样。

8.测试结束,关机。

五、结果与讨论

1、记录各急、缓弹性回复角数据

2、急弹性数据提供参考用,计算经向平均缓弹性回复角和纬向缓弹性回复角,两者之和反映织物的抗折皱弹性。

3、测定织物折皱回复角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实验二/三、棉和涤/棉织物退浆及退浆率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退浆的意义、作用。

2、掌握酶退浆、碱退浆、氧化剂退浆原理。

3、了解每种退浆方法的工艺处方、流程及优缺点

4、了解棉织物经退浆后退浆率的测定方法

5、掌握高氯酸法测定退浆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退浆的意义

棉布在织造前,为了降低经纱断头率,对经纱上浆。

浆料薄膜包住了经纱表面,影响了织物的渗透性能,阻碍染料等化学药品与纤维接触,增加煮练与漂白工艺负担。

退浆能去除坯布经纱上的浆料,同时也能部分去除原棉上的天然杂质。

目前棉织物所用浆料主要是淀粉。

淀粉浆的去除,可采用酶退浆、碱退浆和碱酸退浆。

2、退浆机理

(1)酶退浆

酶:

酶是具有特异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酶的催化作用专一性很强,需要选择。

每种酶都有最佳温度和最佳pH值。

退浆机理:

淀粉大分子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甙键断裂,分子量迅速下降,先生成水溶性较大的糊精,然后生成水溶性更大的麦芽糖和葡萄糖。

(2)碱退浆

浆料在热碱中先发生溶胀,从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与纤维粘着变松,再经机械作用,从织物上脱落下来。

它适合于一切天然浆料和化学浆料。

(3)氧化剂退浆

将浆料氧化降解,增加水溶性,减小洗液的粘稠性。

3、评价

退浆率是评价退浆效果的有效方法,织物退浆率的测定有重量法、水解法、以及高氯酸法等。

(1)重量法:

比较退浆前后试样的重量以求得退浆率。

(2)水解法:

用稀酸或酶使淀粉初步水解,溶于水中,再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用碘量法测定退浆前后试样上淀粉水解产物的含量以求得退浆率。

(3)高氯酸法:

高氯酸溶液能溶解淀粉,织物上的淀粉可用高氯酸水溶液浸渍而溶于水中,加入醋酸、碘化钾和碘酸钾溶液后,生成蓝色络合物。

此络合物水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中λmax为620nm,当淀粉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因此,可用比色法测定织物上淀粉含量。

分别测出坯布和退浆后试样上的含浆量,就可计算出退浆率。

4、几个概念

(1)轧余率(轧液率%):

经轧液机轧后织物含液量对于干布重量的百分比

=(织物轧液后重量–干布重量)/干布重量×100%

(2)退浆率

=(坯布含淀粉率-退浆后试样含淀粉率)/坯布含淀粉率x100%

(3)含淀粉率

=(织物上淀粉的重量/织物的重量)x100%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1、退浆工艺(实验二)

(1)棉坯布经向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