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校本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858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六上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六上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六上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六上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校本课程教案.docx

《六上校本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校本课程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上校本课程教案.docx

六上校本课程教案

2015—2016年六年级校本课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学校持续发展目标,把读书活动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

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校本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季节和时令选择相应授课内容。

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三、课程内容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日常交往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现将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教学内容:

1、腾飞吧!

祖国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自信,我们腾飞的翅膀

3、让勤奋成为理想腾飞的翅膀

4.扬起自信的风帆

5.歌曲《飞得更高》

6.青少年需要自尊自信

7.让自己更快乐

8.面对考试,你紧张吗?

9.学习的磁石

10.在竞争中进步

11、擦亮你的眼睛

12、与网共舞

13、做负责任的好少年

14、成长的轨迹

15、学会保护自己

16、让我和你交朋友

四、课程实施及建议:

1、课程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  小组交流  汇报表演  师生评价

2、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3、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

4、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或根据需要而定

五、具体目标:

1、制定校本计划(包括阅读目标、内容、措施、考评学生方法),写在教案扉页上。

2、要求学生将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写在读书积累扉页上。

3、了解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树立“帮助他人心里乐”的观念,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4、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5、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自律,建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第1课  让自己更快乐

学习目标:

1、了解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积极情绪,建立“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和“情绪是可以调节的”的信念。

3、树立“帮助他人心里乐”的观念,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活动形式】小品表演、讨论。

【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事先编排小品。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主题

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少事情,有的是让我们感到开心,有的是让我们感到伤心,那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哪些事让你感到开心,哪些事让你感到伤心的。

生1:

妈妈帮我过生日时我很开心。

生2:

我或者丢了钱,或者被人打我会很伤心。

生3:

考试考好我会感到很开心。

师:

刚才我们大家说了许多开心以及伤心难过的事,伤心难过和开心都是我们的什么?

生:

都是我们的情绪。

(点评:

由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自然地导入主题,并注意到情绪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从而为下面活动作好了铺垫。

二、小品表演,分组讨论

师:

对了,都是我们的情绪,那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请大家观看小品。

(由两个学生表演小品:

小华:

“我们刚刚上完体育课,瞧我们满头大汗。

”小伟:

“我也是,真是又渴又累。

”小华:

“哈哈!

我的桌子上还有半杯水呢?

太好了!

”咕嘟咕嘟喝下去。

小伟:

“唉,怎么只剩半杯水?

”也咕嘟喝下去。

师:

现在老师要请大家思考讨论黑板上的三个问题,并记录:

问题1:

对于这半杯水,小华和小伟分别表现的情绪是怎样?

问题2:

小伟和小华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问题3:

你明白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吗?

(学生分组讨论。

师:

现在每组请一位同学发言,把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生(小组1):

问题1-小华高兴,小伟很挑剔。

问题2-每个人的思维不同。

问题3-情绪的产生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生(小组2):

问题1-小华的情绪很高兴,觉得无所谓,小伟很难过,不满意。

问题2-因为人有不同思想所以有不同的情绪。

问题3-情绪是人的思想产生的。

生(小组3):

问题1-小华、小伟的情绪一个乐观状态,一个悲观状态。

问题2-因为他们的性格和想法不同。

问题3-在心情的变化下情绪产生了。

生(小组4):

问题1-小华和小伟的情绪都不一样,小华很高兴,小伟很伤心。

问题2-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喜怒哀乐,小华觉得这半杯水己经足够了,小伟水量比较大,觉得半杯水不够,所以不高兴。

问题3-情绪的产生是由每个人的感想都不一样所以会有不同的情绪。

生(小组5):

问题1-小华想有水喝就好,不管那么多,很高兴,小伟想只有半杯水,太少不解渴,感到很不开心。

问题2-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人的看法。

问题3-情绪是由心里的感想而产生的。

师(小结):

刚才每一组的同学都认真地讨论,并且发言都很好。

小华和小伟由于想法、感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情绪,也就是说想法产生了情绪。

那么,是先有想法还是先有情绪呢?

生:

先有想法。

师:

对了,是先有想法,想法控制情绪。

师:

有时我们遇到不开心事,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让自己更快乐呢?

生:

换个想法。

(换个角度想)

(点评:

使用小品表演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情绪体验。

通过对小华和小伟对同一事件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原因的探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情绪的产生与个体对事件的不同评价(想法)有关。

三、尝试助人,改变想法

师:

当我们不开心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那么快乐就自然来。

下面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帮助一些不快乐的人,让他们换个想法,也快乐起来。

请同学们先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

同学们都讨论完了,现在我们听听同学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首先我们来帮助第一个不快乐的人:

A同学被老师批评,他连着几天闷闷不乐。

生(小组1):

A同学想只要知错就好,天才也有错误的时候,不要把一时的错误放在心上。

师:

其他组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小组2):

只要改正缺点,下不为例,争取下次让老师表扬。

生(小组3):

A同学可以去逛逛街解解闷。

师:

你们觉得第3组同学的帮助是换个想法吗?

生:

不是,是做法。

师:

虽然第三组的方法也不错,但不是换个想法,而是做法。

师:

下面我们来帮助第二位不快乐的人:

B同学的语文测试成绩只有55分,她难过极了。

生(小组1):

不要灰心,下次努力就好。

生(小组2):

不要只是灰心,要想一下错在哪里,下一次考试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生(小组3):

我觉得应该想下次考好。

师:

一起看看第三位同学为什么不快乐,C同学错拿了D同学的本子,D同学知道后大发脾气。

生(小组1):

C同学告诉D同学不是故意的。

生(小组2):

C同学错拿了D同学的本子,D同学不应该大发脾气,应该讲明,然后交换本子。

师:

是谁不开心?

(生说D同学),所以我们应该帮D同学换个角度想,刚才第一组是换个角度想吗?

生:

不是,是做法。

生(小组3):

我觉得应该想:

算了,下次请他改正。

生(小组4):

可以让C同学跟D同学解释,D同学就不会生气。

生(小组5):

D同学应该理解C同学,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每件事都发脾气,那么这个班就不是优秀班级了。

师:

大家觉得第5组的想法怎么样?

生(鼓掌):

好!

师:

为什么?

生1:

我觉得第5组较好,因为D同学想到优秀班级。

师:

为什么优秀班级就不能发脾气呢?

生2:

因为优秀班级的学生是不乱发脾气。

师:

说得很好,因为优秀班级的学生不乱发脾气,也就是能宽容别人。

大家还有觉得哪组的想法较好?

生3:

我认为第3组的想法较好,因为我觉得他不计较。

师:

接着我们来帮助这对老夫妻,让他们换个想法,也快乐起来。

生(小组1):

我觉得他们不管是晴天和雨天,他们都要为生意好的女儿高兴。

生(小组2):

他们应该高兴,他们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应该高兴,因为晴天小女儿有生意,雨天大女儿又有生意,这样晴天与雨天都该高兴。

生(小组3):

下雨天,大女儿有生意,二女儿没有生意,等晴天二女儿有生意,所以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有生意。

师:

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有生意吗?

生(小组4):

可以让老夫妻想无论是晴天和雨天,自己的女儿都会有生意可赚,这样老夫妻就不会病倒了。

生(小组5):

该雨天替大女儿高兴,晴天替二女儿高兴,因为他们无论哪一天都有女儿会有生意做。

师:

刚才我们大家都帮助他们换个想法,让他们开心起来,那如果是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换个角度想,快乐自然来。

(点评:

通过尝试帮助一些不快乐的人,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活动的效果。

学生在帮助别人换个想法快乐起来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帮助自己。

四、探讨方法,学会宣泄

师:

可能有的同学也许会说,假如我换个角度想,还是不开心,心里特别难受,我应该怎么办呢?

生1:

发泄。

师:

对了,当心理特别难受时,大家可以进行情绪宣泄。

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宣泄。

生1:

告诉爸爸妈妈。

师:

对了,不仅可以告诉爸爸、妈妈,还可以告诉你的同学、朋友等,所以,第一种宣泄的方式:

倾诉。

生2:

当我不开心时摔东西。

师:

大家赞同这种宣泄方式吗?

生3:

这种方式不好,因为如果把贵重的东西摔坏了,爸爸妈妈会生气。

师:

你们认同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生(全体):

认同。

师:

所以这种摔东西的宣泄方式是不可取的。

生:

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一张纸上,做成小船放在水里。

生:

还可以埋在地下。

师:

就是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那么第二种的宣泄方式就是写日记或写在纸上。

如果担心被人发现,你还可以写完后撕了或烧掉。

生:

痛哭一场。

生:

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

师:

对了,所以第三种宣泄的方式:

可以痛哭一场或大声呐喊。

生:

去打电脑游戏。

生:

去踢球。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是去做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转移注意力,这是第四种的宣泄方式。

生:

到街上大吃大喝。

师:

大家觉得这种宣泄方式如何?

生:

不好,会拉肚子。

师:

暴饮暴食有损身体健康,因此大家最好尽量不用这种宣泄方式。

师:

如果同学们以后发现你认为好的情绪宣泄方式,可以与大家互相交流。

通过这节课大家都知道当自己不快乐时,可以换个角度想,或进行情绪宣泄,让自己更快乐。

(总结:

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各种方法的探讨及其应用这是一次活动所无法完成的。

因此,在引导学生探讨各种宣泄方式的基础上,将活动延伸到课后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第2课,面对考试,你紧张吗?

【学习目的】

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理论分析】

考试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情,过度紧张是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遇到考试情绪高度紧张,心慌,胸闷,头昏,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有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手指震颤,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甚至昏厥等。

对考试漠不关心,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是目前某些小学生对待考试的不正常心理,同样应帮助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视。

【教学过程】

1、做游戏,初步体验

⑴师述: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过平地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独木桥)

⑵述:

让独木桥升高些。

我们再过一次桥。

(学生过升高的独木桥)

⑶让同学们谈体会,述:

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同感受?

⑷小结

第一次过桥,大家很顺利地过了,第二次过桥,独木桥升高了,有的同学紧张得心乱跳,还有的同学的脚也在发抖,因为大家都害怕掉进河里,越紧张,越容易掉进河里。

由于大家过度紧张,因此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

2、引导学生:

师述:

其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也非常紧张。

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乱跳,就是现在我也有些紧张,这是非常正常的。

⑴问:

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

出示:

考试。

⑵问:

你们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

⑶让同学们讨论:

(4人一组)

⑷交流,你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

(自由谈)

同学们说:

a、考试前,睡不好觉,整天担心

b、考试前就想去小便

c、考试前拿到考卷心里怦怦乱跳

d、答卷时有时看错题

e、有时漏做题,心里烦恼极了。

⑸出示图片

⑹过渡:

对,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由于过度的紧张影响了你们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了同学们的成绩,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3、我们怎样克服这些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两种途径:

*一是自我调节

⑴老师介绍:

有三种减轻紧张情绪的简便技术。

出示:

A、迅速同时拉紧缩所有的肌肉,然后立即解除,紧张,反复多次。

B、把练习的重心放在呼吸上,做6次慢速的深呼吸,想象所有的紧张随着呼吸离开了肌体。

C、自我暗示:

“冷静,放松”并与深呼吸协调进行。

⑵做自我调节操

放轻音乐闭上眼睛,松松头颈,松松肩

操练时身体要放松,闭目,呼气和吸气要充分

*二是什么?

⑴听故事,明理

A、放录音,听故事(故事内容略)

B、讨论:

演说家采取什么方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

C、小结,过渡

蒙悉尼斯第一次演讲时特别紧张,结果影响了他们演讲,被别人赶了下台,第二次演讲时,由于他一次次练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格外自信,他克服了过度紧张的情绪,博得观众的喝彩,同学们,你们看,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多么重要

⑵那么,我们怎样在考试期间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A、注意学习生活节奏。

B、学会自我调节。

C、考试增加自信心。

⑶正确指导

出示:

A、复习时的重点:

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及时补习生疏的地方。

B、看看自己整理的图表,笔记,考卷等。

C、检查考试必备的学习用品,保证充足睡眠。

D、比平时提前半小时起床,吃好早饭,检查所带学习用品,信心百倍走向考场。

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

F、预备铃响后,休息一会,或闭目养神保证头脑清醒。

4、小结: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克服紧张情绪。

5、实践:

“做个小记者”

用学到的方法,采访身边老师,并谈谈体会。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克服过度紧张情绪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用学到的方法,在学习中进行尝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潜能。

第3课 学习的磁石

学习目标:

1、了解兴趣的作用

2、初步掌握培养兴趣的方法。

3、学会快乐地、有兴趣地学习。

学习准备:

名人名言 名人故事 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

一、故事说名人

⑴听老师讲故事。

“昆虫通”法布尔 和 波兰的女儿玛丽.居里”。

⑵你对他们有更深的了解吗?

⑶你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探求成才路,

⑴你知道哪些名人也是从小时候的兴趣走向成功的?

⑵在我们身边,你发现谁有哪方面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⑶学生说说自己身上的兴趣故事及收获。

三、调查你我他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听到有些同学,他们常抱怨与质疑地指着课本说:

“为什么我非要学习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呢”“而且,我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每当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我就会和他们讲上面的这则故事。

在我们这些同学中又有多么人对学习感兴趣呢,一起来看看我们课前的调查结果吧!

(课件展示)

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有______人(师:

请继续保持)

学习兴趣一般的有______人(师:

看来这些同学还应进改善了)

有厌学倾向的有______人(师:

要制定对策,迎头赶上了)

四、心灵碰碰车

⑴、看来我们班喜欢学习的人不少,不喜欢学习的也有,能跟同伴们说说你的理由?

请小组长组织好记录员分别做好记录。

小组讨论和交流

⑵、各小组代表跟全班同学交流。

五、心灵聚论坛

⒈小品表演:

《厌学》

人物:

姐姐,弟弟,弟弟的同学

道具准备:

一副课桌椅,作业本,笔

(布景弟弟边做边玩,姐姐走了过来。

姐:

弟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弟:

姐,你烦不烦,我觉得读书没有太大的用处,老爸没读多少书不是照样赚大钱吗?

你也不必太用功,马马虎虎能应付应付老师就行了。

姐:

我才不要像你这样子呢!

我觉得学校里的生活很有趣,而且每当我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会很快乐。

校园是我的乐园,是心灵成长的花园。

弟:

(情绪低沉地)我也曾努力过了,但都没有取得好成绩,而且学习压力很大,每天不是做作业,就是考试,我都不知怎么办才好,烦死了。

姐:

这你就不懂了,学习哪有一帆风顺的,有困难,有竞争,才有乐趣。

我喜欢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喜欢在磨练中快乐成长。

那感觉真妙啊!

(陶醉的样子)

同学:

(蹦蹦跳跳地进来)HELLO,你们姐弟俩在讨论什么?

弟:

我姐又在罗嗦我要好好学习。

同学:

我也讨厌学习,从进小学开始成绩就很差,我也曾努力过,但失败了,真是无奈,只好混一天是一天。

弟:

哇噻,找到知音了。

同学:

走,我们去玩吧!

(高兴地走了)

姐:

(生气地说不出话来)你们……你们……这怎么行呢?

(沉思一会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帮帮他们吧!

2、讨论交流,给厌学开处方。

师:

是啊,讨厌学习怎么会取得好成绩?

我们帮帮他们吧!

现在就请各组成立一个会诊小组,一起想想法子,给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开个处方,让他们能喜欢上学习,跟学习做好朋友。

把它写在处方单上。

小医生们,开始商量商量吧!

3、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投影各组所开处方单)

4、心灵启迪

师:

你认为-------组开的处方最有特色的是什么?

你认为-------组开的处方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5、小贴士

老师这边也给厌学的同学准备了一剂处方,请看:

(课件展示:

口服:

兴趣“胶囊”若干,意志“药丸”1个,理智“灵丹”2颗,心平气和“含片”1包,合作“维生素”,议论“冲剂”,思考乐“颗粒”。

长期服用,终身受用。

外用:

虚心“喷剂”1支,动脑“药膏”1盒。

工具:

上进“相通包”,学习“小天地”,情绪“测压计”。

7、小结

我们已经为厌学的同学想了几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开好了处方,同学们回去可以试试。

请大家记住:

需要克服厌学情绪,并付之于实际行动,才能取得好成绩。

只要满怀兴趣、充满信心地学习的,就一定能成功!

六、心灵俱乐部

缓解压力小活动

七、鸡汤润心灵

师:

活动结束之前,老师特地熬制了一锅心灵鸡汤送给大家补补身体,希望你们喝下鸡汤后更热情地迎接学习。

良好的态度决定一切。

克服厌学的情绪,关键靠你的努力。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

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

第4课 在竞争中进步

学习目的:

1、认识合理的竞争、高尚的竞争,了解竞争的意义。

2、掌握竞争的方法。

3、培养与人与己的竞争意识,懂得竞争需要实力,没有实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会在竞争中失败。

主题分析:

学生在竞争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正当的想法和举动,这将会阻碍他们的前进,结果是既害人又害己。

教师要教育他们只有增强自己的实力进行正当的公平竞争,这样才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与进步。

活动准备:

事先设计的有关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片段:

录像镜头一:

(1)班的学生看到五

(2)班在卫生竞赛中得满分,趁人不备,在他们的包干区内丢下几张小纸屑。

镜头二:

(1)班的代表欣喜地接过少先队大队部颁发的卫生流动红旗。

1、学生自由讨论目击镜头。

2、教师小结:

从刚才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五

(1)班那位同学的做法是不对的,这种行为损人利己。

二、评一评:

下列这些竞争的方法对吗?

1、小明学习成绩不好,邻居小强学习用功,成绩优异,小明经常去找去找小强玩,还把小强带到家里打游戏机,小强的学习退步了。

2、考试中,红红为了超过好友方芳,事先准备一些答案抄在小纸上。

3、在学校组织的抽测比赛中,中队长作主把其中两个差生换成了别人,获得了比赛的优胜。

4、应用题竞赛场上,陈川轻松地解答完前面的题目,可在解答最后一题时遇到了麻烦,急得他脸上直冒汗。

“不,我一定要解出来,否则我赢不了俞悦。

”于是,他把头伸向了旁边那位同学……

教师小结:

用不正当的方法进行的竞争是不公平的,即使赢得了胜利,也是不光彩的,这一行为损人又害己,我们千万不能学。

三、学习奥运会举重运动员占旭刚的事迹。

教师小结:

举重比赛最能体现公平竞争这一原则,此类比赛都在同一个重量级的运动员之间举行,占旭刚叔叔能连续在两届奥运会举重比赛中勇夺金牌,靠的就是自己的实力。

四、学习林巧稚的故事,讨论你觉得他这样做值得吗?

五、简述校园之星评比活动规则,写写自己的竞争计划书。

六、送你一句话:

正确地估量自己,凭实力去参与竞争。

七、小实践:

1、举行小组扳手腕比赛,测一测自己的力量。

2、休息日去人才市场走一走,写一篇日记。

第5课 擦亮你的眼睛

学习目标:

1、明确明辨是非的重要性,会辨析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对与错,做到知行一致。

2、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正确选择。

3、懂得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思考,明辨是非,按正确的认识去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教学要点:

1.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思考,辨别是非,然后按正确的认识去行动。

2.我们少年儿童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辨别是非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录音带、小黑板。

2.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A了解课文内容;B搜集一些分辨是非的材料。

课型:

以明理为主。

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六年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宽,对一些事情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也有自己的见解,对自己周围的是非、善恶、美丑有自己的看法。

但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及在家庭中老人的溺爱。

他们往往对正确与错误的东西有时模棱两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实际,切中要害,使学生明白:

分清是非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宋庆龄奶奶的一段话:

要学会在这个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世界上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2.学生读这段话并回答教师提问:

谁能说出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答出:

世界上的事是复杂的,要学会明辨是非。

3.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情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辨别是非,然后按正确的认识去做。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一次关于压岁钱的讨论会。

(板书课题:

辨别是非)

二、学文明理

1.结合投影教师主讲教材故事。

2.用幻灯出示思考题。

3.结合思考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4.检查学生讨论情况,师生共议,讨论思考题。

⑴你认为许衡心中的“主”是什么?

⑵衡量是非的标准是什么?

⑶你能举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分清是非的重要性吗?

这是一个是非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使同学们对正确的做法与错误的做法有了识别能力,认识了辨别是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