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谈骨气》开明版知识精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4751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谈骨气》开明版知识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谈骨气》开明版知识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谈骨气》开明版知识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谈骨气》开明版知识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谈骨气》开明版知识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谈骨气》开明版知识精讲.docx

《九年级语文《谈骨气》开明版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谈骨气》开明版知识精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谈骨气》开明版知识精讲.docx

九年级语文《谈骨气》开明版知识精讲

初三语文《谈骨气》开明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谈骨气》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教育学生学习前辈的英雄气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

2.复习议论文的论点知识:

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议论文的论点知识,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学习议论文的论据知识:

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用典型事例作论据,从不同角度证明论点的方法。

三.新课讲解:

1.字

(1)识记:

淫(yín)丞(chéng)嗟(jiē)吆(yāo)

拘(jū)禄(lù)贱(jiàn)

(2)运用:

拘禄贱

2.词语

(1)理解: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他动摇。

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官。

高官厚禄——做大官,享受丰厚的俸禄。

汗青——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

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

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站起来,形容非常激愤。

施舍——把财物送给穷人或出家人。

在课文中此词有贬义。

(2)运用:

骨气气概坚定不移大声疾呼宁可屈服

3.介绍作者和课文写作背景

作者吴晗,生于1909年,浙江义乌人,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把他关进监狱,进行百般摧残和折磨,但他大义凛然,宁折不弯,表现了革命者刚直不阿的骨气。

1969年10月11日含冤逝世。

本文写于1961年,当时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吴晗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先人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做有骨气的人,去克服困难,奋勇前进,撰写了这篇杂文。

4.课文分析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句话有三个作用。

第一,使中心论点明确,突出,一目了然。

第二,开篇点题。

第三,限定了本文议论“骨气”的范畴——只谈“我们中国人”的“骨气”。

“我们”二字带有一种亲切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2段谈什么叫做“有骨气”。

“骨气”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指一种刚强不屈的气概。

而什么叫做“有骨气”,就似乎很难阐述清楚。

作者因此并不单刀直入地去做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而是巧妙地采用了大思想家孟子的“几句很好的话”,先从谈论何谓“大丈夫”入手,逐步说明什么叫做“有骨气”。

所谓“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继而再用这三种大丈夫的英雄气概为“有骨气”做出精辟的诠释。

这一笔又恰到好处地点明了本文命题的意义之所在,为下文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全面展开论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孟子的这三句话可以看作是全篇的“纲”,它贯穿于文章的始终,使三个论据显得十分有力,论证的条理清晰可辨,因而令人信服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第3段,作者纵观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点明“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把“有骨气”上升到民族传统精神的高度来议论,使中心论点具有不可辩驳、锐不可当的气势。

综上所述,开头第一部分做到了紧扣文题,理清概念,蓄足气势.为下文展开论证做了必要而又充足的准备。

第二部分(4—9)作者选用三个典型事例,通过例证法,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4段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段虽小,却能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谨。

一丝不苟。

论证的语言非常周密恰当,既把握住了论点的准确性,又把握住了使用论据的原则性。

第5段至第9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以三个有骨气的人的典型事例为论据,采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

第一个论据(5—6)作者选用了南宋名将文天祥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典型事例。

第5段用的是夹叙夹议的方法。

先简叙事实:

在元军破城攻入的危急关头,南宋丞相文天祥率众坚决抵抗;不幸战败被俘,文天祥大义凛然,忠贞不贰,面对敌人的劝降,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句后,作者紧接引发了关于“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的一点议论,自问自答。

这是作者对人生价值观的阐释,是对文天祥“丹心一片,永垂青史”的赞颂,是对读者的启发和引导。

由于作者及时穿插了议论,并恰当地运用了设问句式,使文章的语言论辩性很强,极富说服力。

最后讲述了故事的结局:

文天祥在阴湿的地牢里,受尽折磨,坚决拒绝高官厚禄的收买,慷慨就义。

第6段是对第5段的概括、补充和小结。

第1句是这样写的: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这就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本意:

文天祥不仅“富贵不淫”,而且“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集大丈夫气概于一身的英雄典范。

第2句不仅补充介绍了文天祥的另一首名诗《正气歌》,并且再次赞颂了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正气歌》,再一次证明文天祥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有骨气的民族英雄。

第一个论据可看作是三个论据中的主要论据,是重点部分的重点。

第二个论据(7—8)作者选用了一个流传千百年的故事,一个穷人“贫贱不能移”的典型事例。

先简述故事的梗概:

中国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也决不吃嗟来之食。

然后予以论证:

论证过程分三步完成。

首先,稍加评论:

这则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接着进行分析:

为什么那位穷人不肯吃嗟来之食?

第一,看别人的脸色吃舍来的饭,“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第二,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最后阐明观点: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

为了突出和强化中心论点,作者又单独成段,添上一笔: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直截了当地用事实支持中心论点,论证有力,观点鲜明,说理性强。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句话具有双关语的语言特色。

从字面上看,“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那个古代中国人的骨气。

从内涵来理解,是赞颂了60年代初期,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国人民决不向超级大国低头的英雄气概。

由于作者充分使用了论据,加之以很强的语言表现力,因而使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意义。

第三个论据(9)作者引述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事迹,一个“威武不能屈”的典型实例。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用作论据的内容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事实论据——闻一多的动人事迹;另一部分是毛泽东同志的评论,对事实进行佐证,而作者的评论只有段末最后一句话。

这段的论证采用了先叙后议,以叙为主的方法。

在叙述中又用了倒叙的顺序。

先叙结果: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再叙面对国民党的暗杀,面对死亡时闻一多的英雄气概:

“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坚信“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

这样安排材料的顺序,可以使论据本身说服力更强,文章更具感染力。

叙述事实之后,作者直接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论述作为依据:

“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综上所述,纵观第二部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用的三个证据包容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个人物形象代表了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从古代文官武将到现代知识分子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三个论据分别围绕孟子说的三个方面阐述了论点。

他们都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充分地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表明坚定的信念。

【模拟试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事迹被俘丞相吆喝淫

劝告疾呼嗟拘囚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晗(hán)汲取(xī)威胁(xíe)

B.贫贱(jiàn)隐蔽(bì)俸禄(lù)

C.痛斥(chì)已后(yǐ)衣袂(mèi)

D.暂时(zàn)抗拒(jù)折磨(muó)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慨,有自己的骨气。

B.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刻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C.看你那幅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D.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3.下列多音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骨头(gǔ)骨干(gǔ)骨气(gú)骨碌(gū)

B.施舍(shě)宿舍(shě)寒舍(shè)舍命(shě)

C.投降(xiáng)降服(xiáng)降临(jiàng)降级(jiàng)

D.折服(zhé)折本(zhé)折腾(zhē)折耗(zhé)

4.下列加点字在词语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移:

坚定不移移风易俗贫贱不能移

B.疾:

大声疾呼疾风劲草痛心疾首

C.案:

拍案而起伏案疾书有案可查

D.畏:

畏首畏尾望而生畏后生可畏

5.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扎特使我觉得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

左右逢源:

这里指欣赏音乐时的一种和谐状态。

B.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横眉怒对:

形容神情强硬。

C.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古时记事用竹简,采来青竹后,用火烤使竹板冒出水分。

D.要想人类生活美好,那只有自强自救,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

比喻事先作好准备。

6.下列加点词语中感情色彩不同的一项是:

()

A.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

B.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C.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D.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

7.选出加点处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对于从小任性惯了的孩子,培养对别人体谅、宽容的美德显得格外重要,否则,走向社会便可能四处碰壁,徒增烦恼。

B.不管你承不承认,以致连一些中学生自己都承认,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强的。

C.欣赏大自然或者读写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D.除非身体实在支持不住了,他才会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8.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

B.小王做错了事,有点心虚,真可谓虚怀若谷。

C.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有创新精神。

D.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提高技艺。

9.按顺序依次填写词语。

()

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科学的理论人,以正确的舆论人,以高尚的精神人,以优秀的作品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A.塑造B.引导C.武装D.鼓舞

10.根据表达的要求,选出句子空缺处应填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到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

(1)你这样对待自己的同胞,可真是_____呀!

(表达嘲讽的语气)

A.为富不仁B.宽厚仁慈C.心狠手辣D.令人失望

(2)这次会议的_______,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表达赞扬的语气)

A.成果B.结果C.后果D.结局

11.下列句中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

”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B.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C.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

D.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下列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骨气高度赞扬革命传统

B.快死了具体含义动人事迹

C.做大官抗拒压迫更加努力

D.吓不倒收买不了贫穷困苦

13.下列句子属于复句的一项是:

()

A.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

B.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C.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D.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14.提取句子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

A.我们有骨气。

B.祖先有骨气。

C.我们祖先有意义。

D.事迹有意义。

1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

B.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这就是骨气。

C.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文天祥选择了后者。

D.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16.选择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是需要用药物来补充营养,一定要接受医生的指导,要严格掌握“因缺而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能盲目,不能滥补。

A.因为所以因此

B.如果就所以

C.如果那么尤其

D.因为所以尤其

17.不改变“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这一句话的意思,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指出变换有误的一项是:

()

A.谁能说读书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呢?

B.难道读书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C.读书岂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D.读书难道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吗?

18.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香港在历尽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B.这本小说对于我是很有兴趣的。

C.难道能否认香港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

D.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19.为了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下面这段话的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是:

()

用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来形容我们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当然是可以的。

但是,_______,更不等于那一个指头已经不存在。

A.这不等于肯定九个指头,以便否定一个指头。

B.这决不等于只谈九个指头,不必谈一个指头。

C.这不等于九个指头全是优点,一个指头全是缺点。

D.这并不是说九个指头是好的,一个指头是差的。

20.选出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我们的宇宙是和谐有序的。

宇宙中的每一颗星,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的散文中,每一个字、词,也应当不是可有可无的。

星体之间有宇宙微粒充当填充物,文章字词间也须有填充物──韵味,意境……这是比字词本身含意更深更难以言传的东西,无具体形象而真实存在的、类似晴空下笼盖在树木河流上空的淡紫色烟霞的东西。

A.茫茫宇宙也如同散文一样是和谐而有序的。

B.星体之间的填充物犹如散文中的韵味和意境。

C.散文中的填充物是韵味和意境,它犹如星体之间的宇宙微粒。

D.散文必须有韵味和意境。

三.课内阅读: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1.选段说“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仔细分析文天祥的事例,看看他的哪些情况体现了孟子的话。

2.文中引证文天祥的诗,表现了文天祥什么样的气概?

()

A.表现他不怕死。

B.表现他要把这片忠心永远记录在历史上。

C.表现他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D.表现他对死的轻视,对名的重视。

3.选段文字属于论据,证明了论点。

四.课外阅读:

(一)

(1)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

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

都可能失败。

如果害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

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2)失败与成功之间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3)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打得大败,成了吴的奴仆。

面对这样惨重的失败,他不是从此消沉,而是卧薪尝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聚力量,终于战胜了吴国。

(4)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们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发现了镭,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孙中山先生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愈挫愈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怕失败,前赴后继由弱至强,成长壮大。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

(6)可见,失败并不可怕。

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倍努力,那就一定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7)在艰难人生道路上,遇到失败,别灰心,莫丧气,要振作,去奋斗。

失败只是暂时的,鼓起勇气,去战胜新的困难,去迎接胜利的明天。

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者同样光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全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

(1)|

(2)(3)(4)(5)(6)|(7)

B.

(1)

(2)|(3)(4)(5)(6)(7)

C.

(1)|

(2)(3)(4)(5)(6)(7)

D.

(1)

(2)|(3)(4)(5)(6)|(7)

3.第(6)段是对哪几段进行了总结,文章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回答居里夫妇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多一些宽容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要紧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同自己性格、志趣不同的人。

古人说: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互谅,就是彼此谅解,就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平和的心境。

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心底无私天地宽。

淡薄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这样相互之间的矛盾就容易解决。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

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

爱能抹去尊卑的界线,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爱能消解如同尖冰似的隔膜——爱能包容大千世界,爱能使千差万别的人亲密无间。

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支持。

要把对同志的宽容与对错误的批评统一起来,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姑息迁就。

这样我们才能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创造出一种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1.第2段的论点是:

(抄录原句)

2.第2段是从、、、四个方面论说论点的。

3.第3段加直线的“这样”指。

(摘录原文)

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试题答案

一.略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A

C

D

B

B

CBAD

B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D

A

C

D

A

B

D

三.课内阅读

1.答: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折磨,这一点体现出文天祥“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元朝多次派人以高官厚禄劝降均被他拒绝,这一点着重体现他“富贵不能淫”。

2.C

3.选段文字属于事实论据,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

四.课外阅读:

(一)1.中心论点是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成功。

2.A

3.哪几段:

(3)-(5)段主要论证方法:

例证法

4.答:

_他们一次又一次失败,不断总结,坚持试验。

(二)1.第2段的论点是: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2.第2段是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个方面论说论点的。

3.“这样”指要把对同志的宽容与对错误的批评统一起来,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姑息迁就。

(摘录原文)

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要紧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同自己性格、志趣不同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