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年债务危机的现状分析.docx
《欧洲近年债务危机的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近年债务危机的现状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欧洲近年债务危机的现状分析
一、欧洲近年债务危机的现状分析
2010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肇始于希腊,蔓延至西班牙、葡萄牙等一些国家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债危机,又瞬间引爆了整个欧元区国家。
一时间,欧洲各国纷纷卷入了这场债务危机中,并迅速便成为全面的经济危机。
欧元兑换美元的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欧债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希腊的财政问题由来已久,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改过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高达12%。
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
2010年4月27日标普将希腊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级”,危机进一步升级。
2010年起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伴随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1)欧洲近年经济发展分析
欧洲在2002年欧盟东扩,此次东扩不仅入盟的国家多,而且突破了冷战时期的东西欧分界,这似乎就是新欧洲的来临。
从短期看,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等影响,2002年欧盟经济估计只增1%不到。
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欧洲维持上世纪90年代平均2%左右的增长速度,问题并不大。
今后十年,欧洲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美欧经济增长速度差距将缩小。
欧盟经济增长速度不如美国,但发展比较平稳。
通胀率一般低于2%。
财政赤字占预算的比重控制在3%以内。
内债占GDP比重低于“马约”规定的60%。
投资收益率一般在3-4%。
今后,在个别年份,上述个别指标可能会突破。
欧盟东扩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可能性更会增大。
但今后十年,欧盟经济大致会维持平稳的增长。
21世纪,欧洲是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战结束后,很多欧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军费支出大幅下降,社会福利制度日益发展。
基本福利主要包括免费医疗保健、长期失业救济、高额养老金、悠长假期等。
高福利也逐渐成为政党竞争上台的筹码。
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一些国家开始寅吃卯粮,依赖外债维持财政。
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面临财政入不敷出的窘境,政府支出的一半用于福利开支。
如据德国《柏林日报》报道,在欧盟富裕的国家中,社会福利开支约占GDP的四分之一;德国的这一比例更高达43%。
——来自《欧债危机中国经济怎么办》第二章债务危机席卷欧洲,世界经济持续动荡。
高福利原本是社会发展下经济愈繁荣的正面反应,是政府造福于国民的重要措施,但是凡事过犹不及,若这样的高福利下宠坏了国民的消费习惯,并且没有积极的生产动力,那么高负债一定会成为了人民和政府沉重的负担。
提前消费本是西方流行前卫的消费习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0年后的欧债危机下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这些国家的人们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神气”了。
多数人不得不减少了奢侈消费。
(2)欧债起源发展过程
希腊债务危机在2009年底爆发,2010年4-5月形势迅速恶化。
2010年5月1日由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援助。
在危机高峰期的2010年5月6日,道琼斯指数一度下跌998.5点,是华尔街历史上单日跌幅最大的一天。
2010年5月7日欧盟召开紧急峰会,经过紧张讨论,于5月9日宣布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7500亿欧元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对债务危机国家进行救助,但同时要求希腊等国家紧缩财政。
以希腊为主的南欧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可以说是欧盟货币一体化的副作用。
第一,货币一体化之初,成员国之间利差大幅缩小;第二,实行单一货币,货币不能贬值,同时债务不能货币化。
第三,南欧国家工资等要素价格调整缓慢。
另外,成员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财政政策多样性和货币政策单一性之间难协调,使成员国经济由最初的趋同转向分化。
在债务不能货币化、财政支付不能转移、货币不能贬值的情况下,债务危机表现为流动性危机。
在目前情况下,欧元区并不是一个最优通货区,债务危机是货币联盟结构性缺陷的暴露。
但是正因为债务危机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副作用,所以也要从巩固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的角度对待债务危机。
——《欧债的救赎》第一章欧债债务危机溯源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过度负债行为,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
除了西班牙与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PIIGS五国在1980~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
长期的负债投资导致了巨额政府财政赤字。
欧洲各大国的债务状况十分令人担心,也至此预示了危机的开始。
欧盟的扩张并没有保持他们的经济繁荣,在一定程度上,衰退开始了。
过度的肆无忌惮的举债怎么能不给欧洲各国带来风险,加上欧洲各国依赖欧洲央行(ECB),认为其应该具有承担最后担保人的能力,即对欧元成员国的债务兜底。
这促使各国政府继续过度发债,危机持续。
二、欧债阻碍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
2011年对中国制造业来讲是,注定是将留在历史簿上的一年。
受欧美经济疲软以及人民币面临更大的升值空间等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矛盾尤为凸显。
主要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
国际和国内。
在国际上,由于受到欧洲债务的影响,欧美需求减少。
欧盟是中国出口的最大市场之一,2010年全年出口到欧洲市场的总值为3800亿美元。
欧债危机不断升级,其对中国的影响也日渐显现。
就直接损失而言,专家普遍认为,由于中国商业银行持有欧元资产比例极小,而且多以贷款类资产为主,风险敞口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中欧的农产品贸更是大大的受到了影响,无论是中国额农产品进口还是出口市场都有明显的下滑趋势。
2006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2804.8亿美元。
同比增长29.1%。
2011年2季度开始,中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就进入了下行通道。
2011年10月,中国的出口额比9月下滑7%。
欧盟东扩给中国农产品贸易带来系统性的影响,,对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因素,新入盟10个成员国在入盟之前对中国蜂蜜、蘑菇罐头和大蒜等农产品并没有配额数量限制,入盟后配额限制也随之扩大。
欧盟本次外债危机也大大的给中国农产品出口商以打击,是双方贸易均趋于谨慎状态。
(1)欧洲债务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欧盟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2010年我国与欧盟之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为118.5亿元,其中我国向欧盟出口69.1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
欧盟是我国农产品第三大出口市场,欧盟是我国农产品的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对我国向欧盟出口农产品的企业而言,欧债危机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担心欧盟进口商的支付能力。
据媒体报道,在2011年10月的“广交会”上,随着欧洲危机的持续蔓延,多个出口企业表示来自欧盟的产品订单减。
除此之外,在欧盟各国应对欧债危机的过程中,由于政治危机矛盾引发的罢工的等社会动荡也使得贸易的可预期性下降,不确定性增加。
贸易风险和不确定的增大,无论是对于我国从欧盟进口农产品,还是我国向欧盟出口农产品,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欧元汇率从2011年4月开始进入了持续下降的态势。
从欧元与SDR货币的汇率可以看出欧元2011年一季度增值强劲,汇率从1月份的0.86一路攀升至四月份的0.90但随后受到国际宏观经济复苏放慢、主权债务危机扩散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欧元汇率大幅下挫11月份IFM公布欧元汇率平均仅为0.8681几乎回落到年初的水平。
与此同时,人民币的汇率虽然在2011年12月份出现了短期的贬值,但是从长期来看,将会继续维持升值的趋势。
因此,汇率变动的影响结果是,有利于我国从欧盟进口农产品,而不利于我国向欧盟出口农产品。
来自《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二期
(2)欧债影响下中欧农产品贸易生产成本变动
欧债危机对构成欧盟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成本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机制并不十分明确。
一般而言,欧债危机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影响应该很小但是由于我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加工产品,因此加工企业的成本应该是考虑的重点。
从构成欧盟农产品出口成本的各个因素来看,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盟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取得和使用成本应该会有一定的上升,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压力下降,原材料的成本则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和欧盟的农产品供求情况,因此,从总体上看,欧盟农产品出口成本将基本不变或因为资金成本的上升而略有上升。
考虑 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会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和原料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较快提高,因此,可能的影响是更加有利于我国进口欧盟的农产品和不利于我国向欧盟出口农产品。
来自《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二期
我国农产品贸易生产成本的变动在我国的国情下相对于欧洲各家其变动更大。
两国的农产品生产成本均受到了欧债的影响,大环境下造就了农产品生产商和出口商们的谨慎生产和出口。
(3)中欧农产品贸易的长期与短期分析
从近10年中欧农产品贸易年度变化的长期趋势来看,从中国向欧盟的农产品出口额2004年开始到2008年为止呈现出较快速增长的趋势,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下降,但是2010年开始复苏,2011年度持续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1.1%,似乎看不到欧债危机的影响。
但是,考虑到近几年农产品国际价格的急剧波动的因素,出口量的变动可能更真实地反映了出口的变动。
中国向欧盟的出口量在2007年达到一个最高点之后持续下降,2010年与2009年基本持平,2011年度比上年同比增长10.8%,远低于出口额同比增长21.1%的水平。
中国从欧盟进口农产品的进口额一直持续增长,2010年和2011年反而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其中2011年度同比增长40.4%。
从中国的进口量来看,自2007年以来表现为稳定增长的趋势,但在2011年度反而同比下降14.2%,这里的降低当然与2010年10月中国从法国大量进口谷物的特殊情况有关,剔除此因素后,2011年度进口量应该基本与上年度持平(见图1)。
由此可见,如果仅仅从贸易额的变动趋势来看,无论是中国向欧盟的农产品出口,还是中国从欧盟的农产品进口,2011年度的中欧农产品贸易似乎完全没有受到了欧债危机的影响,反而呈现出双双快速增长的趋势。
但是,从贸易量的变动趋势来看,我们发现进出口价格的变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欧债危机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真实影响,从贸易量上反映出来的进出口情况远没有贸易额所显示的那样乐观。
图1 2001~2011年中欧农产品贸易的年度变动趋势
基于中欧农产品贸易短期趋势的判断
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的中欧农产品贸易的月度变化趋势来看,中国向欧盟的农产品出口额的月度同比增长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而出口量的月度同比增长率到2011年4月份之前剧烈波动,趋势不明显,但是从2011年5月开始,也都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而中国从欧盟的农产品进口,无论是额还是量的月度同比增长率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见图2)。
图2 2010年10月~2011年9月中欧农产品贸易的月度变动趋势
为了更直接地反映欧债危机的短期影响,以2011年4月为界,将所考察的最近一年细分分为欧债危机前期(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和后期(2011年5月至2011年9月),对两个阶段的贸易月度同比增长率的简单算术平均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中国向欧盟的农产品出口量的月度同比增长率基本持平,而危机后期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口量的月度同比增长率都显著低于危机前期,特别是中国从欧盟的进口量的月度同比增长率则从危机前期的增长转变为下降。
由此可见,虽然从年度变动趋势的分析中,似乎欧债危机的影响并不存在,但是从短期月度贸易的变动趋势分析,特别是通过危机前期和后期的月度同比增长率的比较可以看出,中欧农产品贸易显然已经受到了欧债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所受不利影响的程度来看,中国向欧盟的农产品出口量受欧债危机的影响较小,但欧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已经使得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增长显著放缓,并使得中国从欧盟的进口量由增长转为下降。
以上数据来源—《农业经济与管理》
三、应对欧债对中欧农产品贸易消极影响的措施
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负面影响十分严重。
我国农产品出口一直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困扰。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拥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但近年来有些农产品出口未增加反而大幅减少,其重要原因是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我国的国情注定了我国的农产品是劳动密集型的,相对于欧盟技术密集型农产业必然在贸易上有不同的优势。
应对欧债措施主要体现在两国转换新的贸易方式上,也体现了贸易的灵活性。
(1)农业贸易保护政策
贸易技术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安全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
欧盟成员国是设置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欧共体一直把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经济竞争的首选战略,成功地将本地区技术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并向全市将推行。
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必须达到三个条件:
符合标准并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认证标志;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取得ISO9000认证。
同时还规定涉及欧共体指令的产品要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流通。
任何成员国的海关发现进口产品不符合欧共体标准,并且产品可能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仅有权终止报关手续,还应立即通知其他成员国。
——《中国贸易安全报告》第六章贸易壁垒与贸易安全。
在中欧农产品贸易中,受到贸易壁垒影响的例子有很多,如欧盟对进口花生及其制品,采取“自动报警制动”,即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发现进口花生中黄曲霉素超标,其他成员国相应自动关闭进口花生市场。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整体地看作是一种政府干预市场的政策性行为。
现实地看,信息不对称增大了受绿色壁垒影响的可能性;在现行1的制度安排下,农民和企业收集信息却难以获得其所期望的利益,而且作为公共产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等项目不可能依靠单个主体来提供。
随着时间的延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又有扩大效果,这一点可以得到证明,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假设就是双方在农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同的质量标准。
(2)中欧农产品贸易关系战略分析
欧债危机可能通过贸易风险的变动、汇率的变动、欧盟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变动、欧盟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变动、欧盟对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变动、欧盟农业贸易政策的调整等直接途径,以及通过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变动等间接途径,对中欧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
虽然各种途径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整体的影响结果将不利于中国向欧盟的农产品出口,而有利于中国从欧盟的农产品进口有优势,取长补短,因此处于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的状态,在经济萧条,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两方更是要合作无间,将损失降到最低,以保证两方的企业的最大利益。
近年来,,欧盟和中国之间主要围绕纺织品、农产品、能源产品、轻工产品、电子产品等进行一系列的贸易博弈。
主要手段包括:
反倾销、制定地区保护措施、调整法律规定。
但无论双方如何进行博弈,中国和欧盟都充分认识到双方在贸易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双方都认为贸易摩擦是贸易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有贸易摩擦都有待于在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获得解决。
在大力发展中欧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同时,加强双边政治对话与合作,发展良好的政治关系,形成经贸推动政治,政治推动经贸的良性循环是双方共同愿望,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欧之间加强合作,符合双方人民利益,有益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多层次架构的形成,表明中欧伙伴关系日臻成熟,战略性更加突出,双方将根据签署的文件进一步坚定的拓展和深化中欧关系,中欧关系总体上也必将稳定向前发展。
(3)中国农业产业的调整
通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可以看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流量有很大影响。
据此我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从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开发绿色新品种,实现清洁生产、储存,提高农产品质量。
2、农产品生产要因地制宜,实现区域化种植,适度扩大其生产及流通规模。
3、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及时准确地将国外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向国内农户和企业发布。
这个任务可以由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等有条件获得充分信息的组织来承担。
同时,应根据国外市场检验检疫标准及时、适度地调整我国的花生检验检疫标准。
4、政府及行业协会还可以在“可追溯系统”的建立上发挥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小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可以协助没有能力进行清洁生产的农户进行“绿色”生产。
5、追求创新与发展,在不变中求变,追求研究出更科学更先进的农产品贸易方式,以确保我国企业的最大利益。
而中国农产品应对国际形势的变换也作出了自己的调整策略,例如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选择有几大方面:
1、建立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这其中包括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完整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改善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要做到:
(1)加强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2)、扩大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3)、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促进出口的对策;3、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第四,出口市场多元化,要做到的是:
(1)巩固传统出口市场,
(2)开拓新兴市场,(3)对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研究——许海清.《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研究》
结束语
从2008年的美国危机至全球经济危机开始到2010年后爆发的欧债危机,全球的经济处于不安稳的状态,因此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农产品贸易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无论是长期的观望还是短期的分析,都证实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受到了极大影响,需要协调,分析研究已作出更正确的调整。
在全球的经济不稳定的现状下,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更要在农业上作出相关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唐风.《欧债危机加剧中国经济怎么办》.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
2、王平.中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战略研究[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二期
3、王字立等.《中国贸易安全报告》—预警与风险化解.北京:
红旗出版社2009年
4、陈元钱颖一.《欧债的救赎》.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5、许海清.《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研究》.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