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593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9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对策.docx

《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对策.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对策.docx

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及对策

制约GX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

关键要素及对策研究

目录

1制约GX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163

1.1研究开发要素163

1.2创新管理要素165

1.3外部环境协同要素166

1.4生产制造要素169

1.5市场营销要素170

2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路径及对策建议171

2.1路径一——政府扶持主导型171

2.2路径二——管理机制内涵型177

2.3路径三——组织运营优化型183

2.4路径四——资源整合持续型188

2.5路径五——产品创新升级型191

2.6路径六——生产技术创新型196

1制约GX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

1.1研究开发要素

1.1.1人力要素缺乏创新动力不足

人力要素直接作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科技创新的水平和速度,人力要素包括三个层次的人员,企业家、创新科技人员、技术工人和营销人员。

GX区中小企业的平均人才素质偏低,缺少科技创新带头人和高水平的人才,企业内部研究与开发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激励机制较为死板,企业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如高素质人才少、结构不合理及人才流失等问题,削弱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1)人才选聘存在误区,人员培训不足。

从本次调查情况看,GX区企业人才选聘中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认识误区。

具体表现为,企业选聘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员学历、性别、户口、是否有工作经验等外在的表面现象上,不太注意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也未充分考虑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对在职人员培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效果不显著;二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且只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对管理方面知识的专门培训重视程度不高。

(2)人员组成和职责安排有漏洞,人才流动速度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员工岗位限制过死两个方面,由于在组织结构上的不规范,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家族式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不能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建立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奖励体系,创新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3)人才结构不合理,企业科技人员的比例偏低。

GX区拥有的技术人才数量少,涉及的领域面窄,缺乏复合型人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有的企业缺乏市场研究人员,盲目开发项目,造成投资难以回收的局面,有的企业缺少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开发的新产品不能以独特的优势去占领市场。

另外,由于人才评价受论资排辈等因素影响,在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中,出现年龄结构的断档,即年龄偏大的高层次人才数量相对多,而中年高层次人才数量少,青年高层次人才则大量流失。

(4)缺乏具有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尚未形成一个高技术企业家和开发人才群。

创新作为一个集管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过程,需要各样的人才,不仅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组织决策创新的全过程、具有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更是创新的关键。

由于创新是一种风险投资,成本高、回收慢,投入的预期回报难以把握,再加上传统意识和自我封闭观念的限制,束缚着企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许多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安于现状,过分注意短期利益最大化,重视生产经营和销售工作,忽视科技创新,缺乏明确的长期赢利目标,进行投资的企业也往往只进行单一的开发活动,很难同时从多个方向进行替代研究以降低风险,企业内部缺乏创新的动力,不能从战略高度对创新活动进行规划,制约了竞争力的提高。

1.1.2资金要素缺乏创新投入不足

创新的成果产业化过程,必须经过研究开发、试制和生产销售三个阶段,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企业良好的资金实力、筹资能力、资金运营状况能分散创新的风险,直接决定着创新的规模、强度,影响着创新决策优化和实现经济效益。

日本学者经过研究指出,一个企业的R&D费用如果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那么这个企业注定要失败,如果占3%,则仅可以维持企业发展,如果占到5%,可以参与竞争,只有达到8%以上,才可能有竞争力。

GX区大多数中小企业R&D投入不足的最突出表现为R&D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低,由于规模小,实力较弱,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创新各阶段需要的长期资金,只能以企业自我积累,社会集资和民间借贷维持,借入成本较高的短期资金,而不是资金市场或风险投资,资本来源有限,加大了开发的风险。

有很多科技企业尽管有很好的高科技项目,但科研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要为科研高级人才支付高额的工资,由于缺乏资金,又无正常渠道贷款,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研制和开发,使企业发展停止不前。

欧美等国对科研开发经费投入都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当前我国这一比重不到1%,且大部分投入在国有高科技企业及各大科研院所,中小企业所获极少。

在企业自身投入方面,国外企业能达到平均5%的水平,而国内企业这一费用占销售额却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资金短缺,创新投入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使产业化存在滞后性,直接影响科技产业集中化和创造附加值的能力。

创新过程既包括在较高层次上自我开发创新,也包括有效消化、吸收引进创新或转化R&D成果。

由于资金缺乏,GX区中小企业缺乏开发新产品需要的先进设备,基本的自动化生产尚不健全,企业在购买技术与机器设备方面投入经费最多,而在技术消化吸收方面投入不足,据统计,GX区中小企业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仅为技术引进费用的10%,而发达国家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占技术引进总费用的6倍,消化吸收能力低下,使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普遍较长,新产品产值的比重平均只有8%,有色金属工业不到4%,电子工业也仅为40%。

有的企业虽然认识到技术引进是实现技术升级的重要途径,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从技术引进走向创新,没有实现以引进“硬件”设备为主转向以引进“软件”技术为主,从根本上摆脱“引进—停滞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实现引进后的技术扩散进行相关技术更新。

5.1.1.3产学研合作规模偏小且结合松散

据有关数据分析显示,有33.7%的企业同社会中介组织、科技孵化器、高级院校等开展合作,有66.3%的企业没有同社会中介组织、科技孵化器、高级院校等开展合作,在和社会中介组织、科技孵化器、高级院校等开展有合作的中小企业中,有8.3%的企业合作程度非常紧密,有39.6%的企业合作程度一般,有30.1%的企业合作程度较紧密,22.0%的企业合作程度不紧密。

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研发人员创新的奖励一般。

多数企业未采用建立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方式进行产学研合作,仅在某个新技术、新产品项目上实行单一合作,缺乏长期、深入、广泛的科技合作联系,未能建立起稳定的长效创新合作机制。

1.2创新管理要素

1.2.1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创新成果转化不足

诺斯认为,技术和制度同时对生产和交易发生影响,技术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企业技术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要通过制度安排来不断生长,激励的规则和秩序,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首要条件。

私营企业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奢,小富即分”的现象,采用家族制管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产权不明晰,未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模式陈旧,内在运行机制不健全,存在“一言堂”现象,创业初期许多企业能众志成城,共赴难关,但企业发展壮大后,这些所有制形式日益暴露出管理粗放,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等问题,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脑力劳动没得到相应回报,不能把握创新机会,员工或不思进取,或不满意现有的分配制度,导致企业内部问题重重,制度缺陷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有的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水平低,没有明确的技术创新战略和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缺少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企业自身从事研发的人员数量少,又不能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技术源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创新要素的互补,难以有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1.2.2自主创新意识有待增强创新的动力不足

企业创新意识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创造新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企业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是企业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当下GX不少中小企业创新主体意识不强,有的怕担风险,安于现状;有的盲目乐观,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还有部分行业垄断和初级加工企业,仍然依靠拼资源、拼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等占有部分市场,企业缺乏创新内在动力。

1.3外部环境协同要素

1.3.1融资渠道不畅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

企业较强的筹融资能力能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中小企业的歧视,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制约条件依然较紧,在资产质量、运作方式上受到限制较多,在融资、税费甚至分享电力资源等方面都与大企业处与不平等的地位,中小企业大多只能获得政府扶持资金的11%,而大企业的研究开发费中有26%是由政府扶持的。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资金来源有政府拨款、信贷资金、风险投资、企业自筹资金、财政资金等,这些资金的获取渠道有政府财政、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基金管理部门、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高回报,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在我国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高度发达、多元化、多体系的资本市场,又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时间较短,技术创新基础积累不够,资信差、抵押难,形成“有项目但进展缓慢”的局面,难以从政府部门获得研究开发经费,从国有商业银行等机构获得贷款,导致创新资金严重不足。

财税政策方面,中小企业不能享受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政策,在税收方面也不能给予一定的减免,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变相收费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理,个别部门考虑自身利益较多,还存在“卡、拿、要”的行为,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如某电力部门通过停电手段强收用电代维费,有的部门强行摊派征订报纸、杂志,某企业20014年仅被强行摊派所订的报刊杂志支出就达5000多元,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

私营企业交纳的税费,少的十几种,多的三、四十种,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必须对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的目标进行一定的支持。

尽管国家和GX区为促进创新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对技术开发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创新产品的前三年免税,但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市场准入仍不平等,由于管理主体不清,监督缺位,政策力度相对不强,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另一方面,政府管理体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工商、经贸、外经贸、科技、工商联等部门都有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职能,却缺乏明确的牵头单位,政出多门、职能交叉,不同部门及政策之间不够协调,致使有效信息供给不足,整体服务环境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50%—70%的私营企业家认为政府在年审、工商证照登记与变更、项目审批等方面存在办事程序繁杂、手续环节多等问题,直接伤害了中小企业的创业权和经营权。

有的企业家把这些问题形象地归纳为“五最”:

最麻烦的是审批,最关心的是税款,最痛恨的是罚款,最头痛的是检查,最困难的是贷款。

1.3.2市场体系制度不完善权益保障不足

在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各级政府虽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备,资本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还没有真正建立等许多问题,阻碍了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

由于市场经济法规、经济行为不规范,没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企业专利及无形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影响了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信心。

尽管《乡镇企业法》、《私营企业条例》、《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已经制定多年,但由于法律执行不严格,缺乏应有的约束力,不便于实施和监督检查,中小企业创新者的合法利益尚未得到很好的保护。

即使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融资领域,制定了《专利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进步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项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我国至今仍没有一部统一的明确规范中小企业组织和活动的基本法,也没有专门的技术创新法,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如风险投资、科技投入等领域,也还亟需法律规范。

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申请专利需要的资金和人力,许多企业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果也不愿通过专利注册来获得保证,大多数GX的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家的法律意识淡薄,不重视依法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不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营中的纠纷,不善于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缺乏核心部件的开发生产能力,同时没有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应规范,对开展技术推广、促进科研成果转移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了技术改造缓慢,GX科技界和产业界存在脱节现象。

1.3.3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上没有积累,产品开发上经验不足,在技术从实验开发走向产品市场的过程中,很多业务需要外包或由各种社会化服务机构协助完成,如技术、人才培训、信息交流、财务审计、法律咨询及市场营销策划等服务,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能提供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融资条件、政策法律和市场需求等软硬环境。

而从GX企业已开展的各项工作看,面向中小企业的中介组织不少,但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没有真正树立服务意识,许多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对中小企业地位、作用的认识仍停留在表层,存在“管理监督不到位,服务指导不足”的现象,相关的职能和机制没有转到行业自律和促进行业发展上来,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广泛的融资、技术开发与转让、市场、政策、管理等全方位服务,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决策咨询、创业辅导、产权交易、投资融资等调查研究不足,职业经理人才市场的发育更是迟缓。

GX区虽然已拥有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一支相对稳定的科技中介队伍,但是也有一些方面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一是社会兴办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规模较小,综合服务受到制约;二是社会资源投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力量明显不足;三是科技中介服务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一些新兴或急需发展的中介机构数量较少,有规模、有权威的中介机构还不多,机构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渠道和资源共享平台;四是投资环境局部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投资环境很差。

1.3.4信息要素缺失创新来源不足

技术创新是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创新性活动,及时有效的获取科技和市场信息,经营环境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等外部信息及准备投入的各种资源情况、创新项目的进展等内部信息是中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信息化的薄弱制约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GX区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首先,企业对信息化投入资金的力度不够,由于投入有限,企业在项目建设上难见成效。

其次,企业可利用的社会信息资源有限。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掌握着社会资源中80%有价值的信息以及相关信息库,目前保持动态更新且有效利用的信息库仅占10%左右,其他大部分信息资源都没有充分利用并适时更新,基本上是“死库”。

几年来虽然各部门也建立了一些数据库,但由于缺乏权威机构进行管理、协调与监督,缺少统一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造成数据交叉采集、指标口径不一致等信息流通瓶颈问题。

在信息渠道的选择和信息的获取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先进完善的沟通、反馈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信息基础工作、系统建设滞后,电子商务的水平低,而且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通畅,共享能力不强,导致信息的使用效率不高,而且所提供的产品、技术、人才方面的信息数据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大了中小企业决策的风险,也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1.4生产制造要素

1.4.1生产设备水平不高

根据统计分析可知超出50%企业的生产设备处于一般水平,仅有26%的企业的企业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由此看来GX中小企业的生产设备相对落后。

由于企业的生产设备的落后致使企业在生产中不能处于优势地位,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1.4.2生产现场秩序混乱

生产现场混乱是GX很多中小企业的一个不良现状,员工干活无计划,操作无标准使得生产现场变得混乱。

更多的企业出现职责分工不明,遇事推诿扯皮,规章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格外低下,导致供应不及时,生产不均衡,工时利用率低,安全、质量事故频繁。

1.4.3设备管理意识淡薄

管理好用好设备,精心维护设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现场生产出来的产品,其产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无一不与设备的技术状况密切相关。

一些企业的设备管理意识十分淡薄,设备的采购、生产、维护等部门相互脱节,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有效利用。

1.5市场营销要素

1.5.1高层营销管理人员空缺。

高层营销管理缺位,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它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营销职能。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是,这种“重视”具有很明显的局部性、不确定性和非过程性,不系统、不全面、不到位,从而造成高层管理缺位。

高层管理缺位带来了许多危害。

首先,其他部门的营销优势得不到全面利用。

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营销职能,并且每个人的营销策略都是有区别的。

但在高层管理缺位时,则只有营销部门发挥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其整体营销职能会大打折扣。

其次,做出决策不及时果断,影响销售工作。

以至于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样一来,该决策的问题不能及时决策,对企业的营销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重挫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营销工作方向不明确。

高层管理决定企业的营销方向,当它缺位时,必然导致营销部门的盲目指挥。

1.5.3没有营销战略

当下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营销战略,仅仅是根据企业领导的个人臆断来做市场营销,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有的甚至灭亡。

1.5.4忽视了营销网络的功能。

一位营销专家曾经说过,“市场,说到底就是‘网络+品牌’——销售网络加上品牌的影响力。

”网络如同人体的血管,靠有力的销售完成资金的循环,滋润着企业的成长,其中任何部分的病变,都可能损伤企业的肌体,乃至企业的生命。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多数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网络上下过功夫,它们只注重产品生产,无计划、无目标地销售产品,这样,不仅浪费营销资源,而且无法取得好的营销业绩。

2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2.1路径一——政府扶持主导型

政府扶持主导型即以政府扶持为主,财政资金扶持和金融机构扶持为辅,企业自身要善于把握机遇,努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模式。

图1政府扶持主导型

2.1.1政府扶持主导型路径释义

财政资金扶持:

一是进行间接性扶持。

综合运用间接调控手段,在减少财政直接投资的基础上,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规范市场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二是进行政策性扶持。

用足用活现行各项经济发展的国家优惠政策,尽量减少企业负担,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进行关键性扶持。

财政支持经济建设,充分用好有限的资金,发挥尽可能大的收益。

科学选择投资方向,将财政资金集中投向能带动其他投资主体和产生较大效益的关键环节上。

金融机构扶持:

一是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及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注重挖掘客户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四是要创新金融主体和融资渠道。

企业把握机遇:

一是中小企业要关注政府出台的政策,最大化地使用扶持政策以加速本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二是中小企业要转变理念,加强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撑,注重对科技创新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投入。

三是中小企业要紧贴市场发展。

引用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中小企业生产活动从低能耗、低性能、低成本竞争,向创新差别化竞争转变。

2.1.2基于政府扶持主导型路径的对策与建议

政府方面:

(一)强化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

一是提供公共服务。

以高新区为载体,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工商、融资、担保、法律、财税、知识产权、创业辅导、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咨询、行政审批、综合协调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二是提供科技情报服务。

依托区科技情报研究院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系统、科技检索查新系统、科技信息推送服务系统以及科技报告共享系统,免费向中小企业提供国内外科技文献查询、查新检索、科技情报咨询、科技报告阅读、科技信息定制推送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确立技术发展方向,规避技术创新风险。

三是提供技术成果转移服务。

加快全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以网上技术交易平台为依托,搭建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构建科技成果供方信息库和中小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库,健全网上技术市场的技术交易机制。

四是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构建区、市、重点行业三级专利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打造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专利服务平台,集中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等服务。

积极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鼓励高新区完善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评估服务、评议服务、信息服务、技术交易等中介机构的发展。

五是鼓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

发挥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作用,鼓励由各级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在完成规定公益服务任务前提下,面向中小企业开放使用。

鼓励社会科技条件资源加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体系。

支持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检测、检验、标准化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研究实验条件。

(二)加快中小企业创新孵化

一是加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实施GX区创新创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以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产业集群为依托,按照“开放共享”的原则,专项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服务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孵化创新体系。

按照“基金+基地+基业”的发展模式,以满足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为目的,建设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并逐步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和融资能力,引导相同领域企业、服务机构和创新资源协同创新,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培育和壮大高新区主导产业。

(三)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机构,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业务。

根据需要,由高新区或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种子资金、天使资金,扶持初创期中小企业发展。

依托高新区建立区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库,由区科技厅牵头,联合高新区及相关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按照风险共担原则,为入库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开辟绿色审批通道,降低申贷门槛,提高审批效率。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搞好项目对接,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

各级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向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倾斜,鼓励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支持的创投企业积极支持初创期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在现有科技资金中安排专门经费,与有条件的高新区联合,采取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绩效奖励等方式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

面向产业规模扩张的中小企业,以区科技融资担保公司为平台,通过与高新区、金融机构合作,放大担保授信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放贷力度。

充分运用中央和GX区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各项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

落实好国家和GX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等。

加强中小企业监管制度,将前置审批为主转变为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形成有利于转型升级、鼓励创新的产业政策导向,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新常态,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对国家级技术类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进口科技开发用品给予税收优惠。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政策宣讲和典型宣传。

围绕国家和区市出台的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对中小企业宣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