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330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海南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海南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海南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海南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海南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海南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记载:

“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

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C.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D.打击地方诸侯势力

2.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

“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

”指挥官有些诧异:

“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

”对方说:

“我生来就是。

”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3、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向学”,在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

这一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化

4、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

A.办事效率高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应予以撤销

D.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5、清朝一般都将军机章京每日抄录明发、廷寄谕旨的簿册放到“上谕档”以备考查,然而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却不见“上谕档”,而在“剿捕档”。

“剿捕档”本是用来抄录平叛镇反事件谕旨的簿册,将于英国的战事等同于平定叛乱。

这表明晚清时期朝廷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天朝上国”的观念

C.比较理性的认清了鸦片战争

D.已经有了近代化意识

6、下表为列强在1893年-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补注:

日本在1920年达427家,1928年达8926家)。

下列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A.一战期间各国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一战后各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C.资本输出是列强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

D.各国开行户数可直观地反映各国实力

7、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

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英国有明显的优势

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8、《论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一文中提出••“五四运动才唤醒民众,使他们觉悟到封建社会的毒,觉悟到挽救危亡,必须民众自己努力更生,而努力更生必从思想教育做起。

辛亥革命只是政治的革命,五四运动才是思想革命的先声。

”“思想革命的先声”指的是

A.推翻了封建制度与促进思想解放

B.促进了民族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C.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D.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9、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0、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

“毛泽东先生来了!

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11、1945年10月,英国记者提问:

“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毛泽东说:

“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从1986年起,中国开始交纳有关的维和行动摊款。

2019年,中国承担的维和行动经费分摊份额将由之前的7.92%升至12.01%.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分摊的份额仅次于美国,这反映出

A.中国是维和经费的最主要承担国

B.安理会的维和效率明显提高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美国的军事影响力逐渐削弱

13、如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14、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

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

这些规定体现了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1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权力日益缩小,最终变成了礼仪性的角色;法律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很苛刻,但在实际中议会倒阁却极为频繁。

这表明当时法国

A.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

B.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

C.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健全

D.《第三共和国宪法》名存实亡

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18、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下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

A.杜鲁门主义B.古巴导弹危机C.马歇尔计划D.两极格局瓦解

19、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围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

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随之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这表明

A.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C.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D.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

20、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第Ⅱ卷

本卷共4大题,21题14分,22题14分,23题16分,24题16分,共60分。

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监察机构的实行独立建制,不附属于其他部门或机构,并与其他政府部门机构具有平行的地位。

在职权上,御史不理庶政,专督各级官员,不受行政管辖,只对皇帝负责,独立行使监察权,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监察。

但这种独立性,是基于皇帝控制之下的一定范围的独立,是一种相对的独立。

......这种监察体制有利于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的干扰,排除同级或上级行政长官的介入,从而提高了监察效率。

——摘编自张晋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与启示》

材料二

雅典还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

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

雅典陪审法庭没有专设法官,任何判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经常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

公职人员即使在任满离职时,也要接受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的审查。

——摘编自张慧《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预防权力集中的措施(3分)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东西方权力监督机制不同的原因。

(8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 民主。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 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这次革命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的行动。

公社将由各区选出的市代表组成,这些市代表由全民投票选出,对选举者负责,随时可以撤换。

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它将不是议会式的,而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机关。

一切公务人员像公社委员一样,都只应领取相当工人的薪金。

总之,一切社会公职,包括原属于中央政府的少数几项职务,都将由公社派出的人员执行,从而也都是处在公社的监督之下。

——节选自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2分)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巴黎公社的主要特点。

(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

(6分)

 

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和信奉儒家学说的学者都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文明的中心,中心之外,便是四夷。

国内统治秩序范畴的君臣等级关系,被中国的统治者逐步地运用到了处理中国和东亚各周边国家的活动中。

册封与朝贡是最基本的行为模式。

蛮夷小国在与中原王朝保持这种特殊关系的同时也可以得到不少的好处,例如经济上的互市贸易、朝贡之后的丰厚赏赐;安全上可以依仗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政治上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其政权的合法性与权威性。

中原最高统治者也希望通过与周边诸国的封贡关系来建立自身的藩篱和屏障。

——摘编自《古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碰撞》

材料二:

有研究认为,近代以来,中国被动地卷入世界体系,面对的是不断的失败和挫折,中国对世界问题很少发言。

一战爆发后,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

可以认为,参战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从消极回避到积极参与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

参战使得中国获得了加入战后和会的机会,中国能够参加巴黎和会,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国际舞台上出色的亮相,其本身便是很重要的。

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国际地位,一场场前所未有的争国权的斗争充分表明了北洋政府外交思想与实践已进入新时期。

——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个被忽略的重大转变》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

20世纪90年代后期。

中国外交己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

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的外交观念;(2分)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观念产生并得以维持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的外交发生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北洋政府时期促进中国近代化活动的表现.(6分)

24.(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

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世界史》

材料二: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途径。

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世界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摘自岳麓版课本。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洲及世界局势发展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BDB6-10:

CDBCA11-15:

DCACC16-20:

BCCCA

21.(16分)

(1)特点:

独立建制;机构职责明确;监察官员直接接受皇帝控制(3分)

 

(2)措施:

轮流执政;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司法审判;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及投票评定。

(3分)

(3)主要原因:

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统治下一切机构都对皇帝负责,古代雅典民主制下国家机构对公民负责;古代中国广阔的地域需要通过各级监察来维护政治运转,古代雅典小国寡民下能够实行全体公民的监察体制。

(8分,古代中国和古雅典各4分)

22.(14分)

(1)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2分)

(2)特点:

工人阶级政权(无产阶级民主);集立法、行政于一体(议行合一);公社委员和一切公职人员由人民普选产生,对人民负责;一切公职人员接受社会监督,随时可以撤换。

(一点2分,任三点6分)

(2)评价: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民主制)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的创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一点2分,两点4分)

立法、行政合一难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容易造成少数人或个人独裁专制。

(2分)

23.(15分)

(1)外交观念:

天朝上国(或朝贡外交)(2分)。

原因:

儒家观念的影响;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中原王朝制度、经济文化的优越性;中原王朝宣扬国威的需要;中原王朝建构自身安全的需要;周边国家也能得到不少好处。

(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变化:

从消极回避到积极参与;从不断的失败、不能维护国家利益到能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主和平等。

(2分,任答一点即可)活动:

政治: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大革命;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文化:

新文化运动。

(4分,任答四个活动即可)

(3)启示:

要积极融入世界,接受现代外交理念和价值;遵循以国家利益为依归的外交原则。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自身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基础。

(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24.(15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等。

(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2)原因:

欧洲各国的实力下降;苏联的威胁严重,美国对西欧控制加强;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法德宿敌的和解(6分,任3点6分)

(3)影响:

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欧洲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

(一点2分,三点6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