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323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docx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docx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概述部分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1.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学段、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

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多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3.制定课时目标应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

课时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且具可检测性,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4.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5.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

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要默写汉语拼音。

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6.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

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

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

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7.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恰当,角色分配明确,时间控制适度。

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

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1.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

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

采用游戏、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2.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

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

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体会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多次复现,经常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3.遵循“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原则开展识字教学。

只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做到了解意思,在语言环境能识别即可,不提出书写要求;要求书写的生字,训练要到位,书写正确、端正、清楚,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

字形教学要用直观形象,注重整体把握,个别生字可以进行适当的字形分析。

4.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

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5.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先初读,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

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

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

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单元整组教学,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6.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

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

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7.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词语,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经典的课文或段落。

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理解意象,感受意境。

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8.作文教学立足于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

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

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

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练笔尽可能当堂完成。

9.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

低年级要经常进行写话练习;中高年级每两周写一篇习作,每周写一篇小练笔。

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

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经常随机地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10.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

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

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11.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角色认同,明确自己的交际任务,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和确定要有学生参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12.口语交际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

可以采用故事会、辩论会、听证会、采访、解说等模拟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表达。

13.综合性学习重在突出活动的自主性。

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

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14.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

主要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

15.课堂提问设计要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

随着年级的提高,提问要逐步从“写什么”转到“怎么写”。

对知识性提问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反馈。

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反馈等方式提高训练效果,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亲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指令性用语要指向明确;抒情性语言要得体,不可过多使用。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1.测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低段主要考查写字、朗读和字词理解,中高段逐步增加阅读理解和习作。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考评方式。

书面考试只是语文测试手段之一,主要检测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口头测试、实践应用也是语文测试的重要手段。

3.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

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不出偏题怪题,不在题型和指导语上给学生设置理解障碍。

4. 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

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可以写研究报告,也可以编小报、开辩论会、办展览等。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1.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创设“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的校园和教室环境。

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

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

2.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

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分述部分

(一)“备课”实施建议

1.制定教学计划。

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总目标和本学段目标,明确实施建议;通读全册教材,确定教学基本内容、重难点和教学进度,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2.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要做到“三读”:

一读文本,不但阅读文本,还要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多角度解读课文。

二读作者。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不仅要了解“写了什么”,还要明白“怎样写的”及“为什么要这样写”。

不仅要读懂字面意思,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

三读编者。

要读懂编辑挑选文章、编排文章时的用意,要把语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它融入到整册教材、一个单元中去考虑。

要明确本年级知识能力的要求,把握语文训练的阶段性,重视训练的连续性。

要注重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

3.了解学情。

找准学生学习的起始点。

充分调查了解学生现状,加强对学生基础水平、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的把握。

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会有什么困难,他们已有哪些知识储备等。

4.确定目标。

教学前,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认知起点,依据教材所在的年段、单元,依据课型、依据学情确定具体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白教什么。

三维目标的阐述要统一、整合,不宜简单划分开。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叙写,要尽可能用诸如“了解”、“简述”、“概述”、“说明”、“探讨”、“体会”等外显行为动词表述。

此外,目标要具可检测性,防止拔高或降低要求。

总之,要掌握每册教材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时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要注意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处理好语文教学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5.选用方法。

这一步主要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

围绕教学目标你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只要得法即可。

要关注学法的提炼与培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情感需求,设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设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安排教学环节。

做好内容的取舍,处理好文本的落实与拓展,不遍地开花,不贪大贪全,只求一课一得。

此外,做好课堂节奏的把握。

要先后有序,张弛有度、抑扬有致,有节奏、有起伏、有高潮,在过程的推进中要有自然的衔接。

7.划分课时。

根据教学内容的份量、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划分教学课时,既要省时、高效,又要保证学生在计划时间内,能完成学习任务。

8.编写课时教案。

教案要写得有条理,重点突出。

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过程要清晰,教学手段要灵活,教案后要有教学反思或教学后记。

9.编写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要素要齐全。

——教材分析。

分析单元教材在全册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单元训练目标是什么,准确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已有的基础,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

——教学目标明晰。

教学目标阐述要准确、规范,主要要素要齐全,所表述的含义要明晰,行为动词要正确、规范。

——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所研制的教学目标、选定的教学内容,合理划分教学课时,确定恰当有效的教法、学法,安排教学先后顺序,恰当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设备配置。

根据教学需求合理选择教学辅助设备,辅助设备的选用要有实效性,要真正为教学服务。

——教后反思。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次教学实践的情况,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修改教学设计,在教学反思栏里写上整体反思,在二次修改栏里进行批注,逐步完善教学设计,追求教学创新,彰显教学实效。

(二)“上课”实施建议

1.教师教学行为要规范

——要使用普通话教学,做到语言准确生动,教态自然、大方、得体,书写规范、工整。

——要认真倾听,及时规范学生的语言,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要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科学安排教学时间,上课不拖堂,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熟练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放手试读,关注学法指导,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表达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进行读、思、议、评,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要注意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及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把改进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努力做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不“走教案”。

——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要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3.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双边”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体现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所以,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堂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目标意识要清晰。

——要关注学生的初始感受,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年段目标要准确、鲜明,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在准确把握学段目标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取舍、精选、拓展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课一得,营造真学、乐学的有效课堂,凸显教学特色。

5.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写读书笔记、写日记等写作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时,认真倾听、乐于表达,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6.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7.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额外的附加任务。

——在落实这个目标时,反对“贴标签”、“喊口号”,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三)“作业与辅导”实施建议

1.作业的设置

——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

——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弹性,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是有差异的,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创造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高年级学生可以鼓励自主设计作业。

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适当地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作业形式要多样,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如,阅读续写、做资料卡、观察体验、画图想象、排演课本剧、办手抄报、进行社会调查活动等,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此外,激发学生的兴趣,适时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要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作业要适量,低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适当布置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过半小时,避免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

——作业设置要根据学段不同而有侧重点。

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字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

——改变作业片面强调独立完成的要求。

把“合作”做为必要的方法来培养。

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也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2.作业的批改与辅导

——及时、正确地批改学生作业,提倡使用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对学困生要进行面批,及时鼓励他们。

——对作业中反映出的普遍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讲评。

——批改符号规范,批改日期齐全,批改评价可以多样化。

——改进作业批改方式,应形成教师批改为主,学生自批、互批等多种批改方式结合的作业批改方式。

——对于习作的批改,高年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指导学生自批、互批。

(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实施建议

1.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更是如此),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应以教材为主,用好教材。

但教材只不过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死教教科书,这样的教学单薄、狭窄、封闭,容易脱离学生丰富的生活。

而过多地引进其他课程资源,少用甚至不用教科书,教学就会浮浅,训练难以落实,各项要求难以达到。

正确的做法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适当引进相关资源,适当拓宽教学途径,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学好教科书、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习内容更多一点、学习形式更活一点、学习效果更好一点。

2.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

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3.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此外,应积极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创设“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的环境。

5.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此外,语文教师要率先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

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营造校园师生共读的氛围。

(五)教学评价的实施建议

1.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测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低段主要考查写字、朗读和字词理解,中高段逐步增加阅读理解和习作。

2.评价方法多样化。

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考评方式。

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唯一手段,可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如,开展语文活动、竞赛、口试、笔试(开卷、闭卷)、课外阅读以及阅读品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

要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反对机械照搬其它学科的评价方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爱好以及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提倡积极评价,预防消极评价。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5.评价主体多元化。

实施评价,应注意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6.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此外,语文学科的评价应更多的突出开放性,能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思路与见解。

7.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与课文保持一致。

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不出偏题怪题,不在题型和提示语上给学生设置理解障碍。

8.要重视口语交际的评价。

口语交际是语文的一大领域,不能忽略这一领域的评价。

评价时,要着重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表达效果和倾听习惯。

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

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可以写研究报告,也可以编小报、开辩论会、办展览等。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