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特岗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3998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特岗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历年特岗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历年特岗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历年特岗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历年特岗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特岗真题.docx

《历年特岗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特岗真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特岗真题.docx

历年特岗真题

2009年特岗真题(教育学)

教育学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

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5.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6.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B.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

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B.合作教学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A.说服法B.榜样法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D.锻炼法

10.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ABDE

A.阶级性B.道统性C.功用性D.专制性E.刻板性

2.下列教育家中,属于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BCE

A.凯兴斯坦纳B.卢梭C.康德D.小原国芳E.裴斯泰洛齐

3.学校潜在课程主要是指BCE

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E.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所构成的各种影响

4.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ABD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竞技体育观念和竞争意识

5.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主要有BCDE

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6.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发展性原则B.激励性原则C.合作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E.多元化原则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10分)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2.A3.D4.C5.A6.C7.D8.D9.B10.C

二、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

1.ABDE2.BCE3.BCE4.ABD5.BCDE6.ABCDE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现代教育

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教师要掌握和运用好“启发”的条件和关键。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的关系,发扬教学民主。

四、论述题(10分)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着有规律的更替,在前一个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这一阶段内,其身心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个时期,这种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其身心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人为地将各个阶段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引渡工作。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平衡性。

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从生理方面来看,如果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因此,教育者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发生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心。

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由于性别、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主观努力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

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2009年特岗真题(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2.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A.命题B.命题网络C.图式D.产生式

3.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

4.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

A.学习策略B.认知策略C.学习方法D.元认知

5.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6.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同化理论C.认知建构理论D.顿悟学习理论

7.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

8.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9.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相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

10.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B.场依存C.冲动型D.沉思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

A.教的心理活动B.学的心理活动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E.学校情景

2.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ABCD

A.归因B.成就动机C.诱因D.需要E.评价

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ABCD

A.变化是持久的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E.具有先天遗传性

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ACDE

A.示范B.讲解C.反馈D.练习E.动觉

5.教师的威信表现为BCDE

A.工作水平B.知识水平C.工作态度D.工作作风E.教学能力

6.学习策略包括ABD

A.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计划策略D.元认知策略

E.内化策略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哪些?

3.结合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四、论述题(10分)

结合实例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

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2.D3.A4.D5.D6.C7.C8.B9.A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ABC2.ABCD3.ABCD4.ACDE5.BCDE6.ABD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

(2)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教师态度、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

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四、论述题(10分)

迁移是普遍的,迁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迁移作多种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5)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010年特岗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D.科学发展观

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C.君主立宪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三农”是指()

A.农业、农村、农民工问题B.农业、农民、农村教育问题

C.农业、农村、农民问题D.农业发展、农民、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属于教学中的()原则。

A.启发性B.因材施教C.直观性D.导向性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D.匀加速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A.选修课程B.活动课程C.实践课程D.必修课程

7.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

A.6年B.7年C.8年D.9年

8.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程序教学B.暗示法C.发现法D.掌握学习法

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长期性

10.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B.备课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作业的布置

11.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了解与评价是()

A.自我调控B.自我体验C.自我认知D.自我评价

12.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一般文化知识

13.寻求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的()

A.基本目标B.高级目标C.基本任务D.基本标准

14.下列属于夸美纽斯著作的是()

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

15.起教学导向作用的是()

A.教师的知识素养B.教师职业道德C.教师的个人品质D.考试

16.小学后期、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是()

A.学习兴趣B.赢得地位C.得到物质奖励D.获得同学赞赏

17.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课外活动C.劳动教育D.道德教育

18.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应对取决于()

A.对挫折的认知B.情境C.个体的性格D.对结果的预期

19.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

20.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A.县级人民政府B.市级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出了到2020年教育具体目标和要求。

(√)

3.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

4.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

(×)

5.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

(√)

6.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

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

8.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9.认知方式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有好坏之分。

(×)

10.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知开始。

(×)

11.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

12.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权,学生有被管理和接受教育的义务。

(√)

13.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

(×)

14.为完成一种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同时选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

15.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

16.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

17.课程计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

18.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

19.所谓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

(×)

20.2007年我国已经全面免除了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镇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李老师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把学生成绩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并把最后一名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

“你每次都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

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分析李老师的行为。

2.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

“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

”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

”王老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

“秦牧说的会错吗!

”学生脸涨得通红,欲言又止。

班里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起来。

请根据教育学相关知识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

教育应如何遵循这些规律?

2.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五、教育写作(本大题共40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提出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这一“三平精神”是对河南人精神的深刻总结。

请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以“三平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10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C

4.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

5.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6.D【解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将综合实践课程列为必修课程。

★★★★

【错因分析】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按照经验或字面意义,A、B、C项都可选。

7.D【解析】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

8.C【解析】发现法是布鲁纳首先提出的。

★★

【错因分析】考生易混淆历史上著名教育理论家的代表思想。

9.A【解析】教师工作(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这一特点的具体反映。

★★★★

10.A【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

【错因分析】很多考生误以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1.C【错因分析】考生容易混淆A、B、C、D四个概念。

12.B【解析】教师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知识将自身所具有的本体性知识以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能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错因分析】考生虽然知道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属于教师的知识素养,但不能辨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

13.B【解析】学校心理辅导有两个目标:

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错因分析】考生容易混淆基本目标和高级目标。

14.B【解析】《教育漫话》是洛克的著作,《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著作。

【错因分析】考生易混淆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

15.B【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错因分析】本题是一个应用型的题目,需要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16.D【解析】儿童后期、少年期即小学后期、初中时期的学习动机已由渴望受到长辈的赞赏为主转向赢得在同伴群体和集体中的赞赏为主。

【错因分析】对学生不同时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不了解。

17.A【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通过教学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错因分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部分考生认为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误选。

18.A【解析】对挫折的认知决定着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反应。

一个人如果对挫折的认知是积极的,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相对积极。

相反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错因分析】对挫折认知与挫折反应关系理解不透彻,而且另外三个选项都很具迷惑性。

19.C【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

【错因分析】对知识点记忆不清楚。

20.A【解析】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七条规定: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错因分析】考生对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条文记忆不牢固。

二、判断题

1.√【解析】本题是对时事的考查,考生平时应多关注国家大事。

2.√【解析】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解析】略。

4.×【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所以说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

5.√【解析】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被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

6.√【解析】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以及自我监控的能力。

7.√【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主要是针对正常学生。

8.√【解析】传统教育更偏重于部分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9.×【解析】认知方式不同,个体选择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但并不影响对信息的处理,所以说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10.×【解析】德育的一般顺序是从道德认知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

11.√【解析】提倡教育的公平性即要实现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全体学生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

平衡城乡师资力量体现了这一要求。

12.√【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

13.×【解析】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

14.√【解析】根据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使是同一种教学任务,教师也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

传授新知识,可采用讲授法;复习和巩固知识,可采用练习法。

15.√【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