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3868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报告摘要

在音乐学科的建设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学科教学评价机制,才能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所有的学生直接受益。

而进行学科教学制度的完善与革新,也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

为使处在边缘化的初中音乐学科教师能够在夹缝中顽强生长,绽放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为全面提高义乌区域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使广大处在重重压力下的学生“突出重围”,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我们以义乌市域为基点,开展了系列具有音乐学科特色的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

由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多方面的,我们设置了一些有利于教师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经过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我们通过区域连片教研活动、“互助式”课例研究活动等方式,不断建立教师良好的自我身份和职业认同感。

老师们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系列活动大大促进了区域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

随着持续性活动效益的不断增强,营造了一种健康的教研文化,使部分教师实现观念上的自我更新,并自觉展开理论知识的学习。

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评价方式及实践研究,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并初步建立了学生音乐学习过程评价体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在整个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老师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如课堂教学评价的月反馈、写教学反思等。

由于音乐教师忽视评价的惯性思维,导致部分教师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仍然觉得太麻烦,不太愿意去做管理学生的麻烦事,教学反思也只是在部分较成熟的老师当中才能够坚持写。

因此,如何对教师在教学行为方面的监控,从而最终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将是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师 专业发展  区域推进

 

区域推进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

吴华珠

(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一、问题提出

在学生减负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艺术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的规范实施简直是一种奢望。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

即使制度是如何的不能适应学科教学的发展,作为教育研究者,我们仍然需要探求一种充分保护学生利益的途径,使艺术教育得以较好地实施。

我们认为,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然而,对于音乐这样的小学科,尤其在初中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音乐学科的待遇比较低,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被边缘化。

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现实情况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作为音乐这样的小学科,每校一般只有1—2名教师,单独一所学校很难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同伴之间的互助很少,教研团队难以形成。

其次,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只有一次,参与教学研究的机会不多,这些都或多或少地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二)教师自身认识不足

1.从学科地位来看。

与考试科目相比,许多学科教师已经默认音乐学科相对于考试科目来说是“副科”,不想也无法跟其他学科一争高下。

另外,音乐学科成绩相对隐性,评判几乎没有标准,上好上坏一个样。

所以从学科地位来看,音乐教师已经甘愿屈居于其他学科之下。

2.从教研氛围来看。

由于音乐教师普遍重视实践技能而缺乏研究经验,对教学研究认识不足,同时由于人数少,教研氛围不足,音乐教师的教学研究缺乏丰厚的土壤,在教学研究领域逐渐被边缘化,重新成为学习的孤独者而失去其应有的活力。

(三)学校重视不足

初中是一个追求升学率情况最为严重的阶段,音乐课堂教学的常态化难以形成,导致常规的课堂教学秩序难以形成和实施,同时也削弱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热情,降低了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和期望。

另外,由于部分校长对学校只重视竞赛而不重视课堂教学,教师由于“力不从心”而降低对课堂教学研究的要求。

(四)学校制度不完善

多数校长认为,音乐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在各级各类的音乐活动和竞赛中,我们看到校长很支持,也很主动。

然而大部分的音乐教师仍然认为,不管他们怎么努力,与中考科目相比,他们在绩效工资的发放,以及评优评先等过程中的待遇还是很低下的。

这说明,学校对音乐学科的认识比较片面,在音乐学科教师的培养方面也缺乏合理的长效机制。

二、概念界定

(一)教师专业素养

 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中指出:

“ 教书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

它是一种公众服务的型态,它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特殊技能,这些都要经过持续的努力与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

此外,它需要从事者对于学童的教育及其福祉,产生一种个人的以及团体的责任感。

”从中可以看出:

教书作为一项专门的职业,必须要有专门的知识和特殊技能,同时要通过持续的学习以保持其专业性。

简单地说,教师专业素养应包含:

良好的职业道德、专门的知识和特别技术。

(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①。

健康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状态,应该从教师的自主发展、知识理念的更新和改进方面入手,从而使教师获得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获得协调、统一、均衡的持续发展。

在教师自身发展层面上,注重教师自尊心的保护和建立、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内驱力,在学生层面,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在同事之间,达到相互平衡与协调,在活动中互相促进与发展,在教学环境方面,通过系列评比活动和统一要求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从微观

层面来看,学校、教室、设备乃至座位的分布都会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①余文森,连榕.教师专业发展.福建教育出版社,[M].2007,11

(三)同伴互助

近年来,专家们越来越认同一种思路,那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源于并存在于学校教育的实践之中。

换言之,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理应为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这就需要教师们贡献自己的个人智慧与同伴分享,才能使教师实现共同发展。

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和特长,有着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能够开放自己,与同伴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助学习,彼此支持,那么就能实现共同成长。

台湾的一些学者认为,同伴互助是一种教师同伴工作在一起,形成同伴关系,透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课程研究,特别是有系统的教师观察与反馈等方式,来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者改进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

三、研究构思

(一)研究目标

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寻求学科健康发展的道路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在音乐学科的建设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学科教学评价机制,才能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所有的学生直接受益。

而进行学科教学制度的完善与革新,也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

为使处在边缘化的初中音乐学科教师能够在夹缝中顽强生长,绽放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为全面提高义乌区域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使广大处在重重压力下的学生“突出重围”,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我们将以义乌市域为基点,开展系列具有音乐学科特色的初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

(二)研究内容

   由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设置一些有利于教师专业思

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②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7,3:

153.

③详细内容请参见欧用生.教师成长与学习 [M].板桥:

台湾国民学校研究会,1995.国立教育资料馆主编.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师范教育 [M].台北:

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1.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在以下四个方面获得突破:

1.建立良好的教师自我身份和职业认同感

    我们将通过系列活动,使教师更充分地认识自己,并不断增强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通过互助式活动,逐步实现高度的职业认同感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例研究,以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性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

4.形成教学共同体,在改进活动方式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经验的分享。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展开本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全面评价本区域初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及发展情况及学科教学现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了《初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义乌区域范围内进行。

2.访谈法

本研究的访谈在几个方面呈现。

首先是在问卷编制过程中,进行过专家访谈,向他们求证问卷的合理性;二是在长期的下校调研过程中,就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课堂教学规范、教师自身发展及教学评价等对教师、学生及行政领导进行交流与访谈,以探求现阶段影响初中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行动研究法

  有行动就有发展。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的专业领域的成长,就是教师专业成长。

在本研究中,行动研究是最重要的实现研究目标的手段之一。

许多问题都是在实际行动中显现出来,同时也在行动中逐渐完善策略。

4.课例研究法

课例研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并没有公认的定义。

目前,国外对课例研究的理解具有多样性,主要分为活动过程论、功能目的论。

活动过程论认为“课例研究是教师共同合作、执行、观察和讨论课堂设计的专业发展过程”。

功能目的论则强调“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专业教育的创新模式。

参与课例研究的教师经过计划、观察和修正等环节,集中精力对教学进行改进,并形成一种循环不断的过程”。

综合国外对课例研究的解析以及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研究共同体以教学实践过程中某一亟需解决的主题的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

动中进行观察、评价和反思,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在内的教师教育活动。

在我国,课例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方法基础,以对课堂学习的关注为内容,以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功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研究概况

(一)问卷调查

    为明确研究的具体方向,对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初中音乐教师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惑,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2009年初,我们编制了《初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从研究初期的2009年1月-2009年3月,主要是进行问卷的编制和求证问卷的合理性以及问卷下发调查阶段。

由于我市初中教师数量较少,因而在教师专业发展调查中,我们得以对所有的50名初中音乐教师进行全面的调查。

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我们是对大部分学校进行抽样调查,当然分别涉及了农村、城郊和城区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校。

施测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

(1)通过教研活动及培训的时候对教师进行当面施测。

(2)在集体培训等活动时将学生问卷下发给各位教师,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后择机交还给我们。

  

(二)下校调研和座谈

在下校调研过程中,由于区域范围不大,有机会聆听并了解了所有初中学校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与他们进行了交谈与分析,获取了一些即时性的资料。

这些调研为我们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路径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中期阶段开展的一些研究

  2009年5月开始,我们根据调研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制定出一些区域教研的方案,随后开展了一些区域连片教研活动。

当时义乌市各学科在教育局统一安排下,以各中心校为基地,正在开展区域教研活动。

根据义乌市区域学校的分配方案,我们顺势推进了一些区域教研活动。

如以绣湖中学为中心,以付飞飞

④葛海波.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课例研究”研究 [D].安徽师范大学,2012:

17.

老师为指导教师的区域教研活动,以稠州中学为中心,以简俏玲老师为指导教师的区域教研活动,还有以宾王中学为中心,以周小俊老师为指导教师的区域教研活动,都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研究工作。

区域教研的最主要方式,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和呼唤下,让域内的老师集中到一个学校,定期开展教学备课、教师代表上课和评课研究等教研活动。

自2010年9月开始,由于新教师逐渐增多,许多教学规范亟需形成。

考虑到区域教研活动在召集上的困难,我们改变连片教研的方式,而采用新老教师结对的方式展开教研。

先后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基于课例的职初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等多项主题式教研,以青年教师展示活动为主,在老教师指导和带领下积极展开课例研究,以实现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老教师在指导中自主成长的目标。

我们称之为“互助式”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2011年9月,我们发现许多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没有达到专用音乐教室的基本标准,不能满足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需求,影响了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从而也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我们经过向教育局提出方案和请示,拨出专项资金配齐配足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之后又由教育局统一下文,开展了《艺术教室标准化建设》的评估活动,解决了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使教师能充分运用媒体设备,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空间。

当然,仍有部分学校由于教室配备不足达不到评估要求。

至此,从农村到市区,基本上达到了教学设备与教师配备的区域均衡,这也是我市区域均衡策略在艺术学科的具体体现之一。

从2012年开始,着重进行了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实践研究。

这是为促进教师真正关注到每个学生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而开展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实施课堂教学过程,运用具体实施策略来推进教师对学生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方面的能力,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五、实施策略

(一)教师专业发展倾向调研情况分析

2009年,我们通过通过听课、访谈、课堂观察、活动观察和问卷调查以及教师的反思等方法,对我市近50名初中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后,进行了分析。

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教师专业情感:

80%的老师认为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完善演唱、演奏、音乐理论和欣赏以及音乐文化等本体性知识。

41.67%的老师认为音乐是他们的终身爱好与追求,即使不当音乐老师,他们也会不断地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能力。

仅有一位老师认为音乐课在中小学是一门副课,领导都不重视,我们又何苦那么辛苦地去学习。

(2)教师专业态度:

76.67%的老师认为,努力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尽量使周围的人感到满意是他们努力的追求。

只有3%的老师认为,只要达到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学校是不能把我怎么样的。

我们欣喜地发现,有26.67%的老师认为充满热忱,把做好一名音乐教师当做是自己终身的追求。

(3)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

55%的老师认为音乐课纪律不够好的原因是音乐教师的课堂缺乏魅力,不能吸引学生。

51.67%的老师认为是教材不够生动引起的,当然,部分老师认为这两者兼而有之。

当然还有音乐课不用考试,学生没有压力,或者是学生素质太差,不懂音乐等等原因。

(4)对教学反思的不同做法:

有30%的老师会主动写教学反思,并通过反思是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改进。

有40%的老师认为在一定的要求下会写反思,有时也会根据反思调整教学。

30%的老师只是心里想一想,但没有把反思写下来的习惯。

(5)对教研活动方式的看法:

60%的老师认为自己开公开课的方式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最快。

(6)领导重视程度:

25%认为领导不够重视。

45%认为学校教学条件不能符合教学要求。

(二)基于课例研究的区域联片教研活动策略

2009年,我市正在开展城乡联校行动,即以一个城区学校为基地学校,另外几个学校是共同体学校,共同开展学校一些常规事务的规划、管理上的协作等等。

这一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音乐教师一般一个学校只有一名,要想获得同伴的帮助,获得更好的成长,必须进行校外的合作。

于是,我把教师按城乡联校行动中的共同体学校进行划分,把音乐教师划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共有5到8名音乐教师。

确定基地学校的骨干教师为组长,负责共同体的联络、活动组织和主要指导工作。

我们把这五个小组称为“音乐教研共同体”,音乐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主要是在各校开展联校行动的时候开展活动。

连片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图如下:

 

图1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模型示意图

任务是学习的媒介或载体。

为使教师很好地实现行为跟进,我们给每个小组长布置了一个任务:

要求每个组由组长制定一个活动计划。

计划要求五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定主评。

计划制定后,即开展课例研究为主的小组教研活动。

活动的步骤如下:

1.设计:

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研究的主题,并针对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各教学环节的处理方法,然后确定一位主讲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2.实践:

主讲教师上课,其余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3.反思: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与研究主题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找出差距,并提出修改的方案,重新设计。

4.再实践:

教师按修改后的方案第二次展开教学,其余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记录。

5.再反思:

小组就第二次方案的施行再次展开讨论,形成对研究主题的结论性成果。

任务驱动型的联片教研活动,很快显示出了它的好处。

这种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了区域内的所有老师在一起,突破了个人单干的瓶颈,有利于开展教学研究;2. 人数相对较少,有利于进行深入探讨,也有利于教师人人直接参与教学互动;3.充分调动了中心指导师的研究热情和研究能力。

但是,联片区域教研也出现了一些困难。

在我市开展区域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其他主要学科的日常活动方式主要是其中一个结对学校与中心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

由于其他学科老师较多,只需要把两个结对学校的所有学科教师集中到中心学校就可以开展教研,而音乐学科仍然只有两个老师,无法展开教研。

而中心学校指导师要将区域内的学校教师(一般有7-8个学校)全部集中起来开展活动,困难很大。

因为这只是学科自主开展的小范围活动,缺乏行政的力量,往往无法统一时间,因而就出现了召集上的困难。

这种召集上的困难直接导致了中心指导师开展活动积极性的减退。

(三)“互助式”课例研究实践策略

每位教师都非常关注自我意象。

所谓自我意象,就是自己在自己心目中的认识、分析和定位。

通俗地说就是:

你自己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子,它代表着你对

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要求以及自我价值的认定。

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自尊的程度。

⑤教师非常关注自我的身份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形成和完善自己在学生、社会、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以达到社会的认同。

教师自尊程度越高,获得认同的渴望越强,对自身的完善更趋强烈,如果这种自尊获得很好的肯定,那么,教师的潜能就能获得很好的发挥,反之,如果自尊受挫,那么,不够自信就会导致潜能受限。

使教师能够获得良好的自我评价,并获得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必须在课堂教

⑤任其平.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J].教育研究(北京),2010(8)

学活动中首先获得学生对教师的良好评价。

而对新教师和普通教师而言,没有一定的平台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教学,是很难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自信的。

为尽快使渴望进步的教师建立自信,我们开展了系列教师“互助式”课例研究活动,以较大的活动力度迅速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活动步骤如下:

1.牵线搭桥

由教研员牵头,在区域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每学期确认2-3名主动要求进步的新老师,计划本学期的市级公开课。

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教研员首先与新教师进行沟通,由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名老教师并通过教研员与老教师沟通同意后建立互助关系,随后展开一系列的课例研究活动。

2.跨校教研

确立师徒关系以后,基于课例研究的“321”任务型活动在每一组结对的新老教师之间同步展开。

首先,教研员根据本次活动的教研主题进行分析,向老教师明确对新教师的指导方向与目标,并提出过程展开的基本要求。

随后由老教师与新教师自主约定时间开展活动,基本步骤如下:

(1)首先由新教师写出最初的原始教案,请指导师进行指导,提出意见,新教师根据老教师所提出的意见修改后形成第二个教案。

(2)新教师写下第一次反思。

(3)在老教师所在学校进行第一次试教。

(4)在试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修改,形成第三个教案。

(5)写下第二次反思。

这样,新教师在市级公开课之前,一共要写三个教案,两次反思和一次试教(即321任务模式),最后形成较为成熟的教案,参加市级公开课教学。

3.集体诊断

第三次较为成熟的教案形成后,教师可自主选择是否进行试教。

在市级公开

课规定的时间,新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

全市的老师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对不同的开课教师进行教学评析。

首先要充分肯定其上课的优点,使新教师在步入教师职业之初就能得到肯定,增强其继续努力的信心。

当然,尤其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改进方案,以便新教师明确自身努力地方向。

“互助式”课例研究活动为新教师、老教师和普通教师都设置了一定的任务要求,行动路径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图2“互助式”课例研究活动行动路径

可以说,这是对新教师整个教学状况的“大检阅”,也就是一次全面的“体检”。

对新教师来说,有这么一个团队给自己做诊断,了解自己所处的“身体”状况,对于其自身的健康发展是一种巨大的保障。

俗话说:

“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

对于新教师来讲,能够主动开课是一种巨大的勇气,这表明了年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很强。

他们虽然不能像有经验的老师那样做到游刃有余、滴水不漏,但作为年轻教师来讲,抓住时机及时磨练是非常重要的。

“万事开头难”,一旦把他们推到风口浪尖上,他们就有了无穷的动力,显现出非凡的内驱力。

而在这次活动中,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实践,他们都获得了导师的精心指导,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经过同行的肯定与交流,他们增强了自信,又获得了有效的建议,为他日后的课堂教学改进和专业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互助式”课例研究表面上看来是年轻人受益,事实上,老教师的收获也很多。

市级公开课以后,老教师要搜集过程性材料,如教师的三次教案,两次反思等。

另外,教研员还要求指导教师搜集整理新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系列材料,如初始教案、修改后的教案、修改教案后的教学反思、公开课当天教案、公开课后教学反思等,最后统一交给教研员进行存档。

在相关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提炼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形成课例研究论文。

对于老教师来讲,跳出自身的课堂来进行指导,是一种质的飞跃。

面对公开课的这种指导,无疑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而同行的再一次网络评课,也是值得老教师进行进一步研究的绝好材料。

这种跳出普通教师来看课堂的指导实践,是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因此,“互助式”课例研究模式的任务是双向性的,即年轻教师在资深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受益,资深教师在对年轻教师的指导过程中获得自主成长,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向专家型教师过渡。

那么,其他老师在这次活动中是不是就没有获得成长呢?

当然不是。

他们在这次活动中有非常具体的任务和要求:

(1)完成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2)按规定时间在音乐教育论坛上发表讨论意见、学习体会等。

发帖活跃且观点明确者被评为成绩优秀。

(3)培训过程中,作业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作业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成绩为不合格。

因此,“互助式”课例研究模式实现了多重任务驱动:

首先是对新教师,其次是老教师,然后是普通听课教师。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教研员起到统领的作用,如新老教师的结对,及时把握各小组的教研活动信息等。

当然,教研员尽量参加他们的活动,并对他们的活动做适时的指导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指导式的培训、学习,固然能够帮助我们学习那些已经“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