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633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docx

《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docx

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作者:

李瑾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02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中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

学校和家长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中学生用网,但是成效有限。

本文研究了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之后,确立了网络安全教育的方向是信息技术和媒介素养教育融合研究。

站在两种素养融合的视角,明确了中学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两大基石、内容模块、主要线索、实施途径,探索出中学阶段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实施策略、课程体系。

        关键词:

网络安全意识;媒介素养;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437(2015)02-0088-04

        1;问题的提出

        根据“2015年成都市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问卷调

        查”①结果分析,成都市青少年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中小学生运用互联网存在泛娱乐化的倾向;部分上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行为失范等问题,包括沉迷网络、黑客攻击、参与低俗活动、散布有害信息等,有些极端案例甚至发展到网络犯罪。

        在学校与家庭中,学校和家长禁止孩子上网,预防网络负面影响。

在学校,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到校,老师们却在校内自由使用手机;在家里,家长禁止孩子上网,家长自己却在网上冲浪。

这样自相矛盾的情况怎能让孩子信服!

在禁令的背后,学生们自己构造了一个小天地,他们偷偷带上手机、偷偷到网吧上网,他们聊着大人们还不知道的网络话题,嘲笑着大人们的口是心非。

        面对互联网大潮,“堵”的策略明显不能解决问题。

那么,换个思路,“疏”的策略行吗?

疏导策略的着力点在于人,在于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网络生存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从而减少网络负面影响。

综合考察了现行的中学教育框架,研究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我们认为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我们发现两种教育存在融合互补的基础。

媒介素养教育关注信息内容的理解和鉴别,信息技术教育关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使用,两者在信息这个点上产生了密切关联;媒介素养教育正处于社会关注焦点,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规范开设,两者融合能让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学现有教育框架中顺利实施,能实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升级,能在现有的中学教育框架中无缝渗透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达成提升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目标。

我们提出了“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课题,组织我区的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共同研究,并在成都市金牛区四所中学开展教育实践,探索两种教育的融合发展,创新性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2;“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要成果

        2.1;认识成果

        2.1.1;核心概念:

网络安全意识[1]

        研究了中学生发生网络风险的众多案例,我们认为中学生目前面临四大类网络风险: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虚假低俗网络信息侵袭风险、网络沉迷风险、网络系统风险。

其中,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缘于个人真实信息保护不力,虚假低俗信息侵袭风险缘于个人对有害信息缺乏防御力,网络沉迷风险缘于个人对自身行为缺乏监控,过度用网导致身心健康的风险,网络系统风险缘于网络技术能力低下。

        究其原因,这四类网络风险缘于个人的网络技术能力低、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这两个因素是互相影响,彼此促进的。

基于此,我们对网络安全意识做了如下界定:

        网络安全意识指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时,有明确上网目的、能控制上网时间和范围、知晓网络风险,能提前做好网络风险防范,保护自我的信息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意识。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属于网络安全教育的一部分。

网络安全教育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即基于网络技术手段方面的网络安全技术教育和对网络使用者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以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为主要方向,但不仅限于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同时也涉及网络安全技术教育中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

        2.1.2;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一条线索”

        研究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网络安全意识三个概念后,我们认识到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应该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学习。

学习过程应基于真实的信息处理流程,遵循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管理信息、制作信息、表达与交流信息的流程开展。

这成为开展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一条线索。

        沿着这条线索教学符合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贴近学生日常运用网络的流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网络安全意识,并迁移应用于现实生活。

        2.1.3;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两大基石”

        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都是和信息有关的素养。

信息素养关注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过程,偏重于技术层面,媒介素养更关注人们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欣赏、思辨,偏重于内容层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信息的运用是兼顾技术和内容的,这为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的互相融合、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安全意识缘于人们在运用网络,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产生出的安全需求而出现。

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必然涉及到信息的内容和技术两个层面,也必然需要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的协同发展来达成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目标。

因此,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成为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两大基石。

        2.1.4;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两个模块”

        我们认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包括两个模块:

健康上网意识和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健康上网意识包括明确上网目的、控制上网时间、选择浏览内容。

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包括理性认识网络媒体的意识、正确评价网络信息的意识、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网络系统安全防护意识。

以下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内容模块图:

        2.1.5;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两条途径”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需要通过两条途径开展:

        

(1)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媒介素养教育。

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是面对全体中学生开展的普及性教育。

主要目的是提升中学生群体性的网络安全意识,具有基础性、普及性的特点。

        

(2)中学生社团活动渗透媒介素养教育。

在中学生社团活动渗透媒介素养教育,是面对个别学习能力强,对信息需求大,网络应用多的部分中学生。

主要目的是提升上网需求大、应用网络能力强的部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增强这部分学生的网络防护能力。

        2.1.6;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四项原则”

        

(1)学生为中心。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思想基础为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

我们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信息处理过程为线索,融入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目标指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2)适度为标准。

首先,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是由媒介素养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模块融合而成,两者需要保持比例恰当、不可偏废。

其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后的教育目标之一,但绝不是全部目标,所以在实施中,还要注意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强度适中,不可过度。

最后,网络安全教育的方式要采取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方式并行,两种方式也要适度使用、互相配合。

        (3)真实为特征。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基于学生真实的信息处理过程,四大模块缘于学生现实的网络安全风险,教学案例贴近学生的日常信息生活,整个过程体现了真实的特征。

        (4)安全为指向。

网络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技术,提高学生的网络生存能力。

        2.2;操作成果

        2.2.1;探索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实施策略

        

(1)研究先行、课程引领:

以儿童中心论为理论基础,深入研究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理论,优先建立课程框架,拟定课程内容,引领实验校开展实验。

        

(2)教研支撑、师生实践:

以区域教研支撑课程研究,在本区四所学校持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实践,以实践带动教研,以教研改进实践,实现研究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3)持续推广、影响全区:

以实验校为核心,持续开展活动,推广课题成果,推动区内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2.2.1;形成了中学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课程体系。

        我们研究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模块,制作了模块对照表,以便于于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

以下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媒介素养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模块对应表[2][3]。

        表1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媒介素养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

        模块对应表

        根据上述内容对照,我们把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模块分散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各模块,拟定了中学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重点试点了义务教育段七年级上期、高一年级上期。

以川教版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教材和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为蓝本,我们在各年段研究了两大模块的重点课例,提出了教学建议,形成了学期教学体系。

        表2;金牛区高中一年级网络安全意识课程体系(信息技术教材以广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基础》为例)[4]

        表3;金牛区义务教育段7年级上期网络安全课程实施体系(信息技术教材以川教版七年级上《信息技术》为例)[5]

        2.2.3;开发了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学资源。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两方面的教学资源:

网络安全专题的教学案例集和学生电脑作品。

教学案例集共16节课例,可提供给后续研究作为资料参考。

课题内容同上述两个表格。

学生制作的网络安全专题的电脑作品上一千余件,其中部分作品参与成都市的学生电脑作品赛。

课题组将优秀学生作品收集整理后,整理成资源包,以供后期网络安全教育使用。

        3;教育教学改革效益

        3.1;提升了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我们在课题前后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健康上网意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个模块进行了调查。

经过前后数据对比,我们发现:

经过一学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学,学生在两个模块中均有所进步。

下表为调查中典型问题的数据变化。

        表4;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变化对比表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健康上网意识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基本能控制周上网总时间,上网的目的性转变为满足信息需求,了解了媒介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初步具备判断媒介信息真实性的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学生防范网络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3.2;提升了教师对媒介素养的理解,有效开展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的整合实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开展了课题组专题8次,教学研究3次。

课题组教师深入认识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研讨了信息技术课程渗透网络安全课程的途径与渗透点。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确定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现场调查、案例分析、制作作品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师也撰写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教育的案例集,积累了一批网络安全教育的课例,整体提升了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整合网络安全教育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性的网络安全教育提供了可能。

        案例:

李琳老师的《信息的发布》单元

        本课基于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信息及信息社会》而开发。

《信息及信息社会》介绍了信息、载体及信息社会等概念,偏重理论,缺少实际操作内容。

针对学生发布信息的操作需求,本单元向信息发布拓展教学内容。

单元内容设计如下:

        第1课时——在理论上了解信息发布的过程,在操作上能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信息的发布。

        第2课时——利用客观数据对信息的发布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提升自身信息发布的水平。

        本单元的开设,不仅解决了媒介与信息概念理解的问题,还实现了两个概念与实践操作连接的问题,让信息单元的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并存,在本单元实现了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各种媒体特点,学会了选择媒体,开展了信息发布的实验,设计了某条具体信息的发布方案,并评价信息发布效果。

教学现场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3;媒介信息类社团课程逐步成型,并长期在学校社团活动中开展。

        除了开设媒介信息课程满足普及性的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我们还开设了各种媒介信息类的社团活动,满足信息技术特长生的发展需求。

社团课程以培养媒介信息类小专家、小能手为目标,形成学生群体中的媒介信息专业人士,为学生日常信息生活答疑解惑,满足学生日常网络安全应用的需求。

        案例:

七中万达学校的数字化媒体社团

        在七中万达学校中,开设了“校园电视台”“境界摄影社”

        “CSD宣传社”等学生社团。

在老师的引领下,社团承担了学校宣传工作。

包括三大模块:

校园活动报道、校园文化传播、舆论引导。

社团活动的具体内容为活动摄影摄像、活动采访、微博征集与发布、微视频制作、活动海报设计制作、校园文化纪念品设计制作。

        2015年,七中万达学校的数字化媒体社团的成绩斐然。

校园电视台制作的《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第四届文化艺术节圆满落幕》获四川省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评选新闻类金奖、小记者魏小云在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选中获小主持金奖。

摄影社学生参与活动拍摄30余张照片被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校外媒体所引用。

宣传社创建了“成都的那个七万”的微博账号,开展“扫一扫,获校园明信片”微博、微信推广活动,在母亲节、运动会发起微博征集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创意传播活动,设计制作校园风景明信片、书签、钥匙扣、手环等校园文化纪念品。

        4;课题再思考

        

(1)持续开展培养中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需要发展成为学校常态课程内容。

但是内容较为零散,不适于作为独立课程开设。

建议将其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部分,正式编入信息技术教材,作为媒介信息学的组成部分,长期稳定开展。

        

(2)应该在中小学校各学科教师中广泛开展媒介信息教师培训。

媒介信息教师培训能大面积提高教师的媒介信息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影响教师教学,把对媒介的关注扩散到公众中去,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参与网络之初就具备初步媒介素养,在保持自我思辨能力中面对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不盲目相信网络传言,不传播网络流言,理性面对网络媒体,养成健康上网的意识和习惯,逐步成长为网络媒体的理性参与者和建设者。

这能让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从防御性教育阶段发展到主动参与阶段,为全社会创建健康的网络生态打下基础。

        (3)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是社会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从学生这个群体来说,他们面对的主要人群是家长和老师。

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意识教育应该扎根于家长和老师的网络安全意识建立的基础上,因此,向家长和老师传播媒介素养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是解决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着力点。

应该予以专项研究。

        注释:

        ①“2015年成都市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问卷调查”指2015

        年,由成都市教育局牵头,在金牛区12所中小学开展的媒

        介素养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教师媒介素养和学生媒介

        素养两份。

        ②信息技术教育指在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目前成都市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段7-8年级、高中一年级两

        个年段开展。

        参考文献:

        [1]秦安.知行合一,全面提升网络强国意识[EB/OL].

        http:

//

        [2]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站.小安学手册[EB/OL].

        http:

//

        [3]张海波.广州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B/OL].

        http:

//

        [4]要志东,钟和军.信息技术基础(必修)[M].广东:

广东教育

        出版社,2011.

        [5]李维明,李晓玫.王晓林.信息技术(七年级上)[M].四川:

        川人民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