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化学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4307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化学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化学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化学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化学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化学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化学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讲解.docx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化学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化学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讲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化学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讲解.docx

创新设计学年高中化学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讲解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目标导航] 1.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

一、碱金属元素

1.结构特点

(1)完成表格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核电

荷数

原子结构

示意图

最外层

电子数

电子

层数

原子半

径/nm

Li

3

]

1

2

0.152

Na

11

]

1

3

0.186

K

19

]

1

4

0.227

Rb

37

]

1

5

0.248

Cs

55

]

1

6

0.265

(2)得出结论: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不同点是电子层数和原子半径不同,其变化规律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碱金属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与O2反应

碱金属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程度

产物复杂

程度

活泼性

Li

4Li+O22Li2O

Na

2Na+O2Na2O2

K

K+O2KO2

Rb

Cs

②与水反应

碱金属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轻微爆炸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

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

实验原理

2K+2H2O===2KOH+H2↑

2Na+2H2O===2NaOH+H2↑

结论

钾比钠的活动性强

议一议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  )

(2)化合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

(3)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

(4)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易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

(5)Li在空气中加热生成LiO2(  )

答案 

(1)× 

(2)√ (3)√ (4)× (5)×

2.钾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能表明钾的一些性质,请连一连。

(1)钾浮在水面上     A.钾与水反应放热且钾的

熔点较低

(2)钾熔化成闪亮的小球B.钾与水反应剧烈,放出的热使生成的H2燃烧

3钾球四处游动,并有轻,微的爆鸣声C.钾的密度比水小

(4)溶液变为红色D.钾与水反应后

的溶液呈碱性

答案 

(1)—C 

(2)—A (3)—B (4)—D

二、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

(1)完成表格:

元素名称

氟(F)

氯(Cl)

溴(Br)

碘(I)

原子序数

9

17

35

53

原子结构

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7

7

7

7

电子层数

2

3

4

5

原子半径

由小到大

(2)得出结论:

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不同点是电子层数和原子半径不同,其变化规律是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卤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与H2反应

a.填写下表: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

产物稳

定性

F2

暗处

H2+F2===2HF

很稳定

Cl2

光照或点燃

H2+Cl22HCl

较稳定

Br2

加热

H2+Br22HBr

不稳定

I2

不断加热

H2+I22HI

很不稳定

b.得出结论:

从F2到I2,与H2反应所需要的条件逐渐升高,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a.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2NaBr+Cl2===2NaCl+Br2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2KI+Br2===2KBr+I2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2KI+Cl2===2KCl+I2

b.得出结论:

Cl2、Br2、I2三种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I2,相应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l-。

提醒 因为F2能与H2O发生反应(2F2+2H2O===4HF+O2),所以F2不能从其他卤化物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卤素单质。

议一议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代表卤素)

(1)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

(2)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  )

(3)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按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加深(  )

(4)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可置换出Cl2(  )

答案 

(1)× 

(2)× (3)√ (4)×

解析 

(1)F2与H2O反应为2F2+2H2O===4HF+O2,不可用X2+H2O===HXO+HX表示。

(2)HX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4)F2性质极活泼,遇盐溶液先和水反应,故不能将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2.已知还原性I->Br->Cl->F-,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 还原性即微粒失去电子的能力。

按I-→Br-→Cl-→F-的顺序,离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故还原性逐渐减弱。

一、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例1 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可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

B.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D.单质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

解析 A项中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但活泼的金属易与H2O反应,故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A项错;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B项错;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D项错;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只是反应越来越剧烈,C项正确。

答案 C

归纳总结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1)相似性

原子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它们的单质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

碱金属与水反应的通式为2R+2H2O===2ROH+H2↑(R表示碱金属元素)。

(2)递变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与O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加复杂,如Li与O2反应只能生成Li2O,Na与O2反应还可以生成Na2O2,而K与O2反应能够生成KO2等。

③与H2O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与H2O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与Cs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sOH的碱性最强。

变式训练1 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

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C.熔、沸点:

Li>Na>K

D.碱性:

LiOH<NaOH<KOH

答案 B

解析 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A正确;还原性:

K>Na>Li,但K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Na,而是先与H2O反应,B错误;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Li>Na>K>Rb>Cs,C正确;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

LiOH<NaOH<KOH<RbOH<CsOH,D正确。

二、卤素单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性

例2 下列对卤素的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  )

A.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C.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D.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变浅,密度增大

解析 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则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逐渐变深,密度也逐渐增大。

答案 D

归纳总结 卤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1)相似性(X表示卤素元素)

卤素原子都容易得到一个电子使其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它们的单质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①与H2反应:

X2+H22HX。

②与活泼金属(如Na)反应:

2Na+X22NaX。

③与H2O反应

a.X2+H2O===HX+HXO(X=Cl、Br、I);

b.2F2+2H2O===4HF+O2。

④与NaOH溶液反应

X2+2NaOH===NaX+NaXO+H2O(X=Cl、Br、I)。

(2)递变性(X表示卤素元素)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卤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与H2反应越来越难,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即:

稳定性:

HF>HCl>HBr>HI;

还原性:

HF<HCl<HBr<HI。

③卤素单质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时,F2、Cl2、Br2生成高价卤化物(如FeX3),而I2只能生成低价卤化物(如FeI2)。

④氢化物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酸性依次增强。

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即酸性:

HClO4>HBrO4>HIO4,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

变式训练2 砹是现知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H2化合能力:

At2>I2

B.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C.砹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D.砹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氯单质

答案 C

解析 从F2到At2,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与H2化合能力逐渐减弱,A项不正确;由F2到I2,单质的颜色依次加深,I2是紫黑色固体,则砹为黑色固体,B项不正确;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C项正确;因氧化性Cl2>At2,所以At2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D项不正确。

规律总结 卤素的特性

(1)氟元素无正价,无含氧酸。

F-的还原性极弱。

(2)X2+H2O===HX+HXO而2F2+2H2O===4HF+O2。

(3)Br2在常温下是唯一的一种液态非金属单质。

(4)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色。

(5)氢氟酸为弱酸,而盐酸、氢溴酸、氢碘酸为强酸。

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例3 下列关于主族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增强

B.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C.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D.同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解析 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A项、D项都正确;对于同主族的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降低,对于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升高,B项错误;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C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