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相关利益者分析 副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027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融资相关利益者分析 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投融资相关利益者分析 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投融资相关利益者分析 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投融资相关利益者分析 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投融资相关利益者分析 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融资相关利益者分析 副本.docx

《投融资相关利益者分析 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融资相关利益者分析 副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投融资相关利益者分析 副本.docx

投融资相关利益者分析副本

 

引言

投融资活动是企业盈利的重要来源,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活动必然受到社会中各个系统的引导和限制,这就要求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与其活动密切相关的群体。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否获得长期的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

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企业在设定自己的绩效目标时,应该考虑到那些对自己来说十分重要的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

在20世纪8O年代中期以前,股东主权至上是市场经济的黄金定律。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博弈论以及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不同学派在企业所有权配置问题上,至少衍生出两种差别甚大的理论,即“股东至上理论”(ShareholderPrimacyTheory)和“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Theory)。

英国和美国是典型的股东导向模式。

以美国为例,模式主要特征是对股东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漠视、极少依赖于银行融资、并购市场运作活跃。

美国企业100多年来一直把企业目标定为股东利益最大化。

德国和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模式。

日本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公司股权集中持有,保护终身雇员的利益,银行在融资和公司监控方面有实质性的参与。

对日本企业来讲,生产高质量无瑕疵的产品,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分额,短期内创造品牌的知名度,对员工的不断培训,以满足股东的短期利益目标要重要得多。

日本企业宁愿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去从事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战略。

在重大决策中董事会能够综合考虑企业的最终利润目标,员工的根本利益和顾客的需求变化。

一、基础研究

(一)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有许多,大多包含的基本涵义是:

利益相关者是所有受公司经营活动影响或者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

本文比较肯定国内学者贾生华、陈宏辉结合了上述二者思想的观点,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该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

这一概念既强调专用性投资,又强调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联性,有一定的代表性,进而推定了核心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关键性的专用性资源投资,并承担主要风险的个体与群体,其活动能够直接改变企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直接受到企业实现目标过程的影响。

二、投融资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投融资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

由于投融资过程相对复杂并且过程难以程序化,所以本文在选取投融资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时是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将投融资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确定为:

大股东、政府、高层管理者、工会、债权人、客户、行业、竞争者、媒体、小股东、社区及公众、员工家属、中低层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宗教、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广大股民(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广大股民是指上市公司的相关利益者)等。

(二)投融资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1.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标准

威勒将社会性维度引入到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中,结合克拉克逊提出的紧密性维度,威勒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以下四种:

首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次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首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

美国学者米切尔(1997)提出ScorebasedApproach评分法界定利益相关者时,从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权力性、紧急性三个属性维度,将27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l0类,即确定型、关键、从属、危险、蛰伏或有所要求利益相关者。

2.本文采取的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

考虑到投融资过程的复杂性以及难以程序化的特征,并且主要想在投融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的比较分析中区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预期,本文采用了权力/利益矩阵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利益水平

表1

低高

低高

权力水平

 

A

最小的努力

B

保持信息灵通

C

保持满意

D

主要参与者

权力/利益矩阵

如表1所示,它根据利益相关者与其持有的权力的关系,以及从何种程度上表现出对组织战略的兴趣两个维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

这个矩阵指明了组织需要建立的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的种类。

(本文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仅在投融资范畴)

(1)细分市场A中的相关利益者的权利较低,同时利益需求也较低,主要包括:

宗教。

(2)细分市场B中的相关利益者的权利较低,但利益需求较高,主要包括:

小股东、社区及公众、中低层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员工家属。

(3)细分市场C中的相关利益者的权利较高,但利益需求较低,主要包括:

竞争对手、媒体。

(4)细分市场D中的相关利益者的权利较高,同时利益需求也高,主要包括:

大股东、高层管理者、债权人、政府、工会、客户、行业。

具体划分如表2所示,表2中,我们根据权力/利益矩阵的两个维度对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划分,并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预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下一章将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预期进行详细的分析。

表2企业投融资中的利益相关者权力和利益分析

利益

相关者

权力

利益

高低

具体表现

高低

具体表现

大股东

很高

投融资战略制定与决策、投融资资金投入、参与投融资过程的管理

很高

股利分红、长期发展受益的预期成就、威望、社会地位等

高层管理者

很高

投融资项目论证与决策、投融资战略制定与管理

较高

股利分红长期发展受益的预期威信、荣誉、成就等

政府

较高

立项、评奖政策、资金支持并规范、引导或限制企业的投融资行为

较高

推动行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税收、就业等并鼓励企业从事社会公益事业

工会

很高

支持或限制企业的投融资行为

很高

需求尽可能被满足、特殊权益和资源保障,保障员工的利益

债权人

较高

依法收回投资金额从而限制企业的投融资行为

很高

利息收入,甚至是本金收回

客户

很高

直接参与实施过程不断提出意见与建议

很高

需求尽可能被满足、特殊权益和资源保障

行业

较高

引导行业的投融资发展方向

较高

可能受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

竞争对手

较高

引导行业的投融资发展方向,相互竞争的威胁作用

较低

技术、思想等方面的学习与借鉴,

媒体

较高

可以发挥媒介的作用攻击或支持企业的投融资行为

较低

收取广告费以及商业资助

小股东

较低

基本无

很高

股息收入

中低层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

较低

对企业投融资行为进行一定的指导,支持或干预

较高

晋升、晋级等发展奖金、荣誉等

员工家属

较低

基本无

较高

希望自己的亲人在企业得到相关的利益和企业的重视

社区及公众

较低

有可能会对企业的不道德行为或伤害行为进行反抗

较高

希望企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

宗教

较低

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行一定的指导和限制

较低

基本无

三、投融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预期

由于相同细分市场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利益需求和权力大同小异,所以本文把相同细分市场的利益相关者归为一类进行讨论。

(一)细分市场D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预期

从表1可以知道处于细分市场D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投融资战略具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将重点分析处于细分市场D的利益相关者。

1.大股东的利益预期

大股东作为公司主要的投资者,公司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对公司的投融资行为具有重大决策权。

同时因为资金的大幅投入从而承担企业风险,使大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更为关心,其对公司的利益预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投融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大的剩余价值,获得更多的股利;

(2)保留对企业必要的控制权,如经营权、收益分配权和重大决策权;

(3)参与管理企业和为企业雇佣的利益,以及创业及个人价值所承载的精神利益。

问题:

经理即管理人员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自己一时的荣誉等而置股东的长期利益于不顾。

2.债权人的利益预期

债权人是公司债权的所有者,有权到期收回自己的本金和利息。

在资产负债表中,融资资产属于企业的负债,随着企业负债的增多,资产负债率升高,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弱,对原债权人极为不利。

因此债权人对企业融资的期望是,希望企业在正常营运过程中资金短缺时,能尽快融到资金以开展经营活动,但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一定水平(以行业平均水平为标准)。

总的来说,债权人的利益预期包括:

(1)到期收回本金利息;

(2)要求企业所投资的项目风险小,项目的收益率最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为保证自己利益,列出债权人对企业的限制性条款。

现实中易出现的伦理问题: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资金不足的状况,此时,企业会置原债权人于不顾,进行新的融资。

3.高层管理者的利益预期

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在对企业决策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能以整个联盟的利益为借口来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对企业投融资的预期是企业的规模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大,企业的短期效益得到较快的提升。

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职位提升的空间也就越大;企业在短期内能取得很好的效益,管理人员的工资和资金也会得到相应程度的上升。

总的来说,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预期主要有:

(1)决策参与和监督权以及利润分配权;

(2)希望通过投资扩大企业的规模、改善企业的硬件配置、妥善使用企业的闲置资金从而增加企业利润实现自己作为高层管理者的价值,也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收益和奖金;

(3)通过投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企业以及个人的声誉。

问题:

股东对其不信任以及设定较高的经营目标,限制报酬。

4.政府的利益预期

政府主要是对企业投资决策的社会影响进行一定的控制,它的利益预期主要有:

(1)希望企业帮助政府维护国家的安定、公民公平的参与以及提高市场经济政府稳定市场秩序的功能

(2)希望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一致,或者是能弥补该地区这方面的不足;

(3)希望公司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避免错误投资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4)获取企业投资获利上缴的税收,即是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保证;

(5)注重招商引资,解决当地就业问题;

(6)政府环保部门要求企业的投资项目符合环境要求,不对环境造成破坏。

问题:

企业投资的项目不符合政策要求,项目污染较大,不照章纳税。

5.工会的利益预期

(1)需求尽可能被满足;

(2)特殊权益和资源保障;

(3)保障员工的利益。

问题:

不能很好的保障员工的权利。

6.客户的利益预期

客户的利益预期主要是需求尽可能被满足以及特殊权益和资源保障。

问题:

企业没有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

7.行业的利益预期

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引起整个行业的变革。

同时,行业由数个企业构成,一个企业的活动,有可能代表了整个行业。

行业的相关规定会影响到企业的决策。

特别是当一个行业陷入困境的时候,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行业的走势。

(二)细分市场C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预期

1.竞争者的利益预期

竞争者作为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之一,对企业的预期主要是通过之间的比较来表现,主要包括:

(1)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竞争者希望自己能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筹到更多的资金,即实现融资的高效率;

(2)同时也希望能在投资过程中能赶在企业之前争取到一个好项目。

现实中易出现的伦理问题:

在企业实际融资过程中,企业可能会为了较快融到较多的资金,而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融资。

例如:

在向银行申请借款时,会给予银行主管人员回扣等,给竞争者的正常融资带来威胁;或窃取竞争者的融资成本,以此为谈判砝码,为竞争者带来不利。

2.媒体的利益预期

(1)收取广告费以及商业资助;

(2)媒体既然作为一种社会传媒机构,那么必然对企业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管制和约束;

(3)媒体作为一种社会传媒机构,对企业的利益预期主要是希望企业能够制造些够劲、能够引起公众眼球的新闻,从而增加媒体写作的素材。

(三)细分市场B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预期

1.小股东的利益预期

(1)小股东投资于公司主要是着眼于公司的分红派现;

(2)注重公司的营利能力以及自身的可得利益。

2.中低层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的利益预期

(1)决策参与和监督权以及利润分配权;

(2)希望企业能通过投资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并改善工作环境,在从企业剩余价值中获得收益后,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3.员工家属的利益预期

员工家属对企业的利益预期主要是为企业员工所考虑,也是通过企业员工表达,所以企业员工家属在企业投资过程中的利益预期主要是:

希望企业在各个活动过程中能多为企业员工考虑,为他们谋利。

4.社区及公众的利益预期

社区和公众对企业的预期主要有:

(1)住所不受噪声污染、水污染等外界干扰(投资方可能会造成);

(2)个人合法财产受到保护、社区的功能的维护(道路、绿化、公共设施)。

(四)细分市场A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预期

1.宗教的利益预期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其本意在于引导人们慈悲为怀,能以一种良好的道德观对待社会,所以宗教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对企业主要是一种引导和限制的作用,它的利益预期主要是希望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能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

另外,每一个宗教几乎都代表了一种文化,一个地区的宗教往往代表了这个地区的特色文化,这就要求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个地方的习俗,特别是宗教文化。

四、企业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由于企业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往往由于某一方过度的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而产生了伦理问题,企业在投融资的过程存在的伦理问题有如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一)信息披露不规范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或情况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告的一种行为。

信息披露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石,是确保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证券市场的根本前提,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坏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主要如下:

1.信息披露不真实

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是指财务会计信息不是公司财务及经营情况的真实体现。

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字叙述失真,即有意歪曲经济业务的内容,张冠李戴,把不合理、不合法、虚假的业务或收支通过各种途径变通为合理、合法、真实的业务或收支,或做出虚假的陈述。

具体表现为滥用各项损失准备、转回调节利润等。

第二,数字不实,即经济业务内容本身是合法的,但在作会计处理时,经济业务的数据不真实,有意地扩大或缩小经济业务的数量。

具体表现为虚增或虚减资产收入,少转或多转成本,少摊或多摊费用,少报或多报损失,利用关联方交易任意调节利润,使财务信息失实。

2.信息披露不充分

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是指对影响公司盈利或发展的有关信息陈述不充分,甚至断章取义,隐瞒事实,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误导投资者。

披露不充分主要表现在:

对关联企业间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对资金投资去向及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对存在未决诉讼、仲裁、为其他企业提供财务担保、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等重大不确定事项的披露不充分;借保护商业秘密之名,故意隐瞒重大会计信息。

3.信息披露不及时

信息披露不及时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披露不及时,或者在公共传媒中出现的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误导性影响的传言、消息和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原因披露或公开澄清不及时。

尤其是在公司资产重组方面,市场早在公司进行重大重组的传闻中,股票价格有了很大涨幅之后,上市公司才在正式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告”中姗姗来迟地与公众见面。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资源,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众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信息披露一旦不及时,产生了内幕交易,对投资者的损害程度可想而知的。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不论定期报告还是临时公告,普遍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现象。

4.信息披露的程序不妥当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在大众传媒中以新闻的形式向外传播重要信息,有的甚至是关于公司分红配股,公司经营业绩根本逆转的重要信息。

采取新闻形式披露信息,公司股票不停牌,这样不利于投资者公平享用上市公司有关信息的权利,也不利于提醒投资者注意上市公司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5.预测信息不准确

是指上市公司对自己未来的预测与最后公布的结果相差甚远。

我国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必须载明公司对未来盈利及公司前景做出预测,而且,在大多数投资者的眼里,它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其它信息。

然而,从以往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盈利预测数与实际数的偏差甚大。

上市公司对这些偏差做出解释时,只对国内、国际市场因素,国家政策因素以及其他客观原因一再强调,而对于上市公司的特殊目的、经营管理上的失误、会计数据的失真等主观原因避而不谈。

有的上市公司甚至有意以盈利预测来误导投资者,视其为“圈钱”的一种工具。

(二)寻租行为

1.董事会寻租行为

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董事会融资权限过大,会给大股东或内部人控制的董事会的寻租活动提供方便,而在形形色色的上市公司中,董事会可能利用增发定价的决定权与发行对象的择定权寻租,在融资过程中向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或通过再融资贱卖上市公司控股权或曲线廉价实现MBO。

2.代理人寻租行为

代理人寻租行为是一个委托—代理理论与寻租理论相结合的问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目标的不一致,产生了代理问题。

为了实现所有者效用的最大化,委托人通过设计一种委托—代理合约来约束代理人的行为,以诱导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效用最大化而努力工作。

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不可能掌握所有信息,就不能对代理人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因此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代理人工作努力程度是否同所得的报酬相适应,而只能观察到代理人的工作结果。

由于代理人也是效用最大化者,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通过自身的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为己谋利,当谋利的收益大于谋利的成本,即寻租收益大于寻租成本时,代理人就实现了自己的寻租行为,由潜在的寻租者变成了现实的寻租者。

3.内部人信息寻租

企业内部的员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以牺牲公司利益或者公司外部人的利益为代价,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

从目前发生的种种信息寻租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信息寻租方式:

限制信息流量寻租:

提供虚假信息寻租;制造障碍信息寻租;提供真实信息寻租;透露保密信息寻租。

(三)操控

全流通时代,最大的炒家并不是游资,而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一家全流通的上市公司,没有大股东的配合,炒家要想把股价炒高是很难的,只要大股东一减持,炒家的热情肯定下降。

大股东的减持或增持行为是股价下跌或上涨的催化剂,特别是对于那些小盘股。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除第一、二大股东持股稍高外,其余股东持股都比较分散。

这对于小股东的利益损害是很大的,大股东作为最大的流通股东,对股价的影响非常直接,但是减持与否是股东的自由,什么时候减持也是股东的自由,并不是说股价很高了,股东就要减持。

从市场角度来说,上市公司并不希望股价出现大幅波动,在相对较高的价位,大股东有利可图,通常会选择减持套现,借此平抑股价。

大股东与小股东存在利益冲突。

大股东更多地采取分离收益权和控制权(投票权)的做法来获得控制权的私人收益。

大股东在企业内的控制权与收益权分离度越大,控制权越大,选择私有收益越大而总体收益相对较差的投资项目的激励越大。

企业这种投资行为的结果是降低了企业的价值,从而也降低了市场对企业的评价。

但是,正常的炒作和投机是难免的,这是资本市场的特点决定的。

确实有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游资爆炒股价时,不仅隔岸观火,还有可能“煽风点火”,为了将来可以更高价格减持,但是目前这些股东的行为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法规,只是看起来“不太道德”,所以无法就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上找到可以让大股东收敛的办法,这就涉及到企业大股东的伦理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