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II.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4290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II.docx

《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II.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II.docx

中考试历史含答案II

2019-2020年中考试历史含答案(II)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A.社会宗法观念B.血缘亲族团结  C.家族观念流行D.散漫自私意识

2.《史记》载:

“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

”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3.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4.“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菁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这种现象是指

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

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5.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6.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开放五个口岸B.要求设立公行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

7.经洪秀全批准,太平天国于1853年出版了一本论文集《诏书盖玺颁行论》,其中一篇由高级官员黄再兴写的论文说:

“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

”这种做法的实际结果是

A.重视意识形态控制B.禁绝了儒学百家思想 

C.反对专制统治理论 D.推崇法家治国的思想

8.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

该表反映了

A.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B.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C.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D.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

9.“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群体中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群体。

他们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统治秩序的安危。

可以说,辛亥革命就是知识分子包括士绅叛离和反对清王朝的一场政治运动。

”(沈渭滨《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下列事件中地当时知识分子的“活力”没有促进作用的是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10.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安定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政府政策支持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11.毛泽东指出:

“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

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

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

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由于

A.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结构的分析和把握B.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C.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力量是抗日主力D.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问题

12.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

“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

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

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

”这主要是为了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13.“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

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背景的是

A.中国外交“一边倒”B.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D.“扶蒋反共”政策失败

14.新华网太原2008年10月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相亲不出50里”到“互联网上找知音”,择偶标准也从选择“嫁汉吃饭”到寻找“知心爱人”。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15.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公民具有同一血缘B.公民是政治统治者

C.公民具有献身精神D.形成了公民共同体

16.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

其主要原因是

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

17.美国保守派名嘴格伦•贝克在《常识——反对一个失控的美国》中说,“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

‘赢家通吃’的方法就是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

”这种现象根源于

A.总统共和制的政体B.两党轮流执政的安排

C.两党政策大同小异D.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18.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的独白:

“尽管说煤窖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

”该漫画描述的画面最早始于

A.光荣革命之前B.工业革命时期

C.电气时代到来D.经济“大恐慌”

19.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

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

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1800年至1900年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化趋势?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B.人口出生数量多

C.移民主要流向亚洲D.婴儿死亡率降低

21.1943年,伦敦《泰晤士报》发表社论:

“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

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

A.两极格局冷战对峙B.1929年经济危机

C.苏联农业集体化D.第二次世界大战

22.经济学家丹尼尔•R•福斯菲尔德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

“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

A.国家保护私营企业与个人合理利润B.国家调控取代自由企业制度

C.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社会经济D.建设福利国家稳定社会秩序

23.“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这是哪一政策的宣传?

A.杜鲁门主义B.成立北约组织C.马歇尔计划D.发动朝鲜战争

24.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

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D.美国经济实力独霸天下

25.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下列内容属于这次会议决议的是

A.“立即、无条件的承认完全独立权利”

B.“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D.“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并未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题,第26题13分,27题13分,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黑色钢笔或黑色圆珠笔答在试卷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6.(13分)唐代的中央官制成熟完善,宋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图2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构。

图1唐代中央政制和架构图2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

材料二“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

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

……宋代,宰相与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

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

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

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

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

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裁体制正式形成。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

《宋太祖与宋太宗》

(1)根据材料一、二,与唐代相比,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

(4分)

(2)根据图2和材料二,你认为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代中央集权制如何导致“君主独裁体制”形成?

(3分)

 

27.(13分)辛亥革命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偶然与必然

张鸣认为,“起义前一个月,革命党人在汉口试验炸弹不慎爆炸,暴露了据点。

清政府拿到了他们丢下的革命党人名册、武器,湖广总督瑞澂抓了20多个人。

之后就有传言说瑞澂要按图索骥把所有革命党都抓了,当时新军军营里有不少革命党,包括一些跟革命党有过交往的人,大家都人心惶惶……其实瑞澂未必打算追查,但谣言四起,”形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

武昌起义其实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

金冲及则认为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6分)

问题二:

成功与影响

列宁说:

“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

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即加强资本主义发展。

(2)结合列宁的观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4分)

问题三:

继承与发展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