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536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广东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广东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广东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广东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

《广东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

广东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对一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

第()次课

共()次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课题

广东中考议论文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2、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的作用。

3、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

4、根据文章观点分析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准确分析和判断议论文三要素;掌握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一般步骤

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段落的论证思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段落的论证思路

教学过程

中考议论文阅读

一、考纲要求:

1、整理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2、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实际,对议论文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二、广东中考议论文最常见的考查方式:

1、选择题(常考查内容理解、事实或者道理论据)。

2、分析概括文章的分论点(或段落的中心句、观点)。

3、概括(或选择)文章的事实论据,分析其作用。

4、分析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并简要说明。

5、归纳段落论述的内容,分析论证思路(过程)。

6、议论文语言的考查:

A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或分析词语的作用。

B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

C补全文中空缺的词语或句子。

D从表达方式或者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语言的特点和效果。

7、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观点或者看法。

三、知识要点。

(一)概念: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的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准确严密。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二)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论据:

证明论点的材料。

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事实。

道理论据:

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和警句等。

论证:

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论证方法以下四种:

A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B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使论证带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C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D比喻论证——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三)议论文结构

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

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四)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主要有四大特点:

准确性(说理严密)、鲜明性(情感分明)、概括性(语言简明)、生动性(有感染力)。

所以,在分析议论文语言特色的时候,应该有意思地从这四点考虑。

四:

解题技巧

1、高频考点解题技巧

【命题类型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判断说法的正确性(选择题)(2013、2014、2015考)

解题技巧:

正确解答选择题,首先要培养细心审题的意识,明确题目的意图。

其次,要提高辨析异同、明察秋毫的能力。

议论文的选择题往往会从多方面考查,这就要求大家不但要理解全文的内容、结构、而且要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具体答题步骤:

一看题目,回归原文,瞻前顾后;二析说法,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对选项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三判定,即是逐项具体分析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2、避免选项误区:

张冠李戴、因果倒置、以偏概全、分析不当、答非所问、无中生有等等

典型例析:

1、(2013.广东)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

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

【答案】:

D“是最重要途径”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太过争强好胜的人,不妨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

”这是针对特定的人的建议,不存在“最”的问题。

所以D项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2、(2014.广东)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名言既恰当地证明了观点,又增添了文采。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

D.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

答案:

C【“逆境中……不浮躁……潜心读书”与原文意思不符。

3、(2015.广东)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

“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B.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

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

D.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

答案:

A【“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不是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

广东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2道选择题,所占比重很大,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解答选择题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筛选信息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对原文的圈点勾画,把重要的语句勾画出来,这样对于解答选择题会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

【命题类型2】概括(或选择)文章的事实论据,分析其作用)(2013、2014年考)

解题技巧:

事实论据一般包括典型事例,可靠的史实、确凿的数据,图表等。

概括事实论据常为概括文中列举的事例,先要理清“谁”、“怎么样”(做什么事)、“结果如何”,再找出此事例是直接或者间接证明作者的什么观点,最后用简洁、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

分析事实论据的作用,先要找到文中的事实论据(联系事实论据的范畴判断),再指明作者需要证明的观点。

分析论据证明什么观点的解答有固定的方法,那就是“瞻前顾后”法,即先在文中找到相关事例所在的位置,然后研读该事例前面或者后面的话,一般情况下,作者往往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这是观点就在前面;有时作者先提出具体的事例然后分析得出观点,这是观点就在后面。

能作为观点的句子应该就是一个观点鲜明的议论性陈述句子。

有的事实论据就是证明文中的中心论点,有的证明分论点,答题时要准确分辨。

典例分析:

1、(2013年广东)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

(3分)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

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

(1分)不丹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由于心里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高。

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

(2分)

2(2014.广东)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B.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

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

答案:

A(A选项证明的观点是在逆境中读书,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不符。

答题格式:

运用……(简要概括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观点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命题类型3】概括(或选择)文章的事实论据,分析其作用)(2010、2015年考)

解题技巧:

道理论据是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

道理论据是要通过讲道理来证明论点,也可以是分析、解释问题的过程。

概括道理论据的一般方法:

直接说出引用的内容,或逐层分析主要内容在进行概括。

与事实论据的作用相似,道理论据一般也是为了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某个观点或看法),能够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对于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及本文内容的特点考虑。

如果是解释某个术语、概念或者事物,一定要对这一术语、概念或事物的前后语句认真分析,找出有助于解题的关键语句,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归纳整理。

注意,尽可能用文章的关键词句作答。

典例分析:

1、(2010.广东)有人这样评价本文:

(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

(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中国,孔子是权威的思想家,作者引用并赞同孔子“再,斯可矣”的观点,对“三思而行”的批评便有了坚实的依据,因而令人信服。

(2)作者用亲身体会作为阐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如谈家常般娓娓道来,这就使读者心悦诚服,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2(2015.广东)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

B.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

C.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D.“定能生智,静能生慧”。

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答案】:

C【C项证明的是做事要要勤奋刻苦有恒心,与“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不符。

答题格式:

本文(本段)运用……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观点,增强了说理的权威性,令人信服。

【命题类型4】对于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2013年、2014年考,2015年考)

解题技巧:

解答这类试题要遵循“句不理段”的原则,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理解。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

1、注意结合语境。

因为主要从语境出发,句意理解才不会出现偏差;在理解句子含义时选择的大多是有哲理或有深意的句子,结合前后的语境,尤其是一些实例或者分析性文字,对于我们理解句子更有帮助,所以不能忽视语境而独立理解句子本身。

2、一定要抓住关键词。

因为句子含义,往往体现在一些关键性的词语上面,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对于句子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在理解时要具体体现出来。

典型例析:

1、(2013.广东)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

落痛苦”?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

前者参照的对

象和标准适中,知足常乐,能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对外在世界有安全

感,所以“会觉得甜蜜、幸福”;(2分)后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较高,奋斗目标过高,对外在世界缺乏信任,

争强好胜,所以“会感到失落、痛苦”。

(2分)

2、(2014.广东)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是说心态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改变的人是凡夫俗子;(1分)心态不受境遇影响,甚至能改变境遇的人,就是圣贤(1分)。

运用对比手法(1分),强调要把握读书的境遇,力求境随心转(1分)。

应该驾驭环境,用于读书(1分);而不是被环境左右,影响读书。

(1分)本题最多得4分。

3、(2015.广东)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

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含义:

一个人想追求安静,受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想安静就能安静的。

(1分)途径:

(1)要学会追求安静:

(2)要学会享受安静;(3)要心无旁骛,处处历练。

(共3分,每点1分)

【命题类型5】归纳某段(全文)论述的内容,分析某段(全文)论证思路(过程)(2010年考)

解题技巧:

这一类题型的解答技巧:

1、点出文段(全文)的论点是什么;2、要看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用什么论证方法去证明观点;3、用好连接词;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典型例析:

(2010年广东)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西斯信徒“说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说明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阐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共3层,每层1分,意思表述明晰1分)

答题格式:

一般采取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作者为了证明……的观点,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直到把出现的论证方法都分析完,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命题类型6】辨别文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技巧:

(1)辨别论证方法的类型:

首先要熟记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再根据不用的论证方法的表达特点进行判断。

如举例论证常以“例如”、“臂如”“如”等字眼为提示,并且所讲内容均为有代表性的事实;道理论证一般有“……说”、“俗话说”等提示性词语。

且内容均为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公式及中外名言警句等;对比论证需要列举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对比;比喻论证需要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只要认真研读所给的段落,抓住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分析段落中的事实和道理,是不难辨别出论证方法的。

(2)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若不能准确判断中心论点内容就不要具体);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引用)论证:

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论证了......了观点(本段或本层中);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比喻论证: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地论证了......的观点。

典型例析: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

如何不负这大好年华,迈出坚实步伐,是一代代青年的人生考题。

人生的选择如同穿衣,青年时期就等于系上了第一颗纽扣,每一个目标、每一个理想、每一份事业都是从这一颗纽扣开始。

它是一块基石,也是命运的闸门。

——一詹勇《开始就扣好了人生的扣子》节选

文中引用作家柳青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用作家柳青的话“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论证了“青年时期选择人生之路的重要性”,使论证有理有据,增强说服力。

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论证方法,生动形象(或者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分观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读者……(作用)。

【命题类型9】提取中心论点。

解题技巧:

本题型主要有两种解题方法:

(1)分析标题法:

分析标题是分析论点的常用方法之一。

标题一般要么是论点,要么是论题。

论点是作者

的态度和观点,是议论文的中心;论题只是一个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标题如果是一个明确的判断,那么大多就是论点,但是需要通过文章内容进一步验证;标题如果是以“小议……”、“谈谈……”等类似的形式出现,或只是一个词语或短语,如“一个哲学命题”是一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判断句式的语句,那一般是论题。

利用分析标题法寻找中心论点要注意明确论点和论题的区别,论题是论述的对象和原因,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观点或者看法。

另外,如何正确运用标题确立中心论点,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中心论点是在论题的基础上形成的;2.如是疑问句,问题答案往往是中心论点;3.如是比喻句,本体句往往是中心论点;4.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论题,揭示两者关系的语句往往是中心论点。

(2)位置搜索法:

论点在文章的位置一般有四处:

1、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2、中心论点最常见的就是放在文章的开头,有的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有的是引用提出,分论点则是在段落的开头直接提出。

3、论点放在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结构常常是先提出一个分论点,然后通过论述,在文章的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分论点则放在段落的结尾。

4、中心论点在中间观点的提出有一定的过程,经过论述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经常使用此法。

利用此种方法是,一定要注意文中对于论点的暗示作用的提示语,如:

“所以”、“一言蔽之”、“总之”、“由此可见”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的语言。

典型例析:

(2015佛山中考)

①“海星被摸死!

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

”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

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

②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

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

③许多不文明现象,可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

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

“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

”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

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④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

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

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⑤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应一味批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更当以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