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寿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332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福寿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福寿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福寿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福寿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福寿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福寿园.docx

《上海福寿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福寿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福寿园.docx

上海福寿园

现代陵园规划设计浅谈——上海福寿园设计实践

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而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陵园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转贴于:

城市规划师考试网

   中国几千年来认为“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

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

我们常用的汉字“葬”,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

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树枝,上面洒些土,种上纤草。

《易经》中记载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的不少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说了这一习俗。

他们认为:

“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归于土,又说“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于土,返本还原之道也”,所以“葬者,乃五行之返本还原,归根复命;而教化之变达也”,将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

 

   但是,无序的孤茔野坟在城市边缘的路旁、沟边散乱地扩展是不可取的,严重损害卫生、观瞻和节约用地原则。

在全国提倡火葬的情况下,墓地仍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着。

“阴宅”挤压“阳宅”空间,也不利于阴阳平衡。

集中的有序的城市公共墓地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用地。

人类敬祖宗悼亲人的精神情操,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祭祀活动,也是一种传统习俗。

但是现行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和有关杂志缺乏城市公墓内容,在一般城市总体规划中甚至没有公墓(陵园)用地项目。

 

   因此,陵园的规划与设计也就显示出了其迫切性。

笔者有幸参与了几个陵园的规划设计,本文就上海福寿园(东园)为例,与同行进行交流。

 

   概况 转贴于:

城市规划师考试网

   上海福寿园地处青浦城南,佘山景畔。

前期的西园占地350亩,以中式风格为主;东园占地300亩,定位为现代式陵园。

陵园中结合上海已故百位名人,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闲、参观场所。

 

   规划设计立足于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赋予陵园以新的属性:

公益性、文化性、纪念性、经济性,形成现代陵园的新概念。

 

   设计理念

    将人文纪念功能与陵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又达到为青少年和市民游览休闲、欣赏文化艺术、接受教育的目的。

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既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效应,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这一设计理念,福寿园东园将建成一座有深厚文化积淀,有浓郁的艺术氛围,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公园,与西园共同成为重要精神文明基地。

 

    规划设计原则 

    陵园公园化的原则

    现代陵园要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要重新赋予她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

陵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陵园做成一个大公园,通过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一座陵园“公园”。

让我们的前辈和故人安静地置身于这样一个花园中,每逢祭扫之日,后人可踏着和风,迎着煦日,来缅怀他们。

    因地制宜的原则转贴于:

城市规划师考试网

    在整个东园基地中,三面环水,地势较平坦,因此在规划中开渠引流,挖土堆地形,以三条水渠贯穿于基地之中,汇集在基地中心形成两个面积相对集中的水面,在相应岸边的四周堆一些微地形,增强景观层次。

阴事阳做的原则转贴于:

城市规划师考试网

进入陵园,首先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河流、与之相协调的建筑(艺术雕塑中心、业务房)、园林小品等,耳边传来是悠扬的音乐,天上的飞鸽,水中的游鱼,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鄱阳福天陵园规划设计说明

人生在世,终于乐土,中国人自古就十分重视为祖辈寻找理想的安息之地,近年来,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丧葬的观念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殡葬改革”政策,响应国家“山川秀美”的号召。

由同创基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鄱阳福天陵园项目,将殡葬事业与园林开发合二为一,率先走在我国殡葬改革的前沿,是一项“功及当代,福泽子孙”的创举。

  一、项目概况

鄱阳福天陵园地处田畈街镇西南夏家坞,距镇中心五公里,距鄱阳县城42.8公里。

东面300米为田乐公路,北为九景高速。

占地98公顷。

福天陵园座南朝北,用地群山环抱,草木葱郁,一侧清泉益香而过,山环水抱,其势如丹凤朝阳,地段尊贵。

地势避风向阳、依山傍水,地质坚实,环境幽雅,景色秀丽,重峦叠翠,山山巍峨、峰峰秀美。

这里春日山花锦簇,夏日佳木繁荫,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银妆素裹,乃福地祥天。

其“斜门”形势对准气口,视景大为广阔。

而且早晚“云气蒸蔚如炊”犹如飘渺迷人的仙境。

“背倚山峰,枕山面水”,中间泉水涓流,湖池天成;左右龙虎护卫,四周吉水归聚,实为“逝者欣慰,生者无憾”之宁静美好风水宝地。

  二、规划设计依据与目标

  1、计依据

  1.1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

  1.2甲方提供的1:

1000地形图

  1.3国家省有关法规、规范、规定

  1.4设计人员现场勘察

  2、计目标

  本规划设计立足于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赋予陵园以新的属性:

公益性、文化性、纪念性、经济性,构筑新概念的生态化的现代陵园。

  三、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始终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服务全过程”的理念,将人文纪念功能与陵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又达到为青少年和市民游览休闲、欣赏文化艺术、接受教育的目的。

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既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效应,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既得安置逝者、安抚生者,又利于祭奠、瞻仰、旅游、观光。

以“融入自然、重铸生命、文化建园、陶冶情操”为方针。

执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殡葬文化与多元文化相结合的思想。

通过不同的主题、多变的艺术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陵区园林化,葬式多样化,墓地艺术化,管理现代化,服务系统化。

弘扬传统美德,探求现代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倡导精神文化。

  按照这一设计理念,福天陵园将建成一座有深厚文化积淀,有浓郁的艺术氛围,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公园,成为重要精神文明基地。

  四、规划设计原则

  1、公园化原则

  现代陵园要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要重新赋予她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

陵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陵园做成一个大公园,通过墓园的艺术化的规划、墓葬的多样化分区、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一座陵园“公园”。

为祭奠亲人们创造休息、冥想的场所。

  2、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整个园区基地中,背山面水,南面平地临水库,地势较平坦,北侧为山坡地。

因此在规划中利用南面平地,挖土整平地形,以环形道路贯穿于基地之中,墓地坡向汇集在基地中心面向南面的水面,如祥凤翱翔于水面。

在相应岸边的四周结合园区堆一些微坡地形,增强景观层次。

  3、阴事阳做的原则

  进入陵园,首先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湖泊、与之相协调的建筑(业务房)、园林小品等,耳边传来是悠扬的音乐,天上的飞鸽,水中的游鱼,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4、注重陵园建筑的地方性和时代性原则

  江西地区的民居非常有特色,此处的陵园建筑、小品、墓型设计吸取民居的空间、符号等特征,根据功能进行重构,这样既体现民居中的自然、朴实的古风,同时使建筑具有现代感。

  5、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考虑到来客扫墓、祭扫的需求,在布局上、绿化上、人员流向和车辆流向等诸方面作充分的考虑。

实施封闭式管理,配有现代化电脑管理系统,永久保存先人的族谱、生平事迹等各种音像资料,供后代子孙祭拜时在视听馆内播放追思。

  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陵园的建设与一般的房地产建设不同,是以“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运作的。

这样可保持陵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一块,销售一块。

将地区位置相对较普通的区域先进行开发,逐步形成区域形的大规模,再将拥有规模优势的较好区域作开发,这样既避免了一哄而上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也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

五、园区规划

  1、以山为背景,形成山环水抱的总格局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特征,减少了工程开挖回填工作量,节省工程造价,避免对原有山体平衡的破坏,与南部水域相呼应,形成山环水抱的山水格局,不但丰富了园区的景观,使园区有了依托,也使墓园的风水更臻完美。

  2、形成“一核心”、“一主轴两次轴”、“两带”、“三区”、“八园”的功能结构布局

  “一心”:

即陵园的空间景观中心,位于全园的中部,由祭坛广场和大草坪组成,是全园景观结构的枢纽。

  “一主轴两次轴”:

以由入口生命纪念广场、殡仪馆、主神道、祭坛广场、大台阶组成的东西空间主轴线与大台阶、长生阁组成的南北空间两次轴线组成。

地势由低向高逐渐上升,空间序列不断变化,直至长生阁。

轴线上的花带和雕塑穿越不同的空间,作为生命历程的象征。

  “两带”:

即为沿河休闲游览休憩带和沿主干道贯穿各墓区的绿化景观带,通过对水、绿、硬三种质感的景观元素有机结合,配以凉亭、座椅等休闲设施,营造休闲宜人的氛围。

  “三区”:

由办公服务区、沿河游览休憩区和墓园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办公服务区包括:

殡仪馆、长生阁。

景区包括:

入口人文广场、祭坛广场、沿河游览区和贯穿于墓区的景点。

  墓区“八园”:

福日园、福月园、福星园、福光园、福山园、福川园、福林园、福海园

  3、景观元素

  

(1)入口生命纪念广场

  “生”是自然的,何来贵贱、强弱、优劣之分别?

“死”是生命的必然、是归宿。

生死之间拥有的一切,何不淡然处之?

何苦过分依恋?

生命的真相何在?

经过生命之门,进入生命纪念广场,在这,有一把象征生命的钥匙,去解脱无形的枷锁和镣铐、去感悟真实的生命、去反思生活中的一切,找回我们久违的--真实生命。

  

(2)主神道

  经过生命纪念广场和林荫大道,来到主神道,主神道上布置休息石桌凳,地藏王雕刻、林阴树,创造了与上帝对话的空间,极富神秘色彩。

  (3)祭坛广场

  位于陵园的空间景观中心,位于全园的中部,由祭坛广场和大草坪组成,是全园景观结构的枢纽。

结合主神道,体现一种宗教神秘氛围。

同时给人们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

  (4)沿主干道贯旁边的绿化景观带将各相互独立的墓区很好的联系起来,同时让人们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沿河休闲游览休憩带通过对水、绿、硬三种质感的景观元素有机结合,配以凉亭、座椅等休闲设施,营造休闲宜人的氛围。

  4、在山上设计自然式景观墓园,开辟游览小步道。

并充分利用植物来遮挡山下游人的视线,使之看不到山上的墓地,同时根据山形山势创造适宜的观赏视域,以求观览景观的最优化处理。

  整个墓园绿树掩映,芳草如茵,四季鲜花常艳,在肃穆中透出园林的明媚,让缅怀之人在不知不觉中超越生死,融入自然的境界中。

根据陵园特点,植物种植强调营造肃穆、静谧的气氛,主要选择以具有特殊含义的松柏类常绿乔木和多样的常绿灌木为主,来表达"精神永生"的主题。

墓区分为八园,分别为:

  福日园(J区):

花葬、草坪葬墓园区。

福日园的规划与普通所见的阶梯式墓位不同,在福日园没有任何阶梯式墓位,都是通过绿化、鲜花、树丛隔挡分区,墓位与墓位之间做到了隔离独立。

墓区绿草菁菁,点缀鲜花和小巧精美的墓碑,碑上或几句人生格言,或是一个美丽的雕像,一点没有死亡的气息,相反呈现一片阳光灿烂。

  福川园(D区):

以普通墓位为主,自由形式。

  福林园(C区):

传统墓区。

  福月园(E区、H区、I区):

家族园区。

  福星园(B区):

中档墓区,可供文人、夫妻使用。

  福海园(F区):

位于陵园西北,中高档园区。

  福山园(A区):

艺术墓园,与单纯的墓地设计不同,本方案墓园设计注重景观创造,既形成高档次的景观墓园区,使墓园在满足追思凭吊的同时,也满足旅游与欣赏的功能。

艺术墓区可依职业、身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区域,如高知区、军人区、公安区、红十字区、老干部区等等。

  福光园(G区):

高档豪华园区。

以亭墓为主。

  5、根据基地地形,将殡仪馆布置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地段,主入口附近,交通便利,同时布置在地块主轴线上。

长生阁是陵园轴线的终点,也是陵园的至高点,登高南望,陵园风光尽收眼底,人在此处的心境得以升华。

六、造园景观艺术

  1、运用山体自然坡地变化,结合陵园、休闲功能要求,利用山地地貌特点,采用不同标高的台地转换、咬合,使陵园在有限范围内达到了变化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充分利用台地、亭廊、浮雕景墙及雕塑、广场,把山地高差变化与自然绿地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庄严的景观空间。

  台阶、广场、建筑充分尊重原有山形地貌,避免了大开大挖,又在关键节点形成开阔的局面,适应集体祭拜的要求。

  祭坛广场、长生阁、墓园紧密结合流线简捷。

长生阁是陵园轴线的终点,也是陵园的至高点,登高南望,陵园风光尽收眼底,实现整个园区的景观制高点和视觉焦点的控制。

  2、以动衬静,形成动静对比

  规划将北部大面积区域规划为墓园,属于相对静区;而将南部滨水规划为游憩区,属于相对动区,形成由南到北,由活泼到肃穆的规划趋势。

  动的区域主要以游憩休闲为主;静区主要以人文纪念、追思凭吊为基调,以景观园林理念,以松、柏、珊瑚树等常绿植物来强调庄严肃穆的气氛,并形成高、中、普通三种墓园区,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从而创建一个景观环境优美的人文纪念园区。

  七、墓型的独特设计

  为提供相应墓地配置提供了条件。

墓地配置古已有之,它来源于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最早起源于陪葬品的墓地配置,逐渐演变为墓前或神路两边的“瑞兽”、“翁仲”等,以求保佑江山永固,子孙繁盛。

直到唐朝以后上至公卿下至平民无不有墓前摆件,最少有香炉、供桌代表香火不断,子孝孙贤、家道永昌。

最多有瑞兽守灵、文臣武将、待者随侍左右、功德碑、华表、宝马良驹等一应俱全,这些殡葬文化传统至今被人们所青睐,墓前摆一双石狮,放一个香炉,已成为惯例。

陵园为满足客户多种需要,规划设计了各式墓葬、亭葬、个性化艺术葬等多种安葬形式墓型有上、中、普、特四种类型,穴位有单穴、合穴、双穴,墓体装饰有大理石、花岗石、汉白玉、青石雕刻等天然石材装点修饰。

寄托人们的良好祝愿,而且丰富了当今的墓地文化。

  八、道路交通组织

  

(1)道路陵园内道路分成三级。

园区内的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和三级道(园区小径,墓间人行小道)。

主干道可行机动车,在清明、冬至人流拥挤时,又可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

次干道可行电瓶车,原则上按风水学“曲则顺”、“直则冲”的原理,设计成弯弯曲曲,也有利于景观。

三级道为连接各墓区的步行神道。

  

(2)交通因主入口一重山高差较大,同时为保持陵园内部安静,园内以步行交通为主,同时3.0m宽道路上可开设车交通,方便老弱小者,其他机动车均限制在主入口广场的停车场。

停车场可停放越220辆车,如遇清明节等祭日,可利用半圆形广场作为临时停车。

  九、植物设计

  以生态为先导,保护生物资源和生物物种多样性。

植物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树种。

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乔木、果树等植物资源来绿化美化基地环境。

创造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局面。

  福天陵园的植物配置整齐划一而又疏密相间,多样统一。

全园以春秋景为主,兼顾四季:

灌木为主体,辅以地位植物,突出中轴线上的鲜 花和观叶植物。

使用低位灌木及植物为骨干树种主要是从逝者福位方面考虑。

  墓区、山枯地、墓区边缘道路两侧以乔木为主,常绿为主。

游览观赏区和艺术墓区应以自然式种植为主。

乔灌草高低错落,落叶与常绿搭配,注意色彩变化组合和林冠线的变化。

  十、竖向设计与绿化灌溉

  根据土方就地平衡原则,利用陵园自然起伏的地形处理,将用地划分为台地,台地高差为1.2m。

  绿化灌溉采取自动喷灌方式,即在绿地上均匀布置水栓,由阀门控制分区浇灌。

   十一、技术经济指标

   1、规划用地面积:

98283.46m2

   2、建筑占地面积:

1672.06m2占1.7%

   4、水面面积:

371.13m2占0.4%

   6、停车场面积:

5172.26m2占5.3%

   7、道路面积:

14511.21m2占15%

   8、陵墓用地:

43639.60m2占45%

   其中:

福山园(A区):

3276.99m2

   福星园(B区):

7714.38m2 

   福林园(C区):

7350.28m2

   福川园(D区):

10213.72m2 

   福月园(E区、H区、I区):

11007.5m2 

   福海园(F区):

2393.62m2 

   福光园(G区):

3336.35m2 

   9、规划墓位:

约20780个墓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