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303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docx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docx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

[提要]本文介绍了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必须要由规划部门核定规划要点,颁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下简称地规证)之后,才能领取土地使用权证。

并提供专业律师进行免费法律咨询...

推荐阅读:

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开发报建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律师实务:

房地产开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律师实务:

房地产开

∙•【房地产开发报建】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

  再说到这个排水许可证。

这个东西是市政部门发的,专门针对小区的排水。

现在都是要求雨污分流了。

就是雨水和生活污水要分两条管排。

这个东西管的是管径和流量,以及连接市政管线的位置。

然后这个东西反过来又影响管线综合设计,事实上是一回事。

我就不多说了。

  5、单体审查、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规划部门对单体设计的审查那也是非常严格的,但是总体来说,相对于总平面规划,就比较容易通过一点。

  单体设计是啥呢?

就是在总平面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单体建筑的设计方案。

单体方案主要是些啥内容呢?

我个人是这么总结的:

关键就是落实各空间的大小尺寸。

这个阶段有些东西也很麻烦,最烦的是车位。

目前来说,我国各大城市在车位问题上管得那都是非常严格的,要求一般是每户住宅配一个车位,商业一般是100平方米配一个车位。

大体的配置要求基本上都是这样,各城市大同小异。

车位不够,基本上都别想通过单体审查。

  当然,总平面审查期间一般来说,也会审车位,不过那个阶段主要是经验值,按35平方米到45平方米平方米一个车位这样的经验值,来评估地下室面积够不够,一般来说规划部门不会很在意车位够不够,不会认真的在图纸上数。

但是单体阶段就不一样了,就开始数了。

这个时候什么毛招都会用上。

比如所谓的子母车位啦,根本停不进去车的转角位也放个车位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有些时候,无论怎么摆都摆不够,那也有办法,就是宣称我这里要做立体机械停车位。

立体机械停车位我相信很多人都见过,那玩意非常的不好使唤,进出一次花上半个小时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过无数开发商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只要通过单体审查了,这个机械停车装置那是绝对不会安装的。

  那么,为什么开发商那么不愿意建大点地下室?

因为建地下室是亏本的。

买的人也少。

我知道这个话一说出来粪青们就会向我开炮,说什么10几20万买一巴掌大的停车位,开发商还亏本?

事实是,停下一台车,的确只需要10个平方米不到的空间。

但是,你要把这部车停进去,你另外还需要30平方米的进车道。

所以按经验值,每个停车位所须分担的面积,基本上都是35到45平方米。

规划部门都这么掌握。

你这个车是不能垂直起降的。

这就是客观规律。

  当然我这个是大概经验,在有些城市,停车位还是能赚钱的,比如广州、深圳和上海的一些黄金地段的楼盘,据说停车位都能买到40万一个。

不过这个不代表一般规律。

嘿嘿。

  审完单体设计,设计公司再细化一下出建筑施工图,就可以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这个过程比较没什么技术含量。

不值得多说。

我就一笔带过了。

  不过这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新的《城乡规划法》中被提到非常高的位置,反复的强调。

我个人还没钻详明白,不知道这个法是什么意思,在搞什么玄虚。

  6、消防和人防专项审查

  这两样东西搞死人。

我直接这么下两个结论:

没有哪个小区的消防和人防设计是达标的。

没有哪个小区的消防和人防设备是合格。

我就这么直接一点:

消防报建,要说难,是所有专业报建中最艰难的,但是如果说简单,也可以很简单。

至于人防报建,这个东西莫名其妙,我不知道这个算什么,我对任何备战的东西,都心存恶感。

  先从消防说起。

消防部门是武警官兵,不是政府机构,这个大家心里要有数。

我国的消防审查,在很多时候都是非常扯淡的,非常官僚的。

另外呢,我们的开发商,也的确是非常的不象话,要满足消防规范的话,这个投入太大了。

另外我们的消费者也没这种意识。

因为很多消防上的要求是非常影响使用的,比如电梯间和楼梯间之间设置个1级防火门,那对业主进进出出来讲,是非常不方便的。

基本上来讲,消防设计绝对不可能严格按规范做够做足。

在这个方面,审查那也是越来越严。

一般说,各发展商都是委托消防施工企业代理报建。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企业长期和消防部门打交道,跟消防部门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源远流长,往往由他们出面才能把事情办成。

但是,我在这里说句公道话:

涉及生命安全的消防规范,基本上没人敢动手脚。

比如12层以上要设置专门的消防电梯,17层以上设置剪刀楼梯,这些强制性规范已经是铁律。

我个人没见过有开发商能绕得过这些强制性规范的,即使能绕过去将会获得巨大的回报,譬如减少一套楼梯,那是多么好的事情啊,但是基本上没人敢去办。

起码我不敢。

在我个人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我也不敢。

  人防工程是非常神经的一样中国特色的东西。

我不知道这个东西算啥。

真要有空袭了我绝对不会呆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里,911的那栋大楼就是前车之见。

真要被炸了楼,呆在地下室里绝对活埋掉。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感,大家不必介意。

  人防部门属于政府部门,不是军队编制。

用于人防用途的那部分地下室也可以搞停车位,但是这部分要被划出来,不能发产权证。

这部分停车位只有使用权。

关于人防停车位的使用权问题,现在的争议非常大。

社会上各种声音都有,尤其是自以为看通了物权法的神经们。

我现在告诉你们,所有的人防用途的东西,产权都是国家所有。

国家为了鼓励大家搞人防工程,就允许你暂时用着。

但是这个产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归属于什么全体业主。

  因为人防用途部分的车位只不过是一种暂用的性质,不能卖,所以开发商绝对会想办法减少人防面积。

另外,人防设备那也是非常疯狂的东西,比如人防那个安全门,那都不知道算啥,那个东西要真放进地下室,还真是搞碉堡了。

也不知道能防什么。

  7、节能审查、施工图审查

  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设计公司在建筑施工图的基础上再次细化,完成结构施工图、水电施工图等等全部施工图及结构计算书等,完成节能设计,做一个节能计算书,就可以开始这两项审查了。

  节能审查,在我的个人经验里面,是怎么审都行的事情。

我国现在越来越强调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摆上的位置也越来越高。

这么说吧:

什么360度大落地窗、全敞开式阳台、无封闭式中庭这些东西,在节能方面肯定是不达标的。

搞了这些东西,夏天空调得开到疯狂掉。

不过老百姓都喜欢这种新鲜东西。

恩,在这里南北差异非常明显:

北方一般在节能审查上都比较能达标,老百姓在观念上也比较能接受这个,因为北方有一个取暖的问题,节能不能达标的房子,在冬天那可是要白白的花出取暖费的。

但是南方人对这种东西就比较不待见,我就好这一口,你管得着啊。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对那个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占70%以上的9070政策说两句。

建设部的官员们在政策制定上,必定带有强烈的北方特征。

北方人在考虑在冬天取暖的要求之后,的确不习惯居住大面积。

开间超过6米的客厅,在取暖上就肯定不达标了。

同时,在完全不考虑洗手间的采光和通风要求时,90平方米的套型面积的确可以设计出非常不错的三居室的户型。

这是与北方人的使用习惯及气候一致的:

空气干燥,而且洗手间的使用频率较低,一般人都不习惯每天洗澡。

(我说明,我这不是地域歧视啊,我这完全是就事论事。

)但在南方,仅仅只是增加这么一个洗手间的窗户,90平方米要设计出三居室,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稍微在图上画一下就知道了。

房子朝外的位置就那么几个面,几个房间一占,厕所就不知道摆在哪里了。

本人当年参与的好几个项目,为了在满足这个9070的要求下还能做3房单位,设计师呕了不知道多少吨血。

现在市场上的公司逼得没法子,被迫只能大量的推出两房单位。

当然,两房单位也可以住,不过就不能养孩子,一养孩子这家就完蛋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加孩子哭,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

现实就是这么滴残酷。

客观规律就是如此。

  现在有些公司为了规避这个9070,还想了些花招,比如设计两套房子,再打通它一起卖。

在某些不良媒体的宣传口径上,将这个做法称为不良开发商昧着良心做事。

我个人无言以对。

  恩,说个节能审查,一说开去就说了这么多,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现在开始说施工图审查。

施工图审查现在都已经在表面上市场化了,允许开发商自己找资质的施工图审查单位做审查。

施工图审查单位还必须对审查结果负责。

但是,基于我国的审查技术非常的落后,恩,怎么说呢,连设计、施工技术都非常落后,因此这个审查实在是见仁见智,根本没法子审。

在这里讲一个本人曾经亲历的事情。

那一年在珠三角一个三线城市,在一个别墅项目门口建一座景观塔。

那个塔呢,形状就像个纺锤,中间粗两头细。

该地建设局检查组带人检查施工现场,上了这塔的工架,突然这塔就塌了,整个检查组全部死光。

这是个大事啊,政府因此组成了浩大的调查,来查这个事故的原因。

首先当然是从源头设计查起。

结果一查,设计坚称没有任何设计上的问题。

于是把那图纸送去重新做审查,一查的话,审查人员说,不行,这个图纸有问题。

两边就吵了起来。

最后两边都说服不了对方。

要说这个图纸违反强制性规范吧,它也不违反。

但是不违反强制性规范就表示安全合格吗?

我看谁也不敢说这个话。

最后只能把施工单位拉出来,判了几个罚了些钱,了事。

现在合生在广州的某楼盘前面,也打算树这么一个塔,做审查的时候也是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因为这根本说不清楚,到底安不安全反正我个人不知道。

  施工图审查是收费项目,非常贵,所以一直都是名义上的市场化,事实上的垄断化。

施工图审查时除了给审查费,专家红包那也是不能少滴,嘎嘎,嘎嘎。

  8、余泥排放许可、噪音排放许可、夜间连续施工许可

  余泥和噪音,这两个东西专门拿在这里讲,是因为这两样东西是最扰民的。

我知道在很多城市,几乎没怎么管这两样东西:

余泥和噪音。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强了对这两样东西的管理。

  余泥排放现在都快成了各大公路管理部门,包括公路、交通、警察,的主要生财道路了。

运输施工余泥的车辆,只能在规定时间,规定道路上行驶。

但在很多时候,根本不可能这么规范。

尤其是工程赶进度的时候,那是日夜得都运泥啊,没办法,只能打通各路神仙。

  余泥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污染路面。

本人曾经见识过广州的一部车,从天河一路撒到番禺,结果被罚了5万多,包工头拼命去做工作都没用,估计是交通部门火大发了,撞枪头上了。

  噪音排放许可,是指只能在规定时间,用规范的,噪音较轻的方式施工。

这个是环境保护部门管着的。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禁止使用锤击桩了。

那玩意打起来不是人能忍受的,想当年我刚刚进入这个行业时候,我靠,站在工地里,听了一天的锤击声,第二天耳朵里都是嗡嗡声,几乎没给锤傻了。

当然用锤击桩,那肯定是最经济的。

只要没人管,开发商绝对用锤击桩。

因此我个人无论如何,都支持在这方面加强管理。

此外,对那些夜间连续施工的,更要予以管制。

现在在一些城市,这个夜间连续施工的管理,就管得非常好,比如广州和深圳。

那是真管得不错。

无论怎么找关系都难批得下来。

如果居然胆敢不报批就夜间开工?

那是嫌自己钱多,想支援政府的贫困官员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城市,唉,那处于几乎没有管理的地步。

  我作为从先进城市走出来的三个代表,到一些二三线城市去,傻乎乎的去问人家环保局,噪音排放和夜间连续施工怎么办手续啊?

结果被人家狠狠的嘲笑过好几回。

嘎嘎,我相信这里也会有人看过我这一段之后,狠狠的嘲笑我,并且自鸣得意的说:

有这种手续吗?

我这里没有啊,我这里很简单啊,什么什么的,就和上面某些人自鸣得意的嘴脸,一样。

  9、质量监督、安全监督

  我为了把施工许可证这一节赶紧搞出来,已经写得不耐烦了。

但是没法子。

程序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施工许可证完了之后,我随便这么一想,我靠,后面不知道还有多少程序。

放验线、白蚁防治、防雷、预测绘、预售、各专业验收、项目备案验收,一直到交楼。

这得写死我啊。

为什么我会突然发这种神经写这种东西呢?

不明白自己啊不明白自己。

特牢骚百余字。

谢谢各位。

  质量监督站和安全监督站都是建设部门下属机构。

拿施工许可证之前,必须得去两个站办审批手续。

这两个站的分工,我跟各位说老实话,我分不清楚。

在我看来,质量问题都是安全问题。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搞两个站,分着管。

譬如我打桩没按规定程序打,导致桩荷载不达标,这个到底是安全问题还是质量问题?

我反正说不清楚。

总之两个机构都得好好的哄着。

当然在若干细节上这两部门还是有所区别。

比如有些安全问题的确跟建筑质量关系不大,譬如工人不戴安全头盔啦,物料堆放不按规定乱堆啦,这些。

但在我看来,安监把质监吃掉,并成一个机构,没有任何逻辑和操作上的困难。

  在现实的操作中,但凡涉及到检测的,就由质监办;不需要检测,一般用肉眼就能发现毛病的,就属于安监的职责。

由于质监搞检测,比如桩荷载检测、水泥检测,这些东西,都是收费项目,所以质监在管理上就没那么的严,为什么呢,因为质监大多得靠这些收费项目养活自己。

收人钱手软,云云。

安监基本不收费,但是他们也能想出非常多的收费服务出来,譬如安全生产培训,工人佩带平安智能卡上班,等等,总之各有各的门路啦。

  现在在有些城市,质量检测的功能已经开始市场化了,有资质的检测单位都能做检测了。

我见过最好的城市是广州。

做个桩检测的费用,只是周边城市的3分之1。

恩,在这里,为了避免有些人看不懂,我说一句,打完桩必须做检测。

检测合格了,才能做承台,继续往上建。

各位的,明白?

  不过呢,绝大多数的城市,这个功能被质量监督站牢牢的把持着。

这个也是建设部门的生财主道啊。

我要是局长我也不肯放。

嘿嘿

  10、施工招投标、监理报建

  还是没写到施工许可证,写死我了,啊啊啊我为什么会想到写这个题材?

我现在内心深处泛滥着一写到施工许可证就太监掉的冲动啊。

  首先,我必须说明,按照我国现行招投标法,私营房地产公司(无国有经济成分),其房地产项目不需要做建筑施工招投标,他们可以直接发包。

但在某些大城市,譬如广州,无论什么企业施工,都必须做招投标。

这是广州在管理上严重违反行政许可法的地方。

我个人对此一直持非常反感的态度。

在大多数城市,私营企业只要能提供私营企业证明,既可免除施工招投标手续。

啥是私营企业证明呢?

去工商局打一张股东结构书就行了。

  在必须要做施工招投标的时候,我必须得说,这个领域那是真黑不是假黑。

黑得让人毛骨悚然。

搞施工的就没几只好鸟。

我在此随便讲个故事哈。

施工企业必须把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备案到建筑管理部门里去,一般包括施工员、质量员和安全员。

施工投标的其中一个材料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项目大小,配备的人员多少也有不同要求。

大家知道一下就行。

有一次在广州,某企业围一个标,另外一个不识相企业就想进去,材料一准备,然后发现自己的技术人员不够了,于是马上到建设局备案新增人员资料。

本来这种新增技术人员备案实在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结果,连交件都交不进去。

总之就是不受理。

后来求爹爹告奶奶给受理了,然后又因为其中一个人的身份证复印得不清晰,全部材料退件。

这个企业的老板气得吐血。

到最后当然这个标是投不进去了。

我这里讲的还只是个小手段。

暗地里啥招数都用得出来。

我个人不排除有些人为了逼别人退出投标会使用黑社会的可能性。

  恩,监理招标的程序跟施工招标的程序及做法几乎一致,我不多说了。

  监理报建是完成这个监理免招标或招标手续之后的事情,做一个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交建设部门审核一番,认为OK了,发一个监理审查意见。

通过了就是下一步,施工许可证。

  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老实讲,在我个人的经验里面,我从来没看到建设部门真的做过审核。

在我个人的从业经验里面,我没见过几个政府官员能看得懂的。

  11、施工许可证

  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打下了上面那5个字。

  施工许可证所须材料基本上是上面全部手续一个汇总。

缺一不可。

在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能办齐上面所有的手续,再申领施工许可证的。

在我与同行的交流中,我也从来没见过老老实实的一步步完成所有手续,再来办施工许可手续的。

要这样的话,绝对没1年的时间出不来。

不相信的同学,请回头再把前面10个大项看一遍,基本上每个大项里的每一个小项的工作日不会少于20个。

而且得一步一步来。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卡死你的概念。

随便哪个环节出了任何问题,直接就GAMEOVER。

  在改革开发之初,外资企业刚进中国的时候,有个著名的段子,说是有个企业要搞一个项目,前后盖了200多个章,事还没办成。

最后撤资了,不干了。

上级政府震怒,云云。

  现在改革开发这么多年了,我们好到哪里去了吗?

我们的办事流程方便吗?

我们能方便快捷的为企业服务吗?

  到了今时今日,还有什么企业抱怨过政府管得太严,太死,审批环节太复杂吗?

听不到了。

为什么?

因为大家统统都已经适应了这个游戏规则。

大家已经在这个圈子中取得了某种平衡,达成了某项交易。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反而会阻碍办事效率。

  我知道我这么说,会有很多粪青完全不能理解。

我就这么告诉你们:

大家都已经把潜规则当成了规则。

这些规则维系着房地产这个产业。

在每一个程序中,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利益分配,都存在制衡。

这个系统在经过10多年的运做之后,它本身已经具有了生命力,绝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除了一些管理相对规范和严格的大城市,很多的城市都可以在未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干上了很多工作,譬如土方工程,一般都是先动的。

这就是一种双方博弈之后达到的平衡。

哪怕是在这些管理相对规范的大城市,也有空子可以钻,比如基坑支护可以先发一个单独的施工许可证,然后再发地下室部分的施工许可证,再发地上部分。

这么把一个项目分割成很多部分发证。

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方一起适应,互相妥协的结果。

政府要是把企业都给玩死了,他们就没得玩了。

  之后的内容,大家就开始熟悉起来了:

我们终于进入销售环节的各项手续了。

  12\插曲,来讲讲目前的宏观房地产调控

  恩,不妨说一下,我出身是房地产管理部门。

当年参与了非常多的房地产政策制定。

后来穷得不行,被迫下海至今。

这也是我为什么能从事现在这个工作的原因之一啦。

  在讲预售和验收这些东西之前,我想先讲讲现在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理解了这个,才能对销售方面的各项政策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对现在的调控,我的总体评价是:

混蛋。

  基本上,现在的中央层面的调控政策分成以下三个方面:

  1、减少土地供给,紧缩地根

  这方面的政策非常的立杆见影。

如果这里有国土部门的朋友,看到了肯定大有感触。

最近这3年以来,中央对地方的用地管制,一年比一年狠,采取的措施一年比一年毒。

当然,这里我们必须有个概念,用地量最大的产业,不是房地产,而是工业。

尤其是各类招商引资的工业园区。

目前我国各类工业园区总面积已经超过了全国所有城市市区建成区的总面积。

这是一个很疯狂的概念。

当然,在这种宏观性的打压地方用地冲动的趋势下,房地产用地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株连。

房地产用地供给量逐年减少是不争的事实了。

各位不需要和我争论什么各大房地产公司储备了多少多少地,足以做多少多少年的开发,因此现在供地不足这种消息不准确,等等。

这种新闻几乎都是不良媒体的外行报道,连造谣都没造出个样子来。

只要看看现在各大房地产公司储备的那些地都在什么位置,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事情的真伪。

有哪个地产公司手头上没开发的地,不处于偏远得不行的远郊区但是又发神经拖着不开发的,我立马把这篇东西打印出来吃掉。

在另一个方面来说,房地产公司储备那些目前来说几乎没有开发价值的远郊土地,其完全是寄希望于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城市逐步扩张,富裕群体人数总量不断增长。

这种心态其实倒真是一种讽刺。

  2、打压购买需求

  提高首付比例,紧缩银根,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控制按揭贷款,都是这种考虑。

就是让老百姓没钱买房子。

但是,这种政策不是释放和满足需求,它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它只不过是将需求延后。

我不明白为什么老百姓对这种政策鼓掌叫好。

有一种很神奇的解释说,这种政策的好处是:

老百姓买不起房子了,开发商脆弱的资金链就会断掉,开发商就会自动降价了。

我个人不对这种神奇的逻辑予以打击。

免得我的这个贴沦为口水之争的场所。

我只对客观效果予以评价。

谢谢。

  3、强制性限制房地产产品类型

  这个很明确,就是那个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占总建筑面积70%以上。

这个9070的政策被唱得很响,好象很英明神武的样子。

我个人没明白过来这到底有什么效果。

户型选择完全是市场化的东西。

我揣摩着是不是这个政策有这么一个隐含的前提在:

开发商故意建大户型,以获取高额利润。

但是,我晕,大户型或者小户型,在单价稳定的前提下,单方利润及总利润会有任何差别吗?

总建筑面积不变,单价稳定,户型变一下,造成影响无非是多几套房子或者少几套房子,利润有区别吗?

除非是有这样的逻辑前提:

大户型的单价比小户型高。

但在我的个人职业经验里面,我是没发觉过有这种情况。

我的个人经验是反过来:

小户型的单价一般都比大户型高一点点。

本人所经历的少数几个公司在产品定价上基本上都是这么个策略。

我不知道北京是不是与我的个人经验相反。

  我个人总结,房地产调控政策,就在上面这三样东西里面玩来玩去。

不会有别的什么新花样出来了。

这个效果,我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继续讲流程吧。

啦啦啦

  13、放线、验线

  这个就简单的说一说吧。

图纸画出来之后,要把图纸上的建筑物在实地上落实一个具体的位置,这是个技术活,要测量,定坐标。

这个活就叫放线。

放线一般是规划部门下属的测绘院或类似的测绘机构干,不过有些发达城市也已经把这个工作半市场化了。

嘿嘿,又来一个半市场化。

正式放线的前提是领取了施工许可证。

放线后,测绘院会发出一份放线册。

  在工程提前施工,违章施工的场合,都需要做通这个测绘院的工作。

让他们提前来做放线。

唉,又来一个“做通”工作。

  放线完毕,施工单位照着这个边角点施工,完了之后就做验线。

一看这个建筑的确是按图纸建起来的,没超出边线,测绘院就出验线册。

  这个验线工作跟日后的验收有莫大的关系。

所以测绘院也得要像皇帝老子一样供着,尤其是在提前放线的场合。

  14、预售许可证

  终于说到这个了。

预售现在的管理已经比较严格了。

我所知道的,在房地产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的城市,预售许可都要求在网上办理,全程公示。

现在在预售上面做手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预售许可最重要的条件是:

高层建筑结构完成3分之2,低层建筑结构封顶。

这个条件跟银行办理按揭贷款的条件又不一样:

无论层数高低,全部封顶才能放贷。

因此现在高层建筑往往在完成3分之2的结构,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后,开发商在推盘时都不积极。

因为这个时候,钱也不是很能收得到,只能收到个2、3成,但是各项交易税费却要按足成在当年予以计算。

在理解了这个之后,或许我们对捂盘这种行为,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吧。

  现在办预售许可,都要做价格公示。

交易价格必须明确到套,单价必须清晰,在交易现场,也禁止再搞什么5000元/平方米“起”,这种骗人的玩意了。

但是,我必须要说,但是,政府没有(也没有权力)对房地产交易价格进行管制。

在办理预售手续时所申报的价格,开发商可以完全不予理会。

这个价格申报一下就完了。

我每次做预售许可的时候申报价格,直接就是2500元/平方米。

从来都是如此。

随便你怎么公示。

卖的时候照样卖5000卖8000卖10000多,没有任何法律上或者行政上的责任。

  在预售许可方面还有个值得一说的地方就是预测绘。

房管部门下属的房屋测量部门,根据开发商提供的图纸,事先算一个面积。

这个叫预测绘。

在竣工之后,到实地测量,就是实测了。

我们都知道,面积上的纠纷往往是日后客户与开发商之间的主要矛盾。

这个矛盾是怎么来的呢?

最关键的就是这个预测与实测之间的面积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比如施工不规范造成的面积误差,又或者之前在图纸计算上对公用部分的统计有误差,这些都有可能。

但要说是开发商的故意造成的,我个人没有见过。

开发商也没这种能力或故意去故意做假,当然我个人不排除有些头被门夹了的开发商被某些运气极好的人撞到。

嘿嘿。

  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