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小英雄雨来.docx
《小学四年级小英雄雨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小英雄雨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小英雄雨来
预设片段:
(朗读)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
指导学生先读读这两个句子,然后做批注写写自己的理解。
第一句
师:
是呀,芦花村原来是那么充满诗情画意,可自从鬼子入侵以后这种美就荡然无存了!
第二句
师:
这句话写的是芦花村的景色,但表达出的却是大家对雨来的惋惜与悲痛呀!
生齐读句子。
师:
这就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他不仅直接写故事的人物,故事的情节,还通过描写故事的环境,使故事写得更感人!
(两句都是环境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心情中的作用。
)
引导学生体会围绕中心,安排其他段落的用意。
(答案见分析)
四、拓展
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这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吗?
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吗?
(扮演角色对话)
五、作业
这节课大家都学得不错。
同学们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半个多世纪前,在还乡河那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有美丽的芦苇,还有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课后请大家在以下的作业中选择完成其中的两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改编。
或者缩写,或者续写,或者改成课本剧。
2、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小英雄雨来》文本细读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一、作为读者走进文本,体会内容,体会情感。
河水清清,芦花飞荡,一个古朴的小村庄,静静地享受着芦花
飞拂的惬意。
诗意的开头,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美丽。
谁又曾想到日寇的铁蹄曾经在这里践踏蹂躏;谁又能想到“鬼子”扫荡过的土地会将是怎样的情景。
但是,只要知道,一定对无耻的侵略者充满满腔的仇恨!
小雨来就在这里出场了。
他是游泳高手:
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啊!
雨来拥有让人神往的各种游泳绝招!
同时,他也是普通男孩中的一个,调皮而又机灵,连忙碌的妈妈都忍不住要管教管教他呢!
当然,游泳高手早就一个猛子游远了!
再贫穷的家庭都知道没有知识的苦楚,雨来家也不例外。
就是在夜校里,雨来接受了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就是这种“爱”的主旋律,奏响在每个章节,激荡在根据地人们的心里:
美丽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岂容侵略者的侵犯!
父亲打鬼子去了,舅舅打鬼子去了,母亲也在支持乡亲们的抗日斗争,这些都看似闲来一笔,但是“父母是孩子的影子”,没有父母仇恨侵略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影响,恐怕雨来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就没有那么坚决;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雨来就不会那么从容。
“屋里也遭了劫难。
”“劫难”二字,既显示了鬼子的凶狠残暴,也预示了小英雄即将惨遭敌人的毒手。
刚开始,敌人以为雨来是小孩子,吓唬吓唬准能找到交通员的藏身之处,“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就是这样从容,丝毫不漏破绽。
“糖”是孩子们,尤其是穷人家里的稀罕物,更别提“金子”了。
“雨来没有接糖,也没有回答他。
”这孩子在想什么?
想着鬼子们的罪行?
想着李大叔的安全?
想着下一步怎样对付鬼子?
……反正小英雄雨来就是不上鬼子的圈套: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有看见!
”一个感叹号,语气中透出一份坚定。
软的不行,鬼子终于亮出了凶残的本相,他们以为剧烈的疼痛一定可以让一个孩子开口。
“鬼子打累了。
”几个字就可以想见雨来遭受了怎样的折磨!
鬼子能得到的还是那几个字“没看见!
”小英雄雨来和鬼子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机智应付,勇敢坚定。
“一滴一滴的鲜血”见证着雨来的誓言: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又是芦花在悠悠飞荡,景色依旧,可是曾在这片土地上嬉戏的孩子不见了,人们含着热泪在呼喊,呼喊我们年幼的小英雄——雨来。
明知道雨来遭了鬼子的毒手,人们仍在盼望,谁又忍心让英雄离去呀!
河水在静静等待,虫子在轻声呼唤,呼唤英雄归来。
奇迹总会出现,勇敢的雨来,机智的雨来,英雄的雨来,又调皮地归来!
“英雄”永远是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情结。
二、与作者对话,揣摩作者布局谋篇、遣词用句的意图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的故事》,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
第一部分:
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
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
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
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
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
雨来没有死。
本文的故事情节紧凑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课文中反复使用一些句子或者词语,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
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
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
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
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
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还有“我在屋里,什么也没有看见。
”等句子。
这些看似简单的重复,却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二)、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
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
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
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
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
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各个段落与中心紧密联系。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表现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课文的一、二、三、五、六段虽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段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段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段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段写老乡们哀悼雨来,是从一个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段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而且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
三、作为教者,引领学生悟出品质,学会语言表达。
我们的“小英雄”在面对有着“大金牙”凶残日本鬼子面前,不但保护了自己和同志,还打击了敌人,具备了顽强的生存能力。
究其原因,一是他有着“本领”,雨来爱游泳,他利用了白洋淀的天然主场优势。
二是他爱国,上夜校念书,能够跟着“女老师”的手指,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是他机敏善变,在利用敌人愚蠢和自身优势方面,做到了很好的结合。
正是由于这样的基本三点,在掩护李大叔、与鬼子斗争之后,能够做到“雨来没有死”。
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因为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
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句子未加任何雕琢,意思却含蓄深刻。
这句话既写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和爱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④有志不在年高。
志:
志气、志向;年高:
年纪大。
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
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四、从学生角度思考,预设学习中的难点。
(1)、对内容的理解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可以提前向学生推荐读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故事。
(2)对词语的理解。
晋察冀边区:
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
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门槛:
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推推搡搡:
搡,猛推。
推推搡搡就是使劲推的样子。
劫难:
灾难。
趔趄:
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鸡冠花:
一种草本植物,开的花形状像鸡冠,通常为红色。
本课多音字较多,要注意读准字音。
如:
“还”、“弹”、“扎”、“拧”,在本课分别读“huán”、“dàn”、“zhā”、“nínɡ”。
课文中有些词语,现在已不常用,如“晋察冀边区”、“扫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理解基本意思。
还有些鬼子说的话,具有日语特点,如“这个,金的,也给你”,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
五、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
可以采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阅读方式,同时,在三次阅读的过程中,分别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
第一次读,要求学生扫除阅读中字词的障碍;第二次读,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用简要的话概括文中主要内容;第三次读,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把握每部分内容。
.以下标题供参考:
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宁死不屈 ⑥机智逃生
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
引用原句要加引号。
如:
①“望着妈妈笑”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把缸挪回到原地” 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来没有死”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通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每部分内容,拟小标题等活动,让学生谈对雨来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以“我眼中的雨来”为研读主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及事迹,来阐释自己认识的雨来。
教学时,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
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
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
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
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
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
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
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难点是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六、相关链接
管桦 原名鲍化普,著名作家、诗人、画家。
河北省丰润县人。
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
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
曾任报社记者,在军区政治部剧社工作,在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研究室任研究员。
在冀东农村落户期间,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是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曾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会长,北京老舍研究会会长,一级作家。
是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及《管桦中短篇小说集》等。
2002年8月17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在河北唐山家乡病逝,享年81岁。
1940年,管桦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但浓浓的乡情,给他留下了无限的眷恋。
他从小亲身经历目睹了年长他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
从军后,童年时代的情景,总是像演电影似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
就这样,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雨来没有死》。
这成了管桦创作生涯的开端。
管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革”中,小英雄雨来竟会成为他的“保护者”。
那是“文革”初期,一次,冲击北京市文联的“红卫兵”要揪斗管桦。
当一群脸上还带着稚气、对管桦一无所知的学生,拿着皮带朝管桦步步逼近时,其中有人问了一句:
“管桦是谁?
”旁边有人回答:
“就是写《小英雄雨来》的那个作家。
”那些学生都是学着《小英雄雨来》长大的,听了这句话,满脸杀气的孩子们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他们怎么好意思对塑造出自己童年崇拜过的偶像的人动手呢?
管桦因此躲过了一劫。
风云过后,年逾古稀的管桦深知革命传统教育对下一代的重要,他愈加魂牵梦萦“雨来”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英雄精神了。
管桦说: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还谈何爱国?
”为了使“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发扬,1998年,在还乡河公园建成了“小英雄雨来纪念园”。
管桦在小英雄雨来纪念碑上亲笔写道:
“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
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
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如今,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已经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成了大人和孩子们经常光顾之处。
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 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并以此为起点,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中国各族人民从此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日军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民族精神,经过8年浴血奋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儿童团 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许多抗日根据地都成立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
抗日儿童团员们在青年救国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他们同抗日军民一道,广泛参加各种抗日活动,十分活跃。
抗日儿童团的任务是:
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抓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军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稍停。
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晋西北的黄土高原,从苏北地区到陕甘宁边区,到处活跃着抗日儿童团员们的身影。
有关抗日儿童团员的故事《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二小放牛郎》《查路条》《小兵张嘎》《鸡毛信》等。
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难点是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故事。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
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课题:
小英雄雨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用查字典的方式扫清字词障碍。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四、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全班交流。
五、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
(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七、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
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
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
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准备分小组进行汇报。
(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
提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课文为依据,使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思考的学习能力。
)
八、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
雨来是个什么的孩子?
(学生自由交流,不对答案进行评价,保留孩子们的个性认识,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避免背上被否定的包袱。
)
二、直奔“英雄”。
1、师:
课文中第四部分最能凸显雨来的英雄气概。
请同学们再次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的这部分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抓住每一个细节用心品读,想想你从哪个词,哪句话读出雨来的英雄气概来的,就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做批注,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提示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体验想象雨来承受的痛苦,拉近与雨来的距离,感受人物的处境,体会雨来的精神。
)
3、交流:
预设片段一: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
雨来心里想:
‘掏什么呢?
找刀子?
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子眼睛的!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雨来当时很害怕。
师:
假如是你看到鬼子往包里掏东西,想到这些,你会怎样?
师:
那你就把这种害怕恐惧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们也一定和雨来的猜想一样,毕竟都是孩子们,如果学生提到雨来害怕的心情,一定不能否定,因为这种表现才最真实。
)
预设片段二: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
‘没看见!
’”我从这体会到雨来被打得很惨,但是他还是不说出李大叔的秘密。
师:
是呀,此时的雨来被凶残的鬼子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鲜血直流,但是他还是——咬着牙,说:
‘没看见!
’
(老师读‘没看见!
’时,故意读得铿锵有力,轻描淡写,让学生体会这样的读法并不合适,应该读出艰难,才能更好地表现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
预设片段三: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
‘枪毙,枪毙!
拉出去,拉出去!
’”我知道鬼子这时候已经被雨来气得受不了了,鬼子一定是很高大的,力气一定很大,他都打累了,就可以知道雨来受了多少苦了!
师:
雨来这时会怎么想?
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更好地体会人物精神。
不过此时应该引导学生:
结合雨来前面的表现,此时的雨来应该“无声胜有声”。
)
预设片段四:
课文中详细描写鬼子毒打雨来的情景: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雨来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
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灶沿上。
”
(这是课文中最能表现敌人凶残的句子,要求学生找出来好好读读,圈圈关键的字词,这种阅读方法能让学生静心体会雨来不畏强敌的气概。
)
学生自读自悟。
师:
谁来读读这段话?
老师提个建议,你就把你的体会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师:
当你读着这段文字时候,又什么感受呢?
师:
你的这种感受是通过哪些字词体会到的呢?
(读中体会,读中悟,再用读加深体会,不失为体会人物精神的好办法。
)
预设片段五: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
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我从这里可以读出雨来被打得快受不了了,在敌人凶残的折磨下,雨来仍然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师:
雨来的鲜血滴在书本那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上。
此时在雨来遭受敌人毒打的时候,写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师:
让我们走进雨来,走进雨来的心理,去聆听他在心理一次次默默地念着的那句话!
师:
当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
当雨来被敌人抓住,一次次毒打时,他又想起了那句话——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
当雨来被敌人摧残得遍体鳞伤、脸色苍白、鲜血直流时,还是那句话在支撑着他——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联系情境解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重复使用这句话的用意。
)
三、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巧妙。
师:
课文的第四部分重点向我们描绘了雨来的英雄气概,那为什么作者还花那么多的笔墨介绍雨来的身世,雨来被妈妈追打,雨来上夜校等事情呢?
学生默读,思考。
预设片段:
(朗读)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
指导学生先读读这两个句子,然后做批注写写自己的理解。
第一句
师:
是呀,芦花村原来是那么充满诗情画意,可自从鬼子入侵以后这种美就荡然无存了!
第二句
师:
这句话写的是芦花村的景色,但表达出的却是大家对雨来的惋惜与悲痛呀!
生齐读句子。
师:
这就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他不仅直接写故事的人物,故事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