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2004--2014,2016--2018年考研真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420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2004--2014,2016--2018年考研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2004--2014,2016--2018年考研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2004--2014,2016--2018年考研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2004--2014,2016--2018年考研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2004--2014,2016--2018年考研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2004--2014,2016--2018年考研真题.docx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2004--2014,2016--2018年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2004--2014,2016--2018年考研真题.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2004--2014,2016--2018年考研真题.docx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生态学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80分钟

注意:

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红皇后效应 2.显著度 3.竞争排斥原理4.生态位 5. -3/2自疏法则

6.边缘效应 7.顶极-格局假说8.生态系统 9.生态型 10.他感作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种群的内分布型类型及其成因

2、比较植物群落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

3、物种多样性随纬度、海拔变化而变化,简述解释这种变化的各类学说

三、论述题(70分)

1、试述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及测定方法(20分)

2、试述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大气氮沉降的生态效应(20分)

3、试述凋落物分解的概念、意义、过程、影响因素及其一般规律(30分)

浙江农林大学

第2页,共1页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生态学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80分钟

注意:

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温室效应2. 建群种3.竞争排斥原理4.生态位5. 十分之一定律

6.边缘效应7.顶极-格局假说8.生态系统9.生态型10. 生活型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比较K—对策和r—对策异同

2、比较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的异同

3、比较植物群落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

三、论述题(70分)

1、试述中国森林植被的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影响因素(20分)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和功能(20分)

3、“地球正在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共识,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及森林生态系统在抑制地球变暖方面的作用(30分)

浙江农林大学

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生态学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80分钟

注意:

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限制因子2. 优势种3.竞争排斥原理4. 生态型5. 生活型

6.生态位7.林德曼效率8. 群落交错区9. 生态系统10. 顶极-格局假说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2.简述K—对策和r—对策种的特征。

3.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点。

三、论述题(70分)

1.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20分)

2.以我国森林分布为例说明陆地生态系统水平分布的地带性成因及规律。

(20分)

3.阐述碳循环的基本路线,并解释人类活动如何对碳循环造成干扰?

(30分)

第10页,共1页

浙江林学院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生态学试题

姓名 考生编号:

注意:

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草稿纸或其它纸张上的无效;没有答的题请写明题号,题与题之间不留空白。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生境 2、耐受性定律 3、光周期现象码4、外温动物 5、生物群落

6、生态入侵 7、演替 8、种群 9、生活史对策 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生态因子作用规律。

2、指数增长模型与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有何异同点。

3、什么是他感作用,有何生态意义?

4、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5、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6、简述单元顶极学说的要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阐述全球碳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

2、试述植物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异同,并举例说明。

3、试述生物多样性内涵、丧失的原因及其保护的途径。

4、试述生物对极端环境温度的适应,并举例说明。

浙江林学院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试题

姓名 考生编号:

注意:

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草稿纸或其它纸张上的无效;没有答的题请写明题号,题与题之间不留空白。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树种的耐荫性 2.生态对策 3.生境 4.现存量

5.生物群落 6.演替 7.沉积循环 8.温周期现象

9.竞争排斥原理 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60分)

1.旱生植物有哪些主要的形态和生理适应特征?

2.指数增长模型与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有何异同点?

3.什么是最小面积?

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一个森林群落的最小面积。

4.简述种群相互作用的类型。

5.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6.简述单元顶极学说的要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阐述我国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及主导因子。

2.森林生态系统是如何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

3.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

4.阐述生物入侵的过程、危害与控制途径。

浙江林学院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

姓名 考生编号:

注意:

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草稿纸或其它纸张上的无效;没有答的题请写明题号,题与题之间不留空白。

一、 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3分)

1、环境 2、竞争排斥原理 3、重要值 4、生物多样性 5、生活型

6、群落交错区 7、原生演替 8、生态系统 9、生态安全 10、竞争二、 筒答题(共60分)

1、举例说明生态幅的概念。

(5分)

2、简述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意义。

(5分)

3、对K对策种和r对策种来讲,哪个类型会出现种群爆发,为什么?

(5分)

4、旱生植物如何通过形态和生理途径来适应干旱?

(5分)

5、种群的空间格局分为哪几个类型?

在自然条件下哪种类型分布最广( 6

分)

6、根据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可将植物分为几大类?

(8分)

7、简述中度干扰假说。

(8分)

8、生态因子分为哪几个类型?

(8分)

9、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

(10分)三、论述题(共60分)

1.说明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5分)

2.阐述碳循环的基本路线,并解释人类活动如何对碳循环造成干扰与生态效应?

(15分)

3.试述植被恢复的生态学原则(30分)

2005年生态学试卷标准答案

三、 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3分)

1、环境

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竞争排斥原理

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3、重要值

是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计算的公式如下: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

4、生物多样性

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5、生活型

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

6、群落交错区

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7、 原生演替

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8、 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生态安全

是指生态环境能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并适应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状态。

10、竞争

是利用有限资源(如食物、空间等)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竞争个体的适合度降低。

竞争即可在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间发生,也可在同种个体间发生。

四、简答题(共60分)

1、举例说明生态幅的概念。

(5分)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例如,鲑鱼对温度这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是0~12℃,最适温为4℃。

2、简述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意义。

(8分)

植物群落的成层性包括地上成层与地下成层。

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如在发育成熟的森林中,不同高度的林冠充分吸收利用阳光。

成层结构减缓了竞争。

此外植物群落的成层结构为动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环境,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3、对K对策种和r对策种来讲,哪个类型会出现种群爆发,为什么?

(6分)r对策种容易出现种群的爆发,这是由r对策种的特点所决定的,r对策种的共同特征是个体小,寿命短,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就会迅速爆发。

4、旱生植物如何通过形态和生理途径来适应干旱?

在形态上,根系比较发达,以利于吸收更多的水分,叶面积比较小,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有的植物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

在生理上,原生质渗透压高,使植物根系能够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5、种群的空间格局分为哪几个类型?

在自然条件下哪种类型分布最广(5分)种群的空间格局一般分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群团分布3种类型。

在自然条件下以群团分布格局分布最广。

6、根据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可将植物分为几大类?

(8分)

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耐阴植物)。

阳性植物对光要求比较迫切,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都较高。

阴性植物对光的需求远较阳性植物低,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比较低。

中性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但最适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

7、简述中度干扰假说。

(8分)

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其理由是,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样性较低,如果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极,多样性也不很高。

而中等干扰程度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8、生态因子分为哪几个类型?

(8分)生态因子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气候因子如温度、湿度、光、降水、风等。

2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有机和无机成分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生物等。

3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山脉的坡度、坡向等,这些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明显影响。

4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

5人为因子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带有全球性,把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9、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

(10分)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