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检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4120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体格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儿童体格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儿童体格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儿童体格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儿童体格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体格检查.docx

《儿童体格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体格检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体格检查.docx

儿童体格检查

儿童体格检查

一、概述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变化越大。

生长是形体的增加,,如身长、体重等;发育是机能的演进,包括动作发育,如站、走、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育。

小儿由于机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患病,所以必须定期地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

二、对象、要求和次数

1、对象:

体检的对象主要是7岁以下的儿童,以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为重点。

2、要求:

(1)儿童保健人员必须有高度责任心,认真检查,为求准确,保证质量。

(2)应认真记录有关原始资料;

(3)受检者的实足年龄计算以公历为准。

出生年、月、日要填写清楚,实足年龄等于检查的年、月、日减支年、月、日,如不知公历出生年、月、日时,可在旧历基础上加一个月,计算出实足年龄。

(4)3岁以下儿童注意检查侍佝偻病。

(5)月~6岁儿童,每年测查血色素一次。

(6)儿童发育要系统观察、定期检查,并注意对神经精神发育状态的观察。

(7)对体弱儿童早期发现用户早年理,并指导合理的保养方法。

(8)结合体检,指导儿童按时进行预防注射。

(9)结合体检,进行科学育儿知识,儿童各期心理特点及保健等知识宣教,儿保人员必须掌握儿童各期正常生理心理特点及异常情部分的纠正处理。

3、次数: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特点而定,按年龄愈小每年检查次数愈多的原则,一般规定:

出生~28天访视四次,出生后42天前后1次(纳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1岁以内每4月1次(城市每3个月1次),1~3岁每6个月1次,3~7岁每年1次。

三、测量用具:

1、磅秤:

一律用杠杆秤。

2、身高量具:

量床的材料不弯曲、变形,不热胀冷缩。

3、卷尺:

使用布制成的卷尺或不易伸缩材料制品。

四、体检:

健康检查一般包括二方面内容:

一方面包括几个重要指标的测量;另一方面,进行全身系统的检查。

(一)重要指标的测量和检查:

1、体重:

以公斤为单位,精确至50克。

检查时要求脱去鞋帽和外衣,仅穿单衣裤一套,体重是婴幼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2、身长:

以厘米为单位,精确至厘米。

量法与要求:

3岁以上小儿,可用刻有厘米的木尺或卷尺钉在森柱上或墙壁上进行测量。

测量时,儿童要脱去鞋帽,身体直立,又足并拢,两眼平视、枕部、臀部、足根接触在量尺上,在量板的直角尖与量尺相会处算身高,3岁以下婴幼儿可放在量床上,测量时,助手要

固定小儿头部,使其头顶接触头板,面向上,两耳在一水平上,压住两膝,使两下肢接触关紧贴量床底面,移动滑板,使其接触足底。

记录头顶与足底的内距厘米数,即为身长。

3、头围(必要时测量):

以厘米为单位,精确至厘米。

测量法:

依前额眉间与枕骨突起处二点平线测量头颅一周。

如头围永远不超过43厘米

者,称为头小畸形,头围超过同年龄水平标准较大者,应怀疑有脑积水的可能。

4、囟门:

有前囟与后囟之分,以厘米为单位,精确至厘米。

前囟位于头顶正中线,由

两额骨和两顶骨交接构成,故前囟似“菱形”

前囟大小即AB×CD厘米A

前囟1~1/2岁闭合后囟位于枕部,是由两顶骨和两枕骨交接构成,3~4年月以内闭合(25%初生时已关闭)

前囟对边距离测量

5、成下脂肪:

以腹部测量法为准。

其方法,在锁骨中线平脐处,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并与皮肤表面垂直成90度角,将皮脂层捏起(皮折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然后量其上缘厚度,普遍正常值在1厘米以上。

皮下脂肪测量可以作为营养状态的参考指标之一。

一般

规律,出生至9个月,皮下脂肪增长快,15~16个月后逐渐减退,故脂肪的测量对3岁以内的小儿更有诊断价值。

6、牙齿:

4~10个月出牙,乳牙20个,约2岁半出齐,6岁左右开始换牙,恒牙32个,牙齿的个数=月龄—4岁(或—6)

(二)全面系统检查:

1、一般状态:

注意观察小儿的营养、发育、精神、智力、表情、步态、体位等检查,对小儿有一个初步整体概念,作为下一步系统检查根据。

(1)营养:

看一般情况,同时结合体重、身长和腹部皮下脂肪的厚度而定。

营养不良分度如下:

(按年龄另体重[见附表三])轻度营养不良:

体重介于中位数—1SD至中位数—2SD之间。

中度营养不良:

体重介于中位数—2SD至中位数—3SD之间。

重度营养不良:

体重<中位数—3SD。

肥胖症的判定:

超过按身高抽测标准体重的20%

(2)意识状态:

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反映,有以下几种状态,如意识清楚、意识模糊、嗜睡、昏睡、谵妄等。

(3)贫血:

应根据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及血红蛋白的测定来诊断和划分轻、中、重度贫血。

2、皮肤及淋巴结:

(1)皮肤:

健康小儿的皮肤红润饱满,营养不良及脱水的小儿皮肤松弛无光泽。

此外,应注意皮肤颜色、弹性、紫瘢、皮疹、色素沉淀、水肿等,以及毛发分布、指甲状态、皮下脂肪厚度。

(2)淋巴结:

全身浅淋巴结分布在耳前、耳后、枕部、颈部、腋窝、肘部、腹股沟等处。

检查时,要注意大小、硬度、有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是否融合,正常小儿的颈部、腹股沟淋巴结有时可触及。

3、头面部:

(1)颅:

注意大小,形态、颅骨缝是否闭合。

囟门大小,有无凹陷和隆起,颅骨是否软化。

(2)眼:

检查眼睑有无浮肿、下垂,结膜有无充血、疱疹、乳头滤泡、癜痕、分泌物,角膜是否透时,眼球运动是否灵活。

有无斜视(婴儿在生后三个月内若有轻度斜视,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3)耳:

主要看外耳道有无渗出物(性质、颜色、气味),有无发炎症状及肿、异物

等。

测试听力是否正常,必须注意检查鼓膜(有无穿孔、内陷等)。

(4)鼻:

注意呼吸是否通畅,鼻腔有无分泌物,要注意有无息肉、鼻中隔偏歪等,大年龄儿童检查鼻旁边窦有无触痛。

(5)口腔及咽部:

检查口腔要注意有无特殊气味、口唇颜色,有无唇裂及疱疹,口腔粘膜有无溃疡,腮腺管口有无红肿及渗出物,出牙数目,有无龋齿。

齿龈有无红肿、出血、溢脓、注意舌质、舌苔、舌系带有无溃疡,是否过短。

咽部要注意有无疱疹、扁桃体大小、有无渗出物,咽后壁有无脓肿及分泌物等。

扁桃体公度:

Ⅰ度:

扁桃体在咽前弓内。

Ⅱ度:

扁桃体突出咽前弓,但未达咽中线。

Ⅲ度:

扁桃体达咽中线。

4、颈部:

检查颈部要注意运动状况,有无斜颈、甲状腺有无肿大以及颈总淋巴结情况。

5、胸部:

检查胸部首先看胸廓外形,两侧是否对称,有无鸡胸,漏斗胸、肋串珠、郝氏沟及三凹现象,心前区有无突起。

6、腹部:

正常儿童的腹部平坦,站立时稍膨出。

仰卧时稍凹陷,左右对称。

因此检查时要注意腹部大小、形状、腹壁有无静脉曲张,有无压痛、肿块、腹水及肝脾肿大等,新生儿要特别注意脐部。

7、脊柱与四肢:

主要检查形态、运动、关节有无畸形(如下肢膝内翻、膝外翻)运动有无受限,有无杵状指、关节是否有红肿、压痛等。

8、肛门与外生殖器:

肛门检查注意有无脱肛、肛裂等。

外生殖器检查要注意睾丸位置,有无隐睾或缺陷如:

包茎、有无畸形或分泌物,阴囊水肿、疝气、鞘膜积液等。

健康检查记录符号:

(1)/表示此项未检查;

(2)

(一)表示正常;

(3)ⅠⅡⅢ表示沙眼的程度。

(4)表格填写要一致,没查到阳性体征一律用

(一)表示,包括疝气栏。

五官保健

一、眼保健:

目的:

普及眼保健知识,早期发现儿童眼总及视力异常以便及时矫治。

要求:

建立常规视力检查制度。

1岁半~3岁儿童图弄视力卡或点视力检查仪,3岁以上用视力表或标准视力表检查。

无条件者可先从3岁以上儿童做起。

每半年检查一年,或在每年“六一”查体时同时进行。

二、听力保健:

目的:

将小儿听力筛查及监测纳入儿保工作中,可早期发现小儿先天性和后天性听力

障碍。

及时采取措施,使聋哑儿“聋而不哑”,残而不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4月婴儿)全部新生儿都应进行一次听力筛查,逐步纳入访视内容。

可用统一制作的装豆子的塑料小瓶,要求75~80分贝做刺激声源,在身后距耳30~50公分处,给声,记录听后反应情况,如眨眼、皱眉、睁眼、呼吸变化、吸吮停止或活动停止等。

(二)婴幼儿(4月~3岁)小儿坐在母亲膝上,检查者避开小儿视线在耳后30~50公分处以75~80分贝音量给声,观察反应。

小儿听见声音后眼睛或头转向声源,8个月以上的小儿能寻找到声源。

(三)学前儿童(4~6岁)小儿坐在椅子上。

测试者在小儿身后1米处,用耳语叫小儿名字。

观察其反应,说几个小儿熟悉的词,如“吃饭”'“睡觉”“太阳”“看电视”等。

要求小儿重复,能重复一半以上的词算通过。

三、口腔保健:

目的:

主要是防治龋齿。

龋齿是儿童的常见口腔疾病,如不及时防治,可能造成一系列病变,严重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而妨碍儿童生长发育。

因此,防龋齿应列为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

内容:

(一)3岁以下重点检查牙齿发育情况,看出牙个数是否与月龄相符。

出牙迟可能与佝偻痛,缺钙缺锌有关;

(二)3岁以上主要检查龋齿,发现龋齿及时治疗;

(三)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体格发育评价方法儿童体格发育评价的参考值按世卫生组织推荐(见附表三)的男女童年龄别体重的中位数“或平均数”为基础,以六等分评价法进行评价,即:

中位数至中位数+1SD之间为中上(==)中位数至中位数—1SD之间为中下(==)中位数+1SD至中位数+2SD之间为中高(↑)中位数—1SD至中位数—2SD之间为中低(↓)>中位数+2SD为高↑

<中位数—2SD为低↓如果所测得数值恰为某个标准的交界值时,按向上靠的原则进行评价。

儿童常见病防治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病因

1、维生素D缺乏摄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不足,没有及时补充含维生素D的药物。

2、日光照射不足

(1)日光被尘埃、烟雾、衣服、普通玻璃等遮挡或吸收。

(2)地理环境和季节的影响。

3、其他因素

(1)生长过速、所需维生素D量增加。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

(3)过多的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成为不溶性的植互,不易被吸收。

(4)慢性疾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胆、肾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

的吸收。

(二)临床表现:

1、初期:

生后3个月左右发病,主要表现为夜惊、多汗、烦燥、枕秃,轻度骨骼改变,血磷、血钙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腕骨X线片可无常异常或见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

2、激期:

常见于3个月~2周岁的小儿。

除初期症状加重外,主要有以下改变:

(1)骨骼的改变:

颅骨软化、方颅、出牙迟、囟门关闭迟;肋骨串珠、赫氏沟、鸡胸、漏斗胸;驼背、脊柱侧弯;手镯、脚镯、膝外翻、膝内翻、骨盆扁平。

(2)全身肌肉松弛,在蛙腹。

(3)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表情淡漠,语言发育缓。

(4)血生化改变:

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小于30,硷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5)X线片:

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3、恢复期:

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小儿生活环境和喂养史可作诊断。

可疑者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及X线检查。

按照骨骼的改变程度分为:

轻度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的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中度可见典型串珠、手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