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mm
C≤25mm
+3,-1mm
5.5混凝土施工
5.5.1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
砼的运输分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水平运输采用砼搅拌运输车、砼输送泵,垂直运输采用汽车吊和砼输送泵。
(1)混凝土搅拌车通过施工道路运输,要求保持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灌注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混凝土的入模时间控制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
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份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
运输过程中慢速旋转。
(2)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泌水。
当灌注层的高度较大时,应控制拌和物的坍落度,并且使用串筒灌注;一般情况下,泵送下料口应能移动;当泵送下料口固定时,固定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3m。
(3)混凝土一般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前入泵,并在初凝前灌注完毕。
在交通拥堵和气候炎热等情况下,应采取特殊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4)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斗中混凝土离析。
如停泵时间超过45min,应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5)灌注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灌注方案,包括灌注起点、灌注进展方向和灌注厚度等;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灌注方案。
(6)灌注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
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
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腐蚀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
(7)混凝土入模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灌注。
(7)混凝土灌注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8)混凝土的灌注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灌注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9)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4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
灌注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入10~20mm厚的水泥砂浆(水胶比比混凝土略小1:
2水泥砂浆或铺一层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少10%。
(10)在炎热季节灌注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过40℃。
(11)混凝土振捣可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附着式平板振捣器、表面平板振捣器等振捣设备。
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铁件。
(12)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宜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
若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应首先竖向缓慢将振捣棒拔出,然后再将振捣棒移至新的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也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拌合物。
(13)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
混凝土灌注完后,应仔细将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
5.5.2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振捣完毕,应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温保湿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当新浇混凝土具有暴露面时,应先将暴露面混凝土抹平,再用麻布、草帘等将暴露面覆盖,并及时采取喷雾洒水等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7d以上。
待喷雾洒水养护7d以上且水泥水化热峰值过后,若需撤除麻布或草帘,应再用塑料薄膜将暴露面紧密覆盖14d以上(塑料薄膜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不得留有空隙),或蓄水养护混凝土14d以上,直至下道施工工序为止。
(2)当混凝土采用带模养护方式养护时,应保证模板接缝处混凝土不失水干燥。
新浇立面混凝土24~48h且强度发展至对结构安全性无不利影响时,可略微松开模板,并对模内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直至下道施工工序为止。
(3)拆模后,应迅速采取切实措施对新暴露混凝土进行后期养护,养护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以便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潮湿状态,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裹)完好。
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包覆(裹)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4)新灌注的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相接触前,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保证混凝土获得75%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且同时采取上述保温保湿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养护结束后应及时回填。
5.6基坑排水
框架涵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基坑内不能有积水,对有水流的沟渠处修建排水涵时,先在该涵基坑顶缘以外适当位置修建临时导坑排水沟将地表水流引排,基坑内排水一般采用排水沟与汇水井相结合集中抽水的方法,对于基坑处在砂性土壤中时可采用井点法排水。
6主要机具设备
电焊机、钢筋切断机、钢筋调直机、小直径插入式捣固器、挖掘机、潜水泵、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试情况而定)、汽车。
7劳动组织
施工负责人1人,技术2人,安全1人,质量1人,钢筋加工及安装5人,架子工2人,电工1人,其他人员2~3人。
8质量保证措施
(1)所有材料应进行检测。
水泥、钢筋等厂供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其质量和规格应满足规范和施工要求。
砂石料应进行性质、强度试验,其粒径、含泥量和级配等指标应满足要求。
(2)明挖基坑开挖。
要按规定进行坑壁防护,防止坍塌。
检验基底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能进行下步工程。
(3)结构物回填在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下进行,回填时严格控制压实度,要求自下而上压实度不得小于90%~95%,为保证回填处的压实,在压路机不能碾压的边角处,必须采取液压振动夯等机具碾压。
(4)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涵洞基底检查,基底承载力满足要求。
浆砌工程采用坐浆挤浆法施工,做到砂浆饱满,丁顺交错,大面平顺,杜绝通缝。
(5)钢筋绑扎应符合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浇筑砼。
(6)钢筋绑扎应符合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浇筑砼。
(7)未通过隐蔽工程验收的项目,返工自检、复验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向驻地监理工程师发出复验申请,并办理相应的签认手续。
(8)框架涵各部位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如下: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偏位
20
全站仪
2
流水面高程
+20
0
水平仪
3
孔径
20
尺量检查
4
涵顶高程
±15
水平仪
5
涵长
+100
-50
尺量检查
6
涵身厚度
+10
-5
尺量检查
7
涵身接缝错台
3
尺量检查
9安全、环保水保措施
9.1安全措施
(1)施工应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正确选用施工方法,并结合施工具体实际,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定操作细则,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工地内应设有安全标志,夜间施工作业应有照明设施,并不得擅自拆除。
(3)开挖基坑时应根据规定的基坑边坡开挖,分层下挖到符合基底承载力要求的设计高程为止。
严禁采用局部开挖深坑,从底层向四周掏土的方法施工。
(4)基坑顶面边坡以外的四周,应开挖排水沟,并经常保持畅通。
机具、材料、弃土等应堆放在基坑边坡周边安全距离以外。
(5)框架涵如为深基坑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基坑有滑移裂纹应及时撤出所有工作人员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通知总队。
(6)在框架涵施工中,每道工序由固定的小组施工完成。
(7)所有工作人员严禁上下重叠作业,工作人员在高于地面2m以上的空中作业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系上安全带。
(8)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赤脚、酒后上岗作业。
(9)框架涵基坑施工四周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围栏,高度不得低于1m,并在显眼位置处做好警示标识牌。
(10)人工搬运和绑扎钢筋时,应互相配合,同步操作。
在已安装的钢筋上不得行走,必须架设交通跳板,或搭脚手架。
9.2环保水保措施
(1)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保护原有树木及地表植被,临时用地范围的耕地采取措施复耕。
(2)弃土场要先挡护后弃碴,防止泥沙冲刷污染农田、河流。
(3)施工场地内修建施工排水系统并确保畅通,工地废水排放前先经沉淀,并采取必要的净化措施处理后方可排放,有害物质要定点存放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4)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的车辆配备挡板及棚布,防止粉尘飞落,减少对生产人员和当地居民造成危害,必要时进行洒水。
(5)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现场垃圾,做到文明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