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266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1.docx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1.docx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1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

(1)

一、选择题

1.“徐锡麟、秋瑾的故事”“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是八年级2班某小组同学在课堂上讲述的历史故事。

据此,他们与同学分享的学习内容应是

A.辛亥革命与革命志士的奋斗B.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C.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D.孙中山与中华民国

2.下图表格中出现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大小军阀连年混战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国民党力量涣散D.袁世凯众叛亲离

3.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

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4.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下因果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5.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

6.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建立哪一组织的纲领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

7.李明的爷爷今年恰好八十大寿,即1938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

寿宴后,一位历史老师问李明:

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哪一年?

李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民国十五年

B.民国十六年

C.民国二十六年

D.民国二十七年

8.下图檄文中出现“万户涕泪”的原因是

A.二次革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护国战争

D.军阀割据

9.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说: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孙中山抨击的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B.列强的侵略与殖民统治

C.国民政府的腐败D.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

10.辛亥革命时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实现了民主共和B.终结了君主专制C.改变了社会性质D.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11.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道: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

”“民国六年”是指()

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

12.从1911年12月10日起,《民立报》连载了十八幅纪事画,下图所示为其中一幅《举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九一八事变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

13.“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歌谣反映了()

A.太平天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B.戊戌变法时期实行变法图强的愿望

C.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D.五四运动时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要求

14.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号召“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

A.武昌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护法运动

15.“参加辛亥革命的大多数人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未给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是一次落后的地主阶级革命运动,人民生存条件没有大的改变

B.有较大的局限性,人民的生存状态没有根本改变

C.没有照顾平民阶层的利益,不属于进步的民主革命

D.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16.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

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的核心是(  )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7.吴玉章诗云“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吃风云革命军。

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

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

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

”这首诗赞誉的是()

A.章炳麟B.黄兴C.陈天华D.邹容

1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袁世凯称帝②护国战争③二次革命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19.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爆发了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运动D.北伐战争

20.某学者指出:

“这次革命的成果是:

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

”“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B.维新变法C.民主科学D.自强求富

21.有学者认为:

“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被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

A.要均分土地B.要反对外国侵略C.要自强求富D.要发展资本主义

22.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得到了美国的支持B.实行民主共和制

C.实行责任内阁制D.确立君主立宪制

23.“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这段话评价的是哪次起义

A.广西起义B.黄花岗起义C.安庆起义D.武昌起义

2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该材料体现的政治原则有

①主权在民

②三权分立

③民主共和

④君主立宪原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25.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D.是辛亥革命的唯一成果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锡麟、秋瑾的故事”指的是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被捕遇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指的是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

因此他们与同学分享的学习内容应是辛亥革命与革命志士的奋斗。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仔细阅读题干可知,题干是1914-1918年出现的情况,发生在军阀混战时期,A符合题意;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与表格内容无关,B排除;国民党力量涣散不是导致表格现象的原因,C排除;袁世凯在1916年去世,D排除。

故选择A。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文材料关键语句“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前半句说的是民族问题,后半句说的是民主问题。

说明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选项中C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应选C。

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符合题意,ABC项表述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题干信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依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把同盟会的纲领定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法转换为民国纪年法的方法是:

民国纪年法年份=公元纪年法年份—1912+1,因此1938年为民国二十七年,D符合题意;民国十五年是1926年,A不符合题意;民国十六年是1927年,B不符合题意;民国二十六年是1937年,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积极反抗,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

1918年、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可知是在推翻满清政府之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分而治之,中国陷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时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0.B

解析:

B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据所学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政治上,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我国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识记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民国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的方法,民国元年是1912年,故民国数加上1911就的公元年份,故“民国六年”换算成公元年份就是1911+6=1917年,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从1911年12月10日起”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举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

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

史称“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90年代进行,A排除;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B排除;中华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D排除。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13.C

解析:

C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分析型的选择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歌谣中的关键词“革命、剪辫子、独立”,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起义,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辛亥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这种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1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运动爆发,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的前奏,B项发生在1913年,D项发生在1917年。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未给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可知,材料表明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即人民的生存状态没有根本改变,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B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A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属于进步的民主革命,C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本题考查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学生需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从中得出正确答案。

16.C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1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辛亥革命之前传播民主革命,邹容写了《革命军》,传播革命思想。

故“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与邹容有关,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代表人物,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择D。

1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武力讨袁,发动了二次革命。

但是二次革命很快归于失败。

此后袁世凯加快了复辟称帝的步伐。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起举国反对,蔡锷等人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袁世凯最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运动结束。

因此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

故选B。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于是爆发了护国战争。

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最终袁世凯众叛亲离,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孙中山和黄兴发起的反对袁世凯的革命,导火线是宋教仁遇刺,排除;C项是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而发起的,排除;D项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而进行的,排除。

故选B。

2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这次革命的成果是:

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

”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次革命”是指辛亥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A符合题意;维新变法主张变法图强,B排除;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C排除;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D排除。

故选择A。

2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半殖民殖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近代化是两大课题,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表达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革命发展,推翻了清政府统治,D符合题意;要均分土地不是当时的时代主题,A排除;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主要是推翻清政府统治,没有强调反对外国侵略,B排除;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C排除。

故选择D。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美国是在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下建立起的总统共和制国家,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是以此为原则建立起来的共和政体,B符合题意;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A排除;美国没有实行责任内阁制,因此不是中华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的原因,C排除;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是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D排除。

故选择B。

2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是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评价。

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信息不符,故选B。

2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可知,该材料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的政治原则。

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④君主立宪原则不能从题干材料中体现,排除含④的ABD,故选C。

25.D

解析: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月11日公布实施,其内容有:

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