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941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重点难点

1.掌握“双百”方针的内涵及提出的目的。

2.理解贯彻“双百”方针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3.探究“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发生变化。

(2)1956年初,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内涵: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判断正误

(1)“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内涵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即在文学艺术领域强调“百花齐放”,在学术研究领域鼓励“百家争鸣”。

( √ )

(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没有区别的。

( × )

4.特点:

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5.成就

(1)主题:

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2)作品: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3)其他:

文艺期刊增多、质量提高等。

6.影响

(1)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概念辨析

“双百”方针≠自由化方针

“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

中国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

但是,“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在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

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表现

(1)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一些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都遭到错误批判。

3.影响

(1)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问题思考

材料 1957年,艾青写了一篇寓言诗,一只蝉从早到晩在树上叫的都是一个调子,而它自豪的正是“一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

然而,八哥却忍无可忍了:

“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

”因为这首诗他被错划为“右派”。

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问题:

一些文艺作品受到错误批判,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

“双百”方针未能贯彻。

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到学术和文学艺术领域。

三、文艺的春天

1.原因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

(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3)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4)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2.表现

(1)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和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2)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3)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归纳总结

“双百”方针的经验和教训

(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

(2)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

(3)“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发展的方针。

(4)坚持“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5)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①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②科学与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③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在新中国的电影历程中,1959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以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为契机,广大电影工作者一鼓作气,共推出了风格多样、题材不同、高质量的18部献礼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广大观众和电影从业人员称为“难忘的1959年”!

——《中国电影》2005年16期

应用1 材料一说明党和政府提出“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知识分子(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材料二 随着“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响起,很多文艺作品被打成“封资修”而遭到批判。

……“所有的报纸,头版头条,都写着《梁祝》是大毒草,说工人听了《梁祝》,机器开不动了;农民听了《梁祝》,锄头举不起来了;解放军听了《梁祝》,枪杆子打歪掉了”。

——《东方早报》

应用2 材料二反映了“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胡锦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应用 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是什么?

提示 “二为”和“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的实质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又说: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

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他还指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解读 毛泽东强调决不能让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方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思想传播。

其实质就是“双百”方针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

针对练 1956年,毛泽东讲道: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所说的春天是指新中国的诞生

B.体现为在艺术和学术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其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答案 C

解析 材料说明毛泽东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在艺术和学术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但对于不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文艺学术思想是不能传播和提倡的。

1.(2018·山西名校高二期末)1956年12月,我国文化部发出了《关于国营剧团试行付给剧作者剧本上演报酬的通知》,通知指出实行按劳取酬的原则,必须推行剧本上演报酬制度。

上演报酬制度的确立反映出(  )

A.市场调节机制指导文化建设

B.文化工作追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C.国家对戏剧文化发展的重视

D.知识分子的待遇落后于其他阶层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通知指出实行按劳取酬的原则,必须推行剧本上演报酬制度”可知,国家这是在通过物质利益来刺激和维护文艺工作者的权益,故C项正确。

2.(2017·南阳高二期末)作家王蒙曾说:

“1956年‘双百’方针一经提出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

”这表明“双百”方针(  )

A.开拓了文艺创作新思路

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答案 C

解析 归根结底,是由于“双百”方针顺应了时代要求,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所致,故C项正确。

3.(2018·邢台高二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

当时北京“拆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拆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

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

这种现象(  )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明当时的表演使用了传统笑料垫话,而当时的工人想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故B项正确。

4.(2019·全国Ⅰ卷“超级全能生”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

这反映了(  )

A.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B.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

C.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

D.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文人画受到排斥到“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说明艺术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故B项正确。

5.“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费孝通曾经讲了一句16字箴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

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

D.21世纪初美国单边主义

答案 B

解析 齐放是和,争鸣是不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与材料中“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相符,故B项正确。

6.(2018·大连高二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

这是因为(  )

A.制定了“星火计划”

B.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C.提出了“三个面向”

D.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答案 D

解析 “双百”方针提倡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改革开放后重新贯彻这一方针,使得科技文艺领域再次出现繁荣,故D项正确。

课时训练

题组1 “双百”方针的提出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

A.学术领域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D.艺术领域

答案 A

解析 “百花齐放”针对文学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学术领域,故A项正确。

2.(2018·湖南衡阳高二期末)1953年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

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表。

3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中国画》的文章。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文艺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故C项正确。

3.当有人报告一位在华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时,毛泽东说:

“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

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

”毛泽东的这番话符合(  )

A.“一边倒”政策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C.“双百”方针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答案 C

解析 依据“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可知,毛泽东认为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可以自由谈论,自由争论,不应该限制,符合“双百”方针,C项符合题意。

4.(2018·日照高二期末)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

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  )

A.教化价值B.娱乐价值

C.商业价值D.艺术价值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可知其具有社会教化作用,突出的是电影的教化价值,故A项正确。

题组2 曲折的年代

5.“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及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

”这一文艺形式(  )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

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D.是文艺工作者独立创作地位的体现

答案 C

解析 从“中央文革小组”,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样板戏,这使1956年春提出的“双百”方针遭到了破坏,阻碍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故选C项。

6.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批示说: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这说明(  )

A.毛泽东大力贯彻“双百”方针

B.“双百”方针在执行中遇到挫折

C.毛泽东提倡社会主义艺术

D.揭示了当时文艺界的突出问题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揭示了当时的文艺界的突出问题,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使许多知识分子受到政治批判,故选B项。

题组3 文艺的春天

7.(2018·黄山高二期末)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放开手脚大胆去写——三谈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1956年以来的“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下列符合“双百”方针主旨的口号是(  )

A.“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

B.“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C.“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D.“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答案 B

解析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符合“双百”方针主旨,故B项正确。

8.(2018·衡水高二期末)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1982年《文艺报》发表社论《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

此文发表的意图在于(  )

A.批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专制

B.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

C.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D.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

答案 C

解析 此文是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而写的,批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专制不符合这一主旨,故A项错误;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不符合这一主旨,故B项错误;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符合这一主旨,故C项正确;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不符合这一主旨,故D项错误。

9.“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科学和文艺工作步入了又一个春天。

文学艺术“又一个春天”的表现是(  )

A.出现了《青春之歌》《红日》等影片

B.出现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蝉的歌》等作品

C.出现以改革和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D.改编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

答案 C

解析 注意时间限制是在“文化大革命”后,只有C项是新时期的表现。

10.宋德金在《〈历史研究〉:

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中介绍:

“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这是因为我党(  )

A.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B.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是强调改革开放后由于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所以才出现了历史研究的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故选A项。

11.(2019·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模拟)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

“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强调文艺对社会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应该大加弘扬,故C项正确。

12.(2018·武汉高二期末)1963年和1964年毛泽东对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认为:

“中国文联及其所属的各协会,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

”这一观点(  )

A.揭示了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的现状

B.说明新中国文艺事业未取得成效

C.错误估计了当时的阶级斗争程度

D.意在说明“双百”方针的正确性

答案 C

解析 1963年和1964年毛主席分别做出批示,对文学艺术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观点是错误估计了当时的阶级斗争程度,故C项正确。

13.(2018·厦门高三期末)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

这一变化(  )

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D项正确。

14.“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化大革命”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

这最能说明(  )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学艺术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化大革命”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从根本上讲是为经济基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前后文艺形势的变化正体现出文学艺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选C项。

15.(2019·沧州质量检测)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

“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

川剧落后。

得罪了四川人。

当时一位同志回答:

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

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

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这表明(  )

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

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答案 A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A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

……

第二阶段是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

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

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

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

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

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

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

(1)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学术研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1)方针: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背景:

北大宽松的学术氛围;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文化和研究方法的批判、反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运用西方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

(2)变化:

从单一的阶级斗争分析法到研究的多元化。

原因: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拨乱反正);兴起思想解放运动;实行改革开放;恢复“双百”方针;重视海外研究成果,国际交流频繁。

(3)因素:

政治氛围;学术氛围;时代背景;研究者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等。

解析 第

(1)问,1917年,蔡元培到北京大学任校长,他采取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联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史实和胡适的学术研究方法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

(2)问,据“用阶级斗争分析法”到“多元化时代”说明变化;从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行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原因。

第(3)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