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本主义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9812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本主义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本主义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本主义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本主义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本主义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本主义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本主义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本主义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本主义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本主义习题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一、单选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A.市场

B.计划

C.企业

D.生产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强

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成熟

C.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D.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A.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市场

B.计划机制自觉调控的市场

C.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市场

D.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互相冲突的市场

4.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类型是()

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公司制企业

D.独资企业

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承包经营

B.租赁经营

C.拍卖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就其内容来看主要是培育和规范()

A.商品市场

B.生产要素市场

C.技术市场

D.人才市场

7.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由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相结合价格形成机制

B.建立以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

C.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

D.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8.在生产要素市场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商品市场

B.技术市场

C.金融市场

D.人才市场

9.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主要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济

D.优抚安置

二.多选题

1.市场机制包括()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供求机制

D.计划机制

E.调控机制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C.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D.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E.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A.国家干预

B.产权清晰

C.权责明确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4.市场体系包括()

A.消费品市场

B.金融市场

C.人才市场

D.技术市场

E.信息市场

5.社会保险包括()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社会福利

E.社会救济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2、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是什么?

3、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四.辨析题

1.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因此,宏观调控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减弱了

2.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劳动力市场。

因此,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是雇佣劳动者。

五.材料题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一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

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城市改革别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

制。

1984一1988年,是推行全面经济改革的阶段,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主要

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宪法上确认与保护了私营经济,

国有企业探索了租赁制、股份制,新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颁布《企业破产法》,价格管理由过去构调整为主改

为放开为主,农产品生产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1988一1991年,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治理整顿.维护稳定,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程度仍在提高,定量票征

逐步消士,非公有制经济仍在以各种形式发展。

1990年底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6有14家

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只B股向海外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

放开粮价、

汇率并轨、分税制出台、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

1997年之后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的市场化改革

正不断向纵深发展。

材料2

(1)改革以来,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

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

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

1%。

(2)三种价格形式在各类商品定价中的比重:

年份19781985198819911993

农产品收购:

国家定价(%)94.437.024.022.210.3

国家指导价(%)23.019.020.07.0

市场调节价(%)5.640.057.057.882.7

零售商品:

国家定价(%)97.047.028.920.912.0

国家指导价(%)19.021.810.34.0

市场调节价(%)3.034.049.368.884.0

工业生产资料:

国家定价(%)100.036.012.0

国家指导价(%)18.37.0,

市场调节价(%)45.781.0

材料3

(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年份1952195719651978198819931998

GDP(亿元)679106817163624149283463479553

人均GDP(元)119168240379135529396404

(2)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的计算结果,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

GDP总量,1952年为5.2%,1978年为5.0%,1995年这一比重超过11%。

这是因为1978一一1995年期间,

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上升为7.49%,而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下降为2.7%。

我国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

布、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叶、大豆、什蔗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糖、原油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五位。

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七位。

(3)改革开放这二十年,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图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

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1949年到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2162元,提高了48倍,其

中最近这二十年,就增加了2028元。

城里人的生产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1949年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

元,1957年达到254元,1978年提高到343元,199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牧人为5425元,扣除物价因

素,最近这二十年实际增长2.2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l,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2,概括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从材料3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

(4)综合材料1、2、3,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目标。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2C3C4C5D6B7D8C9A

二.多选题

1ABC2ABCE3BCDE4ABCDE5ABC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答案要点:

公司制企业通过特定的财产组织形式是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

公司制企业通过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3.答案要点:

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国家要为经济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

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

四.辨析题

1.答案要点:

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

市场对微观经济的发展包括对促进技术与管理进步、促进生产与需求及时协调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需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的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的不足方面,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和法规的约束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实现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优势互补,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和长处,更好的发展社会生产力。

2.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完备的市场体系,既包括消费资料、生产资料以及服务这种“无形商品”的市场,又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商品市场上所交换的都是劳动产品即商品;要素市场上交换的生产要素只是当作商品、采取商品交易的形式流动,而有些本来就不是商品。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劳动力是商品,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是雇佣被雇佣、剥削被剥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出现,并没有改变职工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职工,作为国家主人的政治地位依然不变。

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力不是商品。

因此,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是雇佣劳动者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五.材料题

[答案要点]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

(2)我国经济运行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这一目标,是因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

源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