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业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155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影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影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影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影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业分析.docx

《电影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业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业分析.docx

电影业分析

1.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

1.1电影产量不断增加,票房收入总数不断增加

2011年中国共生产各类电影791部,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人民币,产量和票房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这已是自2002年中国实行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连续九年实现电影票房大增长。

2012年中国的电影票房收入为27亿美元,和2011年相比增长36%,超过了日本的24亿美元。

1.2院线和影院发展速度较快

在国家主管部门政策推动的刺激下,中国院线的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注册院线40条,正式挂牌运营的39条院线中有23条院线年度票房过亿元,占院线份额60.5%,其中4条院线年度票房超过10亿元,万达院线以17.85亿元票房领军全国院线。

截至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城市影院数量达到2803家,银幕总数9266块,其中90%的银幕已经实现数字化。

1.3.中国票房过亿的影片越来越多,影片类型越来越丰富

中国电影分为动作,言情,惊悚,爱情,喜剧,轻喜剧,黑色,纪录片.,装历史,科幻,家庭.,村.,旅游电影,还有戏剧电影.战争电影。

总之,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进步。

华语电影还会有更多的片种诞生。

1.4电影营销企业如华谊兄弟,光线表现出色

得益于电影和影院业务的高速增长,华谊兄弟201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66.62%;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282.06%。

光线传媒201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68.15%;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12.19%。

1.5.消费人群更新换代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国内电影行业正经历着观众的换代。

包括80、90后成长为主流观影人群,二、三线城市观众票房贡献比重不断增加等因素,均带动贴合本土文化的国产电影快速崛起。

1.6. 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显然,在观众“换代”的影响下,近年来国产电影的崛起绝非偶然。

“单片过十亿”这一国内电影业界曾经的天方夜谭也已实现。

随着电影制作流程的不断完善,国产影片凭借其本土优势以及精准化的营销成功上位,找到了一条在好莱坞电影强力竞争下的求生之路。

1.7.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获益。

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

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

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

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在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一直作不懈努力。

2.中国电影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和进口大片相比,中国电影总量虽然高,但是平均票房收入较低

虽然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每年电影数量在增加,票房收入也在增加,而且增速较快,但是和国外进口电影相比,平均票房收入不高。

从2004年到2010年,国产电影总量为2592部,总计票房收入为174.63亿元,平均每部电影收入仅为0.067亿元,而2004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引进外国电影总数为143部,进口电影总票房为127.01亿元,平均每部进口电影的票房收入为0.888元,进口电影的平均票房收入是国产电影平均票房收入的13倍。

2.2与北美相比,中国观影人次增速较慢

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相比较小2006年中国观影人次为0.95亿次,2007年观影人次为1.3亿次,2008年中国观影人次为1.7亿次,2009年中国观影人次为2.1亿次,2010年中国观影人次为2.5亿次,这五年间总的观影人次为8.55亿次;

而北美五年期间总观影人次为68.94亿次,是中国观影人次8倍。

如果以平均票价比较,中国电影平均票价为31.19元,而美国电影平均票价为7.20美元,汇率划算之后,平均票价差不多。

但是如果跟平均工资相比,中国电影的平均票价就远比美国电影的平均票价贵多了。

2.3中国电影海外影响力较小,竞争力不强

2006年到2010年五年期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占北美电影总票比平均为26%;而进口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占中国电影总票房收入平均为42%。

可以看出,中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较小,竞争力不强。

2.4中国电影投入产出低,盈利水平不高

从2002年到2010年中国国产43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其中有7部电影是亏本的,有11部投资回报率在1—2之间,有13部投资回报率在2—3之间,有3部投资回报率在3—4之间,有2部投资回报率在4—5之间,有7部投资回报率在6以上。

2.5电影拍摄方向和制作观念不明确,制作,发行,放映业的矛盾激化,电影的数字化与市场化生存困难等也是电影业存在的问题。

3.中国电影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1)电影产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关键一环,成为中国战略产业之一,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尤其是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布,从政策保障、政府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电影行业进行扶持,并将电影产业提升到了中国战略产业的高度加以重视与扶持。

(2)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城镇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投入占比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快速增长,居民对文化娱乐产品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11242.85元人民币,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为1358.26元人民币,占比达12.08%。

据行业研究机构预测,2009年城镇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投入占比进一步增大。

(3)银行、VC、PE等机构介入制作和发行环节,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显现。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尤其是允许社会、个人、外资资本进入电影制作与发行放映领域,使得资本市场对电影行业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看,逐渐开始为电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如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文化创业产业促进中心签订的以50亿元授信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协议,先后为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保利博纳等娱乐公司提供贷款。

另一方面,VC、PE等机构开始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开始资本层面的注入,但是资本主要集中在电影项目和电影制作层面,但是真正规模性的战略投资还没有出现。

如2009年9月,IDG资本对由张艺谋执导的鸟巢版《图兰朵》投资了数千万元人民币。

(4)中国电影荧屏数量及院线数量持续攀升,为电影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9年,中国各大影视机构开始加大在影院方面的投入,除中影、星美、金逸、保利等已有投资主体建设影院外,橙天嘉禾也开始以并购和自己投资建设两种方式进入内地影院市场,此外,华谊兄弟上市后也开始利用融资加大影院建设。

2009年12月,中国电影局出台了新政,加大了对安装数字放映设备的补贴政策,以鼓励中小城市数字影城建设,这也为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9年,中国影院数量达1687家,较2008年增幅为9.19%,影院屏幕数量为4723块,较2008年增幅为15.28%。

4.竞争对手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竞争逐步渗透进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各国的国内市场必然地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使市场竞争成为一种国际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扩大,入世协议的签署,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含义已从以往主要争取产品出口,更多地进入国外市场,发展到必须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同时与外国产品进行竞争。

世界电影经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也与全球化进程的总体脉络、竞争的总体格局紧密契合。

美国拥有好菜坞这样世界一流的影业基地,美国电影的制片与发行已趋联合,并实现了高度的集中化和产业化。

迪斯尼、华纳等大公司和独立制片公司共同左右着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经营。

放映方面,美国较有实力的院线有20多条,其中卡尔迈克等十大院线控制着全国50%以上的银幕(映厅)。

2005年,美国年发行故事影片563部左右,大制片公司平均每部影片投入数千万美元。

美国电影市场有着显著的特点:

一是,电影的总收入,来自电影票房的只占35%左右;二是,其余的收入,则来自收费电影频道、有线电视、录像和普通电视台和后电影产品开发等。

美国电影通过规模经营,已经造就了宽广的电影市场和稳定的消费群体。

至于世界其他国家电影产业的竞争力情况,我们看到尽管好莱坞极其成功地渗透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市场,但这些受到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工业在以不同方式应对好莱坞挑战的同时,也在吸收、借鉴、比较与调整中或多或少地取得了一些成功。

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大国相比,整体实力还很薄弱,基础设施的建设、市场化的程度、科技力量和管理水平、电影产品的普遍质量还亟待提高,体制性的障碍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力还比较弱。

5.行业环境分析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电影行业不甚景气,电影观众大幅度下降,全国电影业出现了严重的亏损现象,并对电影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担忧。

接下来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电影业进行行业环境分析。

电影业包括三类厂商:

即电影制片厂或电影公司(制造商)、电影发行公司(中间批发商)、电影放映院(零售商)。

中国电影业目前的流程分工:

电影公司或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商发行--院线上映--后期产品开发(长期)。

以一些大的电影公司为主导,以导演为核心来运作的。

每家电影公司基本上都有稳定合作的导演,比如新画面(张伟平)与张艺谋的合作;华谊兄弟(王中军)与冯小刚的合作等等。

当然,还有大量的导演在有好本子会随时拿到投资。

我国的各大电影制片厂因为体制等原因现在的制作能力和手笔已经大大的不如几家大的私营制作公司。

几乎唯一例外的是中影集团(韩三平),国内最好的电影出品商之一,只要有好的剧本和导演,他是不吝投资的。

经常合作的导演比如田壮壮、姜文、陈凯歌、顾长卫、陆川等。

现在的情况是,导演好似一切的核心,是决定影片成败的关键,当然好的剧本也是关键因素。

中国目前有名的发行公司有新画面、华谊兄弟和中影集团。

比较有名的院线比如新影联,太平洋院线,嘉禾院线等,各地原来的地方电影发行公司和老电影院(地方院线)等基本都在发挥作用。

电影公司一般没有电影院。

电影公司制作好影片--发行商--院线(也就是若干家电影院)--放映电影。

票房收入根据一定比例分账。

这是现在基本的发行放映模式,所以各家院线也都会去买好的影片进自己院线。

5.1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替代品的威胁

电影业面临的主要竞争因素是替代品的威胁,而这主要来自于电影放映业。

由于电视VCD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出现,真正到电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明显下降,极大部分电影院出现严重亏损。

从竞争的概念来讲:

即由于电视VCD等大量替代产品的出现,使电影院形式的电影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电影院的利润也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而这就直接影响了电影的票房。

2)行业间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从电影制造商的角度,目前国内有几家大的电影公司主导,所以行业集中度高,行业内其他企业与这几个大型企业实力上有相当的差距,行业内竞争不激烈。

在加之目前几大电影公司都有固定合作的导演和演员,所以几大电影公司之间的竞争也不明显。

电影业的主要竞争应该体现在各电影院线之间。

一条院线下面会有若干个电影院,由院线统一管理,统一排片,以票房分账的形式拿到影片拷贝。

院线一般会安排所有大片的排映而一些中小电影的发行方则要努力争取院线的支持获得最多播映场次。

近几年新增银幕数远高于影院数,体现了新型多厅影院的持续建设,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放映资源。

在中国院线快速发展的同时,院线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日益激烈。

各条院线在大力新建自有影院的同时吸引其他影院加盟。

院线激烈竞争的结果导致两极分化也极为严重。

2011年,排名前十的院线票房占到整个主流电影市场票房的70.52%。

在第一梯队的院线飞跃发展的同时,第三梯队的院线却受制于种种条件,经营状况不佳。

大院线下属一家影院的年度票房是中小院线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大片、好片的资源及配套宣传向大院线倾斜,使得一般的中小院线更加处于劣势,从而加剧了大小院线的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

5.2行业主要经济特性分析

1)竞争范围:

由于中国院线2002年大都是由各省市电影公司转制成立,因此,当时各条院线的区域性十分突出,经过10年各个院线之间的跨区域渗透,该特点已经大大弱化,但是,在相当多的地区,本地院线的区域优势仍然明显。

2)行业的盈利水平:

截止2011年年底,全国有城市院线39条,全国城市院线票房收入达到124.31亿元,占全国城市票房收入的94.79%。

24条城市院线票房超过1亿元,比2010年增长5条,票房合计120.30亿元,占全国城市票房收入的91.73%。

城市电影院线放映场次和观影人次迅速增加。

2005年到2011年城市观影人次变化:

我们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也稳步增长,2011年影院终端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全国新增影院803家,新增3030块。

平均每天新增8.3块银幕,是2010年新增速度的2倍。

2011年,全国影城数量增长到2803家,银幕增长到9286块,银幕密度得到快速提升。

但是这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单银幕票房产出能力也有待提高,2011年,中国银幕数量增长速度超过电影票房增长速度,单银幕票房产出下降为134万人民币,同比2010年下降22.09%,与2009年基本持平。

影院数字化程度加快发展,2010年,数字片的票房收入为58.02亿元,占了全国城市票房的59.52%,同比2009年的30.65亿元,增长89.29%。

2011年度数字票房更是占到全国城市院线票房的90%左右。

2011年,影院规模的快速扩张导致单银幕收益减少,从而降低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

随着影院投资热情的释放,影院和银幕数量的快速增长趋势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单银幕产出将会有所提升。

同时国内电影市场的长期旺盛,以及放映技术的不断革新将确保院线发行和电影放映企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6.中国电影业的核心能力

电影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人力、资金、技术这三方面,所以电影企业的核心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资源整合能力,在对电影企业及所在行业有过充分的分析和理解之后,对电影企业的人力、资金、技术等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协调,并据此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一种独特能力。

电影企业这种能力的不是瞬间形成的,同样也不会昙花一现,它是通过电影企业在电影市场的不断探索和积累中培育而成的,并在市场竞争中得以不断完善。

电影业的核心能力应该有一下特点:

(1)顾客价值性。

电影企业的核心能力首先应当帮助企业有效实现顾客价值,借此来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

电影对于消费者而言首先是为了满足娱乐消遣的需求,带给消费者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从深层次看电影有时还能引发消费者的思考和共鸣。

电影企业生产的影片如果脱离了观众,电影企业便不能从票房收入中得到预期的投资回报;

(2)独特性。

和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样,电影业的核心能力建设也需要从独特出发,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行业,才能突破国外电影在几十年里积累的行业壁垒,在电影业中立有一席之地。

当然,行业的独特性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它需要在长期的生产发展活动中经过战略、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实践历练和积累才能得到,我国的电影业在独特性的培养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3)组织性:

电影企业从自仃期策划、拍摄、后期制作到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环节中存在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只有通过组织的整合与协调,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成为有机的组合,并与相关资源相结合,从而获得远远超过单项能力与单个员工能力的简单累加;

(4)延展性:

与一般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样,电影行业的核心能力也具有延展性。

电影行业的核心能力不应只使行业在某一业务领域具备竞争优势,还应该使行业能在各个业务领域发挥企业竞争能量,获取竞争优势。

电影行业的核心能力如使行业在电影制片环节拥有竞争优势,则核心能力的延展性就应该使得行业在发行和放映环节也提供有力支撑,帮助行业获得竞争优势。

电影行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能使行业在多个业务领域,多个电影项目持续获得竞争优势。

因此,电影行业在培育核心能力时,不能强调只从单一的业务领域或单个电影项目出发,而应着眼于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新的电影项目的能力。

(5)文化性。

文化性特征是由电影产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电影作为一种经济、文化产品,是通过对影片文本信息的传播,来满足人们在精神和审美方面的需求。

电影除了本身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经济、文化活动和传播行为。

因此,我国电影行业在积累和培育核心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将文化性渗透到核心能力的内核中,使核心能力能够为我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文化指引,从而使电影业不断制作出富有文化底蕴的电影作品。

(6)动态性。

电影业的核心能力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培育起来的,它作为支撑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产业环境、行业资源、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变化,核心能力也必然是动态发展的。

因而正如前面所说,核心能力需要管理、培育、维护和提升,否则随着国内外电影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核心能力会逐渐失去活力,从而使电影业失去竞争优势。

7.中国电影业的价值链

电影产业的价值链概括起来看主要包括电影的制片、发行和放映三大环节,基本活动可分为前期策划、电影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放映以及后产品开发六大活动,其辅助活动主要电影企业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法律支持等活动,综上,电影业的价值链可用下图表示:

前期策划——包括提出构想、编写剧本、确定剧本的分场大纲以及计算电影项目的预算,签约导演和演员,确定制作人员,准备拍摄物料,筹建剧组以及到拍摄地去评估外景等也属于前期策划的工作内容。

电影拍摄——电影拍摄即以剧组的形式入驻外景地,在导演的指挥下按预定的拍摄计划进行密集作业,在拍摄过程中由执行制片负责监督各项经费开销、拍摄进度。

同时,拍摄影过程还涉及到片场管理,剧组工作人员的协调,如协调演员的档期,安排媒体采访,概括起来就是负责整个拍摄过程的行政事务。

后期制作——由于现代观众对电影的挑剔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使电影上映时拥有最佳的视听效果,电影后期制作的时问通常较长,有时甚至比电影拍摄的周期都要更长。

电影的后期制作的重点是对电影杀青后的初级产品进行加工与美化,使之成为真『F的艺术产品。

电影后期制作主要包括对电影画面进行剪辑和美化处理,然后对影片加上特效,进行合理的除杂,修改其中的瑕疵,再进行针对性的配乐以及配音,嵌入字幕等工作。

电影发行——电影的发行,即是对影片进行市场推广,这其中包括营销推广和传播渠道两个环节。

电影的营销推广主要包括对电影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整个阶段进行宣传和推广,高密度的宣传和推广一般集中在电影上映前夕。

在商业大片雄据银幕的今天,营销推广对电影的票房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通常采取的方式有:

发布预告片、海报、剧照、片段或者是病毒营销;在网站、电视、报纸、杂志、公交站等媒体投放广告;与相关企业合作推出主题产品;携带电影参加电影节,颁奖礼;举办新闻发布会、首映活动;推出电影的附加产品等。

电影发行的传播渠道最主要的还是院线,在电影上映前,电影发行方要负责院线对影片拷贝的订购、供应和调度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目前电影发行的传播渠道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影院线,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移动媒体平台正逐渐成为电影发行的新媒体渠道。

这些新媒体通过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用户提供娱乐和信息服务。

电影发行方可以向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数字电视、网吧院线和电信运营商等渠道出售相应的播映版权以获取收益。

电影放映——电影放映环节的主要渠道就是影院,自2002年我国实行院线制以来,规定电影院必须选择加入相关的院线才能获得电影拷贝和放映权,我国目前拥有的院线共计37条左右。

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银幕数量总数已达到13000多块,平均每天新增银幕8.3块。

电影放映是电影企业通过影院将电影的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的环节,也是电影价值实现的最终环节。

后产品开发——电影的后产品开发是指除票房收入外,因电影而产生的包括电影海报、电影音像制品、纪念品、服装、邮票、网络游戏、主题公园、电影城、DVD、图书、等直接或间接与电影相关的各种衍生产品。

伴随着电影价值链的延伸,电影产业下游的收入在不断增大,电影产业出现了价值增值的趋势。

在美国的等电影产业发达国家,电影的票房收入只是产业链中的“火车头”,票房收入一般只占电影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而来自电影后产品和版权的收入才是电影收入的主要部分。

由于当代电影具有艺术性与商品性的双重属性,其价值链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高度动态性,二是价值链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

首先,高度动态性是指某些活动环节之间的次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在电影的前期策划阶段,在融资、寻找题材、选择导演、编剧和演员这些环节中,并不一定要先有题材,才能融资以及物色主创人员,也可以先部分资金到位,再进行其它活动。

当然,通常主要的价值链环节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但一些具体的活动却是高度动态的。

其次,电影企业价值链的内部各环节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比如说,在电影在开始的影片定位和题材选定时,就是一部史诗般气势宏的商业大片,那么在电影签约导演和演员等主创人员时,就一定会考虑导演和演员的风格是否能与影片相匹配。

通常说来这样的商业大片是不会一开始就舍弃张艺谋而优先考虑一位拍小成本文艺片的导演的。

而当电影制作完成时,为了获取票房和后产品的开发,在电影发行时营销费用也必定会处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这样才能与整个电影的规格相匹配。

这种联系性不仅仅表现在活动成本之间的关联,一般某一环节进行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着下一环节的效果。

如电影在院线上映后市场反响一般,票房成绩也不好,这必然会影响到电影在后产品开发上收益,如后期DVD发行、付费电视和网络视频的播映版权价格就会受到影响。

8.中国电影业和美国、印度发展战略上的对比

8.1美国的电影产业发展

美国在上世纪初电影发明起,就把电影归于一项工业,美国人以他们百年不变的“商品第一性”的电影观念,建立并不断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电影工业体系。

在进入20世纪之后,伴随着美国在政治、经济力量等方面的壮大,媒介产业也迅猛的发展着,好莱坞电影就成为了世界电影工业体制中最引人关注的现象。

在电影兴起之初,美国几家大电影公司采取了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身的大公司,不仅垄断美国国内的电影市场,而且在海外市场上所向披靡。

之后随着一系列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美国的大型电影公司都与跨国媒体集团融为一体,成为集娱乐、信息、通信集在线服务为一体的庞大的媒体帝国。

纵向一体化战略在好莱坞电影工业运营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当制片商同时掌握了发行和放映权,或者当发行和放映商掌握了制片权,都有助于降低影片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影响。

而好莱坞电影工业在战略上的多样化扩张表现为重视人才的扩张和文化的扩张。

吸纳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演员、最好的电影制作人和最大的投资人汇聚于此,经典的影片层出不穷。

丰富的人才储备是美国文化产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化扩张主要通过运用强大而系统的物质设施和组织,推广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

总的来说,美国对文化产业采用的战略可以归结为:

1、及时制定或修订相关法规。

2、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进程。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包括本土化版权保护战略,国际化版权保护战略以及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多方投资。

4、美国政府保驾护航,推动文化产品出口。

当文化成为一种产业之后它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相互重叠,文化产品的全球输出不仅能够扩展经济市场、获得大量的经济利润,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媒介承载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因为文化产品具有这样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