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案2套新修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912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案2套新修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案2套新修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案2套新修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案2套新修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案2套新修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案2套新修订.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案2套新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案2套新修订.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案2套新修订.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案2套新修订

3天窗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如,“鹰—莺”“蝙—偏”。

本课词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

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文并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3.表达运用

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习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

(2)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3)了解课文题目。

师板书课题:

天窗;指名读课题。

(4)设置疑问。

师引导:

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示例:

什么是天窗?

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

(1)师引导:

究竟什么是天窗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

(3)示例:

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相机板书:

一个小方洞)

(4)师小结:

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

【设计意图】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

(2)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2.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

(3)形近字识记示例:

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瞥(瞥一眼)憋(憋气)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

鹰:

注意是半包围结构。

霸:

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

(课件出示“鹰、霸”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写字时,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相同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

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板块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师引导: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生交流。

(相机课件出示: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大声朗读全文,读通、读顺课文。

3.学习第1~3自然段。

(1)师引导:

请大家小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天窗在哪儿?

为什么要开天窗?

(2)指名交流。

师引导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3)根据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

(4)师:

漆黑的屋子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句段和感受情境,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结合经历,释“慰藉”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吗?

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

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

(板书:

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

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

安慰。

④生齐读。

(相机板书:

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

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提示:

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

(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

“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预设:

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

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

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理解:

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

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

”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预设:

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

(板书:

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预设:

无奈)师指名读。

(板书:

被逼)

⑥师小结: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

(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朗读。

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

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习。

a.师引导:

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

师巡视指导。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④生齐读。

师引导: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

(示例: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a.师引导:

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

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

(预设:

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

神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

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

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

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1)师引导:

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

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

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

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

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词语,走进“天窗”。

教学《天窗》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藉”与“神奇”走进“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

2.聚焦重点句段,反复诵读体味。

体味文末的“无”和“有”,“虚”和“实”,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能够从文段中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钥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抓住课文的“留白处”,提供写作契机给学生,让他们试着写一写“这雨像……这电像……”。

学生发挥了想象,也体会到了文中的“无”“有”“虚”“实”。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灵感。

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除了风雨雷电之外,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孩子可能看到两片红叶,可能看到明丽的亮光,可能看到……”在大家的种种“可能”中,他们的思路被慢慢打开了,“世界”进入他们的眼中。

类文链接小天窗,大世界。

要让学生从小小的天窗,看到这个大大的世界,想象力很重要。

今天,在课堂上,学生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未来,学生们一定能够乘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

 

3天窗

课题

3天窗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

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